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饲料产业已形成涵盖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饲料机械设备、饲料生产以及养殖企业为一体的产业体系[1]。但饲料产业发展依然面临着饲料原粮对外依存度高、研发投入普遍较低等诸多挑战[2]。目前,关于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依然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朱伟[3]提出优化顶层设计部署可实现畜牧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张晶[4]指出,健全饲料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可助力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定量分析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文献较少。因此,有必要述评农业高质量发展文献,以期为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关于农业高质量的文献分为以下几点:一是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定性研究。罗玲玲[5]认为,从经济是影响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王薇等[6]指出,环境和产业等是影响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张建伟等[7]以新发展理念阐释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五维内涵。李育全[8]发现,加速涉农企业智慧化转型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马红坤等[9]得出,健全社会服务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途径之一。高强[10]认为,转变生产方式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定量研究。于婷等[11]利用TOPSIS熵权法测度省级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李如潇等[12]构建包含经济效率与稳定、经济结构优化等指标的评价体系,测度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高雪等[13]构建指标体系测度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郭郡郡等[14]采用Fare-Primont指数法测算城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已有文献基础上,本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为饲料产业发展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1我国饲料产业发展现状1.1饲料产量逐年上升随着农业、畜牧业、粮食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饲料行业已实现现代化、工业化、规模化发展,饲料产量逐年上升[15-16]。2018—2022年,我国饲料产量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见图1)。2019年,即使在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下,我国饲料产量依然保持逐年增长态势;2022年,我国饲料总产量突破3亿t,比上一年增长3.0%[17],2018—2022年配合料产量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尤其是在经历非洲猪瘟后,出于饲料安全考虑,大多数养殖户选择经过高温制粒配合料,使2020年和2021年配合料产量分别增长9.8%和17.1%。同时,由于原料价格不断上涨,养殖户纷纷转向配合料,2018—2022年间浓缩料产量呈下降趋势。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4.05.033.F001图12018—2022年饲料产量数据来源:饲料工业协会。1.2饲料配方结构趋于多元近年来,饲料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支柱产业,尤其是生物饲料产业经济与社会效益逐步凸显[18]。为增强生物饲料经济与社会价值,饲料配方结构日趋多元化。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发布数据可知,2022年配合饲料中玉米使用量较2021年提升7%,菜粕、棉粕等杂粕用量较2021年增加11.5%[19],高粱、麦麸、米糠、干酒精糟的加工产品用量保持快速增长趋势。随着饲料配方日渐多元,我国饲料原料利用水平逐渐提升,有效确保饲料粮供给安全,推动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1.3饲料产品创新速度加快随着饲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饲料新产品研发创新速度加快[20-21]。由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发布数据可知,2021年全国通过评审核发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证书4个。其中,乙醇梭菌蛋白获得新饲料原料证书,并取得单一饲料生产许可证;2022年全国通过评审核发饲料添加剂新产品5个。随着饲料产品创新速度不断加快,低蛋白饲粮、饲料精准配方和精细加工等技术快速普及,显著提升了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水平,为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支持。2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2.1评价体系构建原则2.1.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在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对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认识的正确性、指标选取的准确性、指标体系构建的严密性等方面。因此,选取相关指标时需根据各指标属性,设定科学完整、层次清晰的指标体系。2.1.2可量化原则可量化原则要求在筛选指标过程中,选择可计算且能够有效反映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基本内涵的指标[22]。因此,具体选取指标时应舍弃难以获取原始数据及量化较难的指标。2.1.3整体性原则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对其评价需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在筛选指标时不仅需要考虑经济方面正向影响,还需要考虑环境方面存在的负向影响,确保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整体性。2.1.4代表性原则利用定性分析法进行评价时,评价结果可能会受到主观因素影响[23-24]。