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农业农村经济朝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方向发展[1]。饲料产业作为连接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的中间产业,其高质量发展直接影响三产融合与产业升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2],能够为种植业、饲料产业以及畜牧养殖业间的深度融合提供良好契机[3]。因此,探索饲料产业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对构建起全产业链体系具有重要作用[4]。饲料产业可充分依托乡村振兴带来的人才、技术和资金优势,立足于“粮改饲”等政策,在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基础上,创新种养模式,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将“互联网+”“物流+”“服务+”等新理念充分融入饲料全产业链中,以创新驱动饲料产业发展,真正实现饲料产业提质增效,夯实乡村产业基础,助力乡村振兴[5]。文章基于乡村振兴与饲料产业间的密切关系,深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饲料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路径,为带动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提供助力。1饲料全产业链的概述饲料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原料供应-饲料生产-养殖。加快建设饲料现代化经济体系,对提升饲料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饲料产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具有重要意义[6-7]。饲料原料主要包括大豆、豆粕、玉米、鱼粉、氨基酸、杂粕、乳清粉、油脂、肉骨粉、谷物、饲料添加剂等[8]。饲料产业作为种植业的下游和畜牧养殖业的上游,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桥梁作用,打通全产业链,从而实现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范围扩展[9]。因此可将饲料全产业链视为一条集饲料作物种植、饲料生产加工、饲料生产销售、畜牧养殖于一体的产业链条。1.1上游种植业玉米和豆粕是精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玉米产量约为27 255万t,大豆产量约为1 640万t[10]。玉米和大豆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因此饲料产业与粮食产业间存在一定的原料供给矛盾。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在饲料生产领域更加强调通过规划引导和示范带动,推动各地区根据产业基础、区位优势来优化产业布局,实行“粮改饲”统筹、种养一体和农林牧渔之间的协调发展。从上游种植业优化和调整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及饲料作物的种植比例,从而更好地满足饲料全产业链发展的需求。以“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为根本导向,大力推广优质牧草、青贮玉米等植物的种植,将传统的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调整为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从而调整优化种养结构。1.2中游饲料产业饲料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效应,使饲料产业从最初的自给自足、小作坊加工,逐渐发展成为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根据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和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饲料工业总产值约为12 234亿元,同比增长29.3%[11]。2018—2022年,我国饲料工业总产值和总产量呈上升趋势,见表1。从饲料产业的构成分析,饲料加工主要涉及猪饲料、蛋禽饲料、肉禽饲料、反刍动物饲料、水产饲料以及宠物饲料领域;其中猪饲料产量最多,年产量约13 077万t;其次是肉禽饲料,年产量约8 910万t[12]。在饲料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战略下,饲料原料更为优质和丰富,饲料产品也会逐渐朝优质、安全、绿色、环保方向发展。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19.036.T001表12018—2022年我国饲料工业总产值和总产量年份饲料工业总产值/亿元饲料工业总产量/万t2018年8 87222 7882019年8 08822 8852020年9 46325 2762021年12 23429 3442022年13 16930 2231.3下游畜牧养殖我国大牲畜(牛、马、猪、羊等)养殖数量逐年增加,2021年我国大牲畜养殖数量约10 487万头,同比增长2.2%;2022全年生猪出栏69 995万头,同比增长4.3%;2022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 227万t,同比增长3.8%。除了大牲畜外,我国水产品的产量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3]。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背景下,饲料产业很大程度上发挥了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饲料生产和加工带动畜牧养殖业发展,促使畜牧养殖逐渐向环境消纳能力强的地区和主要的饲料作物产区转移。尤其是水产饲料、宠物饲料以及反刍饲料等优质饲料产品的开发,可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畜牧养殖产业结构的调整。2乡村振兴与饲料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关系2.1乡村振兴指明饲料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方向和目标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饲料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融合不断加速,饲料产业的中轴作用凸显,上下游联动效应明显[14]。饲料产业在支撑种植业和优化畜牧养殖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面临增速放缓、环保压力持续增大、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15]。