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背景1.1研究现状近年来,智慧城市不断发展,但相关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从城市建设的发展模式层面分析,智慧城市强调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以及管理阶段要使用高新技术,充分发挥大数据、物联网对城市服务的作用,彰显新理念与新模式对整个城市发展的价值与意义[1]。通过实际分析发现,当前智慧市政建设方面尚不成熟,需要继续探索市政建设新模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1.2研究目的智慧城市将物联网与智能化进行有机统一,将智慧城市理念运用在市政建设中,城市自然环境、社会发展形势与经济状况相融合,衍生出新模式。智慧城市发展路径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发挥高新技术对于市政建设的价值与意义,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新进程。1.3相关案例海口新海港区实行智慧建设精细化,海口市运用“BIM+智慧工地”系统,打造智慧工地,实现对人、机、料、法、环的全方位实时监控。江西抚州东乡区实行智慧市政项目建设,其建设注重以人为本、市民参与、社会协同,从整体上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要加强智慧市政建设,例如在综合管廊项目的建设中,应向智慧化方向发展,通过建设部署BIM工程管理平台、物联网设备、智慧管廊运营中心、智慧管廊数据中心等软硬件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实现管网服务的智慧化,保障管网全生命期的安全、高效、智能、绿色,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和城市运行能力[3]。2智慧城市理念对市政建设的意义(1)管理模式。将智慧城市理念运用在市政建设中,能够转变市政管理模式,使粗放型模式转向精细化模式。建设市政管理数据平台,整合数字管理模式,促进多种类型数据信息实现资源共享,打破信息茧房[4]。市政管理者要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市政建设管理,及时了解市政设施使用情况,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上报维修,相关工作人员按照数据制定维修工作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2)使用及养护。将智慧城市理念融入市政建设中,能够加强对市政基础建设设施的监管,提出智慧化意见,如果发现设施存在问题,及时进行预警报告,上级部门按照系统给出有效的解决方式,使设备被动维修转变为主动维修,使市政设施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5]。3市政建设发展现状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文明的名片,良好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体现城市物质与精神文明。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市政建设,市政建设促进城市整体发展。市政建设体系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给排水、通信、供电、交通等多种不同的工程体系共同组成市政建设体系。第一,工程建设分布缺乏集中性,占地面积不均匀;第二,城市资源运输形式单一,主要依靠汽车运输资源、能源;第三,主要使用管道完成工程连接,造成大量能源浪费;第四,部分市政建设缺乏与城市景观之间的融合;第五,缺乏专业施工人员,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第六,工程建设资源循环利用效果差。分析市政基础建设模式情况,发现其存在较多问题。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快,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有所提升,单一专业、个案、被动建设已经不适合当前城市建设发展要求。因此,提升市政建设管理水平,运用智慧城市建设理念,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从分散型转向集约型,将生态环保理念与资源节约理念切实融入市政建设中,彰显市政建设新模式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4智慧市政建设新模式组织构架4.1打造智慧道路与桥梁管理平台智慧道路与桥梁管理平台将道路与桥梁建设的基础信息、管理方案、施工人员、监管人员以及应急预案等数据汇总,转变基础设施建设理念,注重加强市政服务建设。道路、桥梁等不仅要发挥其运输承载的作用,还要注重加强其与其他市政建设之间的关联,增设道路、桥梁在科学性、时效性以及应急方面的功能,彰显政府的智能化管理水平。(1)数据信息采集与大数据分析管理。将道路与桥梁的信息标准统一录入,完善整个信息数据系统,同时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指标检测,分析当前实证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决策预案,预测决策执行的结果。采集道路与桥梁的数据信息分为静态与动态两种不同的形式,静态信息指道路、桥梁的基本属性数据信息;动态信息强调道路与桥梁的检测信息、施工进展信息等。(2)智慧巡养管理。使用专业的检测传感设备、无人机等检测道路与桥梁的运行情况,将数据存入信息数据档案。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智慧巡养的宣传力度,使民众通过电子设备了解道路或桥梁的使用状况,实现市政基础设施检测的高效化与智能化,从时空角度全面覆盖道路与桥梁的安全管理情况,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害。