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市养老产业发展现状经统计,2019年底,成都市户籍人口为1 500.07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316.04万人,老龄化率达21.07%,高于全国18.1%的平均水平。根据相关新闻报道,2019年成都市共有养老机构546家(公办218家、民办328家),养老总床位12.5万张(含筹建),每千名户籍老年人拥有床位39张。养老供给稳定增加,但城乡养老设施发展严重不平衡,城乡社区养老设施覆盖率分别为97%和65%。成都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综合改革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在此文件中明确了“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促进养老服务融合创新发展、增强政策保障能力”等目标。预计2020年,初步构建集社区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站点为一体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实现“15 min养老服务圈”。2012~2019年成都市户籍人口及老年人口数量如表1所示,2012~2019年成都市养老机构及床位数量表如表2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08.007.T001表12012~2019年成都市户籍人口及老年人口数量年份总人口/万人老年人口/万人老龄化率/%20121 173.35223.0519.0120131 187.75235.5819.8320141 210.41249.2820.6020151 227.73259.8821.1720161 398.93299.5321.4120171 435.33303.9821.1820181 476.05315.0621.3420191 500.07316.0421.0610.3969/j.issn.2096-1936.2021.08.007.T002表22012~2019年成都市养老机构及床位数量年份养老机构/家床位/万张床位数占老年人口比例/%20121963.851.7020132396.082.6020142577.042.8020153098.923.43201647711.253.76201748011.43.80201852012.313.90201954612.53.96由表1和表2的数据可知,成都市的养老服务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但传统养老的模式逐渐落后于城市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人性化和个性化养老的需求,推动了创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智慧养老服务应运而生,将互联网等技术与传统养老服务相结合,使养老服务中的需求都尽可能得到满足,提升养老服务的供给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快速有效地解决老年人的相关养老问题,这也是“智慧养老”的主要任务。2智慧养老概念及相关技术2.1智慧养老的概念智慧养老利用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和智能AI技术对养老信息和资源进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为居家老年人、社区和养老机构提供便捷高效、医养结合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智慧养老是随着养老服务相关技术发展而兴起的一个新兴理念,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实践形式。2.2智慧养老的相关技术(1)5G通信技术。从数据传输速度的角度来说,5G的速度是4G的数百倍,可以真正实现万物互联,数据实时共享。应用于养老服务场景中时,可以构建一个针对老年人日常活动和生命安全的管理和服务系统。5G通信技术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①以每个老年人为主体的设备终端,可以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对每个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行为模式等进行监测。②社区服务平台、社会服务供给网络和医养机构的建设和整合,即应用组织和网络对各类养老服务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系统化、全时段、实时的一站式服务。“1+N”的架构可以在较大限度上解决养老供需失衡问题,也可以提高便民程度。(2)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载体,以网络为媒介,将不同设备中的各类信息跨越时间、空间进行传递交流的技术。“互联网+养老”即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养老的相关产业中,优化传统养老产业,使传统的养老产业转型,顺应当下时代的新面貌。互联网的介入,可构造出一个系统、养老、终端的智慧养老模式,对每一个有养老需求的老年人的信息和各种提供服务的企业信息进行分类整合,根据实际需求提供精准和专业的服务。(3)人工智能AI技术。人工智能在养老服务平台中可以24 h对终端用户数据进行监测分析,还可以在老年人遇到困难时根据实时情况提供解决办法,遇到紧急情况时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在终端方面,有AI+智能摄像头,在老年人遇到特殊情况时,智能监控设备会将数据发送至云平台,及时警示监护人,并立即报警或呼叫救护车,防止意外发生。AI+可穿戴设备可在老年人日常活动的同时,自动监测生命体征以及其他医学指标,并进行记录和分析,将结果按照健康程度划分为若干等级,并提供健康报告、专家建议等专业化服务。现阶段,AI技术的发展重点主要集中在智能机器人方面,并且已经开始进入养老服务中,其中一大亮点就是陪伴机器人。陪伴机器人不仅有人机互动、视频聊天的功能,还具备更多娱乐特质,如日本一家机器人科技公司开发的舞蹈机器人,可以通过身上安装的传感器和接收器对各种舞蹈动作进行模拟。机器人的出现,既可以解决老年人行动不便的问题,也可以给予老年人心理关怀。(4)大数据技术。由于每个老年人的特征有着明显差异,并且养老服务与医疗养护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需要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综合性平台,搜集整合养老信息和资源并合理配置,针对性地提供养老服务。