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场建设位置的选择以安全、经济、便捷,主要有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为原则。选择征地拆迁少区域,在满足制梁工期和存梁的前提下,少占用耕地,减少拆迁量[1-2];选择地势地质安全的区域,避免在河滩和沟谷等危险地质区域设置预制场区,减少土石方工程和基础加固工程量,降低建设工程费用[3-5];选择交通便利的区域,预制梁场的位置应与既有公路相连,利于大型制梁设备和大量制梁材料运输进场,减少施工便道的工程量,降低运输成本[6]。通过BIM+GIS无人机正向摄影技术,辅助梁场选址[7-8]。梁场的功能区为六区一中心,分别为办公生活区、试验检测区、混凝土拌和区、制梁区、存梁区、提梁转向区及钢筋配送中心。确定梁场选址后,通过BIM技术三维立体展示场地各功能区布设,让决策者清晰选择更优布设方案。1项目概况新建平顶山—漯河—周口高速铁路站前工程线路起自郑万高铁平顶山西站,南进北出引入京广高铁漯河西站,终至郑阜高铁周口东站,新建正线约199.7 km,共设车站6座,分别为平顶山西、平顶山南、舞阳北、漯河西、周口西以及周口东;线路所1座为姚庄线路所。工程总投资额约157亿元,本项目为PLZZQ-7标段商水梁场,负责1 029孔双线箱梁制、运、架工程,声屏障7 843 m3,桥面系工程18.335 km。32 m双线铁路箱梁体积大,梁体混凝土达316 m3,梁重828 t,需要投入大吨位龙门起吊设备、混凝土拌和设备、架桥机等,投入大型机械设备多,确保安全生产是本项目的重点。根据梁场要求,项目所需约33 万m3混凝土需自建拌和站进行生产,共需要组织43 万t碎石、27 万t河沙、16 万t水泥,4 300 t外加剂进场,现场过磅计量、试验检测频次高,物资盘点及统计分析工作量大,细致认真做好此项工作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根据图纸分析小里程平顶山方向有4处连续梁,大里程方向有6处连续梁。在平顶山首架方向1 624#台42跨处,设计有一联(40+64+40) m连续梁,处于项目首架位置,连续梁的工期给梁场存梁能力增加压力。商水梁场场地布置如图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2.031.F001图1商水梁场场地布置2无人机正射影像辅助选址和场地标高项目进场后,立即对标段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摸排,选出4处区域可以建设梁场,并用大疆无人机进行航拍,拍摄覆盖梁场全貌的若干影像图,通过Smart 3D将若干张影像图合成导出为一张正射影像图,正射影像图分析各个地块对制架梁工期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优地块。DK154+100左侧位置包含浇灌水井6个、坟地11个、通信电缆2条、电杆24个,一般用地已挂网,需要占用5.33 hm2基本农田,故不选择。DK159+150位置用地性质为林地,与设计线路距离600 m,林地与线路中间有一条具防洪功能新枯河,新枯河宽度65 m,水面宽度42 m,选在这里需要新建桥梁跨越新枯河,临建工期比较长,成本较大;往小里程方向有2处110 kVA高压线,高压线的迁改影响首架方向箱梁架设,故不选择。DK166+200线路左侧位置有一处110 kVA高压线,横穿一般用地且场地内2处10 kVA的高压线,1处通信电缆,110 kVA高压线迁改时间不确定,迁改周期比较长,无法满足梁场建设时间;通往DK166+200位置的X012县道与G329交叉点在张庄镇上,该路口平时车流量较多且交叉口较窄,梁场大型车辆通行比较困难,故不选择。DK168+500位置符合梁场用地规模,具备梁场选址基本条件。项目综合考虑后确定DK168+500右侧位置为梁场建设最佳位置,制约因素相对较少。项目进场后,立即对梁场现场位置进行无人机倾斜摄影航拍,通过ContextCapture软件可以快速计算挖填方量,确定梁场整平总体标高,起到一定辅助效果。3BIM辅助梁场场地布置因梁场选址占用部分站前广场用电,项目部通过与设计院对接,对梁场规划进行多次调整和优化,减少占用站前广场地下空间位置。生产区按工艺流程分区划块,结构紧凑,减少中间环节作业量,并有足够的施工作业和活动空间,各区块间由道路沟通。生产区分为制梁区、存梁区、提梁转向区。制梁区主要布置有钢筋加工厂、制梁台座、吊具存放区、配件存放区;存梁区包括存梁台座和提梁转向便道;生产辅助区布置有砼拌和站、砂石料存放区和清洗区、小型预制构件厂、材料库房以及配电房等;办公生活区主要有项目驻地、试验室、智慧工地展示区、停车场及篮球场等生活设施。通过BIM效果的直观展示,让决策者选出最优方案,对细节方面提出针对性修改意见,完善前期规划。