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市道路设计理念由“车本位”逐步向“以人为本”转变,路权分配上逐步向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倾斜[1-2]。201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街区“窄马路、密路网”的指导性规划理念[3],要求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为道路横断面设计给出政策性依据。本文以荆州市常见红线宽度和横断面为例,提出红线和横断面方案。1道路红线宽度的相关规定现行规范中,《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 51328—2018)[4](后文简称规划标准)对道路红线宽度有相关规定。无特殊要求的城市道路红线宽度取值如表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1.007.T001表1无特殊要求的城市道路红线宽度取值道路分类快速路(不包括辅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ⅠⅡⅠⅡⅢⅠⅡ双向车道数/条4~84~86~84~64~62~42—道路红线宽度/m25~3525~4040~5040~4540~4520~3514~20—城市道路常见主干路红线宽度一般取40~50 m,次干路取20~35 m,支路取14~20 m。2道路横断面构成要素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CJJ 37—2012)[5](后文简称工程规范),横断面一般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车带、设施带、绿化带等6个部分组成。其中设施带通常考虑在绿化带中设置。2.1车行道根据工程规范,正常路段一条机动车道最小宽度为3.5 m(设计车速≤60 km/h)或3.75 m(设计车速60 km/h)。如果是小客车专用道,减少0.25 m。同时车行道宽度还应包括两侧路缘带宽度、分隔物(如护栏)或双黄线的宽度。2.2非机动车道宽度根据工程规范,与机动车道合并设置的非机动车道,宽度不应小于2.5 m;非机动车专用道路面单向不宜小于3.5 m,双向不宜小于4.5 m。根据《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 55011—2021)[6](后文简称项目规范),非机动车道单向行驶的有效通行宽度不应小于1.5 m,双向行驶的有效通行宽度不应小于3.0 m。实际设计工作中,优先满足工程规范的要求。2.3人行道宽度根据工程规范,城市道路人行道最小宽度一般值为3.0 m,最小值为2.0 m。根据项目规范,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不应有任何障碍物,包括树池等)不应小于1.5 m。实际设计过程中,人行道宽度一般不小于2.0 m。2.4绿化根据《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GB 55014—2021)[7](后文简称绿化规范),主干道道路绿地率应大于20%;规定红线宽度不小于40 m的道路,绿化率按大于20%执行。城市道路路段绿化率要求如表2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1.007.T002表2城市道路路段绿化率要求红线宽度/m绿化率/%红线宽度/m绿化率/%452015~301030~451515酌情设置2.5其他影响因素横断面布置时,需要给相应管线预留管位。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2016)[8],工程管线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宜为电力、通信、热力、燃气、给水、污水、雨水。实际设计中,道路红线内管位一般比较紧凑,雨水、污水管道普遍设置在机动车道或非机动车道。3红线宽度及横断面布置优化实际工程情况复杂多变,常见的有临水、靠近游园、邻近学校或医院等特殊情况,本次考虑的横断面及红线方案均为无特殊要求的一般情况。3.1主干路荆州市近年来建设的主干路红线以40 m为主如田湖路、延庆路等,横断面布置如图1、图2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1.007.F001图140 m红线方案一10.19301/j.cnki.zncs.2024.01.007.F002图240 m红线方案二以上横断面区别不大,但均不满足2021年实施的绿化规范关于主干路绿化率大于20%的要求。为了使各类指标均符合要求,40 m红线合理的横断面布置如图3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1.007.F003图340 m红线推荐方案图3方案中,车行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宽度均偏窄,与主干路的定位不符,也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满足慢行交通需求下的主干路推荐红线宽度为45 m,如图4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1.007.F004图4主干路推荐红线及横断面3.2次干路荆州市常用次干路红线宽度30 m,主流形式有两种。方案一的优势在于独立的非机动车道,景观效果更佳。方案二的优势在于人行道和绿化带较宽,但非机动车道与车行道没有完全分离。近年来荆州市各级政府也越来越青睐方案一,方案一更符合“以人文本”理念,快慢交通完全分离,但30 m红线设置独立的非机动车道存在较大限制。受限于红线宽度,方案一非机动车道偏窄,只能和人行道共板;绿化带和树池1.5 m宽,仅能种植胸径小的行道树。30 m红线方案如图5、图6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1.007.F005图530 m红线方案一10.19301/j.cnki.zncs.2024.01.007.F006图630 m红线方案二以人为本,次干路推荐红线宽度32 m,该方案各要素均满足规范要求,具体布置如图7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1.007.F007图7次干路推荐红线和横断面3.3支路支路属于路网的末端,常见于居住区,一般具有街道功能,道路横断面应优先布置行人、非机动车,红线范围内的人行道应与街道空间一体化[3]。支路推荐红线、横断面如图8、图9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1.007.F008图8支路推荐红线10.19301/j.cnki.zncs.2024.01.007.F009图9支路推荐横断面荆州市常用支路红线宽度有15 m和20 m。过去某段时间常见24 m的宽度,但实际使用较为浪费。在满足各类规范要求的前提下,红线18 m是一般情况支路的下限,20 m是合适的宽度。考虑极端情况红线宽度受限,满足规范下限的情况下,红线宽度不应小于14 m。人行道2.0 m,包括1.5 m最小有效宽度和0.5 m设施带(路灯、监控及交通安全设施杆件等);绿化带取消;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合并,宽度1.5 m。支路最小红线和横断面如图10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1.007.F010图10支路最小红线和横断面4结语本文虽提出了具备普适性的横断面布置和红线宽度建议,但实际工程中往往有着更为复杂多变的情况,结合不同条件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空间。本文提出的内容为同行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可以在类似工程中参考借鉴。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