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素属于有机硫化合物,有效成分为大蒜油,是大蒜辣素、大蒜新素及多种烯丙醛硫醚化合物等成分的总称[1-2]。大蒜素具有抗菌、抗氧化、免疫调节及抗炎的作用[3],能够调节饲料风味,提高畜禽食欲,增加采食量,促进畜禽肠道对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合成和利用,还可通过刺激动物的嗅觉和味觉,增强胃液分泌和胃肠蠕动,从而增强食欲,提高采食量及饲料转化率[4]。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大蒜素可以改善羊肉肉色,延长肉的保质期[5]。目前,饲料工业中使用的大蒜素是由人工合成的大蒜油为原料而制成的预混料[6]。本试验主要探究大蒜素对0~4周龄青脚麻鸡的生长性能、免疫指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为大蒜素在肉鸡养殖中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大蒜素购自宁夏大地牧歌科技有限公司,规格为1 000 g/袋,大蒜素含量为25%。1.2试验设计选取400只1日龄健康青脚麻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麻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添加50、100、150 mg/kg大蒜素。试验期为28 d。参照NRC(2012)饲养标准配制玉米-豆粕型日粮,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20.008.T001表1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原料组成含量/%营养水平合计100.0玉米60.0代谢能/(MJ/kg)13.40豆粕24.0粗蛋白/%21.00棉粕2.0粗脂肪/%3.20芝麻粕6.0钙/%1.20玉米蛋白粉2.0有效磷/%0.29猪油1.0蛋氨酸/%0.90磷酸氢钙1.5赖氨酸/%1.2钙粉2.0蛋+胱氨酸/%0.80预混料1.5色氨酸/%0.25注:1.预混料由河南安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2.营养水平中代谢能为计算值,其余均为实测值。1.3测定指标及方法1.3.1生长性能饲养试验开始和结束前1 d 18:00断料供水,第2 d 8:00记录每个重复麻鸡的饲喂量、剩料量,记录所有鸡的初重、成活率、末重,计算土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平均日采食量=总采食量/(鸡数×试验天数)(1)平均日增重=(末重-初重)/(鸡数×试验天数)(2)料重比=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3)1.3.2屠宰性能试验第28 d清晨每个重复随机选择3只麻鸡,称活体重后,将鸡空腹颈外放血宰杀。屠宰后屠宰性能的测定方法参照《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NY/T 823—2004)进行,称屠体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计算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1.3.3免疫指标每个重复随机取3只肉鸡屠宰前翅下静脉采血,将非抗凝血3 5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血清用于检测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γ,以上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ELISA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屠宰的麻鸡取胸腺、脾脏、法氏囊,用洁净滤纸吸去免疫器官表面水分,称重,计算免疫器官指数。免疫器官指数=免疫器官重量/肉鸡活重(4)1.3.4血清生化指标血清生化指标采用博科bk-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含量、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所用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1.4数据统计与分析试验数据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LSD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水平大蒜素对青脚麻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Ⅱ组、Ⅲ组麻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提高了3.36%、6.39%和7.18%(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和Ⅲ组麻鸡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提高(P0.01),试验Ⅰ组麻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且试验Ⅱ组麻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麻鸡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20.008.T002表2不同水平大蒜素对青脚麻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组别初重/(g/只)末重/(g/只)平均日采食量/[g/(只·d)]平均日增重/[g/(只·d)]料重比对照组37.92±1.09434.42±9.52Bc33.96±1.5814.16±0.32Bc2.40±0.11a试验Ⅰ组37.96±1.70466.09±18.18ABb35.10±1.7915.29±0.62ABb2.30±0.12ab试验Ⅱ组37.96±0.63501.63±17.11Aa36.13±0.8316.56±0.58Aa2.18±0.05b试验Ⅲ组37.42±0.31474.55±12.21ABab36.40±0.6415.61±0.45Aab2.33±0.11ab注:同列数据肩标字母相同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表3~表6与此同。2.2不同水平大蒜素对青脚麻鸡屠宰性能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麻鸡的屠宰率极显著升高(P0.01),试验Ⅲ组麻鸡的屠宰率显著升高(P0.05);试验Ⅱ组和Ⅲ组麻鸡的半净膛率分别提高了1.40%和0.98%(P0.05)。