且部分指标间可能会存在相关性,亦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选取指标时应结合我国饲料产业发展实际情况,选取能够反映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2.1.5创新性原则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标准也会发生改变。因此,在选取指标时需要具备创新性,有效反映不同历史时期饲料产业的特征。同时,需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充分体现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进性,这就要求所需指标不仅需要符合当前标准,还需符合未来评价标准。2.2方法选取相比其他主观赋权法,熵权法具有客观性更强、精准度较高的特点,与其他方法结合可确定权重[25-26]。因此,本文基于上述原则,构建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进行分析。2.3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结合《中国饲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等政策文件以及其他学者相关研究[27-28]。文章构建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并利用熵值法进行测度。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4.05.033.T001表1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准则层指标层计算方式属性产品质量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中国饲料工业年鉴》获得+饲料监察技术人员专业化程度中高级技术工总人数/职工总数+生产效益饲料粮产量玉米、稻谷、小麦产量总和+饲料产业劳动生产率饲料业总产值/劳动人口+单位饲料产品率饲料总产量/饲料原料总量+产业结构饲料业产值增长指数(饲料业产值-上一年饲料业产值)/上一年饲料业产值+产业结构调整指数1-(饲料产值/农林牧副渔总产值)+绿色发展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国环境统计年鉴》获得-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中国环境统计年鉴》获得-科技创新饲料产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员工/职工总数+技术人员专业化程度中高级技术职称总人数/职工总数+饲料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饲料工业年鉴》获得+饲料产业机械数量《中国饲料工业年鉴》获得+注:“+”表示指标为正向属性,“-”表示指标为负向属性。2.4数据来源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饲料工业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及各省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此外,针对部分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补齐。2.5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水平测度2.5.1指标测度的计算步骤第一步,构建评价指标判断矩阵。假设共计有m个指标,研究年份为n年,形成的原始指标数据矩阵形式为:X=xijm×n(0≤i≤m,0≤j≤n) (1)式中:xij为j年第i个指标对应数值。第二步,正负项指标标准化。为消除不同指标在单位、口径、属性等维度差异,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正向指标得分越多,说明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越高;负向指标计算得分越少,说明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越高[29-30]。标准化处理具体公式如下:正项指标得分:Zij=Xij-XjminXjmax-Xjmin (2)负向指标得分:Zij=Xjmax-XijXjmax-Xjmin (3)式中:Zij为指标i在j年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Xij为i指标j年的原始数据,Xjmin、Xjmax分别为i指标j年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第三步,获取信息熵值e。第i个评价指标熵值利用ei表示,具体计算公式为:ei=-k∑i=1mZijlnZij (4)式中:k0,k=1/lnm(lnm表示指标个数的对数值),lnZij为标准化数据的对数值。第四步,计算信息效用值d,第i个指标信息效用值用di表示,计算公式为:di=1-ei (5)式中:ei为i个评价指标熵值。第五步,计算各项指标具体权重W,且令Wi为i项评价指标对应权重。Wi计算方法为:Wi=di∑imdi (6)式中:di为i指标的信息效用值。第六步,借助线性加权法计算综合得分,并利用Pi表示,具体公式为:Pi=∑j=1nZijWi (7)式中:Zij为指标i在j年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Wi为i项评价指标对应权重。2.5.2测度结果依据熵权法处理步骤,按次序计算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信息熵值、信息效用值及权重,结果见表2。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4.05.033.T002表2指标熵值、效用值、权重计算结果准则层指标层信息熵值信息效应值权重产品质量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0.7450.2550.189饲料监察技术人员专业化程度0.8540.1460.054生产效益饲料粮产量0.8360.1640.089劳动生产率0.7520.2480.052单位饲料产品率0.8060.1940.035产业结构饲料业产值增长指数0.8220.1780.041产业结构调整指数0.7410.2590.078绿色发展二氧化碳排放总量0.6350.3650.054二氧化硫排放总量0.8260.1740.055科技创新饲料产业从业人数受教育程度0.6340.3660.081技术人员专业化程度0.7790.2210.084饲料产业固定资产投资0.6230.3770.107饲料产业机械数量0.6840.3160.081在此基础上,利用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各维度不同年份的综合得分,结果见图2。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4.05.033.F002图2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得分由图2可知,研究期内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值呈上升趋势,由2012年0.115上升至2021年0.897。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值增长情况存在明显阶段性特征,即以2018年为分界点,将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2—2018年,该阶段为稳定发展时期;第二阶段为2018—2021年,此阶段为快速发展时期。