乡村振兴能够指明饲料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一是在生态振兴、农村环境改善以及建设美丽乡村等理念的指导下,强调饲料产业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逐步淘汰落后和无效产能,引导饲料产能向畜牧养殖密集区和饲料原料主产区转移[16]。二是科技兴农的指导下,致力于打造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绿色饲料全产业链。严格控制兽用抗菌药和药用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从种植源头入手,构建饲料绿色生产体系,确保生产绿色环保、无污染、无残留的安全饲料。三是强化饲料原料保障能力。在推动饲料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保障原料供给的重要前提。乡村振兴背景下,强调农业种植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型升级,要持续扩大“粮改饲”规模,发展全株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建设现代饲草料生产体系,以反刍饲料的生产带动牛羊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17]。2.2饲料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饲料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也为乡村振兴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基础。立足于全产业链优势,饲料产业能够更好地开发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通过打造物流运输系统,建设完善周边道路等基础设施,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18]。此外,在饲料全产业链融合背景下,通过秸秆回收或引导农民种植饲料作物的方式,扩大饲料产业规模、延长饲料生产链条,进一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水平,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重要的经济基础[19]。3乡村振兴战略下饲料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路径分析3.1借助“粮改饲”,推行订单式种植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20-22]。“粮改饲”的核心是调整玉米种植结构,因地制宜推广种植全株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其目的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以提高种养效益为目标,大力实施“以养定种、种养结合、草畜配套、草企结合”的发展战略[23]。饲料产业可借助“粮改饲”政策,积极推行订单式种植,引导农户、牧场与畜牧养殖基地签署种植订单,解决饲料作物的销路问题,从而保障优质饲料的供给。因此,订单式种植能够在实现饲料全产业链融合的基础上,实现饲料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范围的扩展,从而带动全产业的创富增收。3.2加强科技研发,确保饲料产品市场竞争力科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24-25]。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宗礼指出:“饲料行业科技创新的发展非常迅速,在推动饲料工业现代化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同时,也引领着畜牧业现代化发展[26]。”因此,聚焦饲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饲料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能够提高饲料产品市场竞争力。依托现代化的农业传感技术、测控终端等构建“软件定义、数据驱动、装备支撑、产业融合”的智慧饲料产业体系,不断延长智慧饲料全产业链条,采用科技创新、智慧农业引领饲料全产业链的提质增效。3.3降低饲料产品物流成本物流畅通是实现饲料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饲料产业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打造现代化的智慧物流产业园,降低饲料产品的物流成本。在打造现代化智慧物流产业园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物流园的定位,努力建设集饲料加工、饲料和兽药仓储物流于一体产业化集聚区,同时依托于产业集聚优势,进一步打造成为地域性的饲料物流交易中心。由物流园为农户和养殖场提供统一的运输和配送服务,从而有效降低饲料产品的物流成本,实现饲料全产业链的服务增值[27]。3.4构建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对接畜牧养殖客户使用云计算、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术可加快饲料产业的数字化赋能和转型。一方面,依托于自有的物流园,构建线上销售平台、拓宽销售范围、对接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市场的畜牧养殖客户能够实现线上销售和线下物流之间的协作,真正实现饲料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在构建线上销售平台的同时,也要注重线下的推广和宣传,如可在畜牧产业集聚区开设线下体验店,提供优质的饲料产品,供养殖客户进行试用,并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服务[28]。3.5完善售后服务,延长饲料产业链条在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服务业能够为农业提供中间投入,进一步提高农业作业效率和农业产业链的协调性[29]。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30-31]。在畜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养殖户对动物生长性能、饲养经济效益的要求提高,因此饲料企业可以组建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售后保障服务团队,将销售和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为养殖户提供健康饲喂管理、品种咨询、添加剂使用等方面的服务,在打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基础上,再向服务领域不断延伸[32]。4结论乡村振兴为饲料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提供了契机,饲料产业应立足自身的产业定位,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带动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助力。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