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牛肉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我国肉牛养殖业呈规模化发展态势,肉牛产量逐年增长[1]。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肉牛出栏2 090万头,同比增长2.6%;牛肉产量315万t,同比增长3.2%[2]。我国畜禽养殖业存在饲料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问题。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约为71.3亿t,且污染物处置单价约为11.5元/t,呈逐年上涨态势[3]。但受固有畜禽养殖模式限制,畜禽污染治理较难落实[4]。2013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正式提出禁养区概念[5]。2016年10月,生态环境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制定的《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明确划分了禁养区范围[6],为肉牛养殖业规模化发展、降低环保投入成本提供重要支撑。使用Malmquist指数和成本效率模型测算肉牛养殖成本效率,发现我国肉牛养殖成本效率呈上升态势[7-8]。肉牛出售价格[9]、精料费用[10]、售牛体重[11]和饲料价格波动[12]等因素对肉牛养殖成本变动具有重要影响。此外,禁养区政策是通过产业布局调整强化畜禽污染防治的关键手段[13-15]。畜禽禁养政策实施能够在客观上倒逼畜禽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助力畜禽养殖户降本增效,提高养殖效率[16]。因此,本文借助广泛应用于农业政策实施效果评价领域的双重差分法[17-18],实证检验畜禽禁养区政策对肉牛养殖成本效率的影响,为我国肉牛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1指标选取与研究方法1.1指标选取1.1.1核心解释变量畜禽禁养区政策。2022年7月,农业农村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0509号建议的答复中强调“全国共依法划定禁养区8.6万个、面积121.2万平方公里”[19],说明我国已划定大量畜禽禁养区。但不同省份开始实施畜禽禁养区政策的时间均有所不同,为开展准自然试验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分别构建空间虚拟变量(treat)、时间虚拟变量(post)及二者交互项treat×post。其中,treat为某个省份实施畜禽禁养区政策情况,实施则赋值为1,反之赋值0;post为当时间属于畜禽禁养区政策实施的当年及以后年度,年份为实施后的赋值为1,反之为0。1.1.2被解释变量肉牛养殖成本(effic)。参鉴既有肉牛养殖成本效率相关研究[20-22],选取犊牛投入、饲料投入、人工投入、物质服务费投入为投入指标,选取肉牛产值为产出指标,并使用MaxDEA软件对肉牛养殖成本效率进行测算,具体投入产出指标见表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4.04.033.T001表1肉牛养殖成本效率投入产出指标指标变量定义数据选择单位产出指标肉牛产值平均单头肉牛出栏收入元投入指标犊牛投入架子牛(犊牛)费用投入元/头饲料投入干草、秸秆、青绿饲料及精饲料费用投入元/头人工投入人工成本支出元/头物质服务费投入固定资产折旧费、水电费、防疫治疗费等费用投入元/头1.1.3控制变量为提高估计结果可靠性,参鉴既有研究思路[23-25],加入如下影响肉牛养殖成本效率的控制变量:交通基础设施(traffic)以地区人均道路面积衡量;农户投资水平(invest)以乡村地区人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表征;肉牛出栏率(slaughter)以地区当年肉牛未出栏量与上年末存栏量比值衡量;经济发展水平(pgdp)以地区人均国民地区生产总值表征。1.1.4数据来源选取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相关数据。设定2011—2021年为研究时段。畜禽禁养区政策相关数据来自农业农村部网站及相关网页[26-27]。控制变量数据来源自历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汇编》《中国畜牧兽医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及地方统计公报。对于涉及价格的数据均以2011年为基期作平减处理。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畜禽禁养政策对肉牛成本效率的影响。双重差分模型通过比较处理组(政策实施区)与控制组(政策未实施区)在政策实施前后的相对距离,来剔除不可观测因素与时间趋势,可有效测算外部政策的净效益[28]。1.2研究方法双重差分模型的经典形式为:yit=α+βtreati×postt+μi+λt+γ1trafficit+γ2investit+γ3slaughterit+γ4pgdpit+εit (1)其中,yit为个体i在时期t的肉牛养殖成本效率水平;xit为考察个体差异的控制变量;μi为个体固定效应;λt为时间固定效应;随机扰动项以εit表征;α与β指代回归系数,其中β指代双重差分估计量,反映试验变项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效果,即政策效应。2结果与分析2.1平行趋势检验结果处理组与对照组样本满足平行趋势检验是展开双重差分法的重要前提[29]。平行趋势检验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2011年、2012年及2013年的结果虚拟变量系数均不具有统计显著性,说明符合平行趋势加速。在政策实施后的8期,虚拟变量系数均为正,且多数年份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采用双重差分法探讨畜禽禁养区政策对肉牛养殖成本效率的影响较为合适。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4.04.033.F001图1平行趋势检验结果2.2广义双重差分模型回归结果控制一系列变量后,畜禽禁养区政策对肉牛养殖成本效率的回归结果见表2,同时借助多维固定效应展开回归分析。多维固定效应能提高估计结果准确性与估计效率,同时对个体效应和时间效应进行控制,使回归结果更加稳健[30-3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4.04.033.T002表2多维固定效应回归结果变量系数稳健性标准误T值treat×post0.074***0.0098.22traffic0.067***0.0213.19invest0.096**0.0472.04slaughter0.038**0.0162.37pgdp0.245***0.0673.65常数项-0.0520.033-1.57注:“*”“**”“***”依次表示在10%、5%、1%水平上显著;下表同。