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饲料新鲜、水分高、适口性强。玉米及其秸秆是青贮过程中使用较为普遍的饲料原料,玉米青贮后的品质影响动物生产性能和养殖经济效益[1]。玉米青贮可以分为一般青贮、混合青贮和添加剂青贮3大类[2-5]。试验研究不同青贮方式对玉米青贮后产物营养成分、微生物含量等指标的影响,为青贮玉米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青贮材料为2/3乳线期全株玉米,全株玉米通过青贮收获机进行切割揉丝,其切割揉丝长度为1.5 cm。1.2试验设计根据不同要求和青贮方式对已经揉丝的玉米随机分为A组(传统青贮组)、B组(微生物青贮组)和C组(原样品组),各组玉米全株总重量为2 t。传统青贮方法[6]:将揉丝原料直接放入塑料袋中封存,每袋约1 000 g,设置6个重复,标记后置于室温下贮存40 d。微生物青贮方法[6]:将原料装入高度60 cm、直径40 cm的圆柱发酵桶中,同时添加微生物制剂(由乳杆菌、粪肠球菌构成,活菌数1010 CFU/g),压实后密封,室温贮存发酵48 d,设置6个重复。1.3测定指标及方法1.3.1营养成分及发酵指标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粗脂肪(EE)等常规营养指标参照张丽英[7]的方法检测;pH值、乳酸(LA)、乙酸(AA)、丙酸(PA)、丁酸(BA)和氨态氮含量测定方法参考DB15/T 1458—2018《青贮饲料pH值、有机酸、氨态氮测定方法》。1.3.2青贮饲料中微生物含量测定青贮玉米中的乳酸菌、大肠杆菌、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数量测定的方法参考DB15/T 1594—2019《青贮饲料中微生物数量测定方法》。1.4数据统计与分析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7初步整理后,使用SAS 9.2进行统计分析,采用Duncan氏法进行多重比较。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2结果与分析2.1不同青贮方式对全株玉米营养成分及发酵指标的影响(见表1、表2)由表1可知,与C组相比,A组的中性洗涤纤维极显著降低(P0.01),干物质、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显著下降(P0.05);B组中性洗涤纤维极显著降低(P0.01),酸性洗涤纤维显著降低(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05.023.T001表1不同青贮方式对全株玉米营养成分的影响项目A组B组C组干物质27.26±1.03c29.12±0.96bc30.01±0.84a粗蛋白6.57±0.27c6.97±0.33bc7.19±0.47a中性洗涤纤维48.43±2.57B42.19±3.37B61.43±3.87A酸性洗涤纤维30.09±2.22b29.14±4.31b38.07±4.33a粗脂肪1.81±0.36b2.41±0.28a2.48±0.19a注:同行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相同字母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表同。%由表2可知,B组pH值极显著低于A组(P0.01),乳酸含量极显著高于A组(P0.01),但乙酸、丙酸、丁酸在青贮玉米中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A组青贮玉米中的氨态氮的含量显著高于B组(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05.023.T002表2不同青贮方式对全株玉米发酵指标的影响项目A组B组P值pH值4.01±0.26A3.34±0.23B0.006 3乳酸/%3.73±0.51B5.66±1.20A0.009 8乙酸/%2.34±0.192.29±0.240.086 7丙酸/%0.54±0.060.47±0.110.102 3丁酸/%———氨态氮/%2.42±0.04a2.28±0.09b0.043 2注:氨态氮含量表示氨态氮占总氮的比例;“—”表示该成分未能检出。2.2不同青贮方式对青贮玉米中微生物含量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知,B组乳酸菌含量极显著高于A组(P0.01),但酵母菌极显著低于A组(P0.01),且大肠杆菌显著低于A组(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05.023.T003表3不同青贮方式对青贮玉米微生物含量的影响项目A组B组P值乳酸菌4.49±0.57B6.52±0.89A0.005 6酵母菌3.24±0.21A2.39±0.39B0.009 8大肠杆菌2.66±0.32a2.29±0.23b0.045 3霉菌3.02±0.482.96±0.570.430 9lgCFU/g3讨论3.1不同青贮方式对全株玉米营养水平及发酵指标的影响青贮饲料通过乳酸菌等厌氧菌发酵使植物长期保存[8]。米耀云等[9]发现,青贮玉米营养成分会因收获时间、加工手段和贮存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差异,相同青贮工艺下青贮玉米上层和中层蛋白含量高于下层,下层粗脂肪含量最高。余汝华等[10]研究不同青贮过程对青贮玉米品质的影响,发现玉米秸秆切割长度的增加会引起青贮饲料氨态氮显著增加,乳酸显著降低,pH值显著上升,且揉切后青贮能显著提高产物中乳酸含量。陈兴等[11]研究外源纤维酶制剂对青贮玉米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发现添加纤维素酶可显著降低底物产气量,提高产气速率,其中纤维素酶CEL-1的产气速率高达82.5%。添加木聚糖酶可以显著提高总挥发脂肪酸的含量,其中木聚糖酶XYL-3和XYL-4可以显著降低乙酸含量和乙丙比。本研究中,复合微生物制剂青贮可以降低营养物质的损失,并提高乳酸含量且降低其他酸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青贮玉米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与上述研究相比结论基本一致,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复合微生物制剂与贮存时间、加工方式的协同作用。3.2不同青贮方式对青贮玉米中微生物含量的影响青贮玉米的品质受微生物组成的影响较大[12]。朱见深等[13]研究高通量测序对青贮玉米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发现青贮玉米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共享核心菌属总计为41个,占总样本微生物组成的87.7%,丰度较大的(≥1%)菌属总计10个,其中乳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和魏斯氏菌属分别占42.9%、12.1%、10.3%;真菌主要有念珠菌属、黑粉菌属、半乳糖霉菌属等。美合热阿依·木台力甫[14]将乳酸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混合加入青贮玉米,发现所有试验组达到稳定期时高效乳酸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活菌数增加比例大体一致,且能快速达到稳定期,两种菌并无相互抑制作用。本研究通过添加乳杆菌、粪肠球菌改变了青贮玉米中的微生物结构,极显著提高乳酸菌数量且显著降低大肠杆菌数量,可以保证青贮玉米在较长时间内的品质。4结论青贮处理的玉米全株在各项指标均优于原样品组。青贮可以有效提高玉米全株保质期,减少养分流失。添加微生物制剂青贮的青贮玉米比传统青贮方式的效果更好,推荐使用微生物青贮方式进行青贮。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