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业既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也是农民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1]。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2]。在此政策的引导下,生猪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37 548万头,同比增长2.6%[3]。近年来,受政府调控、食品安全事件和生猪疫病等因素干预,我国生猪产业链价格波动幅度持续加大[4],对生猪市场平稳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系统探究生猪产业链价格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调控措施、着力维护生猪产业链价格稳定十分必要。近年来,学者们针对生猪产业链价格的影响因素展开诸多探索。刘婷婷等[5]认为,非洲猪瘟对生猪产业链价格具有显著负向冲击,该影响程度在不同产业链环节、不同省份具有明显异质性特征。郭婧驰等[6]表示,经济政策稳定性变动能够对生猪产业链价格产生强烈冲击,具有较强持续性。王刚毅等[7]指出,生猪产业政策不一定会对生猪产业链价格产生显著影响。也有学者立足“猪周期”视角,发现疫病、政策、自然灾害等因素会引发供需失衡问题,进而对生猪产业链价格造成影响[8-9]。学界着重关注单一因素对生猪产业链价格产生的影响,很少从产业链视角探究影响生猪产业链价格的相关因素。因此,本文构建VAR模型,从产业链上游和中下游视角分析不同阶段生猪产业链价格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快稳定生猪市场提供参考依据。1研究方法1.1VAR理论与模型构建1980年,Sims提出VAR模型,用以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10]。VAR模型不仅能够有效揭示变量当期变化受其自身过去行为的作用效应,而且可以分析多个变量过去信息对变量当期信息的影响[11-13]。构建VAR模型对生猪产业链价格的影响因素展开深入分析,具体表现形式为:yt=λ1yt-1+,⋯,+λpyt-p+Hxt+ut  (t=1, 2, ⋯, T) (1)式中:yt为k维内生变量向量;xt为d维外生变量向量;p为滞后长度;ut为残差序列;T为样本量;λ1,⋯,λp为k×k维矩阵;H为k×d维矩阵。1.2数据来源与处理2009年6月5日,我国实时启动猪肉收储机制,调整猪价预警指标,使猪肉价格于当年7月逐渐恢复正常[14]。因此,在确保数据全面性情况下,选取该时段作为研究起点,能够更精准反映生猪产业链价格波动的完整周期。将研究时段设定为2009年8月—2022年12月,选取上游生产环节的猪饲料价格以及中下游环节的去皮带骨猪肉价格共同组成生猪产业链价格系统,用以代表生猪产业链的主要产品价格。相关数据主要源自《中国畜牧年鉴》、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网站以及中国畜牧业信息网。针对个别缺失数据,使用插值法补齐。本文选取玉米价格、大豆价格、小麦麸价格、稻糠价格、养殖场规模、养殖技术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通货膨胀水平作为自变量,将猪肉产业链价格系统设定为因变量,探究我国生猪产业链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为规避变量间异方差影响,对所有变量作对数化处理,具体表示为猪肉产业链价格系统(lnPICPS)、玉米价格(lnCP)、大豆价格(lnSP)、小麦麸价格(lnWBP)、稻糠价格(lnRBP)、养殖场规模(lnFS)、养殖技术水平(lnATL)、居民可支配收入(lnRDI)和通货膨胀水平(lnIL)。2实证分析2.1单位根检验VAR模型构建要求变量的数据时间序列具有稳定性,否则可能会引发伪回归现象[15]。为此,参考郑健壮等[16]的研究,使用ADF检验法开展变量平稳性检验。假定变量是具备单位根的非平稳时间序列,若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变量检验统计量小于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拒绝原假设,即该变量具有平稳性;反之,重新展开检验,直到拒绝原假设,确定变量平稳阶数。本文主要使用Stata 16软件对各变量对数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4.05.034.T001表1原始变量平稳性检验结果变量ADF统计量临界值P值结论1%5%10%lnPICPS-1.862-3.896-3.094-2.8430.000 3平稳lnCP-2.304-3.896-3.094-2.8430.667 2非平稳lnSP-2.114-3.896-3.094-2.8430.251 7非平稳lnWBP-1.095-3.896-3.094-2.8430.000 1平稳lnRBP-2.705-3.896-3.094-2.8431.109 8非平稳lnFS0.148-3.896-3.094-2.8430.114 3非平稳lnATL0.643-3.896-3.094-2.8430.000 1平稳lnRDI0.605-3.896-3.094-2.8430.000 3平稳lnIL0.534-3.896-3.094-2.8430.000 2平稳由表1可知,玉米价格、大豆价格、稻糠价格和养殖场规模的ADF统计量均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并未拒绝原假设,说明上述变量不是平稳序列。