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加速推进。城镇化的内涵包括经济、土地、人口等多个方面[1]。人口、经济的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协调程度直接影响城镇化的质量与可持续性,分析城市人口和经济的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协调度,对于推进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城镇化一直是多学科研究的热点。梳理文献发现,从研究尺度上看,国内大多数研究主要从区域、省域、城市群等大尺度空间内的城市进行对比研究。麻永建[2]从省域尺度研究了河南人口和产业的协调关系;王亚力等[3]从区域尺度进行了环洞庭湖区经济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对比研究;崔耀平等[4]在城市群尺度研究了郑汴洛城市化及人口和产业承载变化。从研究内容上看,窦学诚等[5]研究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经济和人口发展变化关系;卢诗月等[6]研究了人口和土地利用变化关系。但以上城镇化研究的尺度相对较大,城镇化的内涵要素较少。市域空间单元作为重要的行政单元,研究市域空间尺度内经济、人口、土地利用等多要素的协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湛江市域范围内的各个区县为空间研究对象,利用2001—2020年的人口和经济变化数据以及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从时空角度研究湛江市各区县近20年的城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人口—土地之间的协调程度,为实现湛江市高质量城市发展提供决策依据。1研究区概况湛江市是广东省地级市,总面积13 263 km2,下辖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坡头区4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2个县。2010年,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由霞山区的两个街道和麻章区的东海岛、硇洲岛合并成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据湛江市人民政府网站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末,湛江全市常住人口703.5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32.84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7.31%。2022年湛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 71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 787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8.4∶39.3∶42.3[7]。湛江市虽为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粤西和北部湾城市群中心城市,但因区域发展不平衡,湛江市城镇化水平远低于全国和广东省平均水平。2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人口和经济数据来自2001—2020年湛江市统计年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2001—2020年MODIS的MCD12Q1地图数据产品,分辨率为500 m。人口数据指标主要包括湛江市分区县常住人口数量、城镇人口数量,人口城镇化率为城镇人口数量占城市常住人口数量的比值。经济数据指标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二产业值、第三产业值,采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值之和(简称“二三产业值”)作为城市用地总产值;经济城镇化率为二三产业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土地利用数据主要利用ArcGIS软件提取“城市和建筑物”该用地类型来统计分析湛江市各区县近20年城镇建成区总面积。本研究利用经济、人口、土地变化速率的协同度进行分析城市用地承载人口、经济变化的对应发展情况,并对协同度分级展开分析,协同度值较高,说明城市扩展效率较高。首先,计算变化速率R,计算公式为:R=Vm-VnVnm-n (1)式中:R——变化速率;Vm、Vn——m、n年的城镇人口值或二三产业值或城镇建设用地面积;m、n——年份,mn。其次,对变化速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使不同变化速率的结果更具可比性,归一化变化速率NR计算公式为:NR=Ri-RminRmax-Rmin (2)式中:NR——标准化人口、经济、土地变化速率;Ri——第i年的变化速率;Rmax、Rmin——变化速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后,根据式(1)和式(2)推出人口及经济的土地承载协同度CD,最终CD表示为:CDpop=NRpopNRland,CDeco=NRecoNRland (3)式中:NRland、NRpop、NReco——土地、人口和经济城市化速率。