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视角,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发展目标部署[1]。作为社会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畜牧饲料产业在政策支持、市场发展的推动下已取得扎实进展。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饲料产量达到30 223.4万t,年产百万吨以上规模畜牧饲料企业集团已达36家,我国成为全球畜牧饲料产业大国[2]。畜牧饲料产业有必要寻求新发展路径,进一步助力中国迈向畜牧饲料产业强国。目前,许多国家已围绕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对饲料产品进行贸易标准规范,因此中国畜牧饲料产业有必要进行适应性调整[3]。畜牧饲料产业需要不断推进绿色技术研发、驱动生产结构绿色升级,形成生态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本文介绍了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的现实基础,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的价值,提出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的创新路径,为促进畜牧饲料产业绿色发展、提升畜牧饲料产业核心竞争优势提供参考。1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的现实基础1.1双维政策工具提供全面化指导进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时期,我国相继出台一般性或补充性产业政策。一般性政策工具层面,通过一般性政策工具指导畜牧饲料产业进行绿色结构升级,为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提供系统指引[4]。早在2017年,农业农村部就已聚焦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进行初步部署,通过印发《全国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强调“以安全高效环保为目标,加强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推动饲料产品升级”[5]。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促进秸秆等非粮饲料资源高效利用”[6]。在系列一般性政策工具指引下,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发展基调基本确定,更加明晰生态建设的框架结构。补充性政策工具层面,各职能部门及地方政府部门通过补充性政策工具的颁布,指导畜牧饲料产业开展生态建设工作。2022年2月农业农村部印布《“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加快建立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现代饲草产业体系”[7],利用饲草绿色优势遏制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趋势,推动产业生态化建设。补充性政策工具通过间接性政策在能源消耗、绿色发展方面进行侧面指导,为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提供指引。1.2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专业化支持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着力推进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必然依靠绿色技术创新转变以往畜牧饲料产业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实现畜牧饲料产业降本增效、生态保育[8]。2021年10月,农业农村部公示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十大技术模式,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支持农业领域生态建设[9]。其中,反刍动物肠道甲烷减排、牧草生产固碳技术均是围绕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进行技术布局,通过优化饲料品种、改善粗饲料品质、饲草增产固碳技术为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畜牧饲料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可加速饲料生产过程的绿色化、智能化及可再生循环进程,助力畜牧饲料产业形成绿色、高效、低碳的生态体系[10]。同时,绿色技术创新亦可持续引发畜牧饲料生产组织在发展战略、产品服务、组织制度多个维度的绿色转型,推动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11]。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绿色低碳专利通过授权16.0万件[12],为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提供绿色技术创新专业化支持。此外,畜牧饲料领域水产饲料绿色添加剂、生物发酵、秸秆生物饲料多样化利用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完善,共同形成畜牧饲料生态建设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13]。1.3地方试点工作开展提供系统化经验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属于长期性的系统探索过程,需要借助试点工作开展化解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率[14]。各地方政府已经陆续指导地方畜牧饲料企业开展绿色试点工作,为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提供系统化经验。2020年,浙江开展“饲料环保化”三年试点工作,强调通过“控、准、减”实施精准配方管理,进一步降低氮、铜、锌等元素排放。截至2023年1月,浙江已建成“饲料环保化”企业试点1 000家,为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提供措施经验[15]。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开展“绿色饲料服务”试点,通过提供绿色饲料认证、绿色饲料研发多元化服务,全面提升绿色饲料标准化生产水平。截至2021年1月,包头市已研发绿色饲料品种达28个[16],为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提供操作经验。