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 Ya-mei1,2(1.Hubei Open University, Wuhan 430074, China; 2.Hub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Wuhan 430074, China)塑料包装产业作为塑料行业的重要分支,在提高经济效率与调整经济结构方面发挥作用[1]。我国塑料包装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22年2月,中国包装联合会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包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8 831家,累计完成营收12 041.81亿元,同比增长16.39%,净利润总额达710.56亿元,同比提升13.52%[2]。但是,随着民众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日益提升,对塑料包装产业提出更高要求[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4]。积极推进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既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要求,也是贯彻落实“推进绿色发展”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为我国建设“包装强国”及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因此,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对于我国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与扩大我国绿色低碳塑料包装产品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本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背景,重点从战略定位、现实基础与发展路径等方面出发,为推进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1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5],是推进“绿色发展”国家战略的举措,也是贯彻落实国内环保、可降解塑料相关政策的重要方向。1.1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绿色发展的关键点我国塑料包装产业历经起步、快速发展、成熟三个阶段[6],已形成全球发展速度快、规模大的包装市场。根据中研网数据,我国塑料包装行业工业产值整体表现出波动增长趋势[7]。随着政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塑料包装产业市场规模将实现进一步扩大,逐渐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绿色发展的关键点。一方面,塑料包装产品更具绿色与环保,促进绿色消费经济增长。为满足市场环保节约诉求,塑料包装产业亟须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机遇,加快探索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路径。此过程中,塑料包装产业正向多功能性、新工艺、环保适应性等应用领域发展,有效节省能源与资源的同时,为绿色消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智能塑料包装技术深入应用,促使塑料包装产品更具智能性与安全性,满足民众美好生活需要,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1.2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8]。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研发高性能塑料包装循环利用新技术[9-10],赋能现代化工业体系建设。塑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我国建立安全稳定的产业供应链,促进塑料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与精准对接,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持续动能。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可帮助相关企业行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现代工业体系建设提供行业技术支撑。在中国式现代化持续赋能下,塑料包装产业主要突破生态化、功能化、轻量化、智能化、精密化等加工技术,优化塑料包装制造配置,逐渐迈入绿色高质量发展行列。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可助力行业交叉融合,为塑料包装行业企业进行前瞻性布局与绿色产品开发提供支撑,赋能现代工业体系多元化建设。未来环保可循环塑料包装需求将逐渐扩大,促使塑料包装产业积极研发新型包装材料,赋能现代工业体系建设。1.3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体现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决策中国式现代化中,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建立成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关键环节[11]。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期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可以加快市场绿色转型,共同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塑料包装产业整合趋势日渐明显,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塑料包装产业朝着环保化、轻量化、功能化方向快速发展,符合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与要求。同时,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提高塑料包装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数字深度赋能,逐渐形成绿色引领性的包装制造业集群,满足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各项要求。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背景下,国家治理能力提升与治理体系建设的重点集中在绿色生态发展。而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高度契合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任务,也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入持续动能。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塑料包装产业体系与“包装强国”,成为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2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2.1产业外部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外部环境支撑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12]。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塑料产业需要以良好外部环境为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近几年,我国采取诸多措施,包括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制定行业标准[13]。2016年至今,我国已印发《塑料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关于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旨在从技术、功能、监管和污染治理等方面发力,科学推广塑料替代产品,积极推动塑料生产应用源头减量,为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政策基础[14]。针对行业标准,我国针对塑料包装制品出台并持续修订相关行业标准,促进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2.2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近些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持续升级[15],促使塑料包装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张,为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有助于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2022年全球及中国塑料包装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2020年,我国塑料包装市场规模由496亿美元扩张至564亿美元,2021年—2025年塑料包装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4.3%[16]。