3研究结果与分析3.1湛江市人口城镇化变化分析根据湛江市统计年鉴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湛江市城镇人口数量在2001年合计为261.23万人,2021年增长至317.34万人,20年城镇人口数量合计增长56.11万人,增长速率为21.5%。湛江市市辖区2001年城镇人口83.03万人,2020年市辖区城镇人口140.17万人,20年市辖区城镇人口增长57.14万人,增长速率为40.8%。由此可以看出,湛江市城镇人口增加主要来自市辖区,下属县和县级市城镇人口呈减少趋势。湛江市2001—2020年城镇人口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2.002.F001图1湛江市2001—2020年城镇人口变化趋势从城镇人口变化趋势看,湛江市城镇人口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在2004年、2010年、2020年突然小幅度下降,可能是流行病造成城镇人口向乡村短期回流,2010年湛江市城镇人口小幅度下降是由于城镇人口统计口径调整出现的误差,2010年前城镇人口统计口径为城镇户籍人口,2010年后城镇人口统计口径为城镇常住人口,雷州市、廉江市城镇人口未在本地生活或工作,造成湛江市常住非农人口少于户籍城镇人口。从人口城镇化率水平看,湛江市2001年城镇化水平为37.28%,2020年为45.6%,20年人口城镇化率提高8.32%,湛江市人口城镇化率处于较低水平,低于全国和广东省的城镇化水平,人口城镇化发展比较滞后,人口城镇化速度很慢。根据人口城镇化率的高低将湛江市各区县划分为高城镇化水平区(人口城镇化率80%)、中高城镇化水平区(60%~80%)、中城镇化水平区(30%~60%),中低城镇化水平区(15%~30%)和低城镇化水平区(人口城镇化率15%)[8]5个等级。湛江市2001—2020年人口城镇化率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2.002.F002图2湛江市2001—2020年人口城镇化率变化趋势由图2可以看出,赤坎区、霞山区属于高城镇化水平,市辖区和开发区已进入中高城镇化水平区,坡头区、遂溪县、廉江市、雷州市、徐闻县均由中低城镇化水平区进入中城镇化水平区,麻章区和吴川市均在中城镇化水平区。2020年人口城镇化率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赤坎区(97.82%)、霞山区(94.05%)、开发区(64.48%)、吴川市(42.84%)、麻章区(45.17%)、坡头区(43.32%)、徐闻县(37.65%)、遂溪县(35.11%)、雷州市(31.21%)。从增长趋势看,湛江市除霞山区、赤坎区两个老城区外,其他各区县在2010年后人口城镇化率都呈现缓慢上升趋势。3.2湛江市经济城镇化变化分析湛江市二三产业经济值2001—2020年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2.002.F003图3湛江市二三产业经济值2001—2020年变化趋势根据湛江市统计年鉴的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湛江市各区县二三产业值在2001—2006年增长缓慢,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湛江市各区县二三产业值大幅度回落,2010—2018年,湛江市各区县二三产业值均呈现上升趋势,2019年廉江市、开发区、霞山区二三产业值出现小幅度回落。2020年湛江市各区县中,二三产业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开发区4 208 596万元、霞山区3 991 551万元、廉江市3 462 787万元、赤坎区3 242 584万元、坡头区3 132 265万元、遂溪县2 519 270万元、吴川市2 411 682万元、雷州市1 906 987万元、麻章区1 534 657万元、徐闻县975 854万元。对湛江市经济城镇化水平即二三产业占比分析,湛江市赤坎区、霞山区、开发区经济城镇化率均接近100%,坡头区、麻章区、吴川市三个区域经济城镇化率均增长80%以上,徐闻县、雷州市、遂溪下、廉江市经济城镇化率为80%以下,水平较低,农业等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湛江市2001—2020年各区县经济城镇化率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2.002.F004图4湛江市2001—2020年各区县经济城镇化率变化趋势3.3湛江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利用ArcGIS软件,提取2001—2020年的城镇建设用地,并计算其面积。湛江市2001—2020年各区县建成区面积大小变化趋势如图5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2.002.F005图5湛江市2001—2020年各区县建成区面积大小变化趋势2001—2020年,湛江市市辖区及各区县城镇建设面积均呈现增长状态,其中霞山和麻章两个区在2010年出现波动,是因为增加了开发区研究单元,行政区划调整所致。