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试点工作可以充分验证某项生态建设举措的可行性及效果,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全面推进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提供充足经验借鉴。2中国式现代化下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的价值2.1顺应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17]。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既是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向兼顾生态功能方向的典型现象[18],也是畜牧饲料产业跟随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构建循环经济模式的必由之路。畜牧产业生态建设通过建立外部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物质之间共生循环、生态单元变革,拓展畜牧饲料产业同其他行业产业的生态关系,驱动跨行业、跨层级的资源闭环流动,进而助力生态发展[19]。如国稻种芯现代饲料规划循环模式立足“秸秆饲料化-畜禽、跑道养鱼等生态饲养-生物菌肥还原”三大步骤,以循环经济模式充分避免秸秆焚烧污染,进而提升畜牧饲料产业生态价值。此外,畜牧饲料企业生态建设需立足新型生态环境要求,在生产经营节点嵌入高效、循环再生资源技术方式,以生产契合环境质量与生产要求的饲料产品,实现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是顺应中国式现代化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核心价值。2.2 契合绿色产品的市场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构建生物技术、绿色环保新增长引擎”[1]。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背景,畜牧饲料产业作为畜牧行业的源头节点,瞄准市场需求开展生态建设工作是其契合“现代产业”可持续发展与产品安全性的必然选择。一方面,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属于提高饲料产品安全性的必由之路。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将会采用绿色原料、清洁生产模式,使用低蛋白、酶制剂及无抗等前沿饲料技术[20],切实提升饲料产品的生态性与安全性。另一方面,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属于提高国内饲料品牌知名度的必由之路。积极响应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对畜牧饲料产业绿色发展的新要求,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文化构建绿色品牌,成为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的必然路径。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绿色品牌,可向畜牧企业、养殖个体提供满足环保标准的饲料产品,获得市场认可,切实提升畜牧饲料产业内在价值[21],推动畜牧饲料产业实现绿色发展。2.3突破贸易壁垒的必然路径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中国畜牧饲料产业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对外贸易趋势愈加向好。以饲料添加剂为例,2015—2021年全国饲料添加剂出口量由62.47万t增长至86.90万t,出口规模在波动中呈现扩大态势(见图1)。同时,2022年中国制成饲料出口数量达到39.76万t,显著推动饲料产业国际贸易发展[22]。随着国际市场对饲料产业的环保制度与绿色贸易标准愈加严苛,国内畜牧饲料产业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绿色贸易壁垒,不利于国内畜牧饲料产业获得国际核心竞争优势[23]。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不仅是提升国内饲料产品质量的重要选择,更是达到国际环保法规、技术标准与公约限定要求的必然路径。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在生产[24]、包装[25]等全流程方面进行变革,使畜牧饲料产业产品通过国际饲料绿色产品认证、绿色包装认证、绿色检疫标准,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视角全面推进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对突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提升畜牧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13.038.F001图12015—2021年全国饲料添加剂出口量2.4实现结构升级的创新举措自2017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来,全国畜牧饲料企业围绕原料管控、加工工艺、生产设备和饲料添加剂研发等方面进行技术升级,有效提升饲料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实现初步结构转型[26-27]。进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的新发展阶段,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是在产业化、市场化、标准化的基础上,转向绿色化、安全化、标准化发展[28],属于畜牧饲料产业实现“结构升级”的创新举措。畜牧饲料产业借助技术赋能优势,在饲料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售后、回收等多个产业链节点有机渗透绿色理念,通过绿色生产经营降低资源消耗、节约成本,以此赋能畜牧饲料企业生态建设进程。畜牧饲料产业可为下游畜牧养殖产业提供满足环保要求、符合环保理念的产品和服务,引导畜牧全产业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格局。3中国式现代化下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的路径创新3.1深改优化顶层设计部署,为生态建设规划提供政策支撑当前,推进生态建设已成为畜牧饲料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任务。因此,各级政府部门有必要根据中国式现代化要求,联同农业、商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多个职能部门,全面完善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的政策部署,指引畜牧饲料产业跟随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生态绿色发展。