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擘画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并将乡村振兴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1]。这是党中央立足乡村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基础上对乡村振兴的接续推进,更是着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作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基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推进,我国加快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促使以畜牧养殖、种植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吸收新应用、新技术的能力持续增强,并释放巨大发展新动能,由此形成系列创新探索实践。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3—2032)》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73%,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供种保障率提升至75%,种业振兴持续深化[2]。从农业细分领域来看,近几年部分地区着力推动畜禽养殖业数字化发展,积极开展智能养殖技术、非粮资源饲料化技术、猪舍空气质量调控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3],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力。综上所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正处于不断提升阶段。农业现代化发展持续深入,促使农村地区开创更多发展新模式与新路径[4],为乡村全面振兴汇聚强大内生动能。基于此,本文探讨农业现代化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与创新路径,探索乡村振兴新思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强力支撑。1农业现代化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1.1筑牢乡村产业振兴基础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渠道,是党的二十大针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的重要部署[1]。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农民为主体,以持续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渠道为核心目标,可推动农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农民[5],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我国新批准创建200个农业产业强镇、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6],进一步加快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进程。在国家高位推动下,各地区加快布局现代农业,为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力。如江苏省泗洪县借助物联网、大数据、5G等现代化数字技术打造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搭建“畜牧业、渔业、种植业、智能物联、综合监管”等监管与服务应用场景,接入水产、畜禽、种植等物联网示范点,推动区域内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7]。江苏省盐城积极推进畜牧业数字化进程,构建畜产品质量数字监管体系,将畜禽规模养殖场自动化、智能化设施设备以及物联网应用纳入重点补助项目,加快畜禽养殖信息化建设进程[8]。1.2夯实乡村人才振兴基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主要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前提,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深入挖掘和释放农民潜力,有助于加快乡村人才振兴,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驱动力。2022年,吉林省永吉县结合发展实际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48人;截至2022年8月,永吉县新增注册1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合计815个,注册人数为21 811人;家庭农场注册数量新增41个,合计1 845个,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初见成效[9]。鄂托克旗立足地区特色积极开展科技养殖业专业班、科技养殖技术班等畜牧养殖培训活动,旨在培育高素质农牧民,提升地区内畜牧养殖业经营效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10]。1.3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1]。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有助于优化种植结构,有效提高粮食与重要农产品保供能力,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1]。一方面,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快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改造进程,利于优化种植结构,扩大种植规模,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规模化经营效益[12]。这能够有效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满足饲料粮、口粮、加工用粮等粮食消费需求,保障粮食安全,赋能乡村振兴。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农业科技水平持续提升,促使畜牧养殖业、种植业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大幅提升,确保肉、蛋、奶等农副产品供应数量充足和质量提升,促使粮食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综上所述,农业现代化发展利于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13],以保障粮食安全赋能乡村全面振兴。1.4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生态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14]。农业现代化发展利于传统农业绿色化发展,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助力乡村生态振兴。一方面,农业现代化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发展理念,推动传统农业向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各地区积极推动稻中有蟹、鸭稻共生、以蜂除害等农业绿色发展模式,促进畜禽养殖业和饲料种植业协同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提供有效支撑。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发展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15],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在农业现代化实践过程中,各地区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同时为种植业提供充足天然肥料,降低化肥农药经济支出[16]。2农业现代化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2.1保障粮食与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节中,明确了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这一任务[1]。因此,以农业现代化赋能乡村振兴,需要以粮食与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为核心目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2022年间我国粮食产量由61 222.62万t增长至68 653.00万t(见图1),人均粮食产量由452.1 kg增长至483.0 kg(见图2),粮食安全水平得到大幅提升。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15.038.F001图12012—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与网页数据整理;下图同。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15.038.F002图22012—2022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我国粮食安全性与生态安全性耦合协同程度不断提升,在空间上逐步从“南高北低”转变为“南北齐升”的发展趋势[17]。