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2022年塑料薄膜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 822.01亿元,占包装产业比重为31.09%;塑料包装箱及容器主营业务收入达1 811.05亿元,占包装产业比重为14.73%[17]。塑料包装具有产品优越性,可持续助推产业规模扩张,为行业带来较大预期发展空间[18]。这有助于推动塑料包装产业加快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力支撑。2.3产业绿色转型进程持续加快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19]。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入背景下,我国大力推行绿色环保、可降解塑料包装产业政策,持续推动塑料包装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为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绿色化转型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维护生态平衡,是塑料包装产业未来持续发展的方向。国家政策的出台会促使可循环、可降解等绿色高端塑料包装产品成为塑料包装产业的主流。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协同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联合工作组与多家企业共同发起“软塑重生”项目活动,旨在通过集合产业链各环节力量,建立塑料软包装“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再生-高值化应用”体系。相关数据显示,“软塑重生”项目试点将在2025年扩展至全国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推动塑料包装产业绿色转型迈入全新发展阶段[21]。在市场需求与国家政策推动下,塑料包装企业逐步加快绿色转型进程,奠定了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例如,嘉亨家化积极推动“化妆品及塑料包装容器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加快企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进程。未来,绿色转型将成为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2.4产品多样性日益提升伴随市场新产业领域兴起,各类产品的塑料包装应用需求日益升级,为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驱动力。传统塑料包装材料主要包括: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苯乙烯(PS)等不可降解材料[22],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伴随生态环境持续变化与国民环保意识逐步提升,传统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产品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23]。下游行业不断发展与迭代,对塑料包装产品的功能性和个性化提出更高要求。塑料包装企业需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发,为客户提供优质定制化产品,提高塑料包装产品多样性。塑料包装产品不局限于包装本身,而是根据被包装物的特征呈现出高端化、定制化、精细化与多样化趋势,产品多样性日益提升。山东省平阴县司法局积极引进食品、药品新材料塑料包装研发生产项目,有效扩大PET新材料包装生产规模,拓展产品线,促使产品多样性得以提升[24]。此外,MLCC离型聚酯薄膜研发、新型哑光高延伸聚酯薄膜等项目推进,促使我国塑料包装产品体系多元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有助于发挥塑料包装产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赋能作用。3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3.1积蓄创新之力,筑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底座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塑料包装产业需以技术创新为重要抓手,加快推进产业创新,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一方面,助力塑料包装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成立专项基金,为塑料包装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充足资金支持,有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赋能。另一方面,与塑料包装龙头企业联合布局塑料包装科技基础设施,统筹推进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聚力提升塑料包装产业技术创新水平。这有助于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合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效支持。此外,塑料包装企业可分类培养领域内青年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等高精尖人才,细化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薪酬待遇、人才计划项目等内容,为加快实现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储备战略力量,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推进。3.2完善塑料回收体系,打通塑料包装产品高值利用通道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建立健全塑料回收体系是推进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各地区应加快推进产品再生利用设备、分拣中心等塑料包装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专门的塑料废弃物分拣机构,提升废弃塑料回收再利用效率。其次,塑料包装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可联动合作,从源头开展塑料包装易回收、易再生设计,并基于生产、流通、消费与回收等全流程构建塑料包装产品闭环管理体系。3.3积聚数字化改革势能,形塑产业转型升级新生态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塑料包装产业应紧抓数字化改革机遇,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积聚数字势能。塑料包装企业可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推动产品生产、运营与销售等环节智能化转型,提升企业生产与管理信息化程度。从企业和产业两个层面推动塑料包装领域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升级,推动塑料包装产业转型,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助力。塑料包装龙头企业可牵头搭建一站式产业数字平台,引导中小型塑料包装企业和塑料包装产品研发者加入,形成塑料包装产业转型新生态,积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势能,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3.4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塑料包装产业链条第一,建立生物基产业基地。各地区可加快培育塑料包装龙头企业,推动资源型原料产业与塑料包装重点制品企业对接,实现优势互补。采取“龙头+配套”的发展模式,构建生物基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助力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积蓄势能。第二,加强本地企业融合对接。各地区可加快建立塑料包装产业链本地关联企业对接平台与机制,增强区域内塑料包装企业与上下游的对接,提升产业关联度。第三,建立塑料包装产业园区。各地区可根据本地塑料包装产业类型,推动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淘汰塑料包装领域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为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储蓄力量,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4结论随着“双碳”目标、“推进绿色发展”等战略内容相继提出,我国塑料包装产业逐渐向高质量、可持续、绿色低碳发展方向推进。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容指引下,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的新主题。因此,明确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阐述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提出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对于实现塑料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塑料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需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展开。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