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自动化运行调试流程和重点1.1联调联试流程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化运营的联调联试流程一般分为前期准备、系统联调、联调联试、试运行、正式运行等5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评估,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前期准备阶段主要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和开发工作,包括系统方案设计、设备采购、软件开发、设备安装等工作。此阶段需要了解系统整体架构并建立系统模型,明确每个子系统和设备之间的接口和协议。系统联调是指对整个系统进行联调工作,包括对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进行相应的测试,并进行相关数据交换以及信号控制等测试。该阶段需要密切关注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联调联试是指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过程进行模拟测试,以验证各子系统之间的协作情况。此阶段需要进行各种操作情况下的测试,如列车稳定性、信号控制、车辆调度、乘客安全等。试运行是指对系统运行进行实际测试,验证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此阶段需要进行列车运行、调度指挥、车站服务等方面的测试,并确定列车运行的主要参数和指标。正式运行是指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进行实际的客运工作。在正式运行之前,需要对设备进行最后的测试和评估,以确保系统的完整性、可靠性和稳定性[1]。1.2联调联试重点联调联试的重点是对仪表仪器、设备、设施等方面的测试,包括列车运营、信号控制、车站服务、旅客安全保障等方面。系统稳定性测试是联调联试工作的重点之一,主要对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测试,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地进行运行。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关注设备的能耗、运行速度、启动时间等指标。列车运营测试是指对列车的运行速度、加速度、制动距离等方面进行测试。此外,还需要对列车的防护系统、乘客舒适性进行测试,以保障旅客的安全和舒适。信号控制测试主要验证信号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包括列车的信号控制、列车故障处理等。需要模拟各种情况下的信号控制方式和列车应对措施,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车站服务测试包括候车区、进站、检票、乘客乘降、出站等方面,需要测试车站服务的流畅性和安全性,确保乘客的安全和舒适。旅客安全保障测试是对列车的防护系统以及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包括灾难性事件的应对情况等进行测试。2自主调试的技术保障2.1自主驾驶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自主驾驶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总体功能规范、技术规范与接口规范,梳理新一代全自动运行的功能关注点,形成整体系统架构、方案、运营场景。分析全自动运行控制系统控制中心、停车场、车站的人员组织架构和岗位职责,结合全自动运行控制系统运营场景,制定全自动运行系统下的运营规则,建设规范,维护规范等,为工程应用服务。自主驾驶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如图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6.015.F001图1自主驾驶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关键技术针对自主驾驶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运行需求,研究车载安全监督逻辑,包括全自动运行列车投入运营和退出运营的安全防护、支持全自动运行的列车运行模式管理技术;研究多模式下全自动运行列车控制技术;研究列车自动驾驶的自适应控车技术;研究全自动运行控制系统接口关键技术;研究支持全自动运行的轨旁防护技术;研究支持全自动运行的列车自动监督技术;研究设备故障处理技术:牵引故障处理、制动故障处理、车门故障处理、站台门故障处理、远程复位及控制等,进一步提升运营/系统应急处置水平。自动化车辆段内的列车高效自动出库和回库技术,包括自动唤醒、自动检测、唤醒定位、自动发车、自动回库、自动洗车、休眠、库门防护及自动化区域人身安全防护等。针对列车全自动运行需求,重点研究车载设备对轨道和车前障碍物检测技术,防止列车与人、轨旁障碍物、前方车辆碰撞的危险发生。研究结合视频与行车信息对地铁运行轨道的实时识别;研究轨旁障碍物识别技术,监测系统外部的障碍物侵入轨道限界,同时监测来自系统内部或运行过程中遗留在轨道限界之内的障碍物。研究全自动运行半实物仿真测试验证技术,研究基于虚实结合的设备仿真及接入技术,研究基于仿真的全自动运行控制系统自动化测试框架和流程,基于场景的自动化测试用例的生成策略以及自动化测试工具实现方法;研究全自动运行控制系统在异常环境下软硬件故障模型、故障测试用例生成、故障注入方式以及测试结果分析和判断方法。结合车前可见光视频、红外视频、毫米波雷达等传感技术,实时监测地铁列车运行前方各种障碍物,并给出实时预警,通过声光电等形式进行提醒;预警信号同时输出给全自动运行列车控制系统,实现障碍物监测系统闭环。障碍物检测视频监测子系统主要划分为图像上轨道区域求取、空间限界求取、障碍物判定、轨道构建与优化等4大主要模块及数据交换等辅助模块。障碍物检测雷达监测子系统主要由雷达射频模块、雷达信号预处理模块以及视频雷达融合模块组成。2.2全电子计算机联锁宁波市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采用五线制交流转辙机进行道岔的驱动和表示。全电子联锁和继电接口计算机联锁的转辙机驱动、表示切换依赖于倒切开关,倒切开关分左右两档,左边一档切为全电子联锁模式,右边一档为继联锁模式,通过倒切开关的切换从而进行全电子联锁和继电接口计算机联锁的切换。倒切开关需要有不低于6个触点,其中5个触点为五线制交流转辙机的五根驱动回采线,另外一个触点用于检测输出的配置类型。对于两档的联锁模式,分别接入PHI1和PHI2动态脉冲信号,经VIB采集,以判断倒切开关的模式类别,从而在业务层自动使能对应模式。当全电子联锁模式被使能,则继电接口计算机联锁配置状态为不输出;当继电接口计算机联锁模式被使能,则全电子联锁配置状态为不输出。全电子联锁对信号机和转辙机的维护方式包括HMI按键确认维护和开关柜维护。