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1],并将数字底座赋能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工程之一。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园区开发、运营、管理团队开始探索建设园区数字底座,打通孤岛式应用系统建设带来的数据及运营服务不互通的弊端[2],以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服务的现代化水平,增强用户在园区的数字化、智慧化体验。通过数字化手段降低园区的运营管理成本,提升园区运营服务收入,增强园区招商引资及广纳人才的能力。本文的园区数字底座(简称“数字底座”)是指在CPU服务器和GPU服务器等硬件集群的基础上,具备设备接入及管理、数据汇聚及分析、业务中枢和人工智能赋能等能力的数字化平台,立足园区实时运行的监测、管理、处理、决策等信息,实现园区的物联、数联、智联[3]。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中数字园区建设类项目的规划及建设需求,从园区用户、管理人员、运营人员3类人群出发,提出服务、管理、运营3类数字化场景应用路径,并总结这些场景为园区实际运营、管理和服务带来的作用。1“一网通行”用户场景数字底座能力可支撑园区打造数字园区运营管理平台(简称“数字平台”),集成园区各应用系统,面向PC端、移动端等各端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入口,避免一个园区、多个分散系统带来的运营管理难题以及用户服务入口选择壁垒。园区数字底座能力概览如图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3.032.F001图1园区数字底座能力概览基于数字平台,打造入园前后便捷的“一网通行”数字园区用户体验场景。将智慧门禁、智慧餐厅、智慧班车、智慧停车及访客管理等园区智能化系统接入数字底座,实现系统感知终端的基础信息、运行状态、用户请求等数据通过数字底座同步,利用数字平台面向园区用户提供出行服务。园区“一网通行”用户场景如图2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3.032.F002图2园区“一网通行”用户场景用户入园前,可通过数字平台的各端服务门户查询园区服务,如班车线路和站点、班车实时定位、餐厅档口位置和营业时间、停车场位置和收费信息以及充电车位状态信息等;可注册登录数字底座统筹管理的园区账户,提前绑定用户信息以获取园区二维码,简化入园管理手续和申请流程。用户入园后,可使用数字园区二维码体验园区“一码通”服务,用户还可绑定人脸信息拓展使用“一脸通”服务,如门禁无感通行、智能餐补及班车福利等;也可绑定车牌信息拓展使用“车牌通”服务,如车位缴费、车位查询、反向寻车导航、停车场无感识别离场并自动付费等。通过数字底座管理园区通行场景基础数据,综合运维在园通行权限、园区资源使用状态及费用缴纳,帮助园区运营管理方打破传统单一智能化场景之间数据不互通、运维有壁垒带来的用户体验感不佳问题。向用户共享园区同行场景基础数据,可帮助用户快速了解并使用园区资源,提升用户体验感和满意度。2“一网统管”管理场景在数字平台的对接使用基础上,园区数据、系统数据、账户数据、终端状态数据等汇聚至数字底座,为客户管理、资产管理、运营管理等场景提供管理抓手,推动形成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一网统管”管理场景,实现园区管理由线下、单一场景的事后管理向线上线下多要素融合管理、多场景远程监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变。园区事件采集管理场景如图3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3.032.F003图3园区事件采集管理场景在“一网统管”场景下,管理人员通过数字平台统筹管理用户通行、安防告警、消防告警、用电监测和电梯监测等数据,融合管理多要素数据并叠加分析来辅助管理决策。通过指挥大屏或数字平台远程调度查看实时视频监控信号,智能化远程监管多个场景,主动发现风险事件。2.1综合指挥基于数字底座汇聚的多要素融合数据,可建设指挥大屏系统,抽取园区物联感知数据、业务运行数据、重点区域视频图像信息,可视化呈现园区运行状态及经营,辅助综合指挥决策与管理。2.2事件采集根据采集渠道可以将园区事件分为人为收集事件和系统智能采集事件。人为收集事件指园区管理人员通过线下巡检上报及客户投诉所收集的园区事件。系统智能采集事件指园区运营管理人员通过指挥大屏、数字平台门户的数据汇聚分析或系统自动告警等方式获取的事件。2.3事件跟踪管理基于数字平台建立工单管理系统,提升园区事件发现、告警、响应、调度、跟踪等全流程数字化闭环管理,并建立工单反馈评价机制,提高园区事件处理的参与度和透明度。