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部分城市白天的交通噪声超过65 dB(A),晚上也达到55 dB(A),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2]。工厂、建筑施工、社会娱乐活动等噪声也对城市声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城市声环境质量、保护城市听觉环境、提高居民的舒适感变得愈发紧迫和重要。参考文献[3]的研究,结合广东省中南部某城市近十年声环境监测结果,分析时间、季节、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声环境质量的影响。1研究背景广东省中南部某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20 km2,常住人口数量达五百多万人,以1 000 m×1 000 m为一个网格,布设111个测点;在市区92条主要交通干线设置监测点118个,监测道路总长175.75 km;布设15个功能区声环境监测点位。其中,1至4类区测点个数分别为2个、9个、2个、2个。随着城市化推进,经济社会、道路交通的变化甚至自然环境的叠加影响,关联着整个城市的声环境质量状况[4]。2区域声环境质量2.1监测结果及现状评价2022年该市区域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6.6 dB(A),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2类区(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标准。根据《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5](HJ 640—2012)中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划分原则,该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总体水平等级为“三级”,属于“一般”水平。该市区域声环境分为1、2、3、4共四类功能区,主要以1、2、3类区为主,网格数共101个,占总网格数的91.0%;4类区网格数共10个,占总网格数的9.0%。2022年昼间区域声环境监测超标网格个数为13个。其中,1类区超标测点1个,2类区12个,3类区0个,4类区0个,超标率分别为9.1%、14.3%、0%、0%;2类区超标率最大;超标区域覆盖人口数为9.5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5.2%。2.2年际对比及趋势分析2013~2022年该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统计(昼间)如表1所示。2013~2022年,全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6.0~59.6 dB(A);各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平均等效声级符合相应标准,城市声环境质量一般。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定量分析区域声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秩相关系数γs=0.267,区域声环境质量昼间平均等效声级无明显变化。10.3969/j.issn.1004-7948.2023.11.005.T001表12013~2022年该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统计(昼间)年份1类区/dB(A)2类区/dB(A)3类区/dB(A)4a类区/dB(A)等效声级/dB(A)超标率/%201353.856.258.963.756.019.0201453.856.959.061.656.213.3201554.658.259.862.257.219.0201654.056.860.361.657.022.5201756.357.163.262.459.627.1201856.059.060.463.358.632.4201957.358.762.363.259.444.1202055.357.259.459.557.232.4202154.556.458.460.156.519.0202251.156.657.261.756.622.52.3空间特征分析不同城区的网格数分别为东城51个、西城9个、南城31个、北城20个,Leq均值分别为东城55.5 dB(A)、西城60.3 dB(A)、南城57.4 dB(A)、北城56.2 dB(A),各城区区域声环境质量的等效声级Leq均值差距不大,均处于“三级”,为“一般”水平。点位超标率分别为东城7.84%、西城33.3%、南城12.9%、北城25.0%;超标人口数为8.94万人。其中,东城1.80万人、西城4.14万人、南城2.47万人、北城0.53万人。2.4声源构成分析2022年全市111个区域声环境监测点位中,昼间交通噪声源所影响的测点数为34个,占30.6%;生活声源所影响的测点数为65个,占58.6%;工业所影响的测点数为10个,占9.0%;建筑施工所影响的测点数为2个,占1.8%。2021年昼间交通噪声源所影响的测点数为27个,占24.3%;生活声源所影响的测点数为72个,占64.9%;工业所影响的测点数为6个,占5.4%;建筑施工所影响的测点数为6个,占5.4%。2.5暴露状况分析2022年,全市区域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45 dB(A)的网格面积为1.10 km2,占总网格面积的0.9%,同比上升0.9%;平均等效声级为45~50 dB的网格面积为6.62 km2,占总网格面积的5.4%,同比上升0.9%;平均等效声级为50~55 dB(A)的网格面积为40.79 km2,占总网格面积的33.3%,同比上升0.9%;平均等效声级为55~60 dB(A)的网格面积为54.02 km2,占总网格面积的44.1%,同比下降1.9%;平均等效声级为60~65 dB(A)的网格面积为13.23 km2,占总网格面积的10.8%,同比下降5.4%;平均等效声级为65~70 dB(A)的网格面积为6.62 km2,占总网格面积的5.4%,同比上升4.5%。全市无70 dB(A)以上的网格点位。3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3.1监测结果及现状评价2022年道路交通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9.6 dB(A),比2021年的68.8 dB(A)上升0.8 dB,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4a类区(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等)标准。2022年平均车流量为1 548辆/h,与2021年(1 961辆/h)相比,同比下降413辆/h;2022年超标率为69.6%,较2021年(35.6%)同比上升4.2%;2022年超标路长72.00 km,占总路长的41.0%,较2021年(64.42 km,占总路长36.6%)同比增加7.58 km,同比上升4.4%。根据《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 640—2012)中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划分原则,该市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为“二级”,属于“较好”的水平。3.2年际变化趋势分析2013~2022年该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统计结果(昼间)如表2所示。2013~2022年间,全市道路交通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7.1~70.3 dB(A),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定量分析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秩相关系数γs=0.298,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昼间平均值总体变化不明显。