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们对肉、蛋、奶产品的需求稳步上升。2011—2021年,我国牛羊肉消费量分别增长至931.27万、554.87万t,年均增速分别达到4.20%和2.99%[1],2022年我国牛羊肉产量分别达718万、525万t,增长3.0%和2.0%[2];羊出栏量达33 624万只,增长1.8%;年末羊存栏量达32 627万只,增长2.1%[3]。以牛羊为代表的草食动物存栏量逐年增长,但其放牧养殖存在饲养周期长、出栏速度慢、冬季缺乏优质饲草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牛羊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牧草资源丰富,牧草中富含大量纤维类物质,是反刍动物重要营养来源,并对维持瘤胃pH值起关键作用[4],适宜发展草食畜牧业。传统放牧模式下,载畜量超标易造成人畜争地的局面,也存在放牧后补饲精粗饲料比例、干物质摄入量不易控制等情况,进而影响牛羊的生长速度。全混合颗粒饲料是根据饲喂对象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粉碎原料至所需规格,加入饲料添加剂混匀,机械制粒加工而得到的平衡型营养日粮。与传统饲喂方式相比,使用全混合日粮不仅可以实现高能量饲喂,而且牛羊瘤胃pH值波动较小、可有效预防采食过量精料所造成瘤胃及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疾病,减少饲料浪费,提高牛羊的生产性能[5]。全混合日粮在牛羊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不仅可有效开发利用丰富的农业、工业副产品及杂类草等非常规饲料资源,还能够提高青贮发酵饲料的适口性,提高采食量和饲料报酬[6]。本文综述了全混合日粮的生产工艺及其在牛羊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为牛羊养殖生产中提供均衡营养的饲喂方案、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供参考。1全混合日粮生产工艺设计原料尽量选择当地或周边地区、产出供应稳定、营养价值高且价格便宜的原料,避免异地运输增加成本。为保证各阶段动物的不同营养需要,应设计不同的日粮配方。配方设计应考虑当地养殖环境,选择合适的饲料原料。设计的配方应营养平衡,矿物质、维生素等添加剂要满足不同阶段动物的生理需要,减少额外补充舔砖等其他营养添加剂。2全混合日粮加工工艺2.1粉碎将秸秆及牧草加工成草粉是制作全混合颗粒饲料的基础。粉碎可降低饲料原料尺寸,增加微生物降解和底物发酵的相对表面积[7]。选用切刀与锤片结合式粉碎机进行加工,粉碎机筛片的选择应参考动物的生理结构,粉碎太细影响制粒,粉碎过粗影响动物的消化率。为保证全混合日粮正常生产,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反刍动物的反刍与咀嚼需要,在生产中应选用4 mm型号筛板加工草粉[8]。草粉粉碎过程中由于其密度小、质量较轻、粉尘过大,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加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除尘。此外,加工粉碎机械噪声较大可能会造成动物应激,饲料加工车间应远离畜禽舍。2.2混合全混合日粮配制应根据养殖规模选用饲料混合机。不同饲料原料进料口不同,谷物饲料经粉碎后直接进入混合仓,其他原料及预混料从辅料口输送入混合仓。入料管道梗阻、混合时间长短、加料顺序错误等均可能造成混合不均匀,影响日粮质量。混合过程中加入草粉后应仔细控制混合时间,以确保全混合日粮粒径不会过度降低,影响动物健康。延长混合时间也会减少原料粒径,降低牧草粒径会增加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摄入量和干物质消化率,但会降低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9]。在羊全混合日粮中草粉适宜的混合时间为6 min[10];而在奶牛生产中随着牧草粒径的减小,奶牛产奶量和乳蛋白量增加、乳脂率降低[11],苜蓿和羊草适宜混合时间分别为9、15 min[12]。2.3制粒全混合日粮制粒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郭万正等[10]研究表明,含草粉的混合饲料制粒成型率为34.92%~89.71%,成型率随精粗比增大而提高;无草粉或纯草粉的全混合日粮配方制粒可达97.39%的成型率;使用一种草粉比使用多种草粉混合的配方更易制粒;不同原料制粒效果不同,如粉碎后的玉米秸秆比粉碎后的花生藤更易制粒;全混合日粮制粒成型率随配方精粗比、油脂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此外,为保证制粒成型率,生产牛羊全混合日粮时尽量使用按照专利技术设计定制的环模,或使用压缩比6∶1的环模;而畜禽日粮颗粒机由于压模或压缩比不同,不宜生产牛羊所用的全混合日粮。3全混合日粮在羊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全混合日粮加工过程中粉碎、制粒造成饲料粒径减小、密度增加,牛羊瘤胃填充反应降低,为达到饱腹感牛羊采食摄入量提高[13]。干物质采食量的提高可有效促进羔羊前胃发育,为微生物定植提供适宜环境,微生物区系趋于稳定后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会影响瘤胃组织形态发育[14]。