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趋于紧张,工业园区逐渐向郊区转移,大型工业园区搬迁后遗留场地污染问题逐渐增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九条明确规定,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监测点位布设的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成为影响调查成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本文结合国家和上海市相关政策和规范[1-2],编制某大型工业区地块布点方案,为开展大型工业区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布点提供参考。1地块概况该大型工业区位于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占地面积约180 000 m2,地块规划用作科研教育用地,属于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3]。地块历史上存在10余家企业,于2020年12月前全部拆除。地块2002年前主要用作农业和住宅用地,存在沟渠和池塘;2002年至2005年期间陆续开发,原住宅部分拆除,原沟渠和池塘在地块平整过程中被填埋;2018年至2020年,地块内厂房逐渐搬迁,厂房也同步拆除。截至2020年12月项目组现场踏勘期间,地表构筑物(除部分门卫室、围墙外)全部拆除,地块整体上较为平整,地表含碎石和砖块,部分区域有杂草。2污染识别通过收集地块上企业环评资料、平面布局、卫星影像图、三废排放情况等,着重关注地块内历史上存在过地上或地下的储罐、生产车间、原料和成品仓库、危险化学品暂存、三废处置等的区域;同时考察地块周围500 m范围内历史使用状况和产排污情况。项目地块分为7个区域,识别到41个疑似污染区域,7个区域平面布局如图1所示,疑似污染区域识别分布如图2所示。7个地块污染识别情况如表1所示,41个疑似污染区域污染识别情况如表2所示。10.3969/j.issn.1004-7948.2021.04.019.F001图1项目地块平面布局及分区示意图10.3969/j.issn.1004-7948.2021.04.019.F002图2项目地块疑似污染区域识别10.3969/j.issn.1004-7948.2021.04.019.T001表1地块7个区域污染识别区域面积/m2污染识别情况区域163 333.32005年之前为池塘、农田和住宅,2005年至2020年期间存在2家企业,期间部分区域用作重型卡车停放区域,行业为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生产工艺为机加工和装配,地块设中压开关组装区、低压开关组装区、包装区、检验区、打磨烘干区、原料仓库、半成品仓库、成品仓库和危废暂存处。区域232 333.32005年之前为池塘、农田和住宅,2005年至2018年存在3家企业,行业为阀门和旋塞制造及采矿采石设备制造,生产工艺为机加工和装配,地块设原料仓库、切割区、焊接区、组装区、成品仓库、危废暂存区及食堂和宿舍区域。区域312 000.02005年之前为池塘、农田和住宅,2005年至2020年期间存在1家企业,该企业主要从事氟橡胶板、挤出条管、模压制品和混炼胶的生产与加工,生产工艺包括炼胶、压延、挤出、硫化、裁剪等,地块设有炼胶区、硫化区、裁剪区、挤出区、危废暂存区及食堂和宿舍区域。区域423 066.62012年之前为池塘、农田和住宅,2012年至2020年期间用作某企业堆场,主要堆放钢材和门式起重机,不涉及生产和加工。区域535 933.32012年之前为池塘、农田和住宅,2012年至2020年期间用作某企业堆场,主要堆放钢材和脚手架成品,不涉及生产和加工。区域67 333.32017年之前为池塘、农田和住宅,2017年至2020年期间用作林地。区域76 000.0为国有道路,2008年之前为农村道路,2008年至2020年,为国有道路,道路两侧常年停放大型货运车辆。10.3969/j.issn.1004-7948.2021.04.019.T002表2疑似污染区域识别疑似污染区域设置依据疑似污染区域设置依据REC1#原橡胶企业食堂隔油池位置REC22#历史上存在沟渠填埋REC2#原橡胶企业公司原料仓库;历史上存在过沟渠填埋REC23#原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企业打磨烘干区;历史上存在过沟渠填埋REC3#原橡胶企业炼胶区;历史上存在过沟渠填埋REC24#原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企业原料仓库REC4#原橡胶企业硫化区REC25#原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企业成品仓库区和半成品仓库REC5#原橡胶企业危废暂存区REC26#原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企业包装区;历史上存在过沟渠填埋REC6#原橡胶企业挤出区REC27#原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企业包装区REC7#原橡胶企业成品库REC28#原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企业总装区和检验区REC8#原橡胶企业剪切区REC29#原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企业组装区REC9#原橡胶企业包装区REC30#原