2020年,湛江市的各区县城镇建设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吴川市75.00 km2、廉江市66.75 km2、遂溪县52.50 km2、雷州市50.25 km2、霞山区48.25 km2、开发区40.00 km2、赤坎区38.25 km2、麻章区25.50 km2、徐闻县20.50 km2、坡头区18.75 km2。从增长幅度来看,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长最多的区县是开发区(增加14.25 km2),其次是廉江市(增加13.25 km2),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长最少的区县是霞山区(增加2.00 km2),其次是赤坎区(增加2.50 km2)、坡头区(增加2.50 km2)。湛江市各区县在2010年后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快速增长,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周围。从城镇用地推展方向看,湛江市辖区城镇建设用地主要向南部、西部拓展,廉江市、遂溪县、吴川市主要朝向湛江市辖区方向发展,雷州市朝向西部发展,徐闻县朝东、西两个方向发展。湛江市2001—2020年各区县新增建成区变化如图6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2.002.F006图6湛江市2001—2020年各区县新增建成区变化3.4湛江市人口—土地和经济—土地协同变化分析对湛江市人口、经济、土地的变化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人口方面,2001—2020年湛江市城镇人口共增加56.11万人,市区城镇人口增加57.14万人,雷州市、廉江市城镇人口未增加,反而减少;城镇人口增加最多的是赤坎区和霞山区。土地方面,湛江市各区县城镇建设面积均有所增加,其中开发区城镇建设面积增加最多,共计增加14.25 km2,其次是廉江市,霞山区、赤坎区、麻章区城镇建设面积增加较少,仅增加2.00~2.75 km2。经济方面,霞山区、赤坎区、廉江市二三产业值增长幅度较高,徐闻县、雷州市、麻章区二三产业值增长幅度较低。对各区县进行分析,赤坎区、霞山区、坡头区、麻章区的城镇建设面积增加值占比均小于城镇人口、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开发区、雷州市、吴川市、遂溪县、廉江市城镇建设面积增加值占比均大于城镇人口、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本研究把协同度分析结果简单分为3种情况:CD2时,表明人口或经济城市化速率超过了土地城市化水平,说明城市的扩展效率高,协同度较好;1CD2时,人口或者经济城市化速率与土地城市化水平相当,协同性一般;0CD1时,人口或经济城市化速率低于土地城市化发展水平,此时协同度较差。计算湛江市各区县人口、经济、土地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使不同类指标具有可比性,然后计算湛江各区县归一化年变化速率和协同度。为进行协同度进行总体对比和分级,取各区县归一化年平均变化速率的平均值作为各区县的协同度。湛江市各区县2001—2020年人口—土地—经济增加值及占比如表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2.002.T001表1湛江市各区县2001—2020年人口—土地—经济增加值及占比项目人口土地经济城镇人口增加值/万人占比/%城镇建设面积增加值/km2占比/%二三产业增加值/万元占比/%总计103.78100.0094.25100.0036 142 668100.00市辖区57.1455.0636.2538.4611 521 80431.88赤坎区16.9216.332.502.653 151 2458.72霞山区14.2413.712.002.123 887 88010.76坡头区4.974.792.502.653 061 1798.47麻章区5.855.642.752.921 408 2243.90开发区5.705.4814.2515.123 062 4628.47吴川市0.800.767.007.432 188 8486.06徐闻县8.017.724.254.51852 9082.36雷州市-12.83-12.374.504.771 641 3244.54遂溪县4.174.025.005.312 282 5796.21廉江市-1.19-1.1413.2514.063 084 2158.53湛江市人口—土地、经济—土地协同度及分级结果如表2、表3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2.002.T002表2湛江市人口—土地协同度及分级结果人口—土地协同度CDpeo市辖区赤坎区霞山区坡头区麻章区开发区吴川市徐闻县雷州市遂溪县廉江市CD(2001—2005年)6.3∞8.3∞1.0—14.3∞∞∞2.2CD(2006—2010年)1.79.66.30.40.0—3.98.0∞9.40.8CD(2011—2015年)2.53.17.9∞2.40.95.01.85.52.73.2CD(2016—2020年)1.611.12.61.61.80.61.60.31.21.71.2协同度平均值3.07.96.31.01.30.76.23.43.44.61.8协同度等级好好好一般一般差好好好好一般10.19301/j.cnki.zncs.2024.02.002.T003表3湛江市经济—土地协同度及分级结果经济—土地协同度CDeco市辖区赤坎区霞山区坡头区麻章区开发区吴川市徐闻县雷州市遂溪县廉江市CD(2001—2005年)0.8∞2.4∞0.3—2.7∞∞∞∞CD(2006—2010年)0.25.37.43.40.1—0.90.7∞1.92.0CD(2011—2015年)0.10.30.6∞0.30.10.60.20.70.20.5CD(2016—2020年)0.10.200.10.100.10.000.20协同度平均值0.32.02.61.80.20.11.10.30.40.80.8协同度等级差好好一般差差一般差差差差从湛江市人口—土地协同度分级结果看,湛江市人口—土地协同度等级为好的区县有霞山区、吴川市、徐闻县、赤坎区、遂溪县、雷州市,开发区的人口—土地协同度等级为差,人口—土地协同等级一般的区县有坡头区、麻章区、廉江市。