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胺餐具是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原料,包括盘、碗、杯、勺、碟、筷子等类型。密胺餐具的外观类似陶瓷制品,又称仿瓷餐具,具有耐摔、易清洗、轻便等优点,在餐饮行业广泛应用[1]。植物纤维餐具是以天然的竹纤维粉、玉米纤维粉、小麦秸秆粉、木粉等天然植物纤维粉为主要原料,辅以淀粉、树脂等材料,经过胶黏、高温压制、油印等工艺制成的餐具[2-3]。与传统的密胺餐具相比,植物纤维餐具的材质更轻盈、图案更丰富,尤其是竹纤维餐具被广泛用作儿童餐具[4]。但近年来,密胺及植物纤维餐具特别是植物纤维餐具,由于存在三聚氰胺、甲醛等有害物质超标及未授权成分等风险被通报。密胺及植物纤维餐具的安全性也成为相关研究及媒体讨论的热点,引发广泛关注[5-6]。数据可视化是一种新的数据分析方法,通过使用图表、图形和地图等可视化元素,将信息和数据可视化展示,以吸引用户聚焦于关键信息[7]。本实验以欧盟召回、国内监督抽查、国内缺陷产品召回三方面的通报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比较密胺与植物纤维餐具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旨在为行政部门产品质量靶向监管及企业产品质量提升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数据来源欧盟召回通报数据通过查询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8]获取,国内监督抽查数据来自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总局)及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海局)发布的食品相关产品监督抽查结果通报信息[9-13],国内缺陷产品召回通报数据来自国家缺陷产品召回管理中心发布的通报信息(国家缺召中心)[14]。1.2数据处理对欧盟RASFF系统中我国食品接触制品进行检索、翻译、整理和统计分析,获取2018年—2022年之间的通报信息606条。通报数据包括发布日期、编号、产品名称、通报原因、通报国5个字段,对通报原因中的信息进行分类提取,获取原因类别、不合格项目2个字段。对国家总局及上海局监督抽查通报信息内容及附件进行整理,提取了总局2019年—2022年的通报数据;为了便于数据比较,提取了上海局2021年的通报数据。通报数据包括产品类别、抽查批次数、不合格批次数、不合格率及不合格项目等字段。对国家缺召中心2018年—2022年之间发布的密胺及植物纤维餐具的召回通报信息进行检索、整理和统计分析,获取通报信息52条。通报数据包括报道时间、省份、产品类别、召回原因、不符合项目及召回数量等字段。2结果与分析2.1欧盟召回通报数据及安全风险分析2.1.1材质类别分析2018年—2022年,欧盟RASFF共发布我国出口食品接触制品召回通报606次,通报产品主要包括餐具、厨具、水杯、餐盒等餐厨功能制品。对产品的材质进行分析,包括植物纤维、密胺、尼龙、金属、硅胶、玻璃、纸质、陶瓷、搪瓷等材质,表1为各类材质食品接触制品的欧盟通报次数。图1为各类材质食品接触制品欧盟通报次数瀑布图。以瀑布的高度及颜色深浅直观呈现各类材质通报频次。10.15925/j.cnki.issn1005-3360.2023.07.021.T001表1各类材质食品接触制品的欧盟通报次数Tab.1EU notification times for food contact products made of various materials材质类别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总次数总占比/%合计9412791141153606100.00植物纤维133219806721134.82密胺193222121710216.83尼龙19202013189014.85金属13288996711.06塑料(其他)426921426.93其他96883345.61硅胶52374213.47陶瓷52323152.48玻璃51104111.82纸质02116101.65搪瓷2000130.5010.15925/j.cnki.issn1005-3360.2023.07.021.F001图1各类材质食品接触制品欧盟通报次数瀑布图Fig.1Waterfall chart of EU notification times for food contact products made of various materials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植物纤维、密胺是通报次数最多的两类餐具。植物纤维类食品接触制品通报211次,是欧盟RASFF对外召回通报中问题最突出的一类食品接触材料,占5年通报总次数的34.82%,占比远高于其他材质制品。密胺类食品接触制品通报102次,占通报总次数的16.83%。我国出口至欧盟的食品接触材料被通报,主要是由于产品不符合当地法规、技术标准、市场准入等相关规定,进口国家根据产品风险的严重程度而采取的信息通报、预警通报、拒绝入境、退出市场等召回措施。从欧盟召回通报数据看,与密胺及其他材质的食品接触制品相比,植物纤维是安全问题最突出的一类材质。2.1.2密胺与植物纤维餐具通报数据及安全风险分析对2018年—2022年密胺、植物纤维两类餐具的通报次数进行分析,图2为通报次数比较分析。