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是家禽饲料中最常用的优质高能饲料原料,其能值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2.25倍,其总能和有效能远高于一般的能量饲料[1]。1953年,美国率先将油脂作为饲料原料应用于畜禽养殖[2]。在动物日粮中添加油脂,可以提高日粮的能量,改善饲料适口性,提高畜禽采食量和饲料转化效率,从而促进畜禽生长[3-5]。家禽饲料代谢能值的评定是评定饲料营养价值、家禽营养需要量和优化饲料配方的依据[6]。因此,研究油脂在肉鸭体内的代谢能非常重要。本研究主要评价了肉鸭日粮中鸭油、豆油和棕榈油对肉鸭代谢能、日粮养分利用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为科学配制肉鸭日粮配方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我国肉鸭产业的发展。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选用健康、体重接近的20日龄樱桃谷肉鸭30只。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鸭。其中一组为绝食对照组(内源组,不饲喂日粮),可以排除内源性氨基酸的影响。基础日粮组肉鸭饲喂基础日粮,鸭油组、豆油组和棕榈油组肉鸭以10%鸭油、10%豆油和10%棕榈油替代等量的基础日粮。正式试验期21 d。试验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试验场进行。1.2试验日粮根据《肉鸭饲养标准》(NY/T 2122—2012)推荐的营养需要量进行基础日粮配制。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18.005.T001表1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原料组成含量/%营养水平合计100.00玉米71.37代谢能/(MJ/kg)12.13豆粕(46%)25.39粗蛋白质/%17.36石粉1.66钙/%0.85磷酸一二钙0.65有效磷/%0.40食盐0.33赖氨酸/%0.91赖氨酸硫酸盐0.02蛋氨酸/%0.40DL-蛋氨酸0.13蛋+胱氨酸/%0.69酶制剂0.05苏氨酸/%0.66预混料0.40注:1.预混料购自山东天普阳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营养水平均为实测值。1.3粪样采集采用单笼饲养樱桃谷肉鸭,粪样收集采用全收粪法,试验鸭在泄殖腔外围缝合一直径3 cm中间开孔的塑料瓶盖,收粪时将瓶拧上。试验期8 d,其中预试期4 d,禁食期1 d,正式试验期3 d。预试期前3 d均采食基础饲粮,第4 d过渡至各试验饲粮,第5 d 8:00所有肉鸭开始断料,自由饮水并检查瓶盖的缝合情况;第6 d 8:00至第9 d 8:00进行代谢试验,其中第6 d 8:00至第8 d 8:00饲喂试验料(共饲喂24 h),从第6 d 8:00至第9 d 8:00每隔4 h收集1次排泄物(共收集72 h)。内源组第6 d 8:00至第7 d 8:00进行收粪(收集24 h,期间不喂料)。试验期间肉鸭自由饮水。每次收集的排泄物及时添加10%盐酸后放入密封袋置于-20 ℃冰箱保存,将所有收集的粪便在6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置于室内回潮24 d,粉碎过40目筛制成风干样保存。1.4测定指标及方法1.4.1油脂理化指标鸭油、豆油和棕榈油的水分采用GB 5009.236—2016方法测定,烟点采用GB/T 20795方法测定,酸价采用GB 5009.229—2016方法测定,过氧化值采用GB 5009.227—2016方法测定。1.4.2代谢能采用套算法测定鸭油、豆油和棕榈油对代谢能的影响,评定3种油脂在肉鸭日粮中的营养价值。饲料样品和排泄物的能值采用全自动氧弹测热仪测定。饲料表观代谢能=(食入饲料总能-排出粪尿总能)/食入干物质的量(1)油脂表观代谢能=基础饲粮表观代谢能+(试验饲粮表观代谢能-基础饲粮表观代谢能)/试验饲粮中油脂比例(2)1.4.3养分利用率肉鸭对干物质(DM)的利用率采用GB/T 6435—2006方法测定;肉鸭对粗蛋白(CP)的利用率采用GB/T 6432—2006方法测定;肉鸭对粗脂肪(EE)的利用率采用GB/T 14772—2008方法测定;肉鸭对能量(GE)的利用率采用PARR-1821方法测定。养分利用率=(1-饲料中指示剂含量/粪中指示剂含量×粪中养分含量/饲料中养分含量)×100%(3)1.4.4血清生化指标第42 d试验结束时,肉鸭禁食不禁水12 h,翅下静脉采血5 mL,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使用试剂盒检测肉鸭血清中血糖(GLU)、尿素(UREA)、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1.4.5生长性能樱桃谷肉鸭从21~42 d,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的鸭油、豆油、棕榈油,记录初重和末重,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料重比。平均日增重=(末重-初重)/(试验天数×试验鸭数)(4)平均日采食量=日粮总消耗量/(试验天数×试验鸭数)(5)料重比=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6)1.5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2结果与分析2.1鸭油、豆油和棕榈油理化指标分析(见表2)由表2可知,3种油脂的酸价均小于3,属于优等油脂。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18.005.T002表2鸭油、豆油和棕榈油理化指标分析组别水分/%烟点/℃酸价/(mg KOH/g)过氧化值/(mmol/kg)鸭油0.071791.393.46豆油0.081921.550.87棕榈油0.091840.684.592.2鸭油、豆油和棕榈油的表观代谢能值(见表3)由表3可知,鸭油和豆油的表观代谢能值显著高于棕榈油(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18.005.T003表3鸭油、豆油和棕榈油的表观代谢能值组别表观代谢能值鸭油37.15±2.10b豆油36.38±1.41b棕榈油28.64±1.99a注:同列数据肩标字母相同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4、表6与此同。