由表2可知,畜禽禁养政策实施对肉牛养殖成本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该政策实施可有效提升肉牛养殖成本效率,影响程度约为0.074。可能的原因是伴随地区畜禽禁养政策实施范围逐渐扩大,肉牛养殖业面临更严苛的污染排放标准与养殖区域划分,进而促使肉牛养殖业改良饲养技术,改善养殖环境,助力肉牛养殖业降本增效,提高养殖成本效率。交通基础设施对肉牛养殖成本效率的促进作用最强,且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利于提高肉牛养殖成本效率。原因是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可有效提升肉牛养殖业饲料、犊牛采购及成牛销售运输等环节流通效率,降低高额物流成本,助力肉牛养殖业降本增效。农户投资水平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农户投资水平提升对肉牛养殖成本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原因是农户投资水平提升可有效缓解肉牛养殖领域设备和技术引进等方面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利于推动地区肉牛养殖业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转型,进而提升养殖成本效率。肉牛出栏率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提高肉牛出栏率利于肉牛养殖成本效率提升。原因是肉牛出栏率提升可促使养殖户资金回流,使养殖户拥有更多资本用于犊牛和饲料的采购,提高经营效率与规模,助力肉牛养殖降本增效。经济发展水平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即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利于肉牛养殖成本效率提升。原因是良好的经济发展利于提高地区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提升居民对高品质肉牛产品需求,促使肉牛养殖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赋能肉牛养殖业成本效率的提高。2.3畜禽禁养政策的地区异质性根据《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的区域划分,并参鉴梁远等[32]的研究思路,将30个省份划分为肉牛优势产区与肉牛普通产区两个子样本。其中,肉牛优势产区涵盖河北、河南、山东、安徽、辽宁、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宁夏、甘肃、新疆、云南、重庆、四川14个省级行政区,其余为肉牛普通产区。利用基准回归模型对上述两个子样本展开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4.04.033.T003表3畜禽禁养区政策影响肉牛养殖成本效率的地区差异变量肉牛优势产区肉牛普通产区treat×time0.041***(3.72)0.105***(4.37)控制变量是是时间固定效应是是地区固定效应是是R20.5170.623注:括号内为T值。由表3可知,畜禽禁养区政策对肉牛优势产区与肉牛普通产区养殖成本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说明畜禽禁养区政策实施可从整体上提升我国肉牛养殖成本效率。从系数分析,畜禽禁养区政策对肉牛普通产区的肉牛养殖成本效率促进作用更强。原因可能是肉牛优势产区在资源禀赋、市场、上下游产业链完整度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已具备较高的肉牛养殖成本效率,使畜禽禁养区政策对肉牛优势产区的肉牛养殖成本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小。而肉牛普通产区在畜禽禁养区政策影响下,可加速改善饲养技术与生产环境,从而逐渐降低肉牛养殖环保投入成本,助力肉牛养殖降本增效,赋能成本效率提升。3结论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借助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畜禽禁养政策对我国肉牛养殖成本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畜禽禁养政策对我国肉牛养殖成本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城镇化率、农户投资水平、肉牛出栏率、经济发展水平均对肉牛养殖成本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畜禽禁养区政策对肉牛普通产区的促进作用高于肉牛优势产区。针对以上结论,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合理划定畜禽禁养区。畜禽禁养区政策对肉牛成本效率具有明显正向影响,应适当科学合理、因地制宜规划畜禽禁养区,实现肉牛养殖降本增效。一方面,应依据肉牛养殖实际情况采用差异化、多维度方式实施禁养区政策,避免“一刀切”情况出现,从而助力肉牛养殖成本效率提升。另一方面,需强化禁养政策实施监管,及时对部分偏离禁养政策地区进行纠错,从而整体降低肉牛养殖环保成本,赋能成本效率提升。第二,加速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可显著提升肉牛养殖成本效率。为此,应加速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助力肉牛养殖业降本增效。一方面,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加大力度建设铁路、码头等重大交通基建项目,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扶持,以降低肉牛饲料、产品物流运输成本,助力肉牛养殖成本效率提升。另一方面,合理优化交通基础设施运营方案。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优化交通基础设施运营方案,提升交通运输方面的运行效率与执行质量,着力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降低交通运输成本,以提升成本效率。第三,因地制宜发展肉牛养殖业。畜禽禁养区政策对肉牛养殖成本效率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差异,表现为对肉牛普通产区的影响更强。为此,应因地制宜开展肉牛养殖,合理发挥畜禽禁养区政策的正向作用。在肉牛优势产区,应充分利用地理区位与产业优势,通过跨区域合作形式,进一步优化肉牛产业空间布局,带动普通产区肉牛养殖业发展,从而整体提高肉牛养殖业成本效率。在肉牛普通产区,应进一步深入推进“粮改饲”利好政策,解决肉牛饲料成本过高问题,助力地区肉牛养殖业降本增效。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