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擘画以农业强国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战略蓝图。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2],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明确部署和安排。畜牧业作为我国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农启工”,可有效衔接一二三产业发展,是助推乡村振兴的中轴产业,更是加速农业强国建设的基础[3-4]。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畜牧业生产总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7.15%[5],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标志性产业。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动畜牧强国建设是深入实施农业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对刺激居民消费升级、保障食品供应安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6]。基于此,本文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畜牧强国建设的科学内涵、动力机制,统筹谋划畜牧强国实践方略,旨在利于探索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为进一步推动农业强国、最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1畜牧强国建设的内涵特征1.1发展属性:彰显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畜牧强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实现由“畜牧大国”向“畜牧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表征,亦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关键[7]。一方面,畜牧强国建设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世界其他国家畜牧业发展不同,我国畜牧强国建设具有鲜明的中国式发展内涵与外延[8]。我国畜牧业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实践和探索,逐步走出一条适配中国国情的特色化畜牧业发展道路,坚持紧密联系“畜牧强国梦”与中国梦,使畜牧业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机融合[9]。另一方面,畜牧强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基础要件。现阶段,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最艰巨、最繁重也是最迫切的问题[10-11]。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实现“畜牧大国”向“畜牧强国”跨越,能够切实助力农村农业农民“强起来”“富起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根基。总体而言,畜牧强国建设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2发展重点:适配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化畜牧强国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持续推进,我国农业污染排放取得有效遏制,但禽畜养殖污染排放仍旧不容乐观[1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1]。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建设畜牧强国应立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畜牧生产全链条绿色化转型,推进适配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化畜牧强国。建设适配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化畜牧强国即以绿色发展为理念引领,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条件的基础上,推动畜牧业绿色转型升级,加快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畜牧业发展范式[13]。因此,畜牧强国建设的发展重点是实现畜牧业绿色化、生态化、可持续化发展,建成适配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化畜牧业强国。1.3发展方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畜牧强国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14]。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15]。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背景下,坚持高质量发展既是加快畜牧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16],也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环节。一方面,畜牧强国建设以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基本方位,在推动产业融合高质量、产品供需高质量、空间格局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可切实提升畜牧业加速社会融合、驱动经济增长的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推进贡献畜牧力量[17]。另一方面,畜牧强国建设以畜牧业为主要突破点,在畅通城乡资源融合、要素交换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此有效激活农业农村潜在消费潜力,拉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总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畜牧强国建设可有效提升畜牧业发展质量,将我国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畜牧强国。2畜牧强国建设的动力机制2.1需求拉动,倒逼畜牧业供给改革就我国当前实际情况而言,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为扩充国内消费市场、提升居民消费潜力等方面提供强力支撑[18]。而消费市场的扩展和消费潜力的提升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有助于推动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形成拉动畜牧业发展的强大动能[19]。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居民饮食习惯、饮食结构消费水平均产生巨大变革。与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的主粮需求相比,人民群众对禽畜类产品等非主粮食物的消费需求进一步提升,促使禽畜产品成为城乡居民膳食消费的重要构成部分(见表1)。而人民群众对禽畜产品需求的增长,进一步刺激我国畜牧产业快速发展[20-21],2020—2022年我国猪牛羊禽肉产量见图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15.037.T001表1全国居民人均猪牛羊禽肉消费量项目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猪肉20.122.820.318.225.2牛肉1.92.02.22.32.5羊肉1.31.31.21.21.4水产品11.511.413.613.914.2蛋类10.09.710.712.813.2奶类12.112.212.513.014.4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kg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15.037.F001图12020—2022年我国猪牛羊禽肉产量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由图1可知,2020—2022年中国猪牛羊禽肉产量较大且呈现稳步上升态势。由此,在广阔的需求拉动下,倒逼畜牧业积极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使畜牧强国建设成为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畜产品供需平衡问题及改善居民膳食营养结构问题的重要方向之一。2.2技术推动,提升畜牧业生产效率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变革,以人工智能、5G、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畜牧领域,为数字养殖、智能养殖的发展提供良好数字应用基础,切实提升畜牧业生产效率[22],助推畜牧强国建设。数字技术的发展可有效提升畜牧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助力畜牧强国建设。