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决议,并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从粮食供给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行了统筹部署[1]。饲料粮作为粮食供给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树立大食物观、纵深推进粮食安全的关键[2]。据《2022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概况》数据显示,我国2022年工业饲料总产量高达30 223.4万t,产值1.32万亿元[3]。庞大、稳定的饲料粮供给体系是保障饲料大国平稳运行的重要支撑。因此,饲料产业需紧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契机,结合粮食安全保障思路,积极探索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路线,进一步助力中国由饲料大国迈向饲料强国。因此,本文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深入剖析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的现实基础与价值意蕴,提出具体实现路径,为促进饲料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支撑。1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的现实基础1.1政策指导文件提供目标指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国家为了满足这一宏伟任务的需求,已连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指导文件。这些文件不仅为饲料粮供给体系的升级设定了主导方向,更为饲料行业的未来发展勾勒出了清晰的目标。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步实施,饲料行业的发展路径和目标取向已逐渐明晰,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早在2020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健全饲草料供应体系”“因地制宜推行粮改饲”,旨在提升畜禽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4],为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指明方向。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于2021年3月发布《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通过优化调整饲料粮配方结构,为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提供政策指引[5]。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3年3月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6],进一步明确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目标取向。上述政策文件均针对饲料粮供给安全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措施,为我国加速推进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提供政策导向。1.2科学技术创新给予关键支持保障饲料粮供给是提升畜产品供给安全的前提[7]。饲料粮企业依靠技术创新优化粗放式发展模式,着力推进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饲料粮生产企业聚焦精细化和数字化的生产加工方向,运用新型节能技术将饲料粮加工生产数字化解决方案与智能化控制相融合,进而提升关键设备效率,提高饲料粮供给安全和管控[8],助力饲料粮产业形成高效、低碳供给循环体系[9]。新希望集团深入农村规模化、技术化养殖领域,通过购置智能农机设备,逐步提高农作物耕种机械化水平,实现农业绿色发展[10],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饲料粮供给升级的践行者。技术创新能够从提高节水灌溉、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提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等方面帮助饲料粮企业优化整体生产流程[11],促进饲料粮企业建立良好的供给体系[12]。连云港市海州区以现代前沿科技为基础,打造“互联网+物联网+现代农业”服务应用体系,逐步建成优质农产品基地、新型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13],为促进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1.3产品结构调整调动发展后劲由于面临较大的外部不确定性,饲料粮产业根据市场发展需要以及当前现实情境,及时调整饲料粮产品结构,为实现饲料粮供给体系稳步升级调动发展后劲。农业农村部于2022年出台《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总体方案》,提出选育推广一批高产高效、绿色优质、宜机宜饲、专用特用新品种[14],从产品结构调整角度为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提供动力支持。玉米品种培育方面,国家支持先正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优势种业企业开展自主攻关,支持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开展联合攻关[15]。在大豆品种培育方面,国家支持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自主攻关,支持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开展联合攻关[16]。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各地先进饲料粮企业根据自身优势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态势,对饲料粮新产品进行大力发展,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在饲料粮产品结构调整作用下,我国饲料蛋白缺口从3 290万t压缩至180万t,减需求1 320万t,增供给1 200万t,做替代590万t[17]。我国饲料粮产品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带来强劲动力。2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的价值意蕴2.1有助于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2018—2022年中国粮食产量从6.58亿t上升至6.87亿t,其中饲料粮在粮食消费结构中的占比逐步上升(见图1)。在此背景下,我国用粮结构中饲料粮供给已然占据重要地位,在保障粮食安全领域大有可为。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饲料粮供给体系的升级是确保饲料粮稳定生产和供应的关键措施。这一升级有助于深入实施各项战略,持续提升饲料粮的综合生产水平,提高防范和抵御粮食安全风险的能力,从而加速实现粮食安全的目标。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鼓励发展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饲料”[18],推进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旨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面向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国家粮食安全工作,2022年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强调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构建多元化饲草生产体系”[19],就如何升级饲料粮供给体系进行规划部署,以饲料粮稳产保供应对粮食产需紧平衡问题,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能够确保畜产品供给能力充足、韧性增强,是响应大食物观号召、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水平的基础。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4.03.035.F001图12018—2022年我国饲料产量及各类型消费结构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2有利于缓和养殖业结构矛盾当前我国养殖业生产结构调整速度仍滞后于饲料粮需求结构转变速度,产生供需错配的结构性失衡矛盾[20]。自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以来,我国始终致力于优化饲料粮供给体系,以破解养殖业结构矛盾,保障饲料粮供给安全。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能够顺应食物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变化、新要求,推动养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优化饲料粮资源配置的基础上,以缓和养殖业结构矛盾[21]。