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养殖动物,可为人们提供优质蛋白质来源。近年来,随着我国养殖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蛋禽对饲料的需求日益增多,而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因此,需要研究科学高效的饲料配比,以期达到蛋禽的精准营养和降本增效的目标。油脂是动物重要的能量来源,饲粮中添加油脂能够满足禽类能量需求,减少饲料粉尘,改善适口性。同时油脂可作为脂溶性维生素载体,为机体提供必需脂肪酸。此外,补充油脂可以减缓饲料通过消化道速度,从而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1]。不同种类的油脂营养物质组成不同,对机体的作用也不同。油脂的加工方式会影响其营养物质组成,如椰子油和初榨椰子油脂肪酸组成相似,但初榨椰子油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E和多酚类物质[2],从而对机体产生的营养作用不同[3]。因此,文章综述了蛋禽脂肪营养需求特点以及蛋禽饲粮中油脂应用现状,旨在为油脂在蛋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1油脂及禽蛋脂质营养概述油脂根据来源可分为动物油、植物油和氢化脂肪等;根据脂肪酸饱和度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根据碳链长度又可将脂肪酸分为长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和短链脂肪酸。与动物油相比,植物油普遍具有较高含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鱼油和微藻油含有较多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植物来源的油脂主要由农作物果实中的种子加工而成,如花生油、大豆油、芝麻油、油菜籽油和向日葵籽油等,部分植物油由果实中的果肉加工而成,如椰子油、橄榄油和棕榈油[4]。动物来源的油脂由动物各部位脂肪组织提炼加工而成。油脂主要由甘油三酯与少量脂溶性物质(如维生素E)组成。养殖业中常用的植物油和动物油的脂肪酸组成见表1[5-9]。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24.031.T001表1养殖业中常用植物油和动物油的脂肪酸组成脂肪酸动物油植物油牛油猪油鱼油大豆油葵花籽油花生油芝麻油橄榄油玉米油亚麻籽油椰子油C12∶0—0.060.14———0.02———43.04C14∶03.591.206.040.080.280.040.64—0.250.0216.83C16∶026.7024.7918.1210.476.3511.2618.7211.2812.194.888.83C16∶11.742.094.880.080.080.060.490.880.070.050.02C18∶020.6013.273.353.923.343.962.693.311.723.592.62C18∶1(n-9)37.7042.2110.3321.3031.5643.3520.3474.9026.6516.457.11C18∶2(n-6)4.0213.911.5351.2456.5333.9355.037.0356.8216.891.90C18∶3(n-3)2.490.601.456.310.200.330.720.690.8356.420.01C20∶00.140.200.780.37—1.740.240.460.170.120.08C20∶3(n-3)——0.130.01——0.01————C20∶4(n-3)——0.88————————C20∶5(n-3)——8.88———0.20————C22∶6(n-3)——13.97———0.06————注:“—”表示文献未提及。g/100 g禽蛋中含有丰富的脂质,主要集中在蛋黄中。不同种类的禽蛋中蛋黄占禽蛋比例差异较大,鸡蛋、鸭蛋、鹅蛋、火鸡蛋、鹌鹑蛋、鸽子蛋中蛋黄比例分别为27.5%、32.4%、37.9%、29.8%、30.2%、19.3%[10]。此外,鸭蛋因含有较高的蛋黄比例,常用于加工成咸蛋和松花蛋[11]。蛋中的脂肪是禽胚胎发育的必需脂肪酸来源和重要能量来源[12]。禽蛋中脂肪酸的类型对雏禽的健康有显著的影响,如禽蛋中n-6与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比例影响出壳后雏鸡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13-15]。