对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开展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2。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4.05.034.T002表2一阶差分变量平稳性检验结果变量ADF统计量临界值P值结论1%5%10%dlnPICPS-9.697-2.705-2.296-1.8730.000 1平稳dlnCP-19.508-2.705-2.296-1.8730.000 2平稳dlnSP-10.055-2.705-2.296-1.8730.000 0平稳dlnWBP-22.134-2.705-2.296-1.8730.000 2平稳dlnRBP-11.712-2.705-2.296-1.8730.000 0平稳dlnFS-12.086-2.705-2.296-1.8730.000 1平稳dlnATL-8.518-2.705-2.296-1.8730.000 2平稳dlnRDI-13.106-2.705-2.296-1.8730.000 0平稳dlnIL-10.954-2.705-2.296-1.8730.000 1平稳注:dx表示变量的一阶差分项。由表2可知,经一阶差分处理后,各变量对数序列的ADF统计量均小于5%统计水平下的临界值,表明变量具有平稳性,可以开展进一步实证分析。2.2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构建VAR模型之前,开展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探查变量间是否具有显著联系。若P值小于5%统计水平下的统计量,说明拒绝原假设,即前者是后者的Granger原因,具体检验结果见表3。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4.05.034.T003表3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原假设滞后阶数F统计量P值检验结果lnPICPS不是lnCP的Granger原因20.220.859 2接受lnCP不是lnPICPS的Granger原因20.250.850 6接受lnPICPS不是lnSP的Granger原因25.516.017 4接受lnSP不是lnPICPS的Granger原因21.380.012 6拒绝lnPICPS不是lnWBP的Granger原因25.116.024 4接受lnWBP不是lnPICPS的Granger原因24.365.015 9接受lnPICPS不是lnRBP的Granger原因220.590.001 1拒绝lnRBP不是lnPICPS的Granger原因25.916.013 7接受lnPICPS不是lnFS的Granger原因21.530.002 6拒绝lnFS不是lnPICPS的Granger原因20.780.017 3拒绝lnPICPS不是lnATL的Granger原因20.110.783 4接受lnATL不是lnPICPS的Granger原因20.860.002 7拒绝lnPICPS不是lnRDI的Granger原因20.140.715 3接受lnRDI不是lnPICPS的Granger原因24.170.004 8拒绝lnPICPS不是lnIL的Granger原因21.620.001 5拒绝lnIL不是lnPICPS的Granger原因215.510.001 9拒绝由表3可知,大豆价格、养殖场规模、养殖技术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通货膨胀水平均能够显著影响生猪产业链价格。稻糠价格、养殖场规模和通货膨胀水平也受到生猪产业链价格的影响。2.3VAR模型的构建与检验构建VAR模型关键在于确定滞后阶数(p),故合理选定滞后阶数十分重要[17-19]。本文主要使用似然比统计量(LR)、最终预测误差(FPE)、赤池信息准则(AIC)、HQ统计量(HQIC)和施瓦次准则(SBIC)筛选模型滞后阶数,结果见表4。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4.05.034.T004表4VAR模型滞后阶数选定结果pLog LLRFPEAICHQICSBIC0498.354—2.20×10-17-9.202 64-9.612 56-8.394 61499.3511 945.432.52×10-24-22.156 00-24.301 40*-21.042 5*21 586.250479.0210.10×10-41*-23.560 00*-21.583 50-19.116 531 652.650183.142.25×10-48-23.265 20-19.438 90-14.293 041 662.560173.41*2.34×10-44-25.056 20-17.652 30-12.860 4注:“*”代表对应准则选取的滞后阶数;“—”表示似然比检验(LR)拒绝0个阶数的原假设。由表4可知,p=1和p=2时,“*”的个数均显示为2。为确保模型构建精确度,选取最大的滞后阶数,也就是二阶滞后项。VAR模型能够同时利用序列本身滞后信息和交互相关序列信息,考察多个变量之间的交互影响[20-22]。因此,分别将方程两端作对数处理,具体表示形式为:LnPICPSn=φ1LnPICPS+n-1φ2LnPICPS+n-2φ3LnCPn-1+φ4LnCPn-2+φ5LnSPn-1+φ6LnSPn-2+φ7LnWBPn-1+φ8LnWBPn-2+φ9LnRBPn-1+φ10LnRBPn-2+φ11LnFSn-1+φ12LnFSn-2+φ13LnATLn-1+φ14LnATLn-2+φ15LnRDIn-1+φ16LnRDIn-2+φ17LnILn-1+φ18LnILn-2+εn (2)式中:φi为滞后项系数;εn为模型残差项;n=1,⋯,8。