10.3969/j.issn.1004-7948.2023.11.005.T002表22013~2020年该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统计结果(昼间)年份测点数总路长/km平均路宽/m平均车流量/(辆/h)等效声级/dB(A)超标率/%超标路段占总路长/%2013153130.5446.12 83968.313.117.12014153130.5446.12 71668.529.444.42015153130.5446.12 96068.829.432.72016118175.7544.02 24169.135.637.52017118175.7544.02 56270.332.341.52018118175.7544.02 66369.744.146.22019118175.7544.03 05069.341.545.82020118175.7544.01 46467.119.519.22021118175.7544.01 96168.835.636.62022118175.7544.01 54869.639.841.03.3区域特征分析按不同城区统计,东城、西城、南城、北城4个城区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等效声级Leq均值存在一定差异,分别为东城70.2 dB(A)、西城68.6 dB(A)、南城68.6 dB(A)、北城59.0 dB(A),西城、南城、北城未超出4a类区标准限值70 dB(A),均处于“二级”,为“较好”水平;东城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等效声级Leq均值为70.2 dB(A),处于“三级”,为“一般”水平。4功能区声环境质量4.1年度监测结果2022年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各类区等效声级年均值未出现超标。夜间1、2、3类区等效声级年均值达标,4a类区等效声级年均值超标。2022年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4.2 dB(A),点位达标率为98.3%,其中,2类区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3.2 dB(A)、3类区为53.8 dB(A),4a类区为60.4 dB(A),昼间点位达标率均达到100%;点位达标率最低的是1类区,为87.5%,昼间饿平均等效声级为52.6 dB(A)。夜间的平均等效声级为47.7 dB(A),点位达标率为86.6%。其中,1类区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43.6 dB(A),点位达标率为62.5%;2类区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46.3 dB(A),点位达标率为97.2%;3类区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49.2 dB(A),点位达标率达到100%。4a类区点位达标率最低,为50.0%,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6.6 dB(A)。4.2年际对比及趋势分析2013~2022年该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如表3所示。2013~2022年全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夜平均等效声级为55.7~60.8 dB(A),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定量分析功能区声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秩相关系数γs=0.357,功能区声环境质量平均值总体变化不明显。10.3969/j.issn.1004-7948.2023.11.005.T003表32013~2022年该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年份1类区2类区3类区4类区市区平均201351.456.861.166.959.4201453.457.361.267.160.0201555.257.160.867.560.4201655.957.159.266.559.6201756.657.556.765.358.8201857.957.654.667.759.3201961.358.152.770.260.5202059.958.255.170.460.8202154.055.255.963.056.2202253.054.556.463.555.7dB(A)4.3原因及关联分析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与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夜晚活动丰富,出行频率增加,影响整体夜间达标情况。从日变化规律角度分析,20:00之后,噪声值也下降缓慢,一般23:00甚至24:00之后才变得相对安静,且夜间标准限值较严,导致夜间达标率明显低于昼间。自然环境(蝉鸣鸟叫)对噪声的影响不容忽视,从4:00时开始,受自然环境(蝉鸣鸟叫)影响的噪声值开始升高,尤其是夏季和秋初季节,5~8月气温比较高,蝉、鸟活动频繁,周边绿化较好的点位受自然环境(蝉鸣鸟叫)的影响较大[6-8]。受自然环境(蝉鸣鸟叫)影响,第二季度(夏季)声环境质量相对较差。其中,夜间第二季度(夏季)达标率仅为46.7%。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夏季昆虫和鸟类频繁活动,均会直接影响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的达标率,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与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5结语2022年广东省中南部某城市区域和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但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2022年区域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6.6 dB(A),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2类区(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标准。区域声环境质量总体水平等级为“三级”,属于“一般”水平。2022年道路交通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9.6 dB(A),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4a类区(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等)标准。根据《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 640—2012)中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划分原则,该市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为“二级”,属于“较好”的水平。2022年该市功能区声环境昼间达标率为98.3%,比2021年上升5.0%;夜间达标率为86.6%,比2021年上升11.6%。超标点位是1类区和4a类区夜间的点位。区域声环境质量与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口的涌入、生活水平的提高、商业住宅的密集分布以及娱乐活动的日益普及,区域声环境质量夜间达标率明显低于昼间。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与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夜晚活动丰富,出行频率增加,加之夏季昆虫和鸟类频繁活动,受自然环境(蝉鸣鸟叫)叠加影响,夜间及夏季的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的达标率相对较差。车流量与4a类功能区等效声级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长,车流量较大时段,4a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建议以新的噪声防治法颁布实施为契机,以道路交通、社会生活和建筑施工等领域为防治重点,强化噪声源头的管控。对于社会生活源的影响,重点做好源头防治,开展宣传培训,积极帮扶合理的活动规划。对于道路交通的影响,重点做好道路交通拥堵的疏导,鼓励公交出行,倡导文明驾车不鸣笛,有条件的区域考虑安装隔声屏障。对于自然环境(蝉鸣鸟叫)的影响,如何监测监控并真实反映声环境质量的问题值得研究探讨。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