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作为我国农业有机组成部分,是打造农业强国的基础[1]。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2022年,我国畜牧业总产值从2.05万亿元增至4.1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维持在7%左右[2]。畜牧业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有效支撑。我国畜牧业总体规模较大,但畜牧业绿色生产技术不完善、产品国际贸易额在全球畜牧业产值中占比较低[3]。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强化动物疫病风险防控,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4]。因此,畜牧企业可借助改革政策及数字技术红利,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智能技术进行数智化改革,实现降本增效,为破除现实梗阻、重塑畜牧强国动能提供新方案。因此,本研究提出产业数智化发展驱动中国式畜牧强国的价值意蕴、内在逻辑及实践理路,为扎实推动畜牧业数智化发展、全面深化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提供参考。1动力:产业数智化发展驱动中国式畜牧强国的价值意蕴1.1增强国内稳产保供能力加快推动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需要增强国内稳产保供能力。畜牧企业通过智变创新活动加快数智化发展,有效提高畜禽产品稳产保供质效,为驱动中国式畜牧强国提供关键保障。就“稳产”能效分析,我国畜牧企业将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于畜牧生产活动,推动畜牧产业从传统“经验养殖”转变为信息化“精细养殖”并实现智能化发展[5],大幅提高国内稳产能力。以养殖业为例,2017—2022年,我国智慧养殖业市场规模从232.68亿元增至449.62亿元,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据将达到582.46亿元(见图1)。能够为全国畜牧业稳产保供大局做出巨大贡献。就“保供”质量方面,我国部分地区立足物联网技术,借助CO2、NH3、温度、湿度等传感器对畜禽养殖控制设备进行联动调控,加快畜牧产业数智化发展,提高产品供给质量,为实现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以江西省为例,2022年全省畜牧产业数智化技术应用率已提高至35%以上,畜牧业产值1 291.7亿元,连续12年超千亿元,重大动物疫情保持稳定控制,畜产品质量安全稳中向好,全省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99.7%[6]。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22.036.F001图12017—2025年中国智慧养殖业市场规模注: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与智研咨询网站资料整理。1.2提升绿色循环发展水平畜牧企业通过全面挖掘与推广数智技术实现智能化发展[7],益于提升绿色循环发展水平,为赋能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畜牧企业将养殖业、种植业、沼气等进行有机组合,合理布置和匹配各环节,实现物质和能量梯级利用[8],促进畜牧业高效、优质、低耗生产,提高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能效。截至2023年上半年,青海省海晏县借助数智化技术建立生态循环链,初步形成“种养结合、农牧互补、草畜联动”的绿色循环发展之路,并打造集饲草种植、活畜养殖、运输、销售等为一体的生态循环畜牧业产业链[9],极大地缓解了畜牧产业天然草场放牧压力,为赋能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提供重要经验。产业数智化依托集数字化管理、一站式定点服务、绿色畜牧发展于一体的全流程信息化平台,可推动区域内畜禽养殖粪污绿色循环。以甘肃省为例,天水市秦州区畜牧部门通过打造“预约服务一条龙、资源利用集约化”的绿色生态智慧网,结合技术指导、项目扶持、宣传引导等多种方式,指导畜牧企业做好畜禽粪污科学处理工作,凭借先进数智化平台,全区15个乡镇的145家养殖场启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10],为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提供有益经验。1.3形塑产销对接发展业态目前,受流通成本偏高、产销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我国畜牧产业市场面临产销错位问题,这降低了畜牧产业的经济效益[11],阻碍了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进程。在数智技术支撑下,畜牧企业通过数智化转型,利用社交电商有效缩短供需距离,成为解决畜牧产业“卖难”问题的有效方案,进而助力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一方面,产业数智化发展可推进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缓解“卖难买贵”问题。畜牧企业利用数智平台对市场供应、销售与消费等信息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上游生产商,实现产销对接,增强行业交易质量与效率[12],为加快建设中国式畜牧强国提供重要支撑。