2禽类对油脂的消化特点家禽体内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发生在肝脏。与哺乳动物不同,家禽脂肪组织不能利用乙酸、丙酮酸或葡萄糖从头合成脂肪酸[16]。家禽口腔和胃不能分泌脂肪消化酶,因此脂肪消化主要发生在肌胃和十二指肠腔内[17],而脂肪酸的吸收主要在空肠中[18],部分在回肠中[19]。脂肪的消化吸收过程需要胆汁酸和脂肪酶参与。不同种类脂肪酸在家禽体内消化吸收速率不同,中链脂肪酸较长链脂肪酸更易被家禽吸收,不饱和脂肪酸较饱和脂肪酸更易被吸收。亚油酸是家禽生长发育的必需脂肪酸,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家禽的健康发育具有重要意义[20-21]。3饲粮中添加油脂对蛋禽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与肉禽相比,油脂在蛋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除蛋禽自身因素外,饲粮添加油脂的应用效果还受到油脂来源、油脂添加量、油脂加工方式、饲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饲粮中添加油脂对蛋禽生产性能和蛋品质产生影响见表2[22-29]。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24.031.T002表2饲粮添加油脂对蛋禽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试验动物试验设计生产性能蛋品质文献来源海兰褐蛋鸡(40周龄)对照组不添加油脂,试验组分别添加1.5%和3.0%的猪油、大豆油和混合油与对照组相比,1.5%大豆油组蛋鸡的产蛋率无显著变化,其余组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1.5%和3.0%的大豆油组哈夫单位降低Gao等[22]罗曼白蛋鸡(20周龄)对照组不添加油脂,试验组添加3%大豆油3%大豆油组产蛋率无显著差异,日采食量降低无显著影响Wei等[23]罗曼褐蛋鸡(30周龄)对照组不添加油脂,试验组分别添加1%、2%、4%和6%的橡胶籽油与对照组相比,4%橡胶籽油组蛋鸡的产蛋率和日产蛋重显著增加,其余试验组无显著差异2%、4%、6%橡胶籽油组蛋黄颜色显著增加,其他蛋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Wen等[24]伊莎褐蛋鸡(28周龄)对照组不添加油脂,试验组分别添加5%或10%牛油、橄榄油、大豆油或亚麻籽油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油脂水平增加,蛋鸡的日采食量降低,料蛋比降低除蛋黄颜色外,不同油脂来源之间蛋品质无显著差异Grobas等[25]海兰褐蛋鸡(29周龄)对照组不含米糠油,试验组含有0.25%、0.50%或1.00%的米糠油无显著影响无显著影响Chan等[26]白来航蛋鸡(48周龄)对照组不添加油脂,试验组添加1%、2%、3%或4%微藻油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微藻油组显著降低蛋鸡体重、产蛋率和日采食量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微藻油组蛋白比例显著提高,蛋黄比例降低Elkin等[27]日本鹌鹑(8周龄)不含对照组,试验组分别添加1.5%的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亚麻籽油、橄榄油或葵花籽油所有试验组中,1.5%大豆油组和1.5%花生油组蛋鸡的蛋重最高,饲料转化率最高所有试验组中,1.5%花生油组蛋黄指数最高,各试验组其他蛋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Reda等[28]临武蛋鸭(500日龄)对照组不添加油脂,试验组添加1%、2%、3%或4%大豆油随着大豆油水平的增加,产蛋率和日采食量逐渐降低无显著影响李闯等[29]有研究显示,与不含大豆油的对照组(代谢能为12.47 MJ/kg)相比,饲粮添加3%大豆油(代谢能为13.78 MJ/kg)可显著降低蛋鸡产蛋率[22]。也有研究表明,在代谢能一致情况下,饲粮添加3%大豆油不会降低蛋鸡产蛋率[23]。在鹌鹑饲粮中添加1.5%的大豆油可提高日产蛋重[28]。