全混合日粮适宜的纤维粒径可保持瘤胃酸碱平衡,不会诱发瘤胃酸中毒,同时较短的纤维粒径会减少牛羊咀嚼和唾液分泌以及反刍时间,降低饲料在瘤胃的存留时间、发酵以及纤维降解消化率,提高干物质消化率[15],从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3.1全混合日粮对羔羊的影响初生羔羊瘤胃发育不完全,断奶前阶段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主要在皱胃、小肠端[16],提高日粮的消化利用率是羔羊减少腹泻、提高成活率的关键[17]。全混合日粮在制粒加工过程中破坏了淀粉结构,使饲料更易于幼畜消化吸收,减少腹泻的发生[18]。羔羊采食全混合日粮产生的物理刺激会增加瘤胃重量,促进瘤胃容积扩大和瘤胃乳头发育,瘤胃乳头可增加瘤胃壁吸收挥发性脂肪酸的表面积,同时逐渐完善瘤胃发酵功能[19-20]。羔羊瘤胃内微生物菌群结构不稳定,无法大量利用牧草中的纤维物质,而饲料营养结构和饲喂方式是影响羔羊瘤胃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关键因素[21]。全混合日粮不仅能够改善饲料营养结构,使瘤胃微生物各区系活动有序统一,还可根据动物生理阶段通过粉碎、制粒等加工改变饲料的物理形态。饲喂全混合日粮不仅可改善羔羊瘤胃壁厚度、瘤胃乳头结构,还能够提高瘤胃内普雷沃氏菌属、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等优势菌群丰度,从而促进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物质的降解,加强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减少瘤胃疾病,保障羔羊机体健康[22-24]。添加糖蜜等诱食剂以及淀粉加工过程中糊化反应所产生的香味,不仅能够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采食量,还可有效避免幼畜挑食。羔羊饲喂全混合日粮的效果见表1[24-29]。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4.01.027.T001表1羔羊饲喂全混合日粮的效果品种作用效果文献来源大别山黑山羊羔羊初生体重达2.6 kg,成活率提高到94.68%,90 d断奶体重达到16 kg,30 kg出栏时间缩短至7个月胡文军等[25]60日龄呼伦贝尔羊(22 kg)羔羊体重、平均日增重、料重比、胴体重和屠宰率、育肥效益及部分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屠宰率比对照组高2.97%、2.53 kg和3.1%杜瑞平等[24]杜蒙羊公羔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母羔,公羔比母羔增收32元/只王利等[26]120日龄杜泊羊×小尾寒羊公羔(34.9 kg)羔羊平均日增重、屠宰率均高于非全混合日粮组,瘤胃内醋酸盐和丙酸浓度显著升高,醋丙酸比显著降低;普氏杆菌科和盲肠类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梭状芽孢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ZHANG等[27]3月龄细尾羊×东北细毛羊(19.9 kg)羔羊平均日增重增加31.1 g/d,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提高,瘤胃最丰富的类杆菌门、细菌门和变形杆菌无变化SONG等[28]180日龄公湖羊(26.8 kg)饲喂全混合日粮使公羔瘤胃pH值降低、乳酸浓度升高;瘤胃微生物类杆菌属和拟杆菌属为优势类群,普雷沃特氏菌数量显著高于非颗粒组;饲喂高精料全混合日粮会改变羔羊瘤胃发酵和微生物种群,导致瘤胃上皮损伤,影响动物生产BO TRABI等[29]3.2全混合日粮对育肥阶段肉羊的影响肉羊育肥阶段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不仅受饲料本身营养水平的影响,也因其物理形态而有所不同[30]。在制粒过程中,由于高温高压使饲料原料中纤维膨胀软化、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而经过熟化反应后的全混合日粮有利于动物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31-32]。实际生产中为加快肉羊育肥速度会使用高精料饲喂肉羊,但容易造成肉羊瘤胃酸中毒等营养代谢疾病[33],导致肉羊生产性能和肉品质下降。此外,精粗饲料分饲易造成饲料中各营养物质在瘤胃中发酵时间不同,从而影响瘤胃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6]。而饲喂全混合日粮的肉羊既可正常进行反刍,又能够有效降低能量消耗,提高肉羊生长速度,缩短出栏时间,从而缩短育肥周期,适合现代牛羊业的发展需求[34]。育肥阶段肉羊饲喂全混合日粮的效果见表2。