办公生活区:采用集装箱式活动板房,包括办公楼、会议室、职工宿舍、厨房、餐厅等区域,占地5 333.3 m2,其中办公区建筑面积1 090.4 m2,生活区建筑面积1 738.5 m2,满足项目部人员的生活和办公需求,实行封闭管理。项目驻地效果如图2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2.031.F002图2项目驻地效果试验检测区:采用独立封闭式管理,每个功能室不小于20 m2,共计19个房间,效果如图3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2.031.F003图3试验检测区效果混凝土拌和区:设双机180拌和机一套,满足日产C50混凝土≥948 m3(3孔梁);200 t水泥罐12个、200 t粉煤灰罐4个,满足日产3孔梁需求及材料检测周期要求;砂石料仓12个(30 m×20 m×2.5 m),满足15 d备料需求。混凝土拌和站效果如图4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2.031.F004图4混凝土拌和站效果制梁区:规划2条生产线,设16个生产台座,综合考虑箱梁转运需求,生产线采用品字形布置,存梁区:设置双层存梁台座102个,最大存梁204孔,存梁区效果如图5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2.031.F005图5存梁区效果钢筋加工厂:钢桁架结构,长80 m,宽82.5 m,建筑面积6 600 m2,设3条钢筋生产线,满足高峰期每天3孔梁(171 t)钢筋加工需求。4打造智慧梁场管理平台围绕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采用先进的高科技信息化处理技术,打造智能智慧梁场。以BIM模型为数据载体,依托铁路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及看板展示,将质量安全、施工生产、物资设备管理流程进行联动,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及效率。打造163智慧梁场管理平台,即1个综合管理平台;6个管理模块,包括劳务管理系统、物料管理系统、生产调度系统、试验检测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进度管理系统;3个终端,分别是手机端、电脑端、大屏端。劳务管理系统:建立线上劳务工人实名制,使劳务管理更规范,通过录入班组人员基本信息,了解人员工种,实时掌握施工班组人员数量及变动情况,对新进场人员进行安全质量培训及技术交底工作。通过手机端的人脸识别系统进行劳务管理,掌握劳务人员出勤、培训、取证、考核等情况。物料管理系统:混凝土原材料通过地磅系统自动记录入库情况、拌和站计量管理系统自动记录出库情况,能够追本溯源,日清月结。钢筋、预埋件等其他材料通过导入材料采购计划、入库登记、扫码出库等方式,详细掌握材料流向及库存情况。生产调度系统:结合箱梁预制计划、物资需求及工序生产流程,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生产调度管理模式,将人、机、料、法、环、测协同匹配,每个工序完成后,通过手机流程传递实现工序对接,实现梁场全寿命周期管理。试验监测系统:所有原材料、混凝土、计量试验检定实现同步实施,同步上传;对现场模板混凝土温度、台座沉降观测等数据采集进行分析;对梁体尺寸、静载试验等数据归集整理。安全监控系统:安全员每天进行巡检,通过安全监控平台发布问题,相关责任人及时整改。通过远程监测摄像头实时监测,对重点工程、重点部位、关键环节进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监控。进度管理系统:系统通过移动端采集现场进度照片,智能对比分析进度偏差,实时预警。智慧梁场管理平台是基于铁路梁场管理标准化要求,实现人员、物料、工装、工序、安全、质量、进度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并通过深化数据统计分析,为全面管理提供帮助。5结语BIM能够帮助建筑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升企业对于客户需求的敏感度和响应能力,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促进了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可持续的发展。BIM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能够为高铁制梁场建设带来更高效、更安全、更可靠的建设体验。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