而在一项关于蛋鸭的试验中(试验各组代谢能不一致)发现,饲粮添加1%、2%、3%、4%大豆油使蛋鸭产蛋率逐渐降低[29],这可能与该试验中试验组代谢能值不断升高有关。Wen等[24]在蛋鸡饲粮中添加1%、2%、4%、6%橡胶籽油后(试验各组代谢能一致)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4%橡胶籽油可显著提高蛋鸡产蛋率,增加蛋鸡平均日采食量。Jiang等[30]研究发现,与饲粮中含有1.9%大豆油的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7%、10%的大豆油时,蛋鸡采食量降低,腹部脂肪含量增加。有研究表明,饲粮能量及营养水平显著影响蛋鸡产蛋性能[31]。因此,饲粮添加油脂对蛋禽产蛋性能的影响与试验设计及饲粮营养水平相关。有研究发现,在蛋鸡饲粮中添加3%水平的棕榈油、棕榈仁油与大豆油对蛋鸡产蛋率无显著影响[32]。此外,单一种类油脂营养结构往往难以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Elkin等[27]发现,与饲粮不含油脂的对照组相比,蛋鸡饲粮中添加40 g/kg的微藻油可降低蛋鸡的产蛋性能,而将微藻油和葵花籽油联用(饲粮添加40 g/kg微藻油和40 g/kg葵花籽油)后产蛋性能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张雅岚等[33]发现,与饲喂含有大豆油饲粮相比,饲喂含有椰子油的混合油脂饲粮的蛋鸡产蛋率可显著提高7.6%。因此,未来研究应考虑适当比例的混合油脂在蛋禽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饲粮添加油脂对禽蛋品质较难产生影响[23-26]。Du等[34]研究发现,与饲粮不含油脂的对照组相比,在蛋鸭饲粮中分别添加0.5%、1.0%、2.0%的鱼油、亚麻籽油、牛油及菜籽油对鸭蛋品质均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在蛋禽饲粮中添加油脂对蛋禽的影响与蛋禽品种以及蛋禽饲粮的营养水平有关,添加适宜水平的油脂可提高蛋禽产蛋性能。此外,添加较高水平油脂导致蛋禽产蛋性能下降,威胁蛋禽机体健康。4饲粮中添加油脂对禽蛋营养成分和风味的影响4.1油脂对禽蛋胆固醇影响胆固醇摄入量过高会影响人类健康[35]。胆固醇是家禽胚胎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因此蛋中胆固醇的含量很难被大幅改变。禽蛋中胆固醇含量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家禽种类、饲粮组成、蛋禽日龄等[36-38]。饲粮中添加不饱和油脂能够降低蛋黄中胆固醇含量。研究显示,在蛋鸡饲粮中添加0.25%、0.50%、1.00%米糠油能够使蛋黄中胆固醇含量呈线性降低[26]。Wen等[24]发现,在蛋鸡饲粮中添加1%、2%、4%、6%的橡胶籽油均可显著降低蛋黄胆固醇含量,其中2%橡胶籽油组效果最好。饲粮中添加2.5%大豆油和亚麻籽油不会改变鸡蛋蛋黄中胆固醇含量[39],而饲粮中添加1.5%、3.0%、4.5%芝麻油会提高鸡蛋胆固醇含量[9]。导致饲粮中添加不同油脂对禽蛋胆固醇含量产生不同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不同种类油脂中功能活性物质不同,从而对机体产生不同影响。如芝麻油与米糠油的脂肪酸组成相似,而米糠油含有维生素E和谷维素,谷维素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功效[40];与低多酚含量的橄榄油相比,高多酚含量的橄榄油可显著降低鸡蛋黄中胆固醇含量[41]。4.2油脂对蛋黄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禽蛋中脂肪酸组成受饲粮脂肪酸组成的影响[22,42],因此,饲粮中添加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可以生产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禽蛋产品,以满足人们营养需要。有研究显示,在蛋禽饲粮中添加橡胶籽油、亚麻籽油、鱼油、菜籽油及微藻油等,均可提高蛋黄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24-25,43-44]。研究发现,与大豆油、葵花籽油相比,蛋鸡饲粮中添加同一水平(3.5%)亚麻籽油可使蛋黄中富集更多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45]。