例如,江苏省布瑞克农业大数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打造“产销对接”平台,开发出“供求信息”和“求购发布”两大功能,较好地匹配交易需求与供给诉求,驱动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13]。另一方面,畜牧企业借助产业数智化发展契机,打造如会展节庆、休闲观光、创业创新等新模式,加强生产与销售环节对接,提高畜牧产业整体经济效益,赋能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例如,浙江省利用浙江农博会等展示展销平台,借助会展模式支持“吉字号”畜产品入浙销售,宣传推介“吉字号”名优畜禽产品,大力推动浙吉两省优质畜产品市场深入对接[14],为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给予重要支撑。2支撑:产业数智化发展驱动中国式畜牧强国的内在逻辑2.1数智应用工具贯通畜牧产业全链路产业数智化发展过程中数智工具的广泛应用,能够立足重大需求清单突出业务闭环,助力畜牧产业全链路贯通[15-17],继而驱动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例如,浙江省畜牧企业围绕产业链全环节(见图2),通过应用数智工具绘制业务和数据闭环流程图及V形图,明确核心数据项71项,囊括畜牧业智慧大脑(生产、流通、供应消费)与数字产销地图(检测预警、未来牧场)两大类,涉及开发养殖、防疫、检疫、调运等“8+2+1”个核心场景。浙江省畜牧产业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出“主体画像+核心指标+服务场景+风险预警”等子场景,实现全环节业务流和数据流的闭环管理。另外,在养殖环节,浙江省畜牧产业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构建“一个场”精准画像,每个主体以畜禽养殖代码为身份标识,实时获取存出栏、能繁母猪存栏等基本信息,形成“主体画像”,在养殖地图中精准呈现,促使生猪存栏类似数据贯通到县,实现全链路发展。总体上,数智工具广泛应用为产业数智化驱动中国式畜牧强国奠定逻辑基础。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22.036.F002图2浙江省智慧畜牧产业全链路注: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资料整理。2.2智慧项目方案拓展畜牧产业价值链伴随数智技术的广泛应用,智慧养殖项目方案正成为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的有效抓手。畜牧企业借助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技术建立起智慧项目方案,能够对养殖过程进行精细化监控,实现智能化决策和高效化运营[18-20],赋能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智慧养殖项目方案是将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于畜牧产业管理与运营,据此实现价值链内容扩展与升级,助力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畜牧企业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设计智慧养殖项目方案,能够较好地收集和分析养殖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为养殖决策提供依据[21-22]。例如,广饶县冠华养殖场基于历史数据和气象预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养殖周期和气候条件进行预测。若环境因素超出预设值,养殖户就会及时收到预警,进而第一时间作出处理。在智慧化项目养殖方案的支持下,冠华养殖场的每个标准化鸡舍近4万只肉鸡仅需1个人工,这在最大限度上节约人力成本、生产成本,促使冠华养殖场与其他上下游价值链形成良好合作关系,不断拓展畜牧产业价值链[23]。2.3智能服务平台助力畜牧生态系统协同发展智能畜牧服务平台以分级管理的方式,推动畜牧业各主体高效协作,助力生态畜牧生态系统协同发展[24],驱动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据监管系统分析,有关单位通过智能畜牧服务平台监督养殖过程,规范管理行为,以保障畜牧产业有序发展。其中,环保部门关注养殖环境,确保废物处理环节合规,推动畜牧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检疫部门借助平台核实疫苗检疫信息,查验健康数据,确保畜禽健康,维护食品安全。据管理系统分析,智能畜牧服务平台为不同规模的养殖单位提供精细化管理方式[25-28]。对于大型养殖场,平台记录畜禽养殖信息,实现疫情上报、时讯解读和市场分析等功能;对小型养殖场和个体养殖户,平台设置的畜禽信息记录、疫病上报、市场分析等功能,为养殖者提供更加便捷的管理工具。据服务系统分析,保险机构、金融机构、防疫所等服务单位通过智能畜牧服务平台能够发挥各自作用[29],助力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保险机构利用智能畜牧服务平台跟踪畜禽的健康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保险服务,为养殖者风险管理提供保障。金融机构借助智能畜牧服务平台为养殖用户提供金融贷款等服务,促进畜牧产业的融资发展。防疫所结合智能畜牧服务平台信息数据,对畜禽进行防疫、伤病诊断和治疗,保障畜禽健康。3关键:产业数智化发展驱动中国式畜牧强国的有效路径3.1夯实产业数智化发展基础,增强畜牧产业稳产保供能力步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转型可助力畜牧企业实现全链智慧管理、模式创新,有利于推进乡村建设[30]。