在稳定发展阶段,我国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总体呈稳定增长趋势,由0.115增长至0.458。根据维度进行分析,产品质量综合得分增长最快,由0.021增长至0.459。生产效益综合得分稳步增长,由0.009提升至0.066。产业结构综合得分呈小幅下降趋势,由0.058下降至0.048。绿色发展综合得分增长较快,由0.033提升至0.126;科技创新增长至0.085。综合分析,此阶段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呈稳步上升趋势,产品质量、生产效益、绿色发展以及科技创新指标发展较快。由上述结果可推测,饲料企业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与优化生产效率,赋能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快速发展阶段,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值由2018年0.458上升到2021年0.897。产品质量综合得分由2018年0.459增长至0.778。生产效益综合得分由2018年的0.066上升至2021年0.139。产业结构综合得分在此阶段发生质变,由2018年0.048上升至2021年0.249。这可能是由于此阶段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对饲料产业结构产生较大影响,促进饲料产业日趋合理化。绿色发展综合得分从2018年0.126增长至2021年0.226,说明此阶段绿色发展步伐持续加快。原因可能是为契合“双碳”目标,饲料企业注重节能减排工作,推动饲料产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科技创新指标仍呈上升趋势,由2018年0.111增长至2021年0.152。综合分析,在快速增长时期,各项指标发展较好,对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该情况得益于我国各省份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有效改善了饲料产业生产效率。3研究建议3.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专业质检人才培养计划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指出,可利用“金融+财政+土地+信用”政策支持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活动[31]。激励饲料企业积极主动与高校合作,并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一定税收优惠,深化校企合作,使得高校培育的人才更加契合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高校应更新与优化饲料专业教学内容,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学术会议讲座、短期进修培训以及到饲料企业挂职锻炼,转变教师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内容实用性,使培育出的专业化质检人才可满足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3.2打造创新链,实现饲料产品“量质齐升”饲料企业应致力于打造创新链,提高创新能力,实现饲料产品“量质齐升”。上游饲料企业需采取精耕细作发展道路,提高饲料粮产量与品质;中下游饲料企业需要加大技术型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研发自动化与集成化的生产线,提高饲料产品生产与加工标准,以期实现饲料产品“量质齐升”。中下游企业还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大研发生物饲料、绿色环保饲料产品等新产品,推动饲料产品向专业化、特种化方向发展,在实现实现“量质齐升”的同时推动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3.3推广绿色生产模式,赋能降碳增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32]。作为碳排放主要来源之一的饲料产业需推广绿色生产模式,推进降碳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应通过传感器收集数据、快速传输数据以及物联网技术,强化饲料产业碳排放监控能力,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助力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应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制定饲料产业绿色发展模式,全面推动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减少碳排放量,赋能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3.4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驱动智能化运行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33]。因此,饲料企业应以此为指引,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大原创性技术研发,推动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饲料企业应积极争取财政、金融等部门的资金支持,加大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的研发力度,助力各环节智能化运作,借此推动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应指引企业加大在数据资产可视化、风险持续管控、一体化管理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加速企业智慧化转型步伐,实现智能化驱动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4结论本文从产品质量、生产效益、产业结构、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入手构建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2012—2021年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发现,2012—2021年我国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呈显著上升趋势。我国饲料产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特征,2012—2018年为稳定发展时期,2018—2021年为快速发展时期。产品质量、生产效益、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而产业结构呈下降趋势。作为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一环,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上所述,从人才培养、产品质量改进、降碳增效、智能化运行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以期为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