借鉴贺晓雨等[23]的研究,采用AR根图检验VAR模型的稳定性。如果所有单位根均坐落于半径为1的单元圆内,说明VAR模型具有稳定性。若部分特征值超出单元圆,表明VAR模型不稳定,可能会引致无效估计,检验结果见图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4.05.034.F001图1VAR模型的稳健性检验结果由图1可知,所有根模均分布于单位圆内,充分证明生猪产业链价格、玉米价格、大豆价格、小麦麸价格、稻糠价格、养殖场规模、养殖技术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通货膨胀水平共同构成的系统稳定,即模型构建有效。2.4方差分解方差分解不仅能够估算出VAR模型中各冲击变量对内生变量的重要程度,而且可以测算得到变量冲击贡献占总贡献的比例[24-26]。基于前文构建的VAR模型,深入分析各变量解释力度,方差分解结果见表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4.05.034.T005表5方差分解结果时期lnPICPSlnCPlnSPlnWBPlnRBPlnFSlnATLlnRDIlnIL1100.000 000000000293.548 90.049 30.493 50.826 51.476 30.361 50.435 90.473 60.683 5392.054 20.726 80.914 81.492 326.589 20.547 30.429 30.408 32.869 1488.791 41.752 81.359 52.718 632.556 10.539 10.349 20.489 14.925 1583.563 91.892 51.622 53.587 234.892 50.394 20.318 30.540 76.723 6678.085 82.073 82.701 44.294 536.862 80.614 20.420 70.619 49.204 8775.395 21.972 73.930 54.682 438.053 51.035 50.694 50.643 59.716 8868.192 72.268 74.792 44.809 337.459 21.793 50.943 50.597 311.265 8963.493 72.509 35.716 35.231 439.655 22.674 90.157 10.567 711.465 21061.835 82.632 47.055 95.459 239.783 83.514 31.782 60.512 611.256 4%由表5可知,生猪产业链的主要产品价格的贡献率最大,第1期高达100%。虽然生猪产业链自身主要产品价格的贡献率长期呈现逐渐下降的变动趋势,但直至第10期仍然具有61.835 8%的影响作用。从生猪产业链上游环节的4个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大小依次为稻糠价格、大豆价格、小麦麸价格和玉米价格。稻糠价格对生猪产业链价格的影响最大,在第10期的贡献率高达39.783 8%。从生猪产业链中下游环节的4个影响因素分析,通货膨胀水平对生猪产业链价格的贡献率最高,呈现稳健上升趋势,并于第10期到达11.256 4%;养殖技术水平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相对较低。3对策建议3.1完善价格波动预警机制生猪产业链价格波动受自身主要产品价格的影响最大。各地畜牧业主管部门应坚持信息牵引,加强对生猪产业链价格变化的动态监测,完善价格波动预警机制,及时指导养殖主体合理调整生产结构,保障猪价长期稳定。畜牧业主管部门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收集、整理生猪产业链相关信息,借助公众号、农业咨询平台,持续发布、预警生猪养殖相关信息,精准指导生猪生产,有效避免因前期产业链主要产品价格波动而导致的供应链风险。3.2加强流通运行环节调控稻糠价格、通货膨胀水平分别是上游和中下游环节对生猪产业链价格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农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生猪产业链不同运行环节的宏观调控,畅通生猪供给与运输渠道,维护生猪产业链价格稳定。就上游环节而言,应抓紧做好饲料销区的调运和拍卖工作,严控米糠、稻糠等各类饲料价格上涨,降低生猪生产成本,切实推动生猪链保供稳价。同时,农业主管部门可通过实施“稳玉米、扩大豆”的政策,提高养殖主体的饲料原料自给率,缓解生猪产业链价格波动现状。在中下游环节应顺应猪肉消费升级的市场要求,变革生猪调运监管政策,先行先试,推进“运猪”向“运肉”转变,保证生猪调运不受限,以此维护生猪产业链价格稳定。4结论文章选取2009年8月—2022年12月共161个月度样本数据,借助VAR模型,就生猪产业链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生猪产业链价格波动受自身主要产品价格的影响最大。在生猪产业链上游环节上,稻糠价格对生猪产业链价格的影响最大,从第1期的0影响上升至第5期的34.892 5%,直至第10期贡献率已高达39.783 8%。在生猪产业链中下游环节上,通货膨胀水平对生猪产业链价格的贡献率最高,于第10期达到11.256 4%。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