早在2015年2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22]。该文件从粮饲种养结构优化视角出发,推动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通过促进养殖业生产模式改革,破解养殖业结构矛盾。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表明,要“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大力培育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以更好地升级饲料粮供给体系,在实现饲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破解养殖业结构矛盾[23]。2023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为内核,提出“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促进了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对粮经饲生产模式进行优化调整[24]。饲料工业协会公开数据显示,实施粮改饲试点工作以来,我国2022年饲料总产量达30 223.4万t,其中猪、反刍、水产饲料产量分别增长4.0%、9.2%和10.2%,逐步升级饲料粮供给体系,形成粮经饲统筹、种养业协调的养殖业供需生态[25],有利于破解养殖业结构矛盾。2.3有益于提升饲料行业市场应变能力饲料粮市场贸易格局产生巨大变化,对饲料粮行业市场应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26]。我国农业农村部于2021年4月举办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数据库和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发布会指出,“保障饲料原料有效供给,是提升畜牧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基础”,强调饲料粮供给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发布会提出“推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共同维护饲料粮供给安全”,以饲料粮减量替代为核心,推动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逐步提高饲料粮供需配置水平,提升饲料粮行业市场应变能力[27]。为规避饲料粮市场变动风险,我国着力探索其他替代来源,积极探索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路径,逐步提升市场应变能力[28]。2022年9月,农业农村部召开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工作推进视频会,强调“在全行业深入实施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加力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加快推进替代资源开发利用,着力增加优质饲草供给”[29]。系列论述均强调了饲料粮供给在粮食市场贸易中的重要性,旨在以升级饲料粮供给体系为核心,为提高饲料市场应变能力提供指引。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过程中所形成的动态市场贸易结构可有效规避市场供应链渠道波动风险[30],通过提效、开源、增草多措并举,提升市场应变能力,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加快推动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有助于深入学习贯彻政府职能部门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粮食节约行动部署,逐渐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照应市场供需变革、提升市场应变能力的必然趋向。3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的实现路径3.1完善支持保障体系,为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速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已成为饲料产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各地政府应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结合当地饲料粮生产状况,完善相关支持保障体系,提高国内饲料粮有效供给能力。其一,政府应根据党的二十大关于“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要求,建立健全饲料粮生产利益保障及利益补偿机制,为促进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方面,应建立健全饲料供应地力保护机制,增加对大豆、玉米等饲料粮生产者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应合理设定小麦、水稻等农作物收购价格,进一步健全饲料粮生产大省、大县等地区的保障激励机制,更好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其二,政府应实施并优化饲料粮设备购置应用补贴制度,逐步完善饲料粮生产支持保障机制,为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创设优质发展环境。3.2嵌入新型科学技术,为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提供完备科技支撑饲料粮产业应从供需两方面着手,积极采用低碳技术构建供给体系,为饲料粮供给体系的升级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首先,建立健全的饲料粮低碳化技术生产体系至关重要。饲料产业应加大研发力度,开发优质饲料粮供给利用技术,并在这一基础上推广多种饲料粮产品低碳利用技术。这些技术应深度融入饲料粮的生产与环境治理领域,以实现饲料粮生产收益与环境效益的协同提升,从而推动饲料供给生产体系的升级发展。与此同时,饲料产业应建立健全饲料粮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从牧草种子生产到草产品收获加工,着力解决各个机械化生产环节中的短板和“卡脖子”技术,助力饲料粮供给体系更快升级。另一方面,提高饲料粮低碳智能技术集成应用。在节粮总目标牵引下,饲料粮产业还应依托5G、大数据和云端智能等新兴技术,依据人工智能技术针对各个生产、流通环节需求及特点,将图像识别、液压电控、自动导航和传感遥控等多项技术融入饲料粮生产过程,提高饲料粮生产效率,扩大饲料粮生产规模,为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奠定技术支撑。3.3打造合作组织联盟,为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奠定雄厚主体基础饲料粮产业应对接具有竞争优势的饲料供应链生态集群,打造跨界合作组织联盟,扎实推进饲料供给体系升级。一方面,加速推进饲料企业之间的空间协作进程。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任务,地方政府机构应借助当地饲料粮产业基地发展优势,吸引饲料粮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空间集聚,打造跨界合作组织联盟进而推动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在这一过程中,龙头企业需要发挥自身资源、创新能力强等优势,深化饲料粮生产等核心技术,与其他优势科技企业组建合作联盟,打破饲料粮生产供给依赖于进口的瓶颈,为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奠定雄厚的基础。另一方面,加快与外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饲料粮企业应与上游生产商与下游养殖企业进行联动合作,打造集产销一体化的跨界合作组织联盟,加快推进相关主体进行饲料粮供给体系升级。4结论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构建完善的饲料粮供给体系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推动饲料粮供给体系的升级,不仅有助于乡村振兴,更对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此,饲料粮产业应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共同推进饲料粮供给体系的升级,确保饲料粮的安全供给。当前,饲料粮供给体系的升级仍处于不断尝试与探索的阶段。为了扎实推进饲料粮产业迈向更高的发展阶段,我们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应增强财政扶持力度,为饲料粮供给体系的升级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其次,应积极嵌入新型科学技术,提升饲料粮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此外,打造合作组织联盟也是重要的一环,通过建立产业内外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应对市场挑战和机遇。通过这些举措的落实,我们有信心扎实推进饲料粮供给体系的升级,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和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