(3)动态监管。加强与交通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获取道路车辆通行情况的相关数据,在道路中增设摄像头,加强对道路与桥梁的监管,实时了解其相关动态信息。增设桥梁限高架、道路减速带等,按照测速与测重的数据设备,及时了解道路或桥梁上所通行车辆的运载情况,及时查处超速、超载等现象。相关部门统计分析数据信息后,对道路状况进行预估,及时发现道路或桥梁存在的运行问题,结合设备系统意见进行道路与桥梁养护,加强对道路与桥梁的管理,同时保证车辆安全运行。桥梁智慧检测流程如图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7.036.F001图1桥梁智慧检测4.2打造智慧井盖和管网管理平台智慧管网不仅需要智能机器人作为技术支撑,同时也需要准确的管网分布图,在分布图中清晰可见管网的走向、分布、运行状况、功能以及相关数据信息等,彰显管网的智慧化特点,便于管理人员实时监管,及时发现管网中存在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建设费用支出,提升工作效率,使管网在安全的状态下运行。(1)监管智能井盖运行。与传统的道路井盖不同,智能井盖中装有芯片,通过平台能够直接定位井盖,发现井盖存在问题时系统会发出警报,井盖动态信息会通过芯片直接传输到管理平台,便于管理人员集中管理。智慧井盖检测模拟如图2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7.036.F002图2智慧井盖监测模拟(2)加强水位管理。管网中装有液体位置测量器,能够实时监测管网中的水位,一旦发现水位超过了规定的标准水位,能够在第一时间将相关数据信息传输到智慧管网平台,便于工作人员对水位进行控制与管理。(3)提高检测效率。充分发挥机器人在智能管网管理平台中的作用,机器人能够直接对管网内部情况进行检测,及时了解管网直径、形状、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其内部是否存在渗漏水现象以及腐蚀现象,能够提高检测效率和安全性,降低检测成本。4.3打造网格化应急管理平台在市政建设中,网格化应急管理平台要充分发挥不同级别网格管理的作用,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形成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闭环管理,提升市政建筑管理能力。(1)充分发挥巡察机制的作用。网格管理中,管理者要定期开展巡查工作,在巡查过程中将发现的市政建筑问题及时上报平台,明确解决问题的主体。如果发现问题不在管理范围内,为了防止问题发展严重,应按照上级网格管理的相关规定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通过部门之间的协调及时解决市政问题。上级网格管理者收到问题信息后,要对相关问题进行排查,保证问题的真实性,及时开展治理工作。(2)发挥监督机制作用。上级网格管理者要密切关注智慧市政管理平台的相关数据,及时排查上报问题及其整改完成情况,如果发现问题仍未解决,相关部门要切实开展督导工作,敦促问题整改完成。5智慧城市理念下市政建设新模式发展策略在智慧城市理念的影响下进行市政建设,要发挥高新技术设备、管理方式、体制机制、资金以及人才等多方面作用,彰显市政建设新模式在城市发展中的价值与意义。5.1坚持协同治理当前市政管理主体缺乏集中性,要切实坚持协同治理,打破主体分散化的管理方式,凸显集体管理作用。相关部门应制定系列管理决策,切实履行相应职责,发挥主体管理作用。智慧市政建设中存在不同建设项目融合的部分,相关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与交流,通过互相联系共同规划管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让民众享受到智慧城市的便利。相关部门应发挥其监管作用,完善反馈机制,为群众反映市政问题提供有效渠道,切实解决市政建设问题,满足群众对市政服务的需求,切实发挥智慧市政建设的作用。5.2创新智慧市政融资模式智慧市政建设需要大量技术与人才作为支撑,因此,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应加大在技术创新以及技术人才方面的投入。市政建设项目难度高时,相关部门要创新融资方式,促使企业通过多种不同的渠道获取发展资金,满足市政建设基础设施在技术以及人才方面的资金需求。另外,智慧市政建设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软件设施,高新技术设备代替了部分人力,在人力方面的费用支出逐渐转移到设备资金中,市政建设资金结构发生变化,应当制定合理的资金预算方案,坚持正确的资金使用原则,有效管理资金,设置市政建设专项资金,实行财务动态化管理,充分发挥资金在市政建设中的作用。5.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智慧市政建设需要高新技术与智能设备作为支撑,市政建设与管理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在进行智慧市政建设的过程中,应组建专业人才队伍,市政建设部门要加强与学校、企业之间的交流,使其及时了解市政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明确智慧市政建设知识理论与相关技术,切实为智慧市政建设服务体系的发展提供理论知识、技术以及专业人才。市政建设管理部门要明确当前市政建设中需要的专业人才,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人才招聘与培训,选取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强智慧市政建设与管理。6结语传统的市政建设存在较多问题,通过搭建市政建设智慧平台,能够将智慧城市理念运用在市政建设中,打造智慧道路与桥梁管理平台、智慧井盖和管网管理平台、网格化应急管理平台,提升智慧市政建设及管理效率。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