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保护与信息化改造的有机统一,在改善民生的同时,提升古镇形象、完善城市功能,延续和传承腾甲庄的文化风貌、生活和历史文脉,需要进行腾甲庄村落改造的深层次思考。用创新性发展的思维重新审视腾甲庄村落,运用BIM信息化手段进行村落功能设计,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设计方案,打造安详静谧、丰富有趣、资源优渥丰盈、空间内容故事丰富、旅游业态多样的特色村落环境。1腾甲庄现状及存在问题1.1腾甲庄现状腾甲庄村落正北正南,棋盘布局,以发展传统文化和自然山水、滨海、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为主。目前,村落存在街巷空间及院落空间体验感较差、传统文化挖掘不够、文化产品缺少互动性等缺点,造成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差异化较小、活力不足的情况。在前期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原始建设中没有进行专业设计规划,没有统筹式规划布局,缺少公共空间,村落布局存在故事性散落且道路拥挤、村落功能性差、卫生环境难以治理等问题。随着国家对传统旅游的重视和相关利好政策的出台,传统旅游发展基础不断完善,发展势头日益强劲[1-2]。1.2村落交通问题现状街巷及节点空间缺乏设计,交通尺度不合理、动线缺少组织,地块内道路停车设施缺乏组织。许多街道在原始设计中没有进行功能性规划,目前出现道路过窄、主次划分不明确、没有道路指示、道路无组织排水等问题。腾甲庄在村落公共空间设计的绿色减排、太阳能源利用、污水管道处理、雨水再循环体系等技术方面也有所欠缺。2腾甲庄改造设计方案以BIM设计软件为手段,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打造传统文化主体鲜明、设计规划特色突出、设施信息化完善、空间优化合理的腾甲庄村落空间环境。2.1乡村振兴设计改造,体现保护发展双重思维传统村落作为农耕文明和地域文化的传承载体,拥有丰富的传统资源和乡村遗产,被时代赋予了极高的应用与保护价值,是承接乡村振兴的重要空间节点[3]。前期团队进行村落原始空间测绘与分析时,可以运用卫星地图、BIM建模等手段对原始村落布局进行分析,找出村落矛盾点,如公共空间缺失、公共空间难以吸引村民驻留、布局与风向的冲突、村落布局与传统文化的脱节等。运用GIS进行空间规划、交通碰撞检查及游客疏散等模拟工作,运用BIM进行室外安全管网设计、施工模拟、成本分析、节能优化、物资分析等,减少村落规划设计中的错漏缺碰,提高设计精度和效率。设计中期可以借助Revit软件进行单项建筑三维建模。以无人机空中测量、激光刺点测量等测绘手段为主,获取古风建筑形式,结合前期空间规划分析结果,进行仿古建筑建模工作。建筑物渲染使用Lumion软件进行,为了更好地展示渲染效果,创建了建筑物的漫游以及动画,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现建成后的村落建筑样式。运用相关渲染技术设计后的效果图如图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8.024.F001图1软件渲染后的环境效果在设计上除了考虑艺术、文化等方面,还运用设计软件进行了空间布局模型设计、绿色节能数据分析、风能及热能等功能方面设计,保障村落“艺术+功能”的综合设计理念。选取建筑单位面积的日均冷负荷和总能耗,分析典型村落的热环境和建筑能耗状况。运用热能分析模拟软件对村落热能各项参数进行量化处理,分析村落热能变化参数和太阳变化规律、村落各区域热能参数差异等进行建模和数据分析。根据获得的数据进行建筑空间结构布局调整、建筑材料优选、室外采暖管道设计等,最终实现热能布局优化。腾甲庄热能建模软件分析如图2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8.024.F002图2软件热能分析2.2三维一体村落改造,促进经济文化双发展(1)区域更新下的改造联动。在结合BIM信息化技术更新村落阶段,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为指导方向,从村落角度出发,研判城镇的产业发展、人口承载、经济辐射的能力,考量村落改造后承载力。构建多模块、多等级设计的城镇空间分布,形成特色、分工明确、体系完整的城镇体系。