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很多农村地区的内部规划体系不能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节奏,需要进行积极创新拓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已经开始关注农村内部规划现状,提出了实用性村庄规划工作。1我国乡村村庄规划现状21世纪以来,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改变,但村庄规划工作仍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地区在进行村庄规划时,对区域实际情况调查不足,导致最终的规划方案与乡村地区发展的真实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不同农村地区的发展定位和资源类型有一定差异,在村庄规划时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规划[1],但部分村庄的个性化规划规模较小,需要后续时间进行专项提升。部分地区在村庄规划时,对基础数据信息的利用不够全面。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村庄规划工作中发挥了较好效果。但是部分乡村地区在进行村庄规划时,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层次不足,导致村庄规划建设的综合效率较低。在进行村庄规划建设时,较多地区没有引入多元主体参与体系,导致村庄规划建设工作很难有效协调不同主体的内在诉求,需要在后续时间里引起充分重视。2乡村振兴给村庄规划建设带来的机遇当前村庄规划工作需要进行针对性调整。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行可以较好地改变现状,给村庄规划带来新活力。一方面,部分乡村地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缺乏资源支持,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乡村振兴可以丰富乡村发展的资源,给村庄规划提供人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支持。与此同时,乡村振兴也给村庄规划带来了较多新思路,有利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乡村地区的有效贯彻。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方针的全面贯彻,可以带动农村地区进入新时代。现阶段,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内部空间规划层级与布局还有待提升[2]。在乡村振兴方针支持下,各个农村地区可以结合自身资源情况重新规划农村内部空间布局,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给村庄规划发展带来较好的推动作用。3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策略3.1科学规划村庄内部空间布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用性村庄规划工作应做好乡村内部空间布局工作,提高乡村空间的合理性。(1)结合村庄资源现状进行内部空间的布局与规划。规划人员可以对村庄地区的自然资源、耕地资源、人口资源、生态资源、经济水平等多维度的信息进行综合调查,明确村庄的定位,完成国土空间布局规划,提高内部空间规划的效果。在具体进行内部空间分割与规划时,要全面贯彻全域统筹、生态宜居、传承文等多种原则,保证空间规划的合理性。(2)兼顾经济发展与人居舒适。村庄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兼顾区域经济发展和村民居住舒适。村庄规划工作可以先对乡村地区产业发展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乡村振兴分析特色产业及其他项目的资源需求情况,保证内部空间可以较好地服务于各项产业发展。规划人员也应该做好村民居住体验度与幸福感的调研,进行公共空间景观规划与建设,满足区域村民的精神生活需求。(3)贯彻国土综合整治规划。规划人员需要在调研区域农用地资源的基础上,实现耕地资源的重新布局,做好村庄建设用地的规划,重视区域内生态破坏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方案。实用性村庄规划框架如图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9.016.F001图1实用性村庄规划框架3.2制定精细化的村庄治理制度乡村振兴方针要求村庄地区能够实现现代化建设,提高内部管理的系统性与规范性。乡村地区应融入现代化治理理论,关注实用性村庄规划的具体要求,设计精细化治理制度,推动村庄内部模块的稳定和谐运作。规划人员应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形成以保护为主的村庄资源开发方案,实现村庄的精细化治理[3],如保护森林资源时应该禁止将森林资源转化为农田资源和建设用地,同时要避免周围经济活动和生活行为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精细化治理制度要求乡村地区可以结合不同岗位制定完善科学的管理模式,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边界,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引导各个规划管理人员严格遵从自身岗位职责内容,完成相应工作。在村庄规划出现问题时,能够定位相关人员的责任,提高管理人员参与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促使村庄规划工作取得预期效果。3.3设计多层次智慧平台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智慧信息技术改变了乡村规划管理的整体格局。因此,各个乡村地区应在进行村庄规划建设时积极发挥智慧信息技术的价值,设计适合村庄实际情况的智慧管理平台。结合乡村振兴,我国村庄规划可以引入“规划一张图”模块,使用GIS平台将村庄规划的信息成果放在一张虚拟电子图上,使数据更直观与清晰。“规划一张图”系统框架如图2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9.016.F002图2“规划一张图”系统框架结合图中相关信息,不同部门通过规划编制设计提取规划信息,有依据地进行村庄规划工作,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与交互,动态更新数据信息[4]。我国乡村地区在进行村庄规划时可以考虑从4个方面构建智慧管理平台,提高村庄内部各项工作的智慧化转变。(1)乡村生产智慧平台。在进行村庄规划时,乡村地区可以尝试构建农田大数据平台,使用多种智能传感器收集农田生产经营的多种信息,如温度、湿度、土壤等,详细规划农田浇灌、除虫等工作。村庄地区可以布设一些智慧传感器,全面贯彻“互联网+农业”的新型格局。(2)乡村生活智慧平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工作应该推动农业经济、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服务的数字化转变。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可以实现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使农产品销售业务可以在互联网环境中实现创新拓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可以结合村民需求,搭建生活化基础设施,如健身器材等。乡村地区还需要完善网络、电力、道路等多种基础设施,给智慧村庄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在公共服务方面,乡村地区应该构建教育、医疗等智慧服务平台,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运作效率,如通过智慧教育平台面向农村居民进行知识普及,推动新型知识型农民的成长。(3)乡村生态智慧平台。通过使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信息技术,可以对村庄区域的土壤、森林、空气、水等多种资源进行数据化采集与分析,量化农村生态资源的价值,同时也能够在生态环境出现问题时及时预警,提高乡村生态保护的动态性。(4)乡村治理智慧平台。乡村地区的基层事务较多,传统线下运作模式的效率不高。通过建设智慧平台可以实现乡村事务的线上化转变,优化各类乡村事务的办理流程。线上智慧平台也可以定期公开乡村基层事务的相关信息,接受村民等主体的监督,打造“互联网+村庄”的新型治理模式,推动乡村的智慧发展。3.4构建多元主体参与规划体系村庄规划建设需要多个主体参与其中,才能够保证村庄规划的合理性与系统性。但不同主体在村庄规划工作中的定位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不同主体的实际情况以及村庄规划的具体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多元主体参与规划体系。可以参考美国学者盖德斯提出的SAD三段规划模式,通过三段模块可以较好地提高村庄规划的合理性与规范性[5]。SAD三段规划模式展示如图3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09.016.F003图3SAD三段规划模式展示在调研阶段,通过对多个主体的调查分析,掌握村庄规划工作的开展现状以及不同主体对村庄规划的具体诉求,厘清现阶段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阶段细化村庄规划的定位,设计完整的村庄规划工作方案,在多元主体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村庄规划建设工作。4结语综上所述,乡村振兴给实用性村庄规划工作带来了较多机遇,使村庄内部空间分布更合理,向现代化智慧村庄转变。各乡村地区应该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文件以及乡村振兴方针在农村的贯彻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村庄治理制度,使精细化理念可以在村庄内部得到全面贯彻。农村地区也要充分发挥现代智慧信息技术的价值,使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治理等多个维度的数据信息可以得到充分流转与应用。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