大蒜素对麻鸡的全净膛率、腿肌率及胸肌率无显著影响(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20.008.T003表3不同水平大蒜素对青脚麻鸡屠宰性能的影响组别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胸肌率对照组88.87±1.27Bc82.95±1.4564.95±2.7018.11±1.2512.99±2.16试验Ⅰ组89.03±1.41ABbc82.29±2.3163.51±1.7618.68±0.6213.24±0.73试验Ⅱ组91.70±2.09Aa84.11±1.5265.34±1.3018.94±0.6714.74±0.51试验Ⅲ组91.03±1.85ABab83.76±2.5965.12±3.0919.31±1.9114.09±2.13%2.3不同水平大蒜素对青脚麻鸡免疫指标的影响2.3.1不同水平大蒜素对青脚麻鸡器官指数的影响(见表4)由表4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麻鸡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各组麻鸡法氏囊指数和胸腺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20.008.T004表4不同水平大蒜素对青脚麻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组别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胸腺指数对照组1.51±0.04b5.33±0.127.83±0.09试验Ⅰ组2.13±0.03ab4.34±0.137.74±0.15试验Ⅱ组2.45±0.07a4.51±0.107.72±0.21试验Ⅲ组1.73±0.07ab4.90±0.088.80±0.23g/kg2.3.2不同水平大蒜素对青脚麻鸡免疫球蛋白的影响(见表5)由表5可知,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麻鸡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大蒜素组麻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20.008.T005表5不同水平大蒜素对青脚麻鸡免疫球蛋白的影响组别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对照组0.72±0.02b0.52±0.06b1.87±0.11b试验Ⅰ组0.80±0.03ab0.62±0.08a2.17±0.18ab试验Ⅱ组0.88±0.04a0.69±0.07a2.74±0.23a试验Ⅲ组0.93±0.04a0.72±0.04a3.05±0.28ag/L2.3.3不同水平大蒜素对青脚麻鸡免疫细胞因子的影响(见表6)由表6可知,所有大蒜素组麻鸡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和Ⅲ组麻鸡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麻鸡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20.008.T006表6不同水平大蒜素对青脚麻鸡免疫细胞因子的影响组别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对照组42.18±5.31a47.48±4.28a31.94±2.17a216.87±12.0442.10±3.97b16.39±0.94试验Ⅰ组38.47±5.04b45.29±5.01ab26.88±2.03b221.03±13.4744.38±4.08ab16.10±0.84试验Ⅱ组30.49±3.94b42.19±4.38b25.64±3.04b226.26±13.2947.42±5.03a15.74±0.85试验Ⅲ组28.47±4.05b43.21±4.19b24.17±2.64b234.09±14.0544.97±4.27ab15.43±0.77ng/L2.4不同水平大蒜素对青脚麻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见表7)由表7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麻鸡血清TP和GLB含量显著提高(P0.05),且试验Ⅱ组麻鸡血清TP含量明显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和Ⅲ组麻鸡血清ALB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91%和1.1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的麻鸡血清TC含量显著降低(P0.05),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试验Ⅲ组和试验Ⅱ组的HDL-C含量明显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麻鸡血清BU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麻鸡血清ALP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20.008.T007表7不同水平大蒜素对青脚麻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项目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TP/(g/L)28.75±1.66b28.86±1.79b30.74±2.19a29.56±1.25abALB/(g/L)8.90±0.338.71±0.499.07±0.529.00±0.70GLB/(g/L)19.85±1.72b20.15±1.97ab21.67±2.30a20.56±1.54abGLU/(mmol/L)12.81±1.1512.91±1.6013.31±0.8212.91±0.86TG/(mmol/L)0.41±0.070.42±0.050.41±0.060.42±0.06TC/(mmol/L)2.58±0.28a2.47±0.38ab2.46±0.39ab2.24±0.27bHDL-C/(mmol/L)1.59±0.05bc1.55±0.09c1.65±0.10ab1.70±0.09aLDL-C/(mmol/L)0.41±0.060.44±0.040.37±0.060.38±0.05BUN/(mmol/l)5.39±0.34a4.80±0.29ab4.16±0.22b3.97±0.26bALT/(U/L)20.41±1.9820.96±2.0819.38±2.7419.21±1.84AST/(U/L)65.94±7.2964.77±6.0464.48±5.0563.85±4.82ALP/(U/L)38.07±3.51b40.16±4.61ab42.77±5.07a40.64±4.31ab注:同行数据肩标字母相同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3讨论3.1不同水平的大蒜素对青脚麻鸡生长性能的影响Toghyani等[7]研究发现,在日粮中添加大蒜素可以提高肉鸡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王丽等[8]研究发现,在日粮中添加100、150、200 mg/kg大蒜素可提高蛋雏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徐静等[9]研究发现,在饮水中添加0.06 mol/L的大蒜油可提高蛋鸡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50~250 mg/kg大蒜素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蛋鸡的采食量,其中以添加量为50~100 mg/kg时促生长作用综合效果最好[10],与本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综上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100、150 mg/kg的大蒜素可显著提高青脚麻鸡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其中添加100 mg/kg大蒜素组青脚麻鸡料重比明显降低。原因可能是一定水平的大蒜素能刺激禽类口腔、胃肠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下丘脑摄食中枢性能,促进采食[11],但高剂量添加可能会导致采食量下降[12]。