数字技术及相关设施、应用系统的开发及运用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信息资源支撑,可有效助力畜牧业企业对生产流程进行整体改造,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23-24],推动畜牧强国建设。数字技术发展可重塑畜牧业生产关系,助推畜牧强国建设。首先,数字技术能够从微观层面改变畜牧主体的市场参与方式,通过重构畜牧市场交易模式和场域等方式切实打破中小畜牧主体对中间环节的结构性依赖,加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畜牧强国建设。其次,数字技术能够从中观层面改变畜牧主体的生产组织方式,推动中小型畜牧企业开展多形式联合,打破畜牧业传统的分散经营格局[25],广泛凝聚市场主体发展合力,切实提升畜牧业生产效率,助推畜牧强国建设。此外,数字技术可通过建立数据共享平台等方式,逐步完善畜牧产品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帮助监督检查及市场管理部门更加便捷、高效地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区域间畜牧业发展情况[26],建设多角度、全方位、精准化的风险防控体系,促进畜牧生产各环节高效运转并提升生产质量,助推畜牧强国建设进程。2.3目标引领,重塑畜牧业发展方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27]。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共同富裕目标促使畜牧业发展逐步趋于“普惠”和“共享”,为畜牧强国建设引领前进方向。共同富裕目标引领畜牧业发展道路“普惠”;在此目标的引领下,畜牧强国建设作为畜牧业新发展阶段的主题,以“普惠”为基本发展方向,将更多资源向农村农业农民倾斜,能够切实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富裕富足[28],有效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此外,共同富裕目标引领畜牧业发展模式“共享”;推动畜牧强国建设是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及时回应,承载推动城乡融合、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使命,是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关键措施[29-30]。在共同富裕目标引领下,畜牧业在畜牧强国建设过程中深度变革发展模式,在切实提升畜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基础上,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资源和发展机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持续赋能。3畜牧强国建设的实践方略3.1全面统筹:补齐畜牧发展短板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进畜牧强国建设应积极统筹各地区、各行业发展实际,坚持“保供固安全、畅通促循环”的工作定位,着力补齐畜牧发展短板,走试点先行、区域协调的发展路径,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畜牧强国奠定基础。一是打造特色畜牧业发展品牌。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各地区应立足全局视角,统筹规划畜牧产业链顶层设计,精准定位不同地区畜牧业发展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开展差异化驱动举措,着力做大做强特色畜牧业品牌,推动畜牧强国建设。二是强化区域协作对接。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各地区应积极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强化不同地区畜牧业主体协同创新、共享共建,逐步建立地区畜牧业发展联盟,驱使优势畜牧资源得以高效利用,实现畜牧业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助力畜牧强国建设。三是构建全国畜牧发展高地。各地区积极建设畜牧产业链示范点,依据各地区资源禀赋建立多元、特色的畜牧发展高地,积极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切实补齐畜牧业发展短板,为支撑畜牧强国建设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夯实基础。3.2扩大需求:盘活畜产品国内外市场畜牧强国建设对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在畜牧强国建设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我国人口优势,盘活国内外市场,扩大畜产品需求规模,为畜牧强国建设夯实市场基础。一方面是激发国内市场潜力。首先,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各地区应进一步加快畜牧业相关的财政补贴力度,并建立长效的资金支持机制,为畜牧主体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激活国内畜牧业市场活力。其次,各地区应积极加强畜牧数据流通的规范性标准建设,畅通畜牧数据流通渠道,释放畜牧业消费市场潜力。另一方面,拓展国际市场活力,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借助资金援助、技术援助等方式,积极抢占国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活力。同时,我国应积极参与畜牧业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活动,不断巩固提升我国在国际畜牧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拓展国际市场规模,拓展国际市场活力。3.3数字赋能:助力畜牧业绿色转型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快速渗透至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全新发展机遇。与其他技术相比,数字技术可在与畜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充分释放绿色发展潜力,助推畜牧业绿色转型,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可持续推进。因此,市场主体应积极把握数字发展机遇,以数字赋能助力畜牧业绿色发展进程,推动畜牧强国建设。各地区应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搭建畜牧业数据服务中心,实现智能化营养、制剂摄入精准化控制,减少畜牧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助推畜牧业绿色发展。此外,相关畜牧市场主体应以功能化、健康化、高值化为导向,促使数字技术深入应用到屠宰、加工、包装等生产环节中,推进新型绿色生产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实现畜牧业绿色发展。3.4创新驱动:提升畜牧业发展质量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动能。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动畜牧强国建设应着力提升畜牧业科技创新水平,推动畜牧业发展增质提效。第一,完善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各地区应根据国家畜牧业发展需求,积极出台畜牧业科技重点领域清单,为畜牧业科技创新发展指引方向。各地区还应加大国家农业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升畜牧业科技创新水平,助推畜牧生产管理过程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切实提升畜牧业发展质量。此外,各地区应强化科技创新资金支持力度,构建国家、省、市、县多级财政支持体系,有效缓解畜牧主体科技创新过程中的资金问题,提升畜牧科技创新水平。第二,提高畜牧业创新转化效能。各地区应立足市场发展需要,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式,加大产学研用深度对接,助推畜牧业生产主体研发、应用新技术、新方案,提升畜牧业创新转化效能,助力畜牧强国建设。4结论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环节,在此背景下,畜牧强国建设为新时代畜牧业发展提供全新方向,具有决定性的历史战略意义。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畜牧强国建设充分彰显社会主体性质、适配生态文明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在此过程中,需求拉动、技术推动和目标引领是畜牧强国建设的主要动力来源,可充分推动畜牧业供给改革,焕发畜牧生产活力,重塑畜牧业发展方向,为畜牧强国建设提供持续性支撑。基于此,应从全面统筹、扩大需求、数字赋能、创新驱动等4个方面出发,着力补齐畜牧发展短板,盘活畜产品国内外市场,助力畜牧业绿色发展,提升畜牧业发展质量。总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畜牧强国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优势的重要体现,必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新进展做出重要贡献。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