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纤维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将其添加到混凝土中可提升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及抗冻融性能[1-3]。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且容易获得[4],但秸秆纤维具有较高的含水率和较低的密度,其与水泥基质之间的黏附力不强,可能导致纤维在混凝土中脱落或分散不均,进而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目前,对秸秆纤维混凝土在不同冻融循环下性能研究较少。肖力光等[5]探究不同长度秸秆纤维(1~5 mm、5~10 mm、10~20 mm)、粉煤灰和硅藻土的协同作用对秸秆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最佳配方为:粉煤灰取代率10%,硅藻土取代率4%,水胶比0.48。与空白组相比,最佳配方下试件28 d抗压强度为58 MPa,提高25.3%。纤维掺量为5%时,试件冻融循环可达35次。张文俊等[6]利用正交试验法,制作了油菜秸秆纤维混凝土试件,研究水灰比(0.45、0.50、0.55、0.60)、油菜秸秆纤维长度(15~20 mm、20~25 mm、25~30 mm、30~35 mm)和秸秆纤维体积掺量(0.50%、1.00%、1.50%、2.00%)对油菜秸秆纤维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油菜秸秆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水灰比、秸秆纤维长度和秸秆纤维体积掺量。最佳组合为水灰比0.45、秸秆纤维长度30~35 mm和秸秆纤维体积掺量为1.50%。取最佳水平组的试件进行电镜扫描发现,油菜秸秆纤维的掺入改善了水泥浆体内部孔隙结构,使混凝土碳化深度最多减小了35.31%,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本实验向混凝土中掺入秸秆纤维,制备出纤维混凝土试件,并在冻融循环损伤下探究纤维掺量对秸秆纤维混凝土试件抗冻性能的影响。1实验部分1.1主要原料油菜秸秆,选择距离地面超180 mm至顶端部分,某农业大学油菜种植基地;SH培养基基础盐(SH干粉),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水泥,强度为P.C32.5,营口水泥厂;粗骨料,卵石,直径为15 mm左右;细骨料,河砂,细度模数为2.22~2.56;外加剂,一级硅灰,硅微粉含量超过95%,洛阳安可建材有限公司;中浓型萘系高效减水剂,Na2SO4含量3%~10%,安徽省庐江县高效减水剂厂。1.2仪器与设备小型烘箱,HC-xh1,江和诚烘箱制造厂;真空搅拌机,ITT-1500S,深圳市英泰特激光有限公司;振捣台,ZP-4,新乡市创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1.3样品制备1.3.1油菜秸秆纤维处理将清洗后的秸秆暴晒至含水率达到约6%,再放入浓度为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1 d,并使用自来水清洗4次,将秸秆段放入烘箱内,设置烘箱温度为80 ℃,得到油菜秸秆纤维。1.3.2制备SH胶SH胶的配制质量比为2%的SH培养基基础盐(SH干粉)、96%的水和4%的NaOH溶液(浓度为4%)。先在搅拌桶中加入所需水量的四分之一;再添加一定量的NaOH溶液,搅拌均匀;最后加入一定量的SH干粉,搅拌4~5 min,当SH干粉全部分散后,再加入剩余的水,搅拌5 min后得到SH胶。将预处理后的秸秆纤维放入SH胶中浸泡24 h,得到预处理后的秸秆纤维。1.3.3秸秆纤维混凝土制备设置秸秆掺量分别为2.5%、5.0%、7.5%,水灰比为0.5,砂率为32%[7]。按比例称取硅酸盐水泥、骨料[8],并加入搅拌机搅拌1 min。再加入硅灰、减水剂等继续搅拌3 min。添加秸秆纤维并再次搅拌2 min。按照配合比分3次添加自来水并搅拌1 min,得到秸秆纤维混凝土。将秸秆纤维混凝土分两次装入模具中,并使用振捣棒振捣去除空气泡。将成型的秸秆纤维混凝土放置在恒温25 ℃条件下的阴凉处,静置24 h后拆除模具。秸秆纤维混凝土按秸秆掺量2.5%、5.0%、7.5%分别命名为J-1、J-2、J-3。1.4性能测试与表征冻融循环试验:按ASTM C666进行测试[9-10],温度范围-20~10 ℃。每个循环的持续时间为24 h,包括4 h冻结和20 h解冻[11-12]。对未冻融的试件直接测定初始质量、抗折强度、动弹性模量,冻融循环后取出样品,测试其质量、抗折强度、动弹性模量等。质量损失率计算公式为[13-15]:D(n)=Z0-ZnZ0×100% (1)式(1)中:D(n)为秸秆纤维混凝土冻融试验的质量损失率,%;Zn为冻融循环n次后秸秆纤维混凝土质量,g;Z0为冻融循环前秸秆纤维混凝土质量,g。相对动弹性模量计算公式为[16-20]:Ets=EE0 (2)式(2)中:Ets为试件相对动弹性模量,%;E0为试件未受损状态下的动弹性模量,N/m2;E为冻融循环下试件的动弹性模量,N/m2。2结果与讨论2.1抗压强度损失率分析图1为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秸秆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损失率。从图1可以看出,试件受到冻融循环时,其抗压强度损失率与冻融循环次数成正比。当冻融循环次数低于60次时,试件的抗压强度损失率呈现小幅度上升趋势,且秸秆纤维掺量不同的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损失率相差不大。但当冻融循环次数超过60次后,秸秆纤维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损失率增大幅度较快。结果说明,秸秆纤维掺量较小,秸秆纤维混凝土抗冻融性好。10.15925/j.cnki.issn1005-3360.2024.02.016.F001图1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秸秆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损失率Fig.1Compressive strength loss rate of straw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under different freeze-thaw cycles2.2质量损失率分析图2为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秸秆纤维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秸秆纤维掺量不同的混凝土试件的质量损失率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试件J-1和试件J-2在相同冻融循环次数时,其质量损失率数值差值较小,均低于试件J-3。结果说明:冻融循环次数相同时,秸秆纤维掺量越小,试件质量损失率越低。10.15925/j.cnki.issn1005-3360.2024.02.016.F002图2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秸秆纤维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Fig.2Quality loss rate of straw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under different freeze-thaw cycles2.3相对动弹性模量分析图3为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秸秆纤维混凝土试件的动弹性模量损伤量。从图3可以看出,不同掺量的秸秆纤维混凝土试件由于受到冻融循环作用,相对动弹性模量减少。冻融循环次数大于100次时,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幅度逐渐增大。J-1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在冻融循环200次,时仅为82.1%,而J-2和J-3的在冻融循环200次后得到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分别为88.6%和83.4%。由此可知,冻融循环可造成秸秆纤维混凝土试件损伤,降低其动弹性模量。10.15925/j.cnki.issn1005-3360.2024.02.016.F003图3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秸秆纤维混凝土试件动弹性模量损伤量Fig.3Dynamic elastic modulus damage of straw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specimens under different freeze-thaw cycles3结论文章探究秸秆纤维混凝土在冻融循环损伤下的性能,得出冻融循环次数相同时,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秸秆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动弹性模量均明显降低,且秸秆纤维掺量越小试件质量损失率越低。此方法经过试验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如混凝土试件中的骨料添加量以及骨料的直径均会对秸秆纤维混凝土在冻融环境中的力学性能产生一定影响。文中制备的秸秆纤维混凝土试件秸秆纤维来自油菜秸秆,其他秸秆也可制作秸秆纤维混凝土,如玉米秸秆、稻草秸秆等。纤维种类不同也可能对混凝土力学性能产生影响,未来可从纤维种类不同角度出发,使研究结果更加充分。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