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道概况本文以内蒙古赤峰市某一级支流羊肠子河为例,探讨季节性晚宴河道生态景观规律,河流流域全长44 km,包含羊肠子防洪沟和羊肠子河,流域面积218.6 km2。羊肠子河流域水系如图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2.028.F001图1羊肠子河流域水系本文调查的羊肠河段,上接羊肠子坝,下接嘎斯汰河,全长5.6 km,由西北至东南贯穿林西县,河流弯曲,河底为S形,地形由西至东,峡谷剖面较浅,河面高度为785~817 m,较高差32 m,河底平均比降为6,呈现出接近U形的河谷形状。该区域为中温、半干旱的陆上季风地带。年平均蒸发量为1 926 mm,最大蒸发量为2 315 mm;多年来降水为366.5 mm,各地区分布不均匀,6—9月为主,每年降水约为80%。河流的水位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具有河流断裂、生态问题严峻、动植物生长条件差、河床暴露时间长、植被覆盖率较差等问题。近年来,羊肠子河局部地区出现大量的泥沙淤泥,河道侵占、人为设置障碍、倾倒垃圾、采砂等原因,造成河道两侧坍塌,成为危险地段[1]。为了改善河段的防洪性能,采用剪弯取直、加固护岸等方法,但忽视了河段的天然形状,造成洪峰水位偏高,堤坝经常被冲塌,洪期之后河段地貌遭到破坏。2河流现状2.1生态需水量1979—1983年,最大洪灾年代为550、455 m3/s;经测算,该地区平均年径流深度为50 mm,平均年径流流量为1 242.5 万m3。羊肠子河设计洪水如表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2.028.T001表1羊肠子河设计洪水参数设计值参数设计值最大洪峰流量/(m3/s)56.4110年洪峰流量/(m3/s)122.9变差系数2.0020年洪峰流量/(m3/s)235.3变差与偏态系数比330年洪峰流量/(m3/s)314.05年洪峰流量/(m3/s)48.950年洪峰流量/(m3/s)423.2利用Tenant方法进行我国现阶段的河道调查,保持河道生态环境的特殊功能、河道基本形态、河道内径流的蓄积和蓄积的最低限度。河道具有很大的季节特征,10月—次年5月(干季)年均流量占每年的10%,6—9月(丰水期)则以每年的30%年均流量来计算。羊肠子河生态需水量如表2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2.028.T002表2羊肠子河年均需水量月份生态需水量/(m3/s)月均流量/(m3/s)1—5月0.0406—9月0.1256.4110—12月0.040从上述资料可知,每年6—9月河道内的洪峰流量可达到56.41 m3/s,但非汛期河道内水流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水生生态需求。2.2纵向形态2.2.1蜿蜒性蜿蜒是指河道中两个点之间的实际距离与直线距离之间的比率,是河流形态的重要特征之一。自然河道通常是由支流、支流、弯道、沼泽等多种结构共同构成,导致自然河道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羊肠治理工程共5.6 km,共11个弯路,平均每500 m有一个弯路,在50~150 m范围内,5~8号路段是一个持续的曲线段。对河道的蜿蜒性进行评估,了解河道的生态环境状况。对河流蜿蜒性进行评价:S=Lr/Lb (1)式中:Lr——河流的长度(km);Lb——流域的长度(km);S——河流的蜿蜒性。对照河流蜿蜒性指数评价标准后,可得出羊肠子河流蜿蜒性,根据对羊肠子河现状和河床弯度进行评估,发现河床是一条曲线形的河床,但因人工占用,弯度小、曲线直,多数弯道的弯度较低,因此,其评估结果为中、差。2.2.2纵向连通性河流的纵向流通性计算公式为:K连通=T阻物L河总×100 (2)式中:T阻物——河流的断点障碍物数量,如闸、坝、桥等;L河总——河流的长度(km);K连通——河流纵向连通性指数(个/100 km)。纵向连通性评价标准如表3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2.028.T003表3纵向连通性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优良中差劣纵向连通性指数0.30.3~0.50.5~0.80.8~1.21.2个/100 km羊肠河整治项目包括11条公路,只有4条是已修公路,其他均为农村公路。从纵向连通度指标可以看出,目前河流在纵断面上的连通度较差,严重阻碍河流的生态联系和生态环境的交换[3]。羊肠子河的上游河流宽度为30~50 m,河漫滩面积小,草本、灌木等植被从水面向陆地分布,沿江边灌木植被稀疏,土壤侵蚀严重;河漫滩的宽度在45~55 m之间,较为发达,但因河床为沙土,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具有不同的侵蚀作用,漫滩、草本、灌木等均从水体向陆地的过渡地带,沿岸植被生长平缓,植被覆盖面积小,风景质量差。2.2.3横向连通性河流的纵向连通是指河流水域、河滨带、陆域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畅通。