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4.01.027.T002表2肉羊育肥阶段饲喂全混合日粮的效果品种作用效果文献来源3月龄杜蒙羊肉羊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屠宰率、胴体脂肪含量值、肾脂重以及大网膜脂肪重等指标显著提高;肌酸激酶、葡萄糖、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尿素氮、瘤胃液pH值等指标显著提高;高能高蛋白日粮显著提高肉羊增重李刚[32]湖羊公羔(30 kg)全混合日粮精粗比3∶7时湖羊日增重显著高于TMR组郭万正等[35]绵羊全混合日粮添加酵母培养物对秸秆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绵羊瘤胃平均pH值、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乙酸酯浓度、丙酸浓度和正丁酸浓度以及乙丙比具有显著影响WANG等[36]90日龄小尾寒羊(20.98 kg)肉羊育肥早期(100~120日龄),高淀粉高脂肪日粮促进动物的生长;育肥后期(160~180日龄),低淀粉高脂肪日粮促进动物生长,提高脂肪水平可改善肉羊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苏本雪等[37]3.3全混合日粮对奶山羊产奶性能的影响全混合日粮中富含糊化淀粉,与蛋白质、淀粉基质紧密结合生成过瘤胃蛋白。过瘤胃蛋白在瘤胃中不被降解,进入肠道后以氨基酸的形式被消化吸收,可提高牛羊对蛋白氮的消化吸收[38]。若制粒前将原料进行膨化处理,过瘤胃蛋白的含量可显著增加[39]。王建华等[40]对比全混合饲料物理状态对奶山羊影响,发现颗粒形态的饲料适口性优于粉状饲料,奶山羊的采食量和产奶量均有所提高。4全混合日粮在牛生产中的应用效果4.1全混合日粮对犊牛的影响犊牛在哺乳期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外界环境刺激,引发消化道微生物菌群失衡,导致犊牛腹泻[41]。而提早饲喂全混合日粮可有效促进犊牛瘤胃的发育,改善犊牛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减少腹泻。同时,提早饲喂全混合日粮还可补充因母乳量不足或营养含量低而造成的营养供应缺乏,提高犊牛断奶重和健康水平。犊牛断奶前采食固体全混合日粮与犊牛瘤胃发育具有密切关联[42]。饲料加工过程中制粒导致原料中淀粉、蛋白质基质破坏,同时粒径减小也有利于微生物和酶进入全混合日粮,提高发酵速率[43]。CASTRILLO等[44]研究发现,饲喂全混合日粮后犊牛瘤胃pH值、氨浓度下降,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升高,说明饲喂全混合日粮可有效提高瘤胃发酵功能。郭万正等[45]在犊牛哺乳期饲喂全混合日粮,发现犊牛的日增重显著提高,且断奶后的生长速度也显著提高。齐明等[46]发现,在犊牛全混合颗粒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哺乳期犊牛的采食量和生长性能,日增重提高21.74%,腹泻率下降38.94%。王硕等[47]利用全混合日粮饲喂荷斯坦犊牛,结果显示,犊牛阶段日粮粒度不宜过长,否则会对犊牛肝脏造成损伤,而粒度过短会因犊牛反刍时长减少造成瘤胃酸中毒风险。4.2全混合日粮对奶牛的影响奶牛生产中饲喂奶牛高淀粉颗粒短时间会造成瘤胃pH值降低,引发瘤胃酸中毒。HAISAN等[48]对比高淀粉和高纤维全混合日粮对泌乳中期奶牛的影响,发现全混合日粮中纤维组成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瘤胃发酵,全混合日粮中纤维含量升高,瘤胃填充增加,瘤胃发酵率降低。奶牛瘤胃消化率随牧草粒径的增大而降低,奶牛采食较长牧草引发瘤胃鼓胀,进而影响采食量。BONFANTE等[49]发现,饲喂全混合日粮提高了荷斯坦小母牛干物质消化率,并且未对其瘤胃pH值造成不良影响。5全混合日粮在生产实践中的优缺点5.1优点(1)根据动物营养需要,运用现代营养学原理、饲料加工工艺技术,生产出标准化、规模化的饲料;饲喂方便,不需要另外补饲,可促进反刍动物干物质利用率,减少精料浪费,缩减养殖成本。(2)全混合日粮贮存、运输方便,采用机械化设备,减少饲料浪费,管理省时省工,运输中减少饲料粉尘等环境污染,有利于规模化养殖场提高生产效率、经济效益[34]。(3)全混合日粮饲料营养更加全面,可有效防止反刍动物挑食;可以加速消化道内食物流动,增加牛羊的饲喂次数,增加牛羊干物质采食量,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瘤胃pH值,降低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含量波动,提高奶牛对非蛋白氮的利用[32]。(4)全混合日粮可充分利用工业加工副产品及农业副产品等非常规饲料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增加牛羊对粗饲料的采食利用率,减少能量消耗,提高有效能和能量转化率,降低饲养成本。(5)采用全混合日粮饲喂牛羊,牛羊瘤胃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分解吸收相对一致,使发酵、消化吸收、代谢在瘤胃内正常进行,瘤胃内环境维持稳定,减少食欲不佳、瘤胃酸中毒、营养应激等疾病的发生[50]。5.2缺点制备全混合日粮时,干草牧草等必须先切碎,达到所需规格后才能与精饲料或谷物混合。配料过程中需用电子称重传感器定量,造价昂贵。原料贮存需要大型原料仓库,不同原料的贮存条件不同,原料贮存过程中还需注意防止霉变。全混合日粮制备需要考虑粒度、水分、混合系统、成分分离以及混合批次添加成分的顺序等因素,需要对饲料成分以及工艺方面有专业研究。6结论全混合日粮加工工艺可以改变饲料结构,提高牛羊幼畜瘤胃发酵率,促进瘤胃发育;全混合日粮经过压缩使营养浓度提高,可有效提高牛羊采食量以及干物质消化率,进而提高牛羊生长性能,推动牛羊产业向优质、高效、绿色养殖模式发展。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