提高城镇的带动辐射能力,提升城市品质,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红线、生态保护红线、自然水体保护蓝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紫线。推动各方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旅游、房地产、商贸、物流、金融、农村服务等产业的融合升级。(2)信息技术完善基础设施的功能联动。利用BIM技术的数字分析能力以及街巷空间节点优化成果,调节乡村公共服务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配比,疏解非乡村功能。通过提升经济活力,促进人口结构、突出生态格局,以发展生活服务、文化创新、旅游服务、乡村文化生态旅游体验等多个目标。(3)腾甲庄与周边景点联系的旅游联动。腾甲庄周围的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将腾甲庄作为中心的枢纽,进行周围传统文化景点、银滩民宿海景房、乳山牡蛎等特色小吃、传统文化旅游等集成,形成乳山旅游联动。(4)与城市服务、管理为一体的支持体系。建立数字化城市的交通联网体系,建立机场、高铁、高速、汽车站、火车站、港口等落地直达旅游景点,整个城市交通联动,畅通无阻且便捷,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公共交通系统。经过三维一体规划设计,形成具有属地文化背景特色的传统村落改造。通过传统文化旅游,极大地改善了腾甲庄经济情况,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当地文化振兴与经济发展,实现了经济效应和文化效应的协调统一[4]。2.3基于BIM信息技术,营造统筹规划的交通空间将BIM技术运用于传统村落改造,进行局部道路设置单行及限行同行,合理优化交通。在前期规划中可以创建3D村落规划信息模型,经过设计渲染和VR虚拟漫游等手段,查看建成后的效果图,根据效果图进行方案优选。BIM技术还可以进行旅游客流量分析,查看交通疏散情况,避免后期出现交通堵塞,影响村落的功能性使用。根据村庄内部道路空间狭窄、曲折多变等状况,运用BIM室外安装软件进行市政管网建模、碰撞分析及排水模拟等,为未来维修和增容提供数据支持[5]。BIM相关软件为市政工程管线非标准设计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撑,提供方案的预选,减少设计费用和降低资源消耗。采用信息化设计方式,对传统居民生存空间重新排布,调节村落热能分布效果,营造舒适的公共空间,提高住民生活品质。腾甲庄周边市域旅游资源丰富,经BIM重新规划后,从村落发展的角度出发,以腾甲庄为核心枢纽,提供更多地中转、停驻服务,强化腾甲庄在城市服务链条中的文旅休闲功能,优化乡村公共服务与市政基础设施。2.4村落信息化功能改造,提升村民的生活便利性运用BIM等信息技术完成建筑物制作后,再对建筑物地面以上实体及基础设施进行功能性改造与升级。具体设计阶段,运用BIM技术进行室外监控部署、智能化设施联网、大数据信息模型分析等村落功能性改造;完成室外监控点的设计及优化,重点保障公共活动空间的覆盖性,同时注意个人空间的私密性[6]。物联网技术主要针对村落中的基础设施进行智能设计,通过网络远程控制相关设施,保障设施使用的便利性、高效性和智能性。大数据模型分析主要对游客观光量以及观光热点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进一步完成游客观光路线调控,避免出现线路拥挤或游客滞留等问题。村落公共空间的“全网覆盖”和“物联网”技术,在强化村民管理的同时,提高了居民的线上沟通效率,优化了村民生活的便利性。村落功能性信息化改造,在保障旅游发展的同时,达到提高村民幸福感,便民、利民的目的[7]。3结语通过BIM技术的导入和运算,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将传统文化融入新农村的改造,探讨BIM技术在传统村落规划再生层面的技术应用,打造生态化经济小镇,促进当地旅游和经济双发展。运用适合农村发展的村落布局规划与公共空间的营造,为村落居民提供充分、舒适的公共活动空间,以营造尺度适宜、沟通便利、邻里和谐的生活环境。通过信息智能技术总体设计,使传统村落布局兼具美感与功能。在提高原住村民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村落活力,实现乡村振兴。以腾甲庄改革设计为试点,可以将此设计推广应用到腾甲庄其他传统村落改造中,具有现实意义。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