人为收集事件由园区管理人员在工单管理功能模块记录事件,并发送事件巡检或处置任务下发给一线物业人员、运营人员等相关方进行现场情况二次确认,以便事件得到快速、及时处理。系统自动上报事件由系统通过数据分析、规则判别或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识别、记录,并通过多渠道自动推送告警信息至相关管理人员,相关人员可登录数字平台查看事件详情。事件属实则可在系统内启动处置机制,事件误报可返还误报信息至相关系统,以支持其事件判别能力的优化。3“线上线下融合”运营场景园区线上线下融合运营场景如图4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3.032.F004图4园区线上线下融合运营场景围绕园区企业、员工服务需求,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增值运营服务场景。本文列举了公寓管理、二次装修管理、公共空间租赁3个线上线下融合运营场景,实际园区运营工作可以不限于此,按需拓展。通过数字平台统一运营入口,实现线上咨询、线上材料提交与审批,促使线上线下服务资源快速协同响应,形成透明公开的服务流程并积累用户数据,实现用户精准“画像”,为园区运营服务策略提供数据支撑。3.1公寓管理对房源信息、入住申请、合同签订、费用收缴及维修服务等环节进行数字化运营管理,提升公寓运营管理效率和园区用户入住体验。支持运营管理人员通过数字平台门户管理房源、审批入住申请、管理合同与费用缴纳、查询入住信息、管理维修工单、发布通知等。支持用户查询房源信息、收费标准等基本情况,在线提交并查询申请流程,签订或终止入住合同,并可在入住后在线缴纳费用、申报维修。3.2二次装修管理对园区二次装修申请、保证金收缴、装修资质审核、装修图纸审批、许可证发放、施工过程管理、竣工申请、违约整改以及装修验收等二次装修全过程进行数字化管理,科学有序保障园区施工安全。装修前,入驻企业可在线上发起装修申请,缴纳装修金保证金并授权施工单位登记入场。施工单位在入驻企业授权下,提交单位资质、人员资质、图纸等材料,供物业管理人员线上审核与管理。申请通过后,线上发放施工许可证、施工人员出入证等装修凭证。进场装修后,物业管理人员可记录违章施工事件,对接物业运营管理事件处置流程督促施工单位整改,超时整改事件可进行违约处罚。入驻企业可发起竣工申请,物业管理人员可针对竣工申请进行项目验收并归还保证金。3.3公共空间租赁将园区适宜的公共空间面向第三方出租并进行数字化管理,部署智能物流柜、自动售货机等商业设备或举办市集、发布会等线下活动,支持园区管理团队通过数字平台门户管理和发布公共空间点位、入驻商业类型、合作方及租金等信息。可基于公共空间点位、用户流量、租赁收入等数据对园区的商业空间价值、商业设备配置效能、用户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运营分析,提高园区运营服务收入与服务水平。4数字化场景作用探讨数字化融合场景建成后,可在园区设备设施管理、园区运行管理、企业数字化服务等方面降低运维、人力、能耗等运营管理成本。在园区品质方面提升园区管理与服务的专业度和用户吸引力,保障园区出租率和运营管理收入。在园区设备设施管理方面,“一网统管”场景通过数字底座对接、监管、分析园区设备设施运行状态和数据,通过线上线下巡检提升设备设施能耗分区分级统筹调控和故障检修能力,节能增效,延长使用寿命,减少设备运营成本。在园区运行管理方面,“一网通行”场景既保障园区通行,又提升用户自主服务能力,降低沟通成本,增强园区体验。“一网统管”场景提升事件采集与响应能力,促进园区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融合”场景提升空间运营能力并挖掘运营价值,削减园区运营投入及人力沟通成本,提升运行管理效率和用户满意度[4]。在企业数字化服务方面,“线上线下融合”场景将问询、沟通、材料提交、审批、服务等环节数字化改造,形成标准化、全天候、公开透明的服务流程,降低纸质打印、数据填报等重复性运营投入,提升在园办事效率和入驻满意度。在园区品质方面,3类场景积累的多维度园区运行数据,推动园区由“实物资产”运营走向“实物+数字资产”融合运营,实现园区用户画像及趋势分析,提升园区招商分析与客户精准服务能力。通过数字资产共享及用户分级分类管理可以促进园区数据跨层级、跨部门流通共享,提升数据分析辅助决策的能力。5结语基于园区数字底座搭建数字园区运营管理平台,统筹园区设备设施、应用系统及运行管理数据,为园区跨组织、跨部门协作及数字化场景融合应用带来创新契机,也为园区运营、管理及服务提供了新的理念和工具。本文提及的数字应用场景及作用仅是基于现阶段的项目经验进行分析,未来数字园区创新应用的建设价值仍有待结合园区经营数据不断深入分析和宣传推广。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