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位于浙江省三大产业带之一的温台沿海地区,联通南北,通江达海,交通条件优越,是中国黄金海岸线上新兴的组合式港口城市。同时,台州港北临宁波港,南接温州港,竞争激烈,且台州港铁路集疏运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多式联运尤其海铁联运发展,相对滞后。在我国发展策略下,结合地区铁路网发展,须对地区铁路货运及铁海联运发展布局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1台州地区货运布局存在的问题地区内目前对外铁路通道有既有甬台温铁路和在建金台铁路,甬台温铁路受既有运营模式的限制,仅在夜间天窗时间开行一对台州至北仑的铁路集装箱班列,运输能力受限。金台铁路建成后将提升向西的铁路输送能力,助推地区货运通道的建设与发展,但整体各货场功能简单、服务能力有限、与城市物流融合不足,铁路市场份额占比不足0.2%。台州各港区均无铁路集疏运条件且航线资源有限,海铁联运尚无实施载体,海铁联运整体发展缓慢。现状台州多式联运体系骨架未形成,难以发挥多式联运降本增效的优势,在空间上未建立多式联运主骨架,各运输方式在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市场服务等方面主要为散点化运行,未能有机衔接其运转,难以发挥多式联运的综合效益。2台州地区铁路现状及发展规划2.1台州地区铁路现状台州地区站点包括甬台温通道的三门、临海站、台州火车站、台州南、温岭站5座车站。台州火车站为地区主要客站,台州南站为地区主要货运技术作业站。2.2台州地区铁路发展规划客运系统:主要集中于台州火车站和台州中心站,形成“两主(台州火车站、台州中心站)两辅(温岭站、临海站)”的客运格局。解编系统:台州南站为台州地区技术作业站,主要办理地区车流的整编集结及货场、港口支线的取送车作业。货运系统:形成中部以台州南货场为主,北部临海东、三门站、临海站货场,西部下各站货场,东部头门港站、石化工业园站,南部大麦屿港口站等为辅的放射状货运系统布局。动车设施:随着地区客运量的增加及始发终到列车的需求,规划新建温岭动车运用设施。3台州地区货运布局的发展策略和规划目标通过“内聚、北融、南殊、西拓、东通”,内生驱动与四方需求拉动共同推动台州经济产业进一步发展,建设台州实现“国际转运港站、对台直通中心、创新联运之城、物流服务高地”的发展目标。4规划布局方案研究4.1集疏运通道研究至国际联运通道:东西方向以台州港、金台铁路为载体,接入国家联运网络,逐步建立国际航运通道、中欧中亚及至东南亚的物流通道等,驱动台州国际物流大通道形成;南北向分别以台州港、甬台温铁路为载体,构建多式联运双驱通道,形成北向、南向、东向对外联运国际通道;至东南沿海地区的快速联运通道,台州港发展内贸航线,铁路通过沿海铁路货运通道(连盐-沪通-甬台温-温福-福厦-厦深-深茂-茂湛等),连通南北至东南沿海地区的联运通道;至内陆地区的快速联运通道,通过金台铁路、甬台温铁路接入跨局快速货物班列、多式联运货物班列体系,驱动台州至东北、华北、西北、中部、西南等地区的快速联运通道形成;专业化物流大通道,通过接入冷链航线及班列线路,驱动构建多区域冷链联运通道,通过接入商品车联运体系,驱动打造商品车联运通道。港口支线通道:规划台州港将形成以头门为核心港区,大麦屿、海门为重要港区,统筹发展健跳、龙门、黄岩港区和其他港点的分层次布局。一方面,台州港各港区作业能力有限,基础设施条件较弱,港口能力作为海铁联运发展的核心要素,应进一步补强提升;另一方面,有序建设港口支线通道,快速落实港铁无缝化衔接。加快建设头门港支线一期工程,优先开展海铁联运,为货物的集散、转运提供条件。逐步落实二期(头门港新区-头门港,全长约16 km)上岛工程,为头门港海铁联运打通末端关键性的步骤;适时启动大麦屿疏港铁路,发挥大麦屿港区海铁联运能力,规划支线从石化专用线泽国站引出至玉环大麦屿港区,线路全长60.5 km;规划健跳港支线线位,根据港区需求落实,规划健跳支线从甬台温铁路三门站引出至健跳港,线路全长33.2 km;规划至龙门港区专用线条件,规划从大麦屿支线金清站接轨至龙门港专用线,线路全长为32.6 km[1]。