智慧养老可以收集老年人衣、食、住、行等各种日常生活中的数据,可以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的养老服务,还可以帮助养老机构进行精确营销。3成都市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3.1智慧养老产业的政策支持与发展成效2014年,成都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为满足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需求,制定了全新措施,初步在龙泉构建了具有龙泉特色的居家、社区、机构三者相辅相成的养老服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民政部办公厅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工信厅联电子〔2017〕75号)下发;2018年,出台了《关于开展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该通知中明确规定了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内容,分别从企业、街道和基地三方面建设示范点,并对智慧养老服务行业进行整合规范。目前,智慧养老的发展主要依靠相关部门主导,智慧养老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目前生产力低、产能不足,只能满足养老市场中的部分需求,产出的产品使用率低且市场占比小,并且各大企业、机构、平台大多是各自为战,行业内各方没有统一标准,缺乏沟通,资源利用率低,极大地影响了智慧养老行业的发展。现阶段,智慧养老的创新成果较少,研究人员匮乏,智慧养老相关产品非常依赖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所以智慧养老发展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专业人员的培养。3.2成都市智慧养老的应用现状3.2.1居家养老成都市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创新养老方式,将智慧养老模式融入养老实践中,并在2020年8月发布了《成都市实施家庭照护床位试点工作方案》,在成都高新区、成华区等区域展开试点,老年人可以享受每天超过1 h、每月累计超过30 h的上门服务。服务机构根据养老行业的标准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包括日常陪护、医疗诊断、专项咨询等。该方案分别将家政、医疗、心理咨询与居家养老结合,创新传统的养老方式,让老年人在居家养老的同时可以享受精神和生活的多样化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居家养老主要的缺点在于人员和设备等资源的缺失,老年人不得不去社区或者机构接受服务。智慧养老与居家养老相结合,可以利用互联网、AI等技术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便捷式服务,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可以通过养老服务平台将老年人与服务供应商联系起来,使信息得以整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老年人提供最适合的服务,实现养老服务的多样化。同时,将机构养老服务和居家养老结合起来,让老年人在家就可以享受到机构养老的服务,让养老服务方式从单一的机构养老模式,向多种养老模式相结合的方向拓展和延伸。3.2.2社区养老智慧养老在社区中的运用也为养老方式提供了新途径,成都市具有代表性的智慧养老社区主要为锦江区宏济路社区、龙泉驿区华川社区。在锦江区宏济路社区,该社区以“精准+智慧服务”的模式,满足老年人各方面的需求,建立了“长者通”呼援中心,该设备可以24 h为老年人提供五大类30余项服务,不仅有“长者通”,老年人们还可以通过“一键呼”点餐到家,同时还配备手环、传感器等智能穿戴设备,确保老年人的健康安全。龙泉驿区华川社区创新了养老模式,提出了“1+N+X”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的服务模式,通过整合1个平台,将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商超代购、餐饮娱乐等多个单体机构,整合为一个“一体化资源统筹、一站式综合服务、一门式服务窗口、一网式信息管理”的智慧康养平台;提供N项服务,采取集中与上门,无偿、低偿、有偿相结合的方式,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医疗康复、爱心代购、水电维修、文化娱乐等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精准化的养老服务项目;走进X个家庭,以综合平台为载体,以网络信息为纽带,以家庭床位为单元,以专业服务为核心,为社区X个有需求的老年人建立居家养老床位,提供上门服务。3.2.3机构养老随着政策的开放,除了传统的养老院养老,也出现了民营的高端养老机构,比如以成都的日式养老机构——礼爱老年介护中心为代表,高端的配套设施以及舒适的养老环境为养老服务提供了更优良的养老条件。先进的医疗设备、多功能娱乐区、即时的精神照护等都为养老服务水平提供了一个更高标准的模范。随着学技术的发展,养老机构应积极探索“互联网+养老”的服务模式。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技术与所提供的服务相结合,探索开展远程定位、健康监测等服务。针对养老机构里面的老年人,通过现代科技对老年人的身体进行实时监测,详细记录老年人每天的动向,致力于为每个老年人提供最合适的服务,提高老年人的满意度;针对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老年人,养老机构可以提供接送服务和线上咨询。养老机构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加强养老服务相关的信息系统的建设,汇集各种信息,实现信息在各个机构中共享,可以将积累的服务经验和服务反馈整合起来,制定符合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和规范。4成都市智慧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4.1对智慧养老的认识有待提高据调查,老年人普遍认同居家养老方式,对养老院的接受度不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2019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为17 599万人,但2019年城市社会服务机构数量仅为1 765 004个,其中能够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单位数仅有31 187个。