Batkowska等[39]发现,在蛋鸡饲粮中添加2.5%亚麻籽油,相比添加同一水平的大豆油能够更多地富集n-3 PUFA,这与亚麻籽油含有较多的n-3 PUFA有关。也有学者在蛋鸡饲粮中添加1.5%、3.0%的4种油脂(葵花籽油、鱼油、亚麻籽油和菜籽油)后发现,相比其他油脂,亚麻籽可使鸡蛋中富集更多PUFA,且亚麻籽油组鸡蛋中n-3 PUFA含量最高[46]。有学者认为,与鱼油相比,亚麻籽油更耐氧化[47],添加鱼油可能导致饲料酸败,降低饲料适口性,影响家禽健康。PUFA含量高的禽蛋往往容易发生脂质过氧化[48],从而降低风味和货架期。因此,在饲粮中添加不饱和油脂增加蛋黄PUFA含量的同时应考虑提高禽蛋的抗氧化能力以及延长禽蛋货架期,通过在饲粮中添加抗氧化剂被认为是一种可行的途径[49-50]。4.3油脂对蛋黄风味的影响禽蛋黄含有丰富的脂溶性有机物,因此改变饲粮组成影响蛋黄风味具备理论基础。饲粮添加油脂可影响禽蛋黄风味,其原因可能与蛋黄中脂肪酸组成有关[51]。有研究认为,鸡蛋黄风味主要源自其中存在棕榈酸、油酸和花生四烯酸等脂肪酸[52]。有学者提出,熟蛋黄鱼腥味会随着蛋鸡饲粮中微藻油和鱼油的添加量呈线性提高,应限制鱼油和微藻油在蛋鸡饲粮中的使用剂量,以避免其降低鸡蛋的感官特性[53-54]。Feng等[54]发现,在饲粮中添加鱼油和微藻油可使鸡蛋中富含PUFA,降低煮熟鸡蛋的风味,增加鱼腥味;而在蛋鸡饲粮添加亚麻籽油的鸡蛋具有较强的类似海带的味道。偏最小二乘分析的结果表明,饲粮添加n-3 PUFA与蛋黄海带味之间相关,而n-6 PUFA与鸡蛋味、奶油味和黄油味相关[55]。5油脂在蛋禽生产中的其他应用油脂作为能量来源物质,脂肪热增耗比其他营养物质更低[56],这在高温环境条件下有利于动物机体健康。研究发现,高碳水化合物膳食的产热量(43.1 kJ/h)比等能量高脂肪膳食的产热量(32.6 kJ/h)高32%[57]。不同脂肪酸种类在餐后的产热效应有所不同,长链脂肪酸低于中链脂肪酸[58],不饱和脂肪酸低于饱和脂肪酸[59]。有研究显示,在热应激条件下,蛋鸡饲粮中添加动物油脂和大豆油均可提高蛋鸡采食量和体重,但产蛋率未受影响[60]。刘卫军等[61]在热应激条件下的蛋鸡饲粮中分别添加2%大豆油、2%猪油,结果显示,与不添加油脂的对照组相比,添加2%大豆油或2%猪油均提高了蛋鸡采食量,而产蛋率无显著差异。饲粮中添加n-3和n-6 PUFAs可提高家禽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改善免疫功能[47,62]。由于PUFA含有较多的双键,容易引起脂质过氧化发生,因此在饲粮中补充PUFA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时应考虑剂量效应。花生四烯酸(ARA)参与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的产生,以及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产生[63],EPA和DHA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包括白细胞趋化性、黏附分子表达和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相互作用[64-65]。中短链脂肪酸还对维持肠道稳态产生积极作用[66-67]。中链脂肪酸(月桂酸)、丁酸及二者联用均可有效预防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家禽坏死性肠炎,降低发病率[68]。Liu等[69]发现,在饲粮中添加300 mg/kg中链α-单甘油酯可提高产蛋后期母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并改善肠道健康,可能与脂肪酸影响了肠道微生物组成有关[70]。6结论饲粮添加不同种类油脂在蛋禽生产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主要与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油脂所含营养物质以及油脂加工工艺不同有关,生产中可根据实际需要添加不同种类油脂以满足生产需要。此外,还应充分考虑油脂在蛋禽饲粮中的添加剂量,防止添加过多的油脂威胁蛋禽机体健康。在蛋禽饲粮中合理地搭配使用多种油脂可弥补单一油脂的不足,油脂也可与其他物质联用,以更好地提高蛋禽生产性能。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