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企业组装区REC10#原阀门和旋塞制造及采矿采石设备制造企业停车区REC31#原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企业危废暂存区;历史上存在过沟渠填埋REC11#原阀门和旋塞制造及采矿采石设备制造企业食堂隔油池位置;历史上存在过沟渠填埋REC32#历史上存在沟渠填埋REC12#历史上存在沟渠填埋REC33#原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企业停车区REC13#原阀门和旋塞制造及采矿采石设备制造企业出货区REC34#原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企业生产和仓储区,后用于重型卡车停车区域;历史上存在过沟渠填埋REC14#原采矿采石设备制造企业危废暂存区;历史上存在过沟渠填埋REC35#曾用作建筑设备停放区和重型卡车停放区域REC15#原采矿采石设备制造企业一般固废暂存区REC36#脚手架生产厂房REC16#原阀门和旋塞制造及采矿采石设备制造企业成品仓库;历史上存在过沟渠填埋REC37#原脚手架企业钢管脚手架堆放区;历史上存在过沟渠填埋REC17#原阀门和旋塞制造及采矿采石设备制造企业机加工区域;历史上存在过沟渠填埋REC38#原重工机械企业堆场及工棚区;历史上存在过沟渠填埋续表2 疑似污染区域识别10.3969/j.issn.1004-7948.2021.04.019.T003疑似污染区域设置依据疑似污染区域设置依据REC18#原阀门和旋塞制造及采矿采石设备制造焊接区和装配测试区REC39#原重工机械企业门式起重机区域REC19#原采矿采石设备制造企业切割区,曾作为阀门和旋塞制造企业危废暂存区REC40#地块内观赏水池,后被地块内土壤填埋REC20#原阀门和旋塞制造及采矿采石设备制造企业组装区和包装区REC41#地块内道路,长期停放大卡车REC21#原阀门、旋塞制造及采矿采石设备制造企业原料库——3布点原则及点位布设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目的在于确定地块内的土壤是否被污染以及污染物的种类和污染范围。点位布设要遵循可行性原则,即设置的采样点要易于钻探设备进场和操作;同时也应考虑现场施工的安全性。点位布设要遵循全面性原则,布设点位应当涉及所有可能的污染区域,采集的样品能够反映出地块历史污染情况。点位布设要遵循经济性原则,兼顾国家技术导则和规范,优先采用专业判断布点法,在具有代表性的疑似污染区域布点。点位布设方法通常包括系统布点法、专业判断布点法、分区布点法[4]3种:(1)系统布点法: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若干个小单元,在每个小单元内布设一个监测点位。适用于资料收集不齐全、潜在污染情况不明确的地块。(2)专业判断布点法:根据前期调查进行污染识别,在掌握污染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经验来判断和选择点位。适用于资料收集齐全、潜在污染明确的地块。(3)分区布点法:根据用地分区情况,如生产区、绿化区、办公区等,结合地块面积及污染识别情况进行布点。适用于场地功用区化清晰但污染程度不一致的地块。项目地块收集到的资料能明确反映地块历史生产活动情况和地块平面布局,结合《上海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与修复方案编制、风险管控与修复效果评估工作的补充规定(试行)》(沪环土〔2020〕62号文)相关要求,初步调查点位布设方法优先采用专业判断布点法,因此,本次调查优先采用专业判断布点法,在表1识别出的疑似污染区域布点。本项目地块180 000 m2,布点示意图如图3所示。10.3969/j.issn.1004-7948.2021.04.019.F003图3某大型工业区土壤调查布点示意图结合上述布点原则和方法,结合《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公告2017年第72号),面积大于5 000 m2的地块应至少布设6个土壤采样点位;同时62号文指出,在每个疑似污染区域设置监测点位,因此,本次调查共布设120个土壤监测点位,60个地下水监测点位。4结语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大的工业园区集体搬迁,其历史上可能存在众多企业,其生产类型,产排污情况和污染程度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土壤污染初步状况调查项目中,监测点位布设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调查报告结论的准确性,同时也决定着调查成本的高低[5]。本文旨在为后续开展大型工业区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项目提供点位布设方法参考,有效提高布点科学性,对场地调查行业具有积极的影响。在本案例中,大型工业用地占地面积约180 000 m2,根据前期现场踏勘、资料收集、人员访谈等工作,识别出地块历史上存在近10家企业,其中包括6家生产型企业(含1家“12+3”行业)。根据企业使用权人和地块平面布局,将地块分为7个区域进行污染识别,识别出危废暂存处、生产区域、原料区域等共计41个疑似污染区域。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和地方相关布点技术规范,采用专业判断布点法一共布设120个土壤监测点位,60个地下水监测点位,涉及所有可能产生污染的区域。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