河道的纵向连接是指河道与湖泊、沼泽、人工湿地及淤积地区之间的联系,其作用可以表达为:K'连通=LcL×100% (3)式中:K'连通——河流的横向连通性指数(%);L——河滨带总长度(km);Lc——具有连通性的滨岸带长度(km)。横向连通性评价标准如表4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2.028.T004表4横向连通性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优良中差劣横向连通性指数90~10080~9060~8040~6040羊肠子河的左岸大多处于天然的河床,已经完成的河段以右岸为主。整治河道两侧的河岸总长度11.2 km(左右岸各5.6 km)。在这些河流中,没有连接的河流在右岸城市和河流的尽头,全长5 km;具有连通的沿岸地带6.2 km,横向连通度指标为55%。根据纵向连通度的评估结果表明,此河段的纵向连通度较低,影响了水体—河岸—陆域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2.3景观现状羊肠河段的水流季节变动大,多数时间均为断流,使河床功能逐渐衰退,河滩湿地数量减少,滨水区环境条件恶劣[4]。受人为因素影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基于生态的河流景观表现差,植被生长不良,灌木稀少,河流两侧林木稀疏,难以构成具有生态梯级的风景。3生态景观构建策略在建设生态园林时,必须遵循“一河一策”的基本思路,贯彻上下游、左右河岸、整体和局部等景观规划思路[5]。羊肠子河的生态环境建设应综合考虑河流及周边地区用地情况,结合现有的公路建设和长期公路建设,上游和下游水量的防渗和补充,对左、右河岸景观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疏通河道,将其打造成具有横向区域和纵深景观的生态景观。根据周围的用地条件,在保持河流本身的稳定性和健康的前提下,建设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3.1河道本身生态稳定3.1.1维护生态基流修复河流弯曲度、降低水压差,使河流速度变慢,形成深浅滩交错的生物环境。通过对河流调查的地质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在80~100 cm的深度下,几乎没有任何生命迹象,因此在地下埋设了一层土壤薄膜,降低地下水的渗透,并将城市废水处理系统中的达标排放引入河流,形成大量的蓄水,维持河流生态。3.1.2建设护岸栖息地(1)位于河流的左岸(防洪20年),周围地区为农田和乡村地区。扩大现有河床以及其曲折度,采取多孔或阶梯剖面,建立有利的生态环境修复环境,并利用合适的人为措施加快植被复原[6]。(2)在河流的中下游右侧(防洪30年),周围是已建地区。目前,这类河流的护坡、截污、防洪通道等工程已完成,形式的变化比较困难,应按照目前的河型设计,以长方形剖面为主,在河床上进行微小的地貌改良,以提高生态生境,并在河堤顶部添加符合周围的文化景观。3.2合理利用河道周边土地在羊肠河整治工程中,现有11条跨堤公路中有2条为计划中,应当对规划中的道路进行正确引导,使村庄内的便道得到最优改善,降低对河道的纵贯影响。在河流和公路间增加绿地,加强河流和陆地的纵向联系,达到生物体和非生物体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输[7]。河流的左岸主要是天然的风景;在右岸,为了减轻人类对河流的过分冲击,改善河流的纵向联系,规划了一条带状的绿地,功能是城市休闲、生态和保护。从303省道起,穿过林西县城到2 km外的上城区,全长3 km,与多种植物相融合构成了城市的自然绿篱,可以在上面进行防风固沙,下面散步休闲。根据羊肠子河绵延曲折的特点,在主干道两侧设置一个主题公园,延伸到下游,分别是以休闲、运动、草被和树木构成绿洲,以植物和植物为主体的活力景观。3.2.1城市游憩区隔增加建筑物的点缀元素,如临水凉亭、回廊等;在规划植物景观时,要注意植物季相和层次的搭配,使其具有地域特色,四时有异,创造出“五色的滨水之带”之感,增添色彩,转变北部城市冬季漫长、园林景观色彩单调的局限性印象[8]。3.2.2绿色生活区针对林西县降水稀少的地域天气特点,种植具有耐旱、生长快、能够迅速形成森林的乔木种类,例如桦木、榆树、柳树和胡杨木等;对后水坡面进行改造后,利用油膜喷洒草种进行造林,选择3种不同类型的草种。森林由小面积的森林斑片、小面积的新森林群落、稀疏的植被构成,形成一种低养护的复合型森林生态体系[9]。4结语通过对河道蜿蜒性的修复、增加防渗、补充生态基流、修复式围堤、改良河道的微地貌等手段,有效改善河道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河道自身的稳定性和健康,为河道的水平和坡度景观的优化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在规划设计中,对跨江公路进行优化,并在主干道和主干道间增加绿色植物,建立了交叉的绿地系统,改善了主干道的连通度,使主干道和主干道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输得到充分发挥。根据羊肠子河段的特点,以休闲、运动为主的都市休闲段,以草被乔木为主体的绿生命段,动物群作为主要的生态区段,构建绿色生态区域,有效提升了区域的生态效益。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