整体上,湛江市人口—土地协同度较好。从湛江市经济—土地协同度分级结果看,赤坎区、霞山区经济—土地协同度等级为好,坡头区、吴川市经济—土地协同等级为一般,麻章区、开发区、徐闻县、雷州市、遂溪县、廉江市等区县的经济—土地协同度等级均为差。4讨论2022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为65.22%[9],广东省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为74.49%[10],而湛江市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仅为47.31%。湛江市人口城镇化水平远低于全国和全省水平。湛江市辖区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为72.50%,也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湛江市下属各县级市、县的城镇化水平极低,经济发展缓慢,城市的吸引力不强,湛江市下属的各县级市、县的人口主要向湛江市辖区、广东省珠三角城市群区域流动。作为广东省欠发达区域的地市,湛江市经济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比较高,除吴川市外,湛江市遂溪县、廉江市、徐闻县、雷州市的二三产业占比在60%左右,属于典型的农业县。从土地利用方面看,除徐闻县外,遂溪县、廉江市、雷州市、吴川市的土地利用增加值均高于市辖区,但二三产业经济和城镇人口增长较少,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大量城镇土地利用开发对推动该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不明显。从市辖区的赤坎区和霞山区两个老城区来看,赤坎区、霞山区的人口—土地和经济—土地协同度等级均为好。两个老城区的城镇人口吸引力较强,非农经济发展繁盛,与老城区的配套设施比较完善有关,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高,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呈现较高水平。开发区人口协同度差,经济—土地协同度也较差,说明开发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人口吸引度较弱,主要与开发区的功能定位有较大关系,开发区内主要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较少。坡头区和麻章区作为郊区,两个区的人口—土地协同等级为一般,麻章区经济欠发达,主要原因是麻章区以高等教育、生态保护、旅游、农业等为主要功能,二三产业经济薄弱。吴川市人口—土地协同度好,经济—土地协同度一般,是与吴川市人口较多,经济发展较好有关。遂溪县、徐闻县、雷州市、廉江市的人口—土地的协同度好或一般,但县经济—土地协同等级差,原因是该区县主要是农业区县,第一产业比重大,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比较落后;为发展经济,该区域开发建设大量土地,但经济效益差,土地利用效率低。5结语不同行政区县和不同发展阶段的10个区县,在城市化进程中表现出大致一致的发展趋势,各区县在人口、经济、土地利用方面呈现出很多共性,在具体阶段有所差异。湛江市人口—土地协同度等级总体为好,经济—土地总体协同度较差。从人口、经济、土地协同度看,湛江市各区县城镇建设土地利用面积持续扩展,湛江市大部分区县经济城镇化增速低于土地城镇化增速,经济—土地协同度差;湛江市霞山区、赤坎区、吴川市、徐闻县、雷州市、遂溪县人口城镇化增速高于土地城镇化增速,人口—土地协同度好。湛江市内部各区县发展极不平衡。从主城区看,霞山区、赤坎区人口城镇化率接近100%。湛江市市辖区城镇人口增加值、二三产业增加值、土地利用增加值均占湛江市近一半,是推动湛江市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的核心区域。从下属县及县级市看,徐闻县、遂溪县、雷州市、廉江市人口城镇化率不到40%,徐闻县、遂溪县、雷州市、廉江市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仍占较大比重。除徐闻县外,吴川市、遂溪县、雷州市、廉江市的城镇建设面积增加值大于市辖区的增加值,城镇土地利用开发存在效率不高。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湛江市城镇化仍有很大潜力,特别是下属县和县级市。本文针对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特征进行探讨,但在不同区域和不同级别特别是中小城市的城镇化特征以及协同度仍需要后续不断探索。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