MJ/kg2.3鸭油、豆油和棕榈油对肉鸭日粮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见表4)由表4可知,与基础日粮相比,添加不同油脂后,肉鸭对日粮的养分利用率均得到提高。其中,肉鸭对干物质的利用率提高6.92%~10.57%,豆油组和棕榈油组肉鸭对干物质利用率显著高于鸭油组(P0.05);肉鸭对粗脂肪的利用率提高36.66%~43.84%,鸭油组和豆油组肉鸭对粗脂肪的利用率显著高于棕榈油组(P0.05);肉鸭对粗蛋白的利用率提高20.45%~36.58%,豆油组、棕榈油组肉鸭对粗蛋白的利用率显著高于基础日粮组(P0.05);肉鸭对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7.50%~10.78%,豆油组、棕榈油组、鸭油组肉鸭对能量的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基础日粮组,豆油组肉鸭对能量的能量利用率显著高于鸭油组和棕榈油组(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18.005.T004表4鸭油、豆油和棕榈油对肉鸭日粮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组别干物质粗脂肪粗蛋白能量基础日粮组75.60±0.90a66.10±3.34a42.78±3.52a78.85±0.96a鸭油组80.83±0.34b94.66±0.65b51.53±3.13b84.76±0.43b豆油组83.59±0.74c95.08±0.54b54.22±6.45b87.35±0.31c棕榈油组82.67±0.56c90.33±2.19c58.43±3.67b85.66±0.54b%2.4鸭油、豆油和棕榈油对肉鸭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见表5)由表5可知,豆油组、棕榈油组、鸭油组肉鸭血清中总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豆油组肉鸭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低于鸭油组、鸭油组低于棕榈油组(P0.05)。豆油组肉鸭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高于鸭油组,鸭油组肉鸭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高于棕榈油组,但是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18.005.T005表5鸭油、豆油和棕榈油对肉鸭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项目基础日粮组鸭油组豆油组棕榈油组血糖/(mmol/L)10.51±0.3811.07±0.7310.58±0.2910.67±0.40尿素/(mmol/L)0.70±0.000.70±0.050.70±0.000.70±0.00总蛋白/(g/L)35.40±1.82a38.40±1.14b38.80±1.92b39.00±2.92b白蛋白/(g/L)14.20±1.6414.80±1.4815.80±1.3015.80±1.10谷丙转氨酶/(U/L)37.80±2.3938.40±1.5238.6±2.7039.00±1.87总胆固醇/(mmol/L)3.51±0.303.78±0.413.62±0.553.87±0.64甘油三酯/(mmol/L)0.65±0.040.72±0.070.71±0.070.74±0.0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3.00±0.123.18±0.243.19±0.163.06±0.2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1.64±0.081.70±0.071.69±0.081.73±0.04注:同行数据肩标字母相同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2.5鸭油、豆油和棕榈油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6)由表6可知,豆油组、棕榈油组、鸭油组肉鸭的料重比均显著低于基础日粮组(P0.05),鸭油组肉鸭的料重比小于豆油组和棕榈油,豆油组低于棕榈油组,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18.005.T006表6鸭油、豆油和棕榈油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组别21 d体重/(g/只)42 d体重/(g/只)21~42 d日增重/[g/(只·d)]21~42 d日采食量/[g/(只·d)]21~42 d料重比基础日粮组1 300.52±25.713 191.28±89.07c90.04±4.17c224.68±7.82b2.50±0.11b鸭油组1 294.65±24.133 302.01±89.30a95.59±3.88a207.19±8.47a2.17±0.05a豆油组1 297.45±24.433 272.46±50.32ab94.05±2.92ab205.26±5.66a2.19±0.10a棕榈油组1 302.07±27.163 207.95±95.51bc90.76±4.46bc200.79±6.10a2.22±0.09a3讨论3.1鸭油、豆油和棕榈油理化指标分析在养殖业中,油脂被广泛应用于饲料中。但在饲料中添加油脂先要对油脂的品质进行评价。酸价是评定油脂新鲜程度的重要指标,氢氧化钾中和1.0 g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的克数即为酸价。油脂的酸价越高,表明产生的游离脂肪酸量越多,其新鲜度越低,质量越差。在饲用油脂标准中,一等动物油酸价小于10。本试验选用油脂酸价均小于3。因此,本试验中的鸭油、豆油和棕榈油均属于优等油脂,不必考虑酸价过高对畜禽机体带来危害。3.2鸭油、豆油和棕榈油对肉鸭表观代谢能的影响研究不同油脂在肉鸭体内的代谢能值可以得到能量转化率,进而科学合理地使用油脂,提高肉鸭体重,进而增加养殖利润。