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效解决传统建筑电气设计缺陷,建筑电气设计环节已广泛应用BIM技术[1]。BIM技术具有可视化、模拟化、可优化和协同化等优势,能够使电气设计更直观、准确,有效提高建筑质量,降低建筑施工成本,因此探讨在建筑电气设计环节应用BIM具有重要意义。1BIM技术在电气设计中的应用优势BIM即建筑信息建模,能够针对建筑项目进行数字化建模,通过仿真技术直观展现建筑信息,促进建筑工程的全寿命周期信息化、数字化运作。BIM技术在电气设计中的应用优势主要包括可视化、模拟化、可优化和协同化[2-3]。1.1模拟性BIM系统能够录入建筑模型模拟的相关信息,如设备信息、构件信息等,项目参与方能够通过建筑模型了解建筑的相关信息,从而促进建立建筑信息数据库的工作开展[4]。1.2可视化可视化主要指利用BIM技术+互联网技术构建三维模型,并在其中呈现电气设计的情况。设计人员能够通过模型及时查看设计存在的弊端,并实现可视化运营,便于施工方了解设计情况。1.3可优化对建筑项目的电气进行设计时,会根据项目进度和时间变化进行调整,通过BIM技术创建项目模型,能够对施工变化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并通过信息设备和专业技术等对特殊情况进行处理[5]。此外,还能够根据项目情况对模型参数随时进行调整,提升设计效率。1.4协同化电气设计工作较为复杂,设计量大,需要的人员也较多。在设计的过程中,多个部门参与,进度并不完全一致,设计方案可能存在差异[6]。统一设计方案,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数据建模,直观对比多个方案的差异和优劣,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保证建筑电气设计的质量。2BIM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2.1管线设计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中,综合管线的设计和施工是其中一个较为困难的部分。管线设计通常是在有限空间内布设管线,传统的二维设计不能完全展现地下管线的空间结构,电气设计管线容易和其他管线产生碰撞冲突[7]。此外,如果其他管线在设计时没有预留足够的间距,在实际施工时还可能造成管线的损坏。将BIM技术应用到管线设计工作中,能够对管线布设情况进行动态模拟,便于设计人员及时掌握所有管线的走向情况,便于更合理地进行设计布局。在BIM模型中,可以清晰显示管线的类型、位置、尺寸等信息[8]。BIM软件增加了“累加标注”功能,解决因节点较密,导致管道标注重叠问题。通过选择起止节点,程序可以合并管道标注,长度自动累加,且标注累加标注样式支持自定义,提高了手动修改的效率。管线累加标注如图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1.033.F001图1管线累加标注2.2碰撞检查构建模型后可以利用软件开展管线碰撞检查,查看管线布设是否有碰撞点存在,如给排水、水暖、电气等管线之间是否冲突,不断优化和完善管线设计,促进施工顺利进行[9]。在电气安装过程中,管线碰撞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挑战,设计人员可以利用BIM软件进行初步管线碰撞设计,施工人员可以在BIM软件上进行沟通。管线碰撞检查如图2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1.033.F002图2管线碰撞检查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发现管线碰撞问题,可以在BIM软件上进行调整,在设计阶段进一步减少管线碰撞问题[10]。部分BIM软件中内置了新算法,能够一键自动避让图面节点、井管、管道标注内容,解决标注遮挡、调整烦琐的问题,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设计本身。平、纵标注自动避让如图3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1.033.F003图3平、纵标注自动避让2.3Revit接口优化优化管线数据导出、导入功能,解决在Revit中导入数据创建模型时,管件(弯头、三通、四通、异径管)大小和接口形式不正确的情况,满足在Revit中模型深化和合模的需求。软件采用沉浸式设计理念,将节点图设计业务高度集成,紧密串联管件调用、节点图设计、成果入库、复用修改、材料统计、标注各环节,解决了默认管件添加困难、名称不能修改、设计环节烦琐、成果复用修改量大、管理不便的核心问题,并新增轴侧图设计,大幅度提高了设计效率[11]。Revit接口优化如图4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1.033.F004图4Revit接口优化2.4照明系统设计在电气工程的照明设计环节中,设计师经常面临大量的功能要求和复杂的计算任务,应用BIM技术可以极大地简化此过程。通过在三维模型中确定灯具规格和安装信息,设计师不再需要像以往一样依赖烦琐的二维平面图纸设计[12-13]。传统的设计方法需要对建筑面积和功能等信息进行详细测量,才能布置照明系统探测器和灯具,需要大量的重复劳动。设计人员通过BIM软件能够获取实时数据和不同建筑空间的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布设照明系统。在BIM建模中输入所需的灯具数量,根据实际的空间使用情况进行针对性调整,以保证设计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族库中的灯具库进行计算,保证设计的效率和效果。2.5弱电系统设计应用BIM技术进行电气设计,能够对电力系统和电力设备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加强。在BIM模型中创建弱电仿真系统,模型的可视化特点能够更直观地展现弱电系统情况、监控情况、监控范围等信息[14]。系统出现异常和故障时,通过数字化技术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告警,并将故障、异常信息提交至相关人员处,便于及时处理故障,充分发挥出建筑弱电系统的作用。利用BIM软件可以完成各种类型平面标注,并自动完成平面分幅出图、纵断面分幅出图以及材料表绘制等出图内容。冲突检测流程如图5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1.033.F005图5冲突检测流程2.6电气库中BIM技术的应用针对电气上下游数据进行全面调查,基于BIM技术展开电气库的设计,充分发挥电气库的功能和作用。BIM技术具有可视化特点,设计人员能够获取更便捷的条件,譬如可以通过可靠数据全面分析实地调查得到的数据,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15]。为了在电气库设计中充分发挥BIM的特点,设计人员应当对电气库设计流程进行仔细梳理,了解建筑电气库特点,制定可行、合理的设计方案。3电气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协同设计第一,分析模型的结构以及构成,判断模型是否正确、协调,针对存在异常的结构模型应进行优化。在保证模型协调、正确的前提下才能够将相关数据输入系统,否则无法对模型中包含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应用,进而影响协同设计。第二,需要对文件命名形式和建模的规则进行统一。在模型中输入数据时,根据不同类别进行电气元素的分组,还需要注重电气元素联系,合理关联能够提升模型数据重复利用性。第三,设计电气时,应协同应用其他专业数据,保证数据轻量、可重复利用。第四,建筑各阶段都可以应用BIM模型数据,但应保证数据规范和完整,最大化发挥数据价值。应严格按照国际标准IFC规则保存数据,在IFC规则下进行数据标准化转化。第五,输出BIM模型前,应仔细检测数据输出格式,以满足多种工作需求。确定输出格式后,可以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充分发挥数据价值。针对文件的命名,应当遵循一致性,以免出现混乱。4结语通过应用BIM技术能够对传统平面设计的缺陷进行弥补,还能够大幅度降低相关人员的工作强度,有效提升设计效果。BIM技术的计算能力可以尽可能减少设计缺陷,为建筑施工奠定基础。设计人员在对建筑电气进行设计布局的过程中,还应该对BIM技术进行深度挖掘,促进建筑电气设计工作中BIM技术的深度应用。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