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况本研究项目为某学院教学楼,拥有独立空间198间,每层空间的格局和大小都存在差异,楼体建筑结构复杂,设计为房中房。教学楼每间间隔都需要具有降噪功能,减小不同空间之间的音效影响。项目施工周期为4个月,浮筑地板的总施工面积为5 512.56 m2。施工需要保证楼体能够减振降噪,且应保证施工成本不过高和施工质量合格。2超高层建筑减振降噪浮筑地板总体设计为了保障楼体的减振效果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地板施工的顺序为自下而上。第一层的地板作用为减振地基,浇筑的材料为混凝土C30,在其内部进行即钢筋的交叉布置,总高度为0.08 m。此层地基的作用主要是保证隔音层次稳固、底板夯实。在后续的施工环节或使用中,如果楼体不再需要具有减振降噪的性能,可以开展逐层清除,以完成施工改造。针对已有的项目进行相应改造时,可以对地基、地板交界进行拆解后移除[1-2]。浮筑地板地基形式为自流平面,与第二层无缝衔接。第二层的高度设计为186 mm,内部含有若干个内嵌空间,在空间的边缘利用防水卷材进行铺设,交界处采用双层重叠方式进行铺设,防止内部渗水[3]。第三层属于覆盖层,能够防止重击等破坏性行为暴露地板核心,严重的破坏行为还会影响隔离层。覆盖层高度为0.156 m,材料在选择时应注意其抗压性、隔热性以及防水性等特点。遵循相关标准规定,抗压性应当不小于400 kPa,导热系数为0.035。覆盖层加固材料选择增塑剂和混凝土[4]。第二层地板属于隔离层,能够赋予空间隔音性能,主要的介质为玻璃面板和防水卷材[5]。玻璃面板型号为92H透明玻璃,保证能够更清晰、直观地检查隔音结构,有利于后续进行复盘和检修[6]。为了更好地对多种预留线槽进行区分,设计过程中将线槽用防水卷材包裹起来,并禁止不同区域管道横穿,规避风险。施工的最终收尾工序是浇筑混凝土,加固保护层,提升建筑的降噪性及保证楼体稳定。利用钢筋(HR799)、混凝土、细沙等浇筑,以钢筋为参照,防止隔离层出现偏差[7]。浮筑地板施工结束后,其应具有表面光滑、没有凸起等特性,此外还应当对地板边角进行包裹。施工浇筑的最终目标是保证地板具有更好的减振效果和保护高度,提升减振降噪效果。对于建筑结构,混凝土浇筑能够防止外界温度对结构造成过大影响,避免引起裂缝[8]。浇筑地板时,对于墙面和地板的交界处应当进行高度铺贴,不可留有缝隙,以免影响隔层的减振效果。在浇筑的过程中,位置固定后不能够对角度进行随意更改,以免钢筋连接的位置产生冷缝,进而导致地板渗水。针对单个超高层空间,利用一次浇筑进行施工,如果一个整体空间中还包含了若干个小空间,则需要采用多次浇筑,连接处应当进行多次重复浇筑,避免材料脱落[9]。工程浇筑完成后,需要对地板表面开展收面压光操作,保证美观性[10]。浮沉地板与地漏交界处设计如图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1.026.F001图1浮筑地板与地漏交界处设计浮沉地板与无地漏交界处设计如图2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1.026.F002图2浮筑地板与无地漏交界处设计3减震材料选择超高层楼体浮筑地板施工能够通过结构层次设计进行空间减振,还能够利用结构材料提升楼体的减振性能,提升使用者的感受[11]。不同的结构层需要使用不同的减振材料,在选择减振材料前,需要对建筑楼体的振动情况进行评估。如果振动需求等级较高,需要选择具有较高基本减振性能的材料;如果楼体区域的振动相对稳定,可以采用中等偏上级别的材料;如果楼体处于非常平稳的环境中,可以选择普通级别的减振材料,不仅可以实现减振效果,还能够降低施工成本。在评估超高层楼体的振动级别时,为了确保评估的准确性,需要确保楼体的浮筑地板具有较好的持久性能。