套算法也称单水平测定法、差量法,是单个饲料原料代谢能评定的经典方法,目前多数单一油脂的代谢能值由套算法测得,测定的各种饲料的表观代谢能值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6]。本研究采用套算法对3种油脂的代谢能进行测量,获得了鸭油、豆油和棕榈油3种油脂在肉鸭体内条件下的代谢能值,为肉鸭日粮配制中能量计算提供了参考。本研究中鸭油AME测定值(37.15 MJ/kg)低于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33版)中鸡代谢能值(39.16 MJ/kg),豆油和棕榈油的AME(36.38、28.64 MJ/kg)高于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33版)中鸡代谢能值(35.02、24.27 MJ/kg),这可能与试验所用油脂来源和加工工艺、试验动物等因素有关。3.3鸭油、豆油和棕榈油对肉鸭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是评价饲料消化特性的主要依据,营养配比不平衡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率[7]。李玉辉等[8]研究表明,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花生油对其营养物质消化无明显影响,而对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具有明显提高作用。葛晓可[9]研究表明,高脂日粮(基础日粮前期油脂水平2.0%,后期油脂水平4.0%;高脂日粮前期油脂水平3.0%,后期油脂水平5.5%)对肉鸡前后期的饲料中的干物质、有机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总能的养分利用率无显著影响。本研究中,添加鸭油、豆油和棕榈油3种油脂后,肉鸭对干物质、粗脂肪、粗蛋白和能量的养分利用率均能够显著提高。上述研究结果的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与试验所使用的油脂类型及添加水平有关。3.4鸭油、豆油和棕榈油对肉鸭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血清生化指标能够反映动物的肝肾功能、机体炎症反应及代谢等状态[10],血清总蛋白含量高表明机体蛋白质代谢旺盛、沉积较多[11]。本研究中,采用含10%鸭油、10%豆油及10%棕榈的日粮饲喂21日龄的肉鸭21 d后,肉鸭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比基础日粮组显著提高,表明添加油脂后能够显著提高肉鸭体内蛋白质的代谢能力。3种油脂添加组的血糖、尿素、白蛋白、谷丙转氨酶等血清生化指标与基础日粮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表明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鸭油、10%豆油及10%棕榈油对肉鸭肝肾等功能未造成显著影响。血清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是反映机体脂肪代谢水平的指标[12-13],本研究中,各试验组肉鸭的4项脂质代谢指标与基础日粮组差异不显著,但总体趋势是试验组高于基础日粮组,与刘贵莲等[14]研究高脂高糖饲料对巴马小型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一致。本试验中,豆油组肉鸭血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低于鸭油组、鸭油组低于棕榈油组;豆油组肉鸭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高于鸭油组、鸭油组高于棕榈油组,表明鸭油、豆油和棕榈油相比,豆油更健康、鸭油次之,棕榈油最差,且各组间差异不显著,可能是由于饲喂时间较短造成。3.5鸭油、豆油和棕榈油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添加油脂可以提高鱼类[15-17]、山羊[18]、肉鸭[19-21]等生长性能,但饲料中油脂对饲料转化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导致动物的促生长性能不同。陈威[22]研究发现,在相同日粮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来源的油脂,添加4.45%自炼纯鸭油与添加4.13%豆油相比,显著提高了樱桃谷肉鸭14~22日龄的阶段增重。燕磊等[23]研究发现,与在饲粮中添加大豆油相比,饲喂鸭油、棕榈油的肉鸡在1~37日龄全程料重比分别降低了1.71%和3.91%。本研究中,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鸭油、10%豆油和10%棕榈油,结果显示,3种油脂对21~42日龄肉鸭的促生长效果均高于基础日粮组,但是三者之间基本相同。Hu等[24]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不同脂肪源(禽油和大豆油)对18~42日龄肉鸭的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和脂肪代谢均无显著影响,但降低了饲料中油脂用量,肉鸭的生长性能和胴体性能也会降低,影响肉鸭脂肪代谢。Fébel等[25]研究发现,在饲粮中添加亚麻油、大豆油和葵花籽油对肉仔鸡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De Witt等[26]研究发现,不同的脂肪酸对体重增加无影响。因此,油脂对家禽生长性能的促进作用可能受家禽品种、油脂种类及油脂添加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中,饲粮中添加相同比例的鸭油、豆油和棕榈油,3组肉鸭的生长性能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是鸭油组肉鸭的料重比最低,表明其促生长性能优于其他两组。4结论本试验发现,在肉鸭日粮中分别添加鸭油、豆油和棕榈油对饲料养分利用率具有一定影响,可以改善肉鸭的生长性能,且鸭油对肉鸭促生长效果最好。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