1政策助推交管模式转变近年来,从前期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到智能交通设备建设,再到智慧交通的建设,国家均出台了相应的交通信息化政策进行指导,推动交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稳步提升。2019年7月,交通运输部印发的《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数据是数字交通发展的关键,让数据赋能交通产业,助推服务、模式、业态等多维度创新,提升人民的出行品质和服务水平,实现数字交通利民惠民。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将新兴技术与交通行业融合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加速交通行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交通领域数据资源的赋能应用,逐步建立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2019年12月,交通运输部印发额《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包括把握一条主线和五大行动。一条主线是新时代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内容为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五大行动包括夯实大数据发展基础,深入推进交通大数据开放共享,助推大数据创新应用,加强数据安全保障,完善数据管理体系。在一系列政策指导下,各种智能设备信息化平台上线,交通管理方法更加科学、高效。实现了主动预防、降低安全隐患,针对不同的违法行为实施不同的管理策略,使得管理更加精细化。在交通管理模式上逐渐由人工管理、被动治理、粗放式管理转向智能管理、主动防御、精细化管理。2智慧交管体系框架智慧交通管理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6.013.F001图1智慧交通管理体系框架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下,信息化技术在交通管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代化的智慧交管体系逐步成熟,智慧交管以前端设备为基础,对道路交通实现立体感知,并通过先进的网络传输手段和存储技术将数据汇集[1],形成数据中台、交通大脑之类的系统中枢,实现对数据和模型的统一接入和处理,并以此为核心支撑交管的各种业务系统,如拥堵治理、信号优化、信息发布等。实现数据统一采集、存储、处理,避免了各系统之间数据孤岛的存在,打破系统壁垒。3关键技术应用3.15G网络技术5G网络技术已经逐步成熟,在交通管理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现阶段主要应用的技术有端到端网络切片技术、多接入边缘计算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等方面[2]。网络切片技术能够保障交管设备的通信性能;多接入边缘计算技术能够搭建以5G通信网络为桥梁的感知计算体系;无线接入技术能够通过配置空口和布设大规模天线实现eMBB(增强移动宽带)、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场景在交通领域的落地应用。5G网络技术在智慧交管行业的应用价值包括:(1)交通终端设备接入的快速通道。高性能无线接入解决大量前端终端设备接入,解决大量边缘交通感知设备和移动车载传感设备信息的大带宽回传,将源数据快速回传至云端或算力侧进行处理。(2)边缘感知与计算体系组建的重要载体。5G网络切片与边缘计算赋能交通应用,提供应用定制化切片网络保障,以5G网络架构为主体融合计算网络体系,为交通应用提供基于大带宽低时延接入的计算能力,并通过切片保障接入与计算的性能。(3)移动交通载具的数据的有效集成。通过5G网络可实现移动交通载具的运输、生产和管理数据的有效集成,海量运营数据集中处理回传,通过AI、大数据手段对数据进行清洗实现对交通全局的整体把控和大数据运营。3.2人工智能技术(1)信号优化应用。在交通信号控制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信号控制进入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时代。传统的信号控制系统获取到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周边视频、雷达、线圈等设备采集的有限范围的数据,且数据利用效率较低;智能信号控制系统的数据来源除了基本设备采集之外,能够补充手机信令数据、实时车辆数据、交通事件数据等多源数据,能够实施精准地获取全路网各路口路段的交通状态,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各个路口的信号配时方案,实现整个路网的信号优化控制,提高整个区域的运行效率。(2)交通分析研判技术。交通管理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人、车、路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不同的算法模型,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分析,能够实现对交通安全、交通拥堵、突发事件、车辆监管等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自动分析与预警推送。人工智能在交通分析研判上的应用使得在减少人力成本的同时提高交通管理的工作效率。(3)视频分析技术。随着道路上视频监控设备覆盖率的提高,视频数据是交通管理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数据资源。