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建筑行业信息化有了突破性进展。但一些技术在建筑业的集成运用,如BIM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对当前工程造价的发展产生了影响[1]。因此,要加快传统工程造价的转型升级,快速向智能化、精细化、数字化和信息化转变,促进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2]。文章对建筑业走向信息化进行介绍,分析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措施,为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参考。1建筑行业走向信息化1.1建筑业信息化的相关政策为推进建筑业的信息化发展,国家住建部在《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提出了加快推动BIM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建筑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提高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能力与水平[3]。2021年5月,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提出了要加紧构建基于BIM与物联网的绿色智慧建造管理平台[4]。1.2建筑业走向信息化带来的巨大变化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实现了建设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高度整合和智能化协同管理,打破了传统发展方式下的专业、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工程项目信息传递更精准、快速、完整。基于BIM技术的三位数字模型比传统工程图纸更直观,工程人员可以自由查看模型空间效果,具有较好的可视性。除此之外,基于BIM技术的虚拟性和协调性,可以通过更改工程参数设置,快速实现设计方案的优化和施工方案的变更,方便快速解决工程问题。BIM技术与GPS定位系统结合,模拟施工现场,为合理规划施工现场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物联网借助红外感应、激光扫描、射频识别、GPS定位系统等感知技术和智能装置,通过网络传输将人与物、物与物进行互联,实现了对人或物品的智能识别、精准定位、实时跟踪、全天监控、信息交互、精确管理等。将通过物联网技术采集的有效工程项目数据导入建筑BIM三维模型,实现了虚拟信息模型与工程项目现场实际情况的融合。BIM与物联网的结合可以实现对施工现场人员进行精确定位、工人行为智能识别、安全智能监控、施工现场卫生防疫以及建筑物资的智能化采购等。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的理念开始逐渐向建筑行业渗透。目前,建筑行业开始出现基于客户需求分析、规划设计、构件生产、智慧建造、智慧运维等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实体全面融合[1]。建筑业信息化工程造价转型发展如图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3.10.030.F001图1建筑业信息化工程造价转型发展2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分析随着建筑业逐步走向信息化,将BIM技术、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引入工程造价领域成为研究热点。其中效果较为突出的是BIM技术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程造价的发展。但目前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模式还在延续传统的工程造价模式,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2.1工程造价算法不够简便快捷关于工程造价计算方法,我国目前更多的是采用“先计算工程量,后计算工程造价”的方式,不够简便快捷,且计算速度较慢。虽然BIM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工程造价的发展,但其在工程造价方面的应用更多是集中在工程量计算领域,计算得出工程量后需要通过工程计价软件才能够得到最终的工程造价数据,降低了造价人员的工作效率。2.2工程造价数据管理存在不足各地在经济发展、地理环境、建筑风貌等方面各不相同,各地区均有自己的消耗量定额、人材机单价表、费用项目组成文件等标准。目前,不同地区的工程造价信息系统之间不能做到相互兼容和实现数据间的交换共享,工程造价信息相对孤立,且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现象,造成造价数据共享缓慢和交换率低[2]。此外,工程造价数据体量庞大、种类繁多,在造价数据获取与处理方面存在不足,工程造价数据存在一定管理混乱现象[5]。2.3工程计价依据和标准繁多对于建设工程项目,除了传统的建设工程定额计价模式外,还有当下广泛采用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但此模式设计的工程计价依据和标准较多,如采用清单计价模式编制投标价,编制依据包括建设工程施工图纸及相关标准图集、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专业工程消耗量定额、专业工程计量规范、专业工程价目表、人材机单价表、建设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及计算文件、施工企业定额、施工方案、工程招标文件等多项。编制工程结算文件时,除了依靠以上编制依据外,还需要结合工程承发包合同、建设工程投标文件、前期施工预算、施工过程中工程设计变更单等文件才能够得到准确的工程结算价格。2.4工程造价现存其他问题在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违规现象;在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某些建筑企业不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施工和采购建筑材料,导致工程项目实际成本超出前期预算。我国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监管机制仍需要完善和健全,在工程造价领域,高素养、复合型、创新创造型专业技能人才短缺。3加快工程造价转型升级发展的策略3.1加强新兴技术应用,精简工程造价算法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不断涌入建筑行业,改变了建筑业的传统方式。面对建筑业走向信息化带来的巨大变化,我国当前工程造价领域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BIM技术在工程造价领域的应用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如我国现行201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与BIM技术软件内部设置的计算规则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通过BIM技术软件计算得到工程量后,还需要借助工程计价软件才能够得到最终的工程造价。因此,应加强研究BIM技术与新兴技术在工程造价领域的集成应用发展,使BIM技术在工程造价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改进原有工程造价算法或研发新的工程造价算法,加快工程造价的转型升级发展。3.2加快工程造价信息化发展应加强全国各地均可登录查询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平台、工程造价信息共享数据库、基于数据挖掘的工程造价指数[6]等的开发和建设,实现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智能性、开放性、共享性和全过程性[7],如人工智能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平台的搭建可以考虑将BIM技术、人工智能、数学建模、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融合,设置数据采集形成、智能处理列项、全过程管理计算、技术经济分析决策、监管与反馈五大系统,能够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决策、图纸设计、招投标、工程施工、项目运营维护等各阶段的综合成本、工程质量、工程安全、工期进度等要素进行智能化分析,打通全过程的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实现建设项目各参与方实时协同工作[8]。3.3整合并规范工程计价标准文件我国各地区的计价标准文件存在较强的地域性特点。对于同一工程项目,依据不同省份的计价标准文件所得出的工程造价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为完成不同省份的工程项目,工程造价人员需要学习不同省份的计价标准文件。我国工程计价依据和标准文件内容较多,增加了造价人员的工作量,使造价人员的工作效率低下。因此,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可以对现有工程计价标准文件进行整合、精简和规范化,出台全国统一或地区统一的新标准或规范文件,尽量减小地域差异。3.4完善造价管理体系,培养新型造价人才工程造价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整个项目的造价是否精准可靠。在前期投资预算范围内,会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等产生影响。相关职能部门应全力配合完善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如健全完善监管机制和法律法规,扫除监管与法律盲区,加大监管执法力度。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我国工程造价人员迅速增加,呈现出工程造价人员总量庞大、专业和人员综合能力低的问题。因此,相关部门需要联合高校、行业、企业培养符合行业发展特点和企业新需求的新型工程造价人才,即高素养、复合型、创新创造型的造价专业技能人才。4结语建筑行业朝信息化方向发展是我国现阶段建筑业的发展趋势。面对建筑业走向信息化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我国工程造价领域现存的问题,加快工程造价的转型升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工程造价的转型升级发展可以使自身快速向智能化、精细化、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加快促进我国建筑行业走向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