HMI按键确认维护为HMI界面上有对应转辙机和信号机的维护按钮,当按钮按下,则对应驱动均降为双备模式,没有主机,没有电信号输出至对应转辙机和信号机以维护。开关柜的维护,对于WST5板,开关柜中设有主备系共用的380 VAC驱动电源空开和220 VAC表示电源空开,当需对转辙机进行维护时,断开对应WST5单板的380 VAC和220 VAC空开即可;对应SIG6板,开关柜中设有主备系共用的110 VAC信号机驱动电源空开,当需要进行某架信号机进行维护时,断开对应的SIG6的110AC的空开即可,由于SIG6有6个驱动灯位,可能对应多架信号机,对其中某架信号机维护时,会使同一块单板对应的另外信号机下电。在故障修状态中系统将采用基于大数据的实时故障智能诊断技术方法:维护子系统中通过配置方式自定义联锁系统故障事件,事件具有唯一性,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维护子系统将实时存储各子系统交互的接口数据和子系统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当维护子系统产生或检测到联锁系统的故障后,依据配置文件查找对应故障事件,通过接口将事件发送至故障智能诊断模块,智能诊断模块按照事件中定义的条件逆向追溯分析维护子系统存储的大数据,直至定位到外部接口为止;判断故障是否源于系统自身,如果属于系统故障,则上报给维护人员;若不属于,则将判断故障依据的接口数据反馈给维护子系统,维护子系统再将此信息转发给对应的其他系统故障智能诊断模块,由其继续定位,直至定位到具体的故障原因。对于系统内的其他预维修状态监控(如电子化单板的继电器驱动次数、灯丝电流检测、转辙机相位检测、转辙机表示电压和驱动电压等),系统将根据大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反馈给维护人员进行预维护。在信号机允许信号开放情况下,冗余电子化信号机驱动板主备切换时,其主备切换过程将经历“主备→主主→备主”过程,避免允许信号在切换过程中中断。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如图2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6.015.F002图2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3自主调试的组织和人才保障3.1自主调试的组织保障(1)确定调试计划。根据地铁全自动运行的特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调试计划,明确各阶段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2)人员准备。确定调试团队成员,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安全员等,组织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团队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技术人员由运营人员、厂家人员共同组成,负责地铁全自动运行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和调试工作,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技术经验;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地铁全自动运行自主调试过程的规划、协调和管理,包括制定调试计划、分配任务、监督执行等。(3)设备准备。准备必需的设备和工具,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测试仪器以及备件等,测试人员负责对地铁全自动运行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检测系统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提出改进建议和优化方案,确保调试过程中设备正常运行。(4)安全保障。在调试过程中,要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和稳定,制定详细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现场管理、应急预案、安全培训等,安全员负责保障整个调试过程的安全,制定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并进行现场管理和安全培训。(5)应急处理。在调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故障,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调试进程不受影响。3.2自主调试的人才保障(1)自动控制工程师。需要具备自动控制、电气控制、计算机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掌握地铁自动运行系统设计和调试,解决自动化控制方面的技术问题。(2)计算机软件工程师。需要具备软件设计开发能力,包括软件开发、测试和分析。在自动化调试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整合和处理。(3)机械工程师。需要具备机械制造、车辆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进行车辆的维护、修理和更新。(4)通信工程师。需要掌握通信技术和网络安全知识,能够设计、调试和维护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并解决通信故障。(5)信息科学专家:需要有机会处理能力和数据分析技能,从海量的数据中提炼有价值的信息,对地铁运营进行分析,为自主调试提供有用信息支撑。(6)安全专家:需要掌握地铁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制度,有能力识别安全隐患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4结语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自主联调联试需要充分了解系统架构,确保各个子系统和设备之间的正常协议,以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制定联调联试计划,遵循程序,确保联调联试工作的程序性、可靠性和科学性。注重数据的保存和分析,及时总结和归纳联调联试的数据和结果,并进行持续优化和改进,加强跨部门协调和沟通,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集成和协作,确保联调联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充分关注安全问题,严密排查潜在风险,保证联调联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