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多种“互联网+”应用,按照“大中心+小中心+智慧化”模式,通过“平台+终端+服务”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安全防护、家庭床位、安全预警及安防监控等服务,实现24 h安全自动值守,打造全天候、智能化、广覆盖、深层次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降低老年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提升服务机构的区域支撑能力、服务延伸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深入挖掘养老服务需求,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供给,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效率和水平[1-2]。1系统结构及功能本文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和手机App等技术手段,以老年人服务需求为中心,构建医养结合、医养康养为目标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资源整合、供需对接、智能应用、动态监管和多层次智慧养老服务云平台,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支撑,实现养老服务的立体化展示、多渠道预约、网格化服务、科学化调度、精准化对接、流程化管理和大数据分析,提升养老服务资源整合、供需衔接、科学调度和优化配置能力,为老年人提供“点菜式”就近就便养老服务,构建“十五分钟”养老便民生活服务圈,提高老年人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平台采用多层应用体系结构、模块化设计方法,在保障整个系统安全性的同时,确保系统的开放性、扩展性、迭代性、先进性和跨平台性,满足对复杂业务逻辑可定制、可管理的个性化开发。智慧养老服务管理平台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10.19301/j.cnki.zncs.2024.04.025.F001图1智慧养老服务管理平台总体架构1.1互联网+养老服务子平台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街道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支柱,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网点,深入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3]。互联网+养老服务子平台采用B—B—C的业务模式,按照1台、3系统、3端应用的方式进行功能设计和建设。1.1.1运营管理系统(平台端)运营管理系统(平台端)主要提供给民政或民政委托的第三方运营团队使用,平台端主要负责建立统一的养老服务数据、响应、流程、审核、监督等制度和规范,实现“统一数据格式、统一服务项目、统一服务流程、统一监管标准和统一服务评价”。整合线上线下养老服务资源,精准把控养老服务需求,对用户的养老服务需求在系统平台进行及时受理和适时调度,在线上系统和线下服务中实现养老客户服务的快速响应,精准把握养老客户服务端需求,及时进行需求对接并全程记录实时监控,提升服务效率,确保服务质量[4]。1.1.2服务管理系统(机构端)服务管理系统(机构端)主要提供给养老机构、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及服务人员使用,系统主要包括服务机构PC电脑端和手机移动端。由平台运营机构为服务机构开设账号,通过互联网登录即可接受平台或客户服务工单,并对服务过程进行全程留痕和服务监督,为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医养结合、个性化护理、短托日托、文体娱乐、公益活动、远程监测、家庭床位和辅具护具租赁等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构建“十五分钟”便民养老生活圈[5]。1.1.3客户服务系统(客户端)客户服务系统(客户端)面向老年人及家属,建设统一的服务渠道入口,老年人和家属可通过电脑和手机等多种渠道获取养老信息和服务,包括现行与养老政策的内涵与推进、系统服务端信息的查询、系统线上的预约、系统线上的下单、系统线上的评价、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养老地图、丰富老年人精神的老年教育及适合老年人的养老顾问等功能,将运营商、养老机构、养老设施、服务机构、个人和家庭连接起来,实现“老人需求”和“服务机构”有效自主配置,为老年人打造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平台,建设一站式养老服务门户和品牌[6]。1.2智能养老应用子平台智能养老应用子平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老年人服务需求为中心,“技术适用、产品实用、机构易用、老人乐用”为原则,结合“科技赋能,智慧养老”应用理念,将科学技术与养老服务进行深度融合,围绕老年人防跌倒、老年人紧急救援、认知障碍老人防走失、机构智能视频监控、老年人卧床护理、家庭照护床位远程支持、老年健康服务及老年人情感关爱等应用场景,打造一个智能应用平台,平台采用“平台+终端+服务”模式,满足老年人精神世界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智慧养老应用和服务,主要解决养老机构、老年人在特定场景下的特定养老服务需求,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打造多层次、智能化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智慧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1.3业务应用支撑子平台业务应用支撑子平台包含为业务应用系统提供基础支撑的各类系统,主要包括数据交换系统、数据治理系统及数据共享系统。数据共享和交换系统是通过建设统一的养老信息交换数据库,通过与平台各个系统和外部系统平台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实现信息交换、存储、管理和应用。数据治理系统是贯彻“一数一源”,建立数据治理机制,通过数据加载、清洗、转换、抽取及标签化等技术,实现“资源清晰、质量可控、共享规范”数据治理目标,为后续资源部署和调整提供数据支撑。2平台运营方案以智慧养老平台为统领、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为支柱、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支点,构建基本养老服务骨干支撑网络。以该网络为支撑,建立“以居家巡视探访服务为抓手、专业服务为支撑、购买服务为保障、公益服务为补充”的基本养老服务运营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创新拓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构建线上服务网络、线下服务支撑体系、标准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流程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和服务资源得到科学配置,提高服务效率,确保服务质量,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破解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低成本、高效率、高品质构建起“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2.1构建普惠型的养老服务网络2.1.1制定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管理办法明确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及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基本养老服务内容及标准规范,将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运营机构及服务项目等信息录入智慧养老平台,形成基本养老服务支撑网络。2.1.2发布养老机构地图将经民政认证的养老机构运营状况、床位数、收费标准、服务水平、评估等级、地理位置及专业化程度等信息汇总,绘制养老机构“一张图”,实现信息互通实时高效、供需对接精准有力,使老年人及其子女足不出户即可快捷、详细地获取养老机构信息和服务,针对性选择养老机构,享受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2.1.3整合社会资源、发布养老服务导航在基本养老服务基础上,增加老年人所需要的个性化、特色化养老服务项目,构建普惠性、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和App等方式,将各类服务项目的服务标准、收费标准等信息发布并进行维护。2.2开展居家巡视探访关爱服务面向基本养老服务对象,采用重点与普惠相结合、电话与入户相结合、上门服务与智能应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动态、实时、精准对接。围绕基本养老服务对象的主要特征及需求特点,制订老年人信息数据采集标准,建立集老年人基本情况、能力评估等级档案、养老服务偏好等于一体的养老服务需求数据库,实现服务数据“一端录入、多端共享”,为老年人享有多样化、个性化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2.3提供“点单式”服务以智能终端和热线电话为纽带,入户巡视探访服务为链接,老年人、亲属、探访服务人员均可便捷查询相关服务项目、标准以及价格,进行“点单式”预约,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个性化、多层次需求的养老、医疗、康养等专业化服务。3结语智慧养老服务管理平台通过全面采集养老数据,对养老服务各个环节实施动态监管,对管理和服务中产生的数据资料过程留痕,可查询、可追溯,实现对养老服务全流程闭环管理。平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应用丰富、可扩展性强方案整体采用B/S架构,云端部署,分布式应用,安全可靠,并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进行灵活扩展。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