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引入,智慧养老服务业崭露头角,为传统养老行业提供了新的养老模式。传统养老产业凭借智慧养老理念的引入而转型发展,使养老模式更便捷化、人性化和多样化,能够更高效、快速地处理老年人遇到的问题,及时为遇到问题的老年人进行上门处理。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的养老服务,把养老过程中的问题化繁为简,显著提高了社会的养老服务能力,加速了社会养老服务资源的流动,使更多老年人享受到智慧养老的便捷。智慧养老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系统创新路径,也是我国未来养老服务的一个养老趋势。1智慧养老的概述及发展现状1.1智慧养老概述智慧养老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而逐渐兴起的一种养老模式[1]。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传统的养老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因此,智慧养老应运而生,成为满足老年人需求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智慧养老借助科技手段,通过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等技术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养老服务。这种养老模式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健康监测、智能家居、社交互动、远程医疗、安全保障等,旨在让老年人能够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2]。在智慧养老的实践中,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可以帮助老年人实时监测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预警;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实现家居环境的智能化管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安全性;社交互动平台则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空间,缓解老年人的孤独和寂寞感;远程医疗服务使得老年人可以足不出户地享受医疗服务,方便快捷;安全保障系统则可以提供老年人在家居生活中的安全保障,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3]。当前,智慧养老正逐渐成为养老服务的新趋势,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也在积极推动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然而,智慧养老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技术成本、隐私安全、普及程度等问题,需要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加大对智慧养老产业的支持和投入,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1.2智慧养老发展现状2015年,我国正式提出明确提出要“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出台政策对养老服务业提供支持,结合互联网积极的发展业态,创造性地将养老服务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计划建立500个智能健康老年示范社区。在政策的鼓励、引导下,多家企业也纷纷投入“互联网+养老”,多种软件、便携设备和交互平台应运而生,便携设备主要以智能手环为主,通过对老年人身体的实时监测,及时反馈异常状态,保证对老年人的密切关怀,遇到突发事件时可触发智能手环的一键报警功能。交互平台多安置在老人的居住环境中,设置视频监控,出现异常时自动报警,减少意外的发生。此外,智慧养老的线上平台不局限于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还将线上、线下结合起来,实现了服务管理包括服务商遴选、服务商工单管理(下单、派单、跟单)、服务过程追踪、服务质量评价等功能。为老年人提供了“点菜式”的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各类适合老年人的助餐、助洁、助医、助行、助乐、助购、远程照护服务项目[4]。在确保线上服务平稳运行时,保证了线下设施不掉队。利用“互联网+”的发展优势,智慧养老与社区养老并行,将社区的基础医疗建设融入线上养老模块,确保了社区老年人能够享受到更便捷的养老服务,也能为社区中的留守老人提供照顾。我国智慧养老研究经验较少,相关部门可以出台相应政策推动智慧养老市场的良性竞争。在我国现有养老产业基础上,加强各类资源整合,科学分析挖掘信息,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结合实践。随着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和一级老人住房模式的改变,养老机构逐渐从福利性质转向居住性质。根据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未来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将呈现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制度标准逐步完善、监测评估机制逐步建立、智慧居家养老、机构养老服务方式快速发展的趋势。2我国智慧养老系统的不足2.1数据孤岛及隐私保护问题数据信息资源难以实现共享,信息处理不及时,智慧养老系统的设计中大多缺乏对数据真实性及是否及时更新等方面的考量。智慧养老系统在相关数据的整合和处理等方面不够成熟,难以将采集的数据高效地转化为信息。很多智慧养老系统会出现泄露老人个人信息的情况。