打造现代化数智化基础环境、切实增强畜禽产品稳定生产与供给能力是驱动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的关键措施。因此,相关部门应尽快推动产业数智化发展,增强畜牧产业稳产保供能力。第一,建立健全畜牧产业新基建。各地区应积极应用物联网技术,推进环境控制、精准饲喂、产品回收等设施智能化改造,为畜牧产业稳产保供提供重要支撑。在此基础上,饲料企业应加快优化管理系统,强化数据分析应用,实现畜禽养殖装备智能化、管理精细化、生产高效化,从而提高稳产保供能力。第二,构建数据中心与全产业链大数据库。畜牧企业应积极完善畜牧基础信息管理,统一底层数据采集入口,采取多维数据交叉审核校验机制,建立数据管理中心与全产业链大数据库,为推动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提供助力。3.2全面打造数智化闭环模式,提升畜牧业循环发展水平畜牧企业不仅要在生产、加工等环节进行数字化发展,还应推进上下游产业互联互通,打造数智化闭环模式,提升畜牧产业循环发展水平,驱动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第一,畜牧企业应借助畜牧产业园智慧化建设时机,加快数智技术在畜牧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全链条广泛应用,构建起数智化闭环模式,提升产业发展质态和效能;第二,畜牧企业应加快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立足前端饲料兽药和后端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等重点环节,建设智能化生产车间和智能物流配送体系,构建数智化闭环模式,驱动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第三,畜牧企业应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畜牧业生产全过程进行数字化管理,从养殖、屠宰、加工、运输到消费全链路打造起数智化闭环模式,提高畜牧产业循环发展水平,助力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3.3培育新型产业技术人才,拓展现代畜牧业发展新动能培育新型畜牧产业技术人才,推动畜牧产业数智化发展,对驱动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意义重大。第一,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数智化专项人才有效培养。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将人才培养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机调整,并定期进行评估检查,以高效开展数字化畜牧业人才培养工作为赋能畜牧产业数智化发展奠定人才基础。第二,加强院校协同合作,提升数智化人才专业水准。地方院校应加快相关专业建设,适当调整畜牧专业智能发展方向,以适应本地区畜牧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地方院校应借助数智技术培养具有实践型畜牧专业人才,促使数智技术与畜牧专业结合,加速畜牧产业数智化发展,赋能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第三,推动产教融合,增强数智化人才实践能力。地方院校应加快构建产教联盟,与畜牧企业进行强强合作,优化数智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赋能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提供支撑。3.4重塑网络联动新生态,奠定畜牧产业组织发展支撑结合数智技术协同重构畜牧网络联动新生态,通过多方主体协同互动驱动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一方面,铸造内部产业链信息共享平台。引导龙头企业将中小微畜牧企业纳入产业链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起网络联动新生态,实现畜牧生产、销售与反馈共享,驱动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龙头企业应联合生物技术、畜禽养殖、屠宰加工等相关部门,推动畜牧产业数据互联互通,以内部产业链组织筑牢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的基础组织支撑。另一方面,打造外部供应链数字协同平台。政府部门可通过技术链接数字企业、金融机构及电商企业等组织,为畜牧企业提供技术、金融、营销等多元化服务,通过塑造全新网络联动新生态,驱动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4结论本研究在梳理产业数智化发展驱动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的价值意蕴基础上,厘清产业数智化驱动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的内在逻辑,并提出针对性发展路径,以切实推动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进程。产业数智化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内稳产保供能力、实现产业绿色循环发展与形塑产销对接发展业态,赋能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因此,各地应夯实产业数智化发展基础,增强畜牧产业稳产保供能力,全面打造数智化闭环模式,提升畜牧业循环发展水平,培育新型产业经营主体,拓展现代畜牧业发展新动能,重塑网络联动新生态,奠定畜牧产业组织发展支撑,借此驱动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