加快台州港建设项目表如表1所示,规划台州港疏港工程项目如表2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06.052.T001表1加快台州港建设项目表港区建设港区定位现有功能增扩功能头门港区扩建核心港区干散货、集装箱、件杂货、滚装服务国际集装箱、冷链、化工、海关查验、检疫功能补强集装箱、滚装汽车、件杂货功能大麦屿港区扩建重要港区对台直航运输,集装箱、煤炭、滚装对台冷链服务功能海门港区重要港区生产物资运输、旅客运输根据未来港口规划发展建设配套码头基础设施健跳港区扩建生活、临港工业服务港区电力等临港工业服务功能集装箱功能、集装箱作业区龙门港区临港工业、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根据未来港口规划发展建设配套码头基础设施10.3969/j.issn.2096-1936.2021.06.052.T002表2规划台州港疏港工程项目表铁路建设建设内容功能线路长度/km工程投资/亿元头门港支线二期工程自金台铁路头门港新区-头门港铁路上岛工程打通头门港海铁联运末端1620头门港铁路作业区工程海铁无缝化转运45.2大麦屿疏港铁路自台州南至大麦屿港铁路工程大麦屿港区海铁联运60.536大麦屿铁路作业区工程海铁无缝化转运20.6健跳港区扩建自三门站至健跳港铁路工程健跳港区水铁联运33.217龙门港区自大麦屿支线金清站接轨至龙门港铁路工程龙门港区专业化联运1694.2重点联运场站方案研究联运场站:根据台州地区现状提供基础服务,以台州南及台州港各港区的公铁、公水简易服务为主,沿袭传统粗放功能,主要提供基础的运输、转运、堆存等业务。结合市场基础、各物流据点资源禀赋及协同发展思路,构建“十字线网、三级站点”的联运场站结构,包括台州南、临海东、(头门新区-头门港)组合站为一级多式联运枢纽,大麦屿作业区、三门海铁联运港站为二级联运站,杜桥、临海南、下各、仙居、金清等支点站,台州中心站、台州站高铁物流站点等为三级站点。台州地区多式联运系统总体由“联运通道+集疏运体系+联运场站+专业联运”四大重要元素构成“一岸、两带、三枢纽、多网点”的现代联运网络。联运通道以台州港、甬台温、金台为载体形成联通国内外的大格局。集疏运形成头门港支线一二期、大麦屿疏港铁路、健跳港支线、龙门港区专用线等为主的海铁联运系统;台州南、临海东、头门新区为龙头的多式联运枢纽格局。4.3关键联运枢纽方案4.3.1台州南联运枢纽方案基于“站城一体化”理念,规划台州南站甬台温货场、金台铁路货场融合一体建设联运枢纽,第一期暂考虑铁路用地约620亩,其中既有甬台温铁路货场占地253亩、新规划金台铁路货场占地367亩。主要建设集装箱作业区、特货作业区、冷链作业区、成件包装作业区、城市配送区、联运作业区、综合办公区等7个功能区组成,总体形成“一心一轴两翼六板块”的功能结构体系。“一心”为综合办公服务中心;“一轴”为货运主通道;“两场”包括既有甬台温铁路货场、金台铁路货场;“六板块”指集装箱作业板块、特货作业板块、冷链作业板块、成件包装作业板块、城市配送板块、联运作业板块。4.3.2头门新区联运枢纽方案头门新区联运枢纽按用地约825亩规划,以头门新区站为支撑,由铁路功能区、跨境电商区、多式联运区、小汽车存储及产业集聚区、配套功能区、大宗物流区、集装箱辅助箱区、国际货物监管区等8个功能区组成,总体形成“一核一轴两翼”的功能结构体系。一核”指铁路功能区;一轴”指以跨境电商区、多式联运区、小汽车存储及产业集聚区、配套功能区、综合开发区构成的增值物流发展轴;“两翼”指以综合仓储区和仓配一体区构成的基础物流左翼,以大宗物流区、集装箱辅助箱区、国际货物监管区构成的基础物流右翼。4.3.3临海东联运枢纽方案充分研究临海东站既有设施、联运工艺、周边道路、水系等主要控制因素,规划临海东联运枢纽占地450亩,以临海东站为支撑,由综合服务区、包装成件货物功能区、长大笨重货物功能区、综合仓储区、笨重货物中转区、个功能区组成,形成“一心四区”的功能结构体系。“一心”指综合服务中心;“四区”指包装成件货物功能区、长大笨重货物功能区、综合仓储区、笨重货物中转区[2]。5结语本文针对区域对外通道货运布局不完善、铁路份额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占较低、港口铁路集疏运体系建设滞后、海铁联运发展缓慢、区域联运基础设施供给发展不协调等问题,结合地区总图规划,在确定目标的前提下,提出了台州铁路货运集疏运通道及多式联运枢纽方规划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和指导台州铁路货运及多式联运发展奠定基础。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