宏观政策部署层面,中央政府部门应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创新驱动”指示,出台与完善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需要的政策体系、制度环境,通过宏观政策引领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同时,财政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开发绿色饲料生产设备购置补贴、落实农副资源饲料化补贴等多重方式推动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进程,驱动中国式畜牧饲料产业现代化发展。微观政策部署层面,地方政府应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政策保障”指示,结合当地畜牧饲料产业发展实际状况强化生态建设组织领导,加快制定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深化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同时,地方农业部门、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应深入畜牧饲料产业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总结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经验、难题,为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提供解决方案。3.2切实融合绿色生物技术,为生态建设推动提供科技支持饲料产业以农业废弃物和饲草作为原料,借助数字绿色技术、生物发酵技术优势实现生态建设,可为中国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提供借鉴思路[29-30]。畜牧饲料产业应当切实融合绿色生物技术,为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第一,畜牧饲料产业“源头”嵌入生物发酵技术。一方面,畜牧饲料产业可引入生物发酵技术,选择秸秆、稻草、木薯茎叶及果皮果核等农业废弃物进行发酵,形成“微生物+饲草料”的循环发展模式,切实降低畜禽粪氮、粪磷的排放量,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进程。另一方面,地方农业科技研究部门可围绕饲草青贮发酵进行技术攻关,力争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将牧草转化为饲料,实现“以草代粮”的原生态饲料生产,避免生产加工过程中能源的过度消耗,落实中国式现代化绿色生态发展部署。第二,畜牧饲料产业“生产”嵌入数字绿色技术。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视角,畜牧饲料企业应积极引入农业传感技术、测控终端、智能装备,依托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技术实现生产环境全过程资源投入、气体污染监管,打造绿色智慧畜牧饲料产业体系,驱动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3.3构筑跨界组织合作形态,为生态建设发展提供主体基础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应找准绿色发展定位与方向,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对接绿色创新资源,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畜牧饲料产业生态集群,扎实推动生态建设进程。第一,对内实现畜牧饲料企业空间联动合作。地方政府应当发挥畜牧产业基地的集群发展优势,统筹畜牧饲料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空间集聚,利用集群竞争效应推动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进程。龙头饲料企业应发挥创新资源优势,全面深化清洁能源、绿色生产等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与集成应用,推动各畜牧饲料企业突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将各畜牧饲料产业基地培育为国际饲料产品采购中心与知名品牌集散区域。第二,对外驱动全产业链协同绿色发展。畜牧饲料企业应联动上游原料生产农企与下游畜牧养殖企业构建生产、消费闭环绿色发展模式,通过打造绿色畜牧全产业链倒逼畜牧饲料产业开展生态建设工作,以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3.4健全绿色饲料质检标准,为生态建设量化提供细致指导饲料质检标准是考察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成效的重要量化指标。为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联合其他相关部门不断健全绿色饲料质检标准,重点补齐标准重复交叉、标准空缺等短板,建立权威绿色饲料质检标准。一方面,全面深化绿色饲料产品标准制定工作。农业部门应联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快推进绿色饲料产品标准制定工作,为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提供标准参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配套构建各级绿色饲料质量监管体系,负责饲料绿色标准质量抽查与产品合格公示,形成绿色质量监管体系。另一方面,对标国际绿色饲料产品标准开展修订工作。农业部门、饲料企业及饲料领域学者应深化国际绿色饲料产品国际标准、技术法规、行业壁垒的研究,为国内畜牧饲料产业进军国际提供专业参考。此外,考虑到畜牧饲料产业有毒、有害物质及微生物的限量及试验方法处于动态变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应实时依据实际情况变动调整质检标准,切实保障畜牧饲料企业生态建设如期推动。4结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发展要求,畜牧饲料产业实现结构绿色升级、生态建设已成为宏观趋势。推动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不仅具有现实环境保护价值,也可充分提升社会责任形象,助力畜牧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此,畜牧饲料产业应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合理平衡经济要求与环境底线的关系,通过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有必要通过完善政策部署、强化技术支持、推动组织合作、健全绿色产品标准等多重措施并举,扎实推动畜牧饲料产业生态建设进程,助力畜牧饲料产业迈上新发展台阶。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