10.15925/j.cnki.issn1005-3360.2023.07.021.F002图2密胺与植物纤维餐具欧盟通报次数比较分析Fig.2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U notification times between melamine and plant fiber tableware从图2可以看出,2018年—2022年,密胺类餐厨具的通报次数在12~32之间,植物纤维餐具的通报次数在13~80之间。2018年—2020年,两类餐具的通报次数处于较低水平且数值接近。但2021年植物纤维餐厨具通报次数突然上升,占比超过当年总通报次数的一半,是近5年通报次数最多的一年。通报数量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2020年欧盟各国对含有竹纤维的塑料产品加强了市场监管手段和控制程序,多国宣布禁止含有竹纤维的餐具投放市场[15-16],导致2021年召回通报数量增加显著。对2018年—2022年密胺、植物纤维两类餐厨具的通报原因进行分析,表2为通报原因分析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通报原因主要包括成分未授权、物质迁移及其他原因。密胺餐厨具的通报原因是存在物质迁移风险,通报99次。植物纤维餐厨具由于存在物质迁移风险被通报68次,由于成分未授权被通报142次,总体看因成分未授权被通报的次数是物质迁移原因的2倍多。通报原因随着年份延长存在明显变化,2018年—2019年植物纤维餐厨具主要存在物质迁移风险;2020年由于物质迁移风险被通报13次,由于含有未授权成分被通报5次;2021年—2022年主要是由于含有未授权成分被通报。10.15925/j.cnki.issn1005-3360.2023.07.021.T002表2密胺与植物纤维餐厨具欧盟通报原因分析Tab.2Analysis of reasons for EU notification of melamine and plant fiber tableware年份物质迁移成分未授权其他植物纤维密胺植物纤维密胺植物纤维密胺总计1671424201813180001201932320000202013225010202181272000202221565002合计6899142013注:其他为包装存在缺陷2次、缺乏认证材料1次、不明原因1次。欧盟委员会2020年6月指出,含有密胺成分植物纤维餐具(竹纤维餐具)实质上也是一种塑料食品接触材料,除了满足食品接触塑料制品的要求外,还应该满足(EU)10/2011中规定的植物基添加剂要求,不应含有授权清单之外的成分[17](授权物质清单中只包括FCN96木粉和FCN1060葵花籽壳等两种植物基添加剂)。通报原因出现变化,主要是由于欧盟委员会认为植物纤维餐具中含有竹纤维、玉米淀粉等清单之外成分,其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评估。因此,自2020年6月后对植物纤维餐具召回的判断依据按照(EU)10/2011中授权的植物基添加剂清单执行。对2018年—2022年密胺与植物纤维餐厨中存在物质迁移超标风险的项目进行分析,表3为物质迁移项目分析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物质迁移的不符合项目包括甲醛迁移量、三聚氰胺迁移量、总迁移量、初级芳香胺迁移量、氯丙醇迁移量,甲醛迁移量和三聚氰胺迁移量等。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迁移测试是模拟产品与食物接触的过程,评估从食品接触材料中迁移到食物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因此,三聚氰胺迁移量、甲醛迁移量等主要测试项目反映了产品的安全性。10.15925/j.cnki.issn1005-3360.2023.07.021.T003表3密胺与植物纤维餐厨欧盟召回通报数据中物质迁移项目分析Tabl.3 Analysis of substance migration of melamine and plant fiber tableware in the EU notification data不符合项目通报次数植物纤维密胺合计甲醛迁移量293968三聚氰胺迁移量184664甲醛及三聚氰胺迁移量171330总迁移量303初级芳香胺迁移量011氯丙醇迁移量101密胺树脂是甲醛和三聚氰胺聚合反应生成的树脂,由于材料特性,密胺餐具中三聚氰胺及甲醛单体容易迁出。根据通报数据,2018年—2022年通报植物纤维餐具中甲醛迁移量最高达373 mg/kg(德国,2021年6月9日),超出限值25倍;密胺餐具中甲醛迁移量高达310 mg/kg(德国,2018年3月28日),超出最高限值20倍。2018年—2022年通报植物纤维餐具的三聚氰胺迁移量最高达10.3 mg/kg(立陶宛,2019年10月23日),密胺餐具的三聚氰胺迁移量最高达10.8 mg/kg(德国,2021年7月15日)。因此,密胺餐具及植物纤维餐具中有害物质迁移超标风险较高,值得各相关部门关注。2.2国内监督抽查数据及安全风险分析我国密胺餐具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 4806.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GB 4806.