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的智能终端的接受度有限,根据中国养老科学研究中心在2015年的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简报可知,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中未上过学的占29.6%,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1.5%。老年群体的参与度不高,无法满足现有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老年人在智能终端的使用上也存在障碍,主动接受智能养老理念还需要一定时间,智能居家养老项目和终端智慧养老的普及还有较大的空间。4.2智慧养老产业的协会组织空缺目前,成都市还没有智慧养老产业的协会组织,无法带动传统养老服务业向智慧养老产业转型,智慧养老仍然靠政府部门推动,进展过于缓慢,且覆盖面较小,功能也较为简单。企业在面对智慧养老这一新事物时,投资回报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市场前景难以预测等问题会影响企业的参与度。4.3智慧养老的产业标准亟待建立在成都各区县发展的智慧养老项目,在技术上不同系统采集的数据和接口标准不同,无法实现跨系统的数据沉淀和数据共享,不能提供超出系统之外的大数据的统筹监测和分析。由于目前智慧养老涉及面广泛,资源信息冗杂,服务体系不完善,可能会造成服务或者产品的质量良莠不齐。并且标准的不统一造成了相关资源的浪费,也使先行者的经验作用降低,不利于大范围推广,同时也制约了智慧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4.4智慧养老产业布局单一当前智慧养老的产品类型比较单调,主要集中在智能穿戴终端设备,智能家居和医疗器械等产品上。智慧养老的系统与平台尽管由政府部门进行主导,但参与方多数都较为分散,没有从整体框架的角度着手进行规划和设计,导致了养老产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而且养老市场中充斥着各类物质产品,却缺少配套的服务和售后,无法真正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同时,养老产业中资源分散、难以统一、利用率低下等问题严重。4.5智慧养老产业融资难智慧养老产业是近年来政府支持、市场前景较好的热门产业,但是许多资本进入后没有得到期望的利益便急于退出,导致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在于智慧养老产业投资大、风险高、回报周期长,资本逐渐转移到其他产业中,如回报更高的房地产等产业。资本的缺失导致了智慧养老产业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少、专业人才培养弱、市场推广力度小、技术更迭缓慢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智慧养老产业难以活跃起来。5促进成都市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对策5.1加大智慧养老的宣传推广以社区为中心,通过知识讲座和纸质资料向老年人进行宣传,提升老年群体对养老的认知。同时向赡养人宣传智慧养老的运作方式,即通过手机终端来连接互联网平台,方便快捷地使用医疗、养生、旅游娱乐等各类养老资源。同时,在社区聚集区开设服务点,让老年人体验各类智慧养老设施设备,从理论转变为实践,感受智慧养老对生活的改变。相关部门也可以颁布相关优惠政策,促进群众对养老产业的认识,让老年人接受智慧养老。5.2加快建立智慧养老行业协会整合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基础信息以及养老产业中的各类养老资源,将其与各类医养机构、社会服务机构的信息库相连接,建立智慧养老云平台。以此为契机,建立非营利的智慧养老行业协会,由智慧养老的相关企业和社会公益组织组成,社会公益事业人员为主导,发展慈善养老事业,与政府民政部门和养老办达成合作,参与政府民生工程建设。通过协会更好地监督智慧养老相关企业和机构,保障老年人的权益,促进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5.3加快推进行业产业标准的制定与规范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从企业资质、从业人员素养、养老器械质量、疗养药物标准等方面制定产业标准,由政府组织各企业代表进行研讨会,商讨产业标准细节,并邀请专家进行旁听和专业指导。在组织内设立监督巡查组,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对行业内各种企业和产品进行监督。5.4加强全产业协同创新养老体系智慧养老服务项目包含面广,吃、穿、住、行、医、养均有涉猎,所以可以加强养老产业与其他相关服务产业的合作,不要局限于某一种。如智慧膳食,针对不同的老年人设计合理的饮食;智慧出行,设计方便老年人移动的智能助推装置,智能拐杖和轮椅等。同时,要加大人才引进和专业团队建设,网罗各类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打造全方位服务体系,真正实现智能化养老。5.5政府引导资本向智慧养老产业靠拢政府应加大对智慧养老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贯彻“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方针,在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中起到带头作用,形成政府领导、企业响应的局面。在产业补贴方面,给予企业建设用地、降低税费、财政拨款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进驻、资本流入,使智慧养老产业活跃起来。同时,政府还可以将智慧养老纳入养老保险或社会保险的补贴范围,减小智慧养老对老年人的负担。6结语当前,我国的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和服务体系还需要一段时间。成都市作为国内优秀的养老城市之一,可以将其作为一项主要产业进行开拓。智慧养老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呈现出集聚化、专业化、个性化等特点,但仍面临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为了真正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还需从养老产业本身出发,应用各类新兴科学技术,与其他服务业进行合作,整合养老资源,实现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形成集约、高效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推动智慧养老进一步发展。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