视频分析技术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对视频数据进行分析和运算,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技术,通过对视频中重要目标的标定从而获取其运行轨迹、运行速度以及目标数量等信息,实现对视频的智能分析与判断,替代部分人工筛选和判断的工作,提高视频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车牌识别、人脸识别、违法抓拍、流量统计等交管业务[3]。3.3边缘计算技术随着智能网联、车路协同技术的快速发展,控制系统对前端设备数据采集、传输、计算的延迟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传输计算方式已无法满足智慧交管建设的需求。随着技术的发展,边缘计算技术愈发成熟,并在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上应用越来越广泛。边缘计算的设计理念是实时采集电子警察、雷达检测器、卡口、视频监控等前端数据,以路口一体机为所在区域边缘计算中心,在智能路口一体机进行边缘计算、发布至信号机和移动终端,从而实现对信号灯的实时控制和对联网车辆的实时预警与信息服务;与此同时,处理结果同步发送至云端,由云端与智能手机App实现互联。边缘计算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少了数据传输的时间,实现城市道路交通前端实时智能控制,进一步扩大了智慧交通技术在城市交通管理领域的应用场景。4智慧交管发展趋势随着信息化技术在交通管理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智慧交管向着智能化、便民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交警在智慧交通的建设上逐渐由传统的硬件设备为主转向以大数据平台为主、硬件设备为辅的模式。在前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逐步加强后端系统平台的建设,打破各部门、各系统之间的数据隔阂,实现交通数据共享互通,充分发挥交通大数据的功效。智慧交管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4.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据采集共享能力提升在城市交通数据管理方面,多地采用建设智慧交通数据资源中心的形式,推动交通运输数据在市级、省级汇聚,通过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数据管理构建数据质量管控体系,形成完善的交通大数据应用服务体系,打通各部门、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通道。交通数据互通共享如图2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6.013.F002图2交通数据互通共享4.2加强“互联网+”应用,提高政务服务水平随着“放管服”的逐渐推广应用,“互联网+”在交通管理上得到进一步的深度应用,公安部、各省市均建立和完善了公众出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多种方式的交通信息服务。在城市交通管理领域,进一步简化优化交管服务流程,创新网上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交管服务新模式。4.3交警指挥系统一体化建设加快,协同指挥能力加强一体化指挥框架体系如图3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6.013.F003图3一体化指挥框架体系智慧新警务建设加快,升级交警指挥系统和民警装备、加强对执法全过程监督等成为智慧交管模式的新需求。各地建设多层级一体化指挥系统,完善指挥调度、实时通信、协同合作等功能,提高交警指挥效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非现场执法,增加非现场执法的应用场景,实现多种违法行为自动巡检和识别。4.4进一步深化AI分析,提高科学决策水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交管数据资源的丰富,通过数据关联挖掘分析,进一步挖掘政府公共数据价值。开展交通运行状态预测预警、隐患识别、形势判断,增强交通管理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完善交通数据开放共享机制,鼓励各单位企业研发创新数据产品和提供大数据咨询服务,逐步形成数据赋能交通管理的服务体系[4]。4.5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提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随着城市交通大数据的日益增加,智慧交管系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愈加重要。全面评估数据共享开放的安全风险,逐步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落实网络安全责任成为智慧交管系统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5结语随着科学技术和城市交通管理的发展和进步,城市交通管理领域累积了海量的数据资源,建立了成熟的数字交通基础设施和设备体系。在这些基础设施和海量数据的基础上,城市交通管理向更加智慧的方向发展。交通是城市的核心动脉,在这个复杂的系统中,不同参与方在各自细分市场不断探索开发,推动智慧交通大生态圈的发展。未来,智慧交管发展仍需把握行业深层次的需求,一方面要高屋建瓴,具备前瞻性,紧紧围绕“安全”与“质量”发展,深化信息化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提供全域人员、车辆、环境等要素的全面物联感知、综合态势分析、精细行业管理和优质出行服务。另一方面也需贴近实际,具有实用性,从业务需求出发,以出行者需求为抓手,提高业务水平与办事效率,降低交通事故率,提高交通运行效率,进而提升城市社会治理水平。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