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4806.7—2016)及《密胺塑料餐饮具》(GB/T 41001—2021)的要求。植物纤维餐具虽然没有明确的产品标准及相关规定,但是产品中含有密胺树脂,应与密胺餐具执行相同的标准。2019年—2022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连续4年对密胺餐具开展了监督抽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对密胺及植物纤维(竹纤维)餐具开展了监督抽查。表4为抽查结果通报数据分析结果。从表4可以看出,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抽查的结果看,密胺餐具的不合格率在1.25%~10.00%之间,平均不合格率为5.46% (16/293),主要不符合项目为耐污染性。耐污染性是反映产品耐受酸、碱及其他调料的指标,该项目不符合,会造成餐具表面难以清洁、容易藏污纳垢和滋生细菌。近年来,密胺餐具一直被列入全国重点工业品监管目录,是食品相关产品监督抽查的重点对象。由于市售植物纤维餐具标签标识上没有明示为密胺餐具,目前相关的监督抽查数据较少。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抽查结果来看,密胺餐具抽查了44批次,不合格1批次,不合格率为2.27%,不合格项目为三聚氰胺迁移量;植物纤维餐具不合格率为54.55%,不符合项目主要为甲醛迁移量(5批次)和三聚氰胺迁移量(2批次)。10.15925/j.cnki.issn1005-3360.2023.07.021.T004表4密胺与植物纤维餐具国内监督抽查通报数据分析Tab.4Analysis of domestic random inspection notification data on melamine and plant fiber tableware抽查结果通报时间通报单位产品类别抽查批次数不合格率/%不合格项目2023-01-12国家总局密胺餐具724.17耐污染性(3批次)2021-12-15国家总局密胺餐具616.56总迁移量(1批次),耐干热性(3批次)2021-01-11国家总局密胺餐具801.25耐污染性(1批次)2020-01-16国家总局密胺餐具8010.00耐污染性(8批次)2022-07-18上海局密胺餐具442.27三聚氰胺迁移量(1批次)2022-07-18上海局植物纤维餐具1154.55三聚氰胺迁移量(2批次),甲醛迁移量(5批次)因此从国内监督抽查数据总的来看,按照同样的标准检测,密胺餐具的不合格率较低,植物纤维餐具的不合格率远高于密胺餐具;同时两种餐具的不合格项目存在较大差异,密胺餐具主要为耐污染性,而植物纤维餐具主要为甲醛及三聚氰胺有害物质的迁移。2.3国内召回通报数据及安全风险分析消费品召回是消除产品缺陷或降低风险的重要举措,主要是由于设计、制造、警示等原因,使同一批次、型号或者类别的消费品中普遍存在的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对2018年—2022年密胺及植物纤维餐具国内召回通报中的不符合项目进行分析,表5为分析结果。10.15925/j.cnki.issn1005-3360.2023.07.021.T005表5密胺与植物纤维餐具国内召回通报数据中不符合项目分析Tab.5Analysis of nonconforming items of melamine and plant fiber tableware in the domestic recall notification data不符合项目密胺餐具植物纤维餐具合计4111耐污染性140三聚氰胺迁移量410标签标识100结构或设计缺陷60甲醛迁移量21高锰酸钾消耗量10耐污染性、总迁移量、高锰酸钾消耗量、甲醛迁移量10缺少说明书10三聚氰胺迁移量、甲醛迁移量10荧光增白剂10从表5可以看出,2018年—2022年,国家缺陷产品召回管理中心共发布密胺及植物纤维餐具召回通报52次,其中密胺餐具召回41次,植物纤维餐具召回11次,召回的植物纤维餐具全部为竹纤维餐具。密胺餐具召原因中耐污染性、标签标识和结构或设计缺陷相对较多,植物纤维餐具召回的主要原因是三聚氰胺迁移量超出标准规定。2.4通报数据综合分析综合分析国内监督抽查及国内召回通报数据,密胺餐具的主要风险是耐污染性,三聚氰胺和甲醛有害物质迁移风险较低,植物纤维餐具存在较高的三聚氰胺和甲醛迁移量超标风险,尤其是三聚氰胺迁移量。国内相关研究也表明,在同样的测试条件下,竹纤维餐具在总迁移量、甲醛迁移量、三聚氰胺迁移量,耐湿热性、耐污染性方面表现不如密胺餐具[18]。从国内外相关数据和研究结果看,在甲醛和三聚氰胺迁移方面,植物纤维餐具的风险更突出。3结论欧盟召回通报数据表明,植物纤维是通报次数最多的食品接触制品材质。密胺餐具的通报原因是存在甲醛迁移量和三聚氰胺迁移量超标风险。2018年—2020年主要是存在甲醛迁移量和三聚氰胺迁移量超标风险,2021年以后主要是存在未授权成分,所有未授权成分中竹纤维的被通报频次最高。国内监督抽查数据表明,密胺餐具的平均不合格率较低,主要风险为耐污染性超出标准规定;植物纤维餐具的不合格率远高于密胺餐具,主要风险为甲醛迁移量和三聚氰胺迁移量超出标准规定。国内缺陷产品召回通报数据表明,密胺餐具的主要风险是耐污染性、标签标识和结构存在缺陷;植物纤维餐的主要风险是三聚氰胺迁移量超出标准规定。三类通报数据综合分析表明,相比较于密胺餐具,植物纤维餐具中三聚氰胺和甲醛迁移超标风险更高。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