农业农村部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全国生鲜乳、鸡蛋产量同比增幅分别为6.8%、4.4%;产蛋鸡存栏量同比增长3.4%,肉羊肉牛存量也处于历史高位,各类农畜产品供应充足[18]。但需要注意,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中的饲料粮需求较大,需通过高额度粮食进口解决饲料粮供应问题,以此避免人畜争粮问题发生。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粮食进口同比增加2 527.3万t,其中进口增幅最大的是玉米,占玉米总产量的10%[19]。由此可知,优化种植业结构、持续提升粮食产量是当前以及下一阶段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主动权的重要内容,亦是以农业现代化发展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之一。2.2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乡村振兴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20]。基于此,农业现代化发展赋能乡村振兴需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以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为抓手,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1]。当前,各地区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打造农业现代化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地区特色样板。如青海省玉树州不断探索高原牧草种植、牦牛养殖等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畜牧产业发展新模式,开办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标准化畜牧养殖,拓宽当地农民致富增收途径,促使乡村振兴取得全新进展[22]。贵州威宁县充分利用地域资源优势,依照“以粮养畜、种草养畜”思路,以种植业为基础积极发展现代畜牧养殖业,实现稳产增收,奠定乡村产业振兴基础[23]。综上所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目的之一是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4]。2.3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鉴于我国的“大国小农”这一基本农情与国情[25],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之一。我国各地区农业资源禀赋存在较大差距,很多丘陵山区土地呈碎片化分布,难以实现规模化集中连片经营[26],这决定了我国小农生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发展实践来看,小农生产在解决农民增收就业、稳定农业生产、传承农耕文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27]。以畜牧养殖业为例,山鸡、驴、竹鼠、黄鳝以及水产品等养殖业以小农户经营为主,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巨大作用。基于这一现实情况,农业现代化发展需培育各类市场化、专业化服务组织,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2.4赋能农村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一是生态宜居[28]。一方面,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各地区陆续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措施[29],利用生物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不仅如此,还有部分地区积极推进畜牧养殖业现代化、生态化发展,有效提升畜牧养殖经营效率[30]。如部分地区积极探索林下生态养殖模式,在此模式下,养殖动物在林中以食用果实、昆虫为主,回到养殖基地后会由饲养员进行饲料喂养,不仅能够提升畜牧养殖整体质量与畜产品品质,还可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赋能乡村振兴需以绿色农业项目建设为抓手,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产业。广西地区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探索以百香果下脚料、酒糟、甘蔗尾梢等为原料饲养奶水牛,以牛粪生产EM生物肥的生态循环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涌现出一批生态养殖、农牧结合的典型[31]。威宁自治县积极探索设施农业光伏示范项目,已累计光伏种植面积约400 hm2,实现“农光互补”,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32]。坚持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推进农村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之一。3农业现代化发展驱动乡村振兴的推进策略3.1夯实现代农业产业基础,提升粮食与重要农产品保供水平以农业现代化发展驱动乡村振兴,需以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安全为前提。一方面,完善粮食产业相关政策。我国需逐步健全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大豆与玉米种植补贴政策,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另一方面,推动农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各地可聚焦生物育种、畜牧养殖、病虫害治理等领域,加快研发农业产业领域核心技术与产品,推动现代种植农业、畜牧养殖业技术水平提升,强化粮食与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3.2大力发展乡村数字产业,激发农业现代化发展内驱力各地区可立足自身乡土资源禀赋,推动“数字+”生产要素组合,构建乡村新业态。如农村地区可借助数字技术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有效提升现代畜牧养殖业、种植业的科技水平,将农村地区文化、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产业优势,有助于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业品牌,深度挖掘农村产业新价值,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此外,农村地区还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搭建数字网络平台并借此实现产销衔接、农商互联、农商直供,带动相关农畜产品包装、物流、加工等产业协同发展,以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构建现代化农村产业体系。3.3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赋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各地区应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各地区可持续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创建活动,培育农民合作社先进典范,引导小农户逐渐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推动农业经营主体质量与数量双提升。同时,地方政府可加大力度支持家庭农场与家庭牧场建设,提升养殖业、种植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在此基础上,农村地区可加大对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其与小农户展开积极合作,贯通农畜产品产销渠道,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3.4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农村地区需持续完善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自身现代化发展水平。一方面,农村地区可围绕农业产业体系,加大农村地区道路建设投入,构建涵盖生活路、旅游路、产业路等多类道路的交通运输体系。在此基础上,农村地区可着力补齐区域内农畜产品配送站点、分拨中心、冷链仓储、物流基地等基建短板,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完善农村产业配套。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在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应围绕农村产业结构,加快补齐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短板。在此基础上,拓宽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助力农村实现公共服务“触手可及”,激活乡村振兴动力。4结论以农业现代化发展赋能乡村振兴进程中,需要保障粮食与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赋能农村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任务,着力夯实现代农业产业基础、发展乡村数字产业、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