一般情况下,选择减振材料时会优先选择更高级别的减振材料,以确保超高楼体的振动控制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振动等级计算公式为:q=e×ck+∫nmf⋅v1⋅zμ (1)式中:q——超高层楼体振动的等级;f——空间的振幅;k——空间的倍频程;v1——质点的振动速率;z——空间公差带参数;μ——楼体空气振动频谱;e——振动频率谱斜率;m——楼体总层数;n——计算的层数。超高层建筑物噪声等级的计算公式为:p=ρgσ+N+10%F⋅dv (2)式中:p——楼体的噪声等级;v——介质的传播速率;g——楼体空间声音的强度;σ——楼体中心的频率带宽数据;F——楼体噪声基础振动推进力;d——噪声计算权重;ρ——楼体中能够听到的声音能量密度。超高楼体振动等级可以划分为4个等级,即一级、二级、三级以及优先级。在计算出楼体建筑的振动等级后,针对优先等级的振动,可以利用材料进行空间减振;针对一级振动,可以采用建筑空间结构优化以及使用一般等级材料进行空间减振;级别为二级振动时,说明整体楼体效果欠佳,针对二级振动需要从材料和施工两个方面入手,选择更高级别的施工减振材料;级别为三级振动时,说明整体楼体的施工需要给予充分重视,三级振动代表楼体稳定性能和平衡性能都处于非常边缘的状态,楼体对于振动具有非常高的敏感度,在恶劣的环境下会导致坍塌等事故[12]。针对三级振动等级的楼体,材料应该选择高级材料及其他材料进行辅助,保证建筑减振效果[13-14]。4施工工艺4.1楼体地板的垫层施工在建筑材料市场中,相关的减振降噪材料更新速度比较缓慢,当出现的市场材料有更新换代时,浮筑地板工艺基本上都会选择更新出现的材料,由此可见,项目减振降噪施工实际成效与项目施工工艺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直接的关系[15-16]。浮筑地板垫层施工工艺如图3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1.026.F003图3浮筑地板垫层施工工艺地板施工垫层是地基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此结构产生了裂缝,会严重影响减振降噪的实际成效,还会对楼体的实际使用寿命产生一定影响。对浮筑地板垫层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其与地板地基底面之间的高差不可低于80 mm,根据楼体的实际规模进行科学设置。此部分材料通常采用混凝土和石灰进行混合,为满足设计要求的坚固性能和稳定性能,可以将地面作为基准面,间隔20 mm设置钢丝网片,形成一种防护,能够避免混凝土坍塌,维持结构稳定。4.2超高层建筑降噪施工根据相应公式计算楼体结构的噪声和振动等级,根据计算结果选择适当的减振降噪材料。选择主材料后,再选择适合项目施工需求的辅助材料。可优先选用可拆卸材料,项目结束后拆除辅助材料。辅助材料主要为支撑性材料,如铁片、木板、钢筋等。需要在隔离层上方和下方铺设20 mm水泥隔离层,铺设玻璃棉等材料时,需要添加弹性连接。超高楼体需要根据不同高度分别计算,并铺设减振降噪材料。在铺设材料前,固定隔离层和隔音层的内层套管,在富余空间进行减振降噪材料的铺设。隔离结构上下需加铺防水薄膜,防水薄膜需要涂抹增塑剂以紧密贴合层次。施工完成后使用仪器检测施工效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拆除项目后重新施工;满足设计要求后可投入使用。5结语本研究针对超高层楼体减振降噪浮筑地板的相关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工艺在选择施工方式和材料时,优先考虑了实际的减振降噪效果,其次考虑了施工所需的成本。本工艺能够满足建筑减振降噪的要求,一方面是降低了地板的厚度,进而进行减振;另一方面是在层次结构中对隔离层进行了特殊设计,其内部结构科学合理,能够干扰噪声的传递,进而减小噪声,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