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材料是指用于推动新能源转化利用及新能源技术发展的核心材料[1],具有污染少、储量大、安全性高等优异性能[2-3]。新能源材料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保障,对改造传统产业、增强综合国力和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4-5]。我国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为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材料绿色低碳化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新能源材料市场分析报告》资料显示,2017年—2022年,我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由2.6万亿元增长至8万亿元,新能源材料已在电池电极、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机叶片及高温超导体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6]。我国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还需进一步加强,部分核心关键材料、高端材料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7-8]。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高技术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9]。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加快推进新能源材料产业绿色转型,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打造绿色制造强国的核心方略。本研究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背景,剖析新能源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基础优势及践行之路,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1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能源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1.1构建现代化新能源材料产业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10]。这一重要论述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指出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新能源材料业能够为各产业发展提供清洁、绿色、低碳的新能源材料,推动传统能源转型升级,是我国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1]。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建设现代化新能源材料产业体系既是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12]。推动新能源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实现传统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和多样能源综合化,有利于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发展目标。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新能源材料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助力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是构建现代化新能源材料产业体系的有益前提。1.2攻克新能源材料产业关键技术难关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9]。但当前,我国关键新能源材料自给率不高、多领域长期“跟跑”[13-14]。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新能源材料高质量发展可扩大新材料供给,为国内企业攻克新能源材料技术难关提供必要支持,全面提高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15]。新能源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可提升我国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增强产业全球核心竞争力,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因此,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动新能源材料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攻克新能源材料关键技术难关的必要条件。1.3促进高耗能企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简称“双碳”)[16]。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17]。然而,目前我国发电与供热、工业和交通产业分别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排名前三的产业[18]。推动高耗能企业绿色化转型升级,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新能源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可促进资源可再生利用与企业绿色化转型升级[19]。例如,燃料电池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的使用,使得新能源汽车逐渐融入人们日常生活;晶硅太阳能电池材料和碳纳米管材料等技术,促使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逐渐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新能源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够推动节能环保和绿色低碳转型,借此带动企业绿色化和低碳化发展,有助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引导下,新能源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促进高耗能企业绿色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2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能源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优势2.1新能源材料产业政策日趋健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力加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我国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新能源材料产业引导和支持政策,大力推进新能源材料研发、生产和推广,为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国家宏观引导政策方面,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20],为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未来我国将重点发展高温合金、高端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新材料[21],这为“十四五”时期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2022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推进新能源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22]。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23]。地方具体支持政策方面,2022年8月,焦作市政府发布《支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十条政策》,为打造千亿级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集群提供政策支持[24]。2022年10月,龙岩市下发《关于做大做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若干措施》,为促进本市新材料新能源业发展提供指导[25]。2022年12月,福建省出台《关于加快推动锂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本地锂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有序推进提供重要支持[26]。总体看,我国新能源材料业的国家宏观指导政策与地方具体发展政策日趋健全,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快速推进的有益保障。2.2新能源材料业优秀企业崛起,产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提高新能源材料应用可助力相关领域突破“产能瓶颈”和技术“卡脖子”等问题[27],受到众多企业关注。近年来,万华、恒力等国内化工平台型企业产业链不断向新能源材料领域延伸,且一大批优秀新能源材料企业快速发展,有力驱动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能源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8-29]。中材科技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中国特种纤维复合材料技术的发源地,拥有完整玻璃纤维、非金属矿物材料和纤维复合材料技术产业链,可实现产品设计、研发、制造、销售一体化发展。截至2023年初,该公司共设计风电叶片全系列产品80余款,产品已覆盖至23个国家和地区[28]。总体看,新能源材料产业快速崛起的优秀企业,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驱动力,有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2.3新能源材料产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着力夯实新能源材料产业具有推进高新技术发展、改造传统产业和增强综合国力等作用[30],已成为我国近几年重点发展的产业。随着国内外新能源材料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原有小批量、小容量的新能源材料市场发展加速,逐步演变为集产品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新能源材料市场。在中国式现代化战略推动下,新能源材料产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有效夯实了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智研咨询整理数据显示,2017年—2022年,中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由3.1万亿元增长至6.8万亿元[30]。以常见新能源材料锂电池为例,受中国式现代化战略推动影响,我国锂电池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4新能源材料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同力增强我国新能源材料产业初步形成了以长三角、环渤海、四川、新疆等为核心的集聚区,逐步展现出产业集聚特征,有助于增强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同力。东部地区是我国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高地,主要承担新能源材料业新产品研发与高端制造责任。中部地区是我国新能源材料产业研发中心,拥有我国重要核电装备制造基地、硅材料基地,承担着核心材料的研发制造责任。西北地区是我国新能源材料产业的动力输送地,集聚了我国90%以上的光伏发电项目和风电项目[31],可为华北、华中、华南等各地输送电能。整体上,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我国新能源材料产业已形成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格局,有助于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同力增强。3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能源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路3.1优化产业布局,建立新能源材料现代化产业体系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我国新能源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布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第一,建设新能源材料产业集聚发展体系。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根据不同地区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特色,引导各地打造前沿新材料产业子集群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立一批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产业聚集区,促进新能源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二,打造新型新能源材料产业体系。围绕创建低风险新能源材料产业园区,发展以锂电、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实现产业园转型升级。3.2强化科技创新,建设新能源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高地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我国新能源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着重强化科技创新,建立新能源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高地。第一,建立产业自主创新发展机制。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国家应积极推动前沿新能源材料业自主创新体系构建,鼓励企业利用特色化新能源材料与技术,自主研发新产品,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二,打造新能源材料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可发挥自身新能源材料业先发地区的带动作用,积极建立新能源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在高地具体建设过程中,新能源材料企业与高技术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新能源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完善新能源材料专利保护机制,推动域内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应发挥自身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3.3坚持数字赋能,驱动新能源材料产业智能化转型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32]。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新能源材料企业应着重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作用,加快新能源材料产业智能化转型。第一,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能源材料企业应借助数字技术构建大数据监测分析系统,采用数字手段对新能源材料生产、运营与管理全过程提供精准决策。新能源材料企业应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促进产业智能化转型,助力新能源材料业高质量发展。第二,为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发展要求,新能源材料企业应尽快构建智慧能源管控平台,使得新能源材料与用户多元化用能需要相匹配,促进新能源材料产业智能化转型,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三,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新能源材料企业应在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基础上,吸引社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进入,积极推动生产技术与现代信息、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培育形成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标杆,驱动新能源材料产业智能化转型,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4结论新能源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亦是推进中国式制造业现代化的应然路径。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应该精准掌握新能源材料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应用优势,走出中国特色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新能源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在于构建现代化新能源材料产业体系,攻克新能源材料业关键技术难关,促进高耗能企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在实践过程中,政策日趋健全、优秀企业迅速崛起、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均为新能源材料业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基础。未来我国应以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创新、坚持数字赋能与落实双碳战略为出发点,全方位推进新能源材料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绿色转型。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