3.2不同水平的大蒜素对青脚麻鸡屠宰性能的影响屠宰性能是评价胴体品质的重要指标,屠宰率和全净膛率是反映屠宰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13]。李玉清等[14]研究发现,在日粮中添加50、100 mg/kg大蒜素对肉鸭的屠宰性能指标影响不显著,但可以提高肉鸭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权根花等[15]研究发现,在日粮中添加大蒜素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不显著,但2%大蒜素可提高肉鸡的屠宰率、腿肌重和胸肌重,4%大蒜素组上述指标最低。Kairalla等[16]研究发现,在日粮中添加0.1%、0.2%、0.3%的大蒜素对肉仔鸡的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本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大蒜素对麻鸡的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腿肌率无显著影响,与上述结论基本一致。但添加100、150 mg/kg的大蒜素可以明显改善鸡肉的屠宰率,与上述结论有所差异,原因可能与大蒜素的添加水平、添加方式、动物的品种以及试验环境不同有关。3.3不同水平的大蒜素对青脚麻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免疫器官指数是衡量禽类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17],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免疫系统的发育情况[18-19]。蔡治华等[20]研究发现,日粮中添加50、100、150 mg/kg大蒜素对42日龄AA肉仔鸡免疫器官指数影响不显著。本试验发现,日粮中添加50、100、150 mg/kg的大蒜素对青脚麻鸡的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无显著影响,但脾脏指数明显改善,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梁才芝等[21]研究发现,在SPF鸡日粮中分别添加150 mg/kg大蒜素可显著提高鸡的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与本试验结论不同,原因可能是动物品种和日龄不同,导致免疫器官的发育存在一定差异。机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和免疫细胞因子水平可反映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本研究中,100、150 mg/kg大蒜素组麻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G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所有大蒜素组麻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大蒜素提高了麻鸡的体液免疫功能。余洋等[22]发现,在日粮添加大蒜粉可明显提高肉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水平,适宜添加水平为1 000~2 000 mg/kg。尹典等[23]在蛋鸡的试验中也得出适量的大蒜素可以显著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的结论。本试验中,所有大蒜素组麻鸡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00、150 mg/kg大蒜素组麻鸡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00 mg/kg大蒜素组麻鸡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大蒜素提高了麻鸡细胞免疫功能。余洋等[22]研究发现,适量的大蒜粉可显著降低肉鸡血清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本研究结果类似。大蒜素提高麻鸡的免疫功能,主要是由于大蒜素具有较强的抑菌功能,帮助机体抵抗病原菌的侵袭,从而增强了机体的抗应激、抗病力[9]。3.4不同水平的大蒜素对青脚麻鸡血液指标的影响血液生化指标可以直接反映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状况[24]。血清TP和BUN含量可反映动物饲喂的饲料情况以及动物机体中蛋白质含量的代谢情况,血清ALB可以反映动物机体肝脏的功能和营养状况,血清GLB含量可以反映机体免疫功能[25-27]。车传燕等[28]研究发现,在日粮添加50、100、150 mg/kg的大蒜素可提高三黄鸡血清中TP、ALB和GLB含量。张君超[12]研究发现,日粮中添加350、500、650 mg/kg的大蒜素可提高肉鸡血清中TP、ALB和GLB含量,与本试验结论基本一致。原因可能与大蒜素可抑制肠道大肠杆菌繁殖,改善肉鸡肠道的环境,提高肉鸡的肝功能有关[29]。GLU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糖代谢的状况,受到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胰岛素的调节。张君超[12]研究发现,日粮中添加大蒜素对肉鸡GLU含量影响不显著,与本试验结论一致。但本试验Ⅱ组肉鸡GLU含量有所升高,可能与大蒜素能够促进淀粉酶的分泌有关,也有可能是大蒜素通过某种方式刺激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等激素的分泌,有待对肉鸡激素分泌水平进行进一步探究。血清TG含量可反映家禽脂肪组织发育和沉积情况[30]以及体内脂质的代谢情况[31],LDL-C和HDL-C的主要作用是运输内源胆固醇酯,但运输方向相反,LDL-C是向组织转运肝脏合成的内源胆固醇,HDL-C则转运磷脂和胆固醇酯至肝细胞内水解,可清除血液中的胆固醇[32]。Rusli等[33]研究发现,大蒜素可显著降低肉鸡血清TC、TG和LDL-C含量,增加HDL-C含量,但与大蒜素添加水平无关。本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150 mg/kg的大蒜素可显著降低麻鸡血清TC的含量,添加100、150 mg/kg的大蒜素可显著升高HDL-C含量,对TG和LDL-C含量无显著影响,原因可能与不同地方品种鸡对脂肪沉淀的能力不同所致。血清中AST和ALT可以反映肝功能状态,当机体发生应激或者疾病时,肝脏中的ALT和AST会流向血液中,导致血清中二者活性升高。本试验中,大蒜素对麻鸡血清中的ALT和AST活性未产生显著性影响,未表现出升高的状态,表明大蒜素对麻鸡的肝功能未产生负面影响。血清中的ALP活性可以反映机体的生长状态。本试验发现,添加100 mg/kg的大蒜素可以显著提高麻鸡血清中ALP活性,表明大蒜素对麻鸡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影响。谢明志等[34]研究发现,大蒜素可以显著降低蛋鸡血清ALT和AST活性,显著提高ALP活性。日粮中添加100 mg/kg的大蒜素可显著降低巴马小型猪血清中ALT活性[25]。以上研究结果与本试验结果类似,表明大蒜素对动物肝脏具有保护作用,且还具有促生长的作用。4结论本试验结果显示,在青脚麻鸡日粮中添加100~150 mg/kg大蒜素可以显著提高其生长性能、屠宰率,增强免疫力,改善蛋白质、血脂代谢。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