2.2供需不匹配智慧养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发展机制不健全、产品和技术的成熟度不高、供给产品品类较少、供给服务内容不丰富,甚至一些产品和服务价格较高,已经远超出多数老年人的消费能力[5]。目前,我国智慧养老产品还无法满足我国老年人的现实需求。2.3缺少实际的使用反馈我国对于智慧养老系统的研究大多都是从理论角度出发,容易忽视实际问题,多数老年教育缺少线下的试点使用,导致技术对位不准。2.4专业化人才不足及智能化水平不够智慧养老模式对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对社会老龄化的人才需求较大,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没有办法被及时满足。我国的智慧养老系统智能化技术还未完全成熟,异常识别算法的学习能力较低,误报率较高,会给服务人员带来大量的核实工作。2.5缺少对平台适老化的改进我国国内的智慧养老平台设计适老化程度较低,对老年人的关怀较少,限制了老年人对于平台的可操作性,使老年人操作智慧养老系统的门槛变高,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运用更为困难,所以智慧养老系统的适老化存在较大问题。2.6缺少对老年人精神世界的关怀我国的智慧养老系统的服务类型大多为健康管理和生活照料,大多数养老平台都注重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忽略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智慧养老平台的建设依旧在学习娱乐和人文关怀方面存在缺口。3我国智慧养老系统的提升对策3.1建设统一的信息平台从技术层面出发,智慧养老系统的信息平台需要一个清晰的系统架构,包括硬件和软件的相关组件以及组件间的交互。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是建设智慧养老系统信息平台的关键,需要确定数据的格式、结构、命名规范等,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建立一个中央数据中心,以便存储和管理各种数据,数据中心需要具备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建立标准的数据接口,以便不同的系统和设备可以与信息平台进行交互。需要制定统一的API接口规范,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和处理,建立数据分析和应用平台,以便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考虑到数据分析和应用的需求,建立相应的分析和应用工具。智慧养老系统的信息平台需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采取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备份和恢复等,以防止数据泄露和丢失等措施。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以确保信息平台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订管理规定和流程,建立相应的管理团队和机构。智慧养老系统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1.034.F001图1智慧养老系统组织结构3.2促进需求,扩大供给,提高智慧养老的认知度社区可以增加智慧养老的宣传,提高老年人对于智慧养老的认识,通过教育手段让老年人进一步了解到智慧养老带来的便捷,让老年人真正意识到智慧养老是对生活的极大改善。规范市场,提高供给质量,在供给端对智慧养老产业进行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生产秩序和产品的质量,加强对老年人产品和线上系统的监管,确保智慧养老系统能够切实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便利。3.3加大智慧养老系统的投放力度信息收集不全面是导致智慧养老系统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企业应分区域对进行系统投放,收集老年人使用智慧养老系统后的反馈或意见。大部分老年人行动不便,应进行上门意见采集,对老年人的试用反馈进行整合,以此改进智慧养老系统。3.4将社会人才与智慧养老相结合智慧养老系统的发展制约多为技术问题,而我国相关方面的技术人才又极度匮乏,老年人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化的现象,因此智慧养老系统的人才也同样需要多样化、多层次化[5]。国家与市场要发挥人才激励作用,制订人才落户政策,而企业可以利用资金优势,通过经济手段吸引社会人才向智慧养老方面聚拢。还要建立人才评价、筛选等程序,确保招揽的人才拥有过硬的技术手段,通过技术型人才提高智慧养老系统智能化程度。3.5完善平台系统的适老化建设智慧养老系统的适老化建设需要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界面设计应简单易懂,字体大小和颜色应该易于辨认,避免使用过于花哨的图形和动画;操作方式应简单易懂,可以通过语音识别、触摸屏等方式进行操作,避免老年人需要学习复杂的操作技能;系统应该具有一些安全保障功能,如紧急呼叫以保障老年人的安全;系统应提供一些个性化设置,如调节字体大小、颜色等,以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3.6重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智慧养老的终端设备和相关产品应从老年群体的习惯和偏好出发,简化复杂的操作,才能够为老年群体带来便利,缓解老年人对智慧养老终端产品产生的抵触情绪。此外,智慧养老服务需要通过生活辅助、健康管理、情感沟通等方式满足老年人的文化娱乐需求,提高人性化程度,实现真正的智慧养老。4结语社会科技的发展为养老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形态,利用信息资源的配置及互联网的支持,传统养老方式逐步向智慧养老方式转变。应对智慧养老服务产业进行引导,加强智慧养老产业的专业化发展,发挥各自优势,推动智慧养老产业良性发展。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