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道路景观概述1.1当代城市道路的景观功能道路作为城市的骨架,联系各区域的纽带,是城市构成中主要的外部公共空间,是人们生活中熟悉的城市空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与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道路已不仅是交通运输和公共基础设施。城市道路在城市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环境景观已成为强有力的标志,并影响这一地区原有的景观特征。1.2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整体外观形象的框架,若城市建设一味追求形式新颖和短期效果,忽略了自身城市特色与城市记忆,缺乏对自身历史文化的深度思考,景观将逐渐趋同,无法满足人文层面与精神层面的追求,隔断了一座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与发展。城市人口的密集、机动车辆的增加、自然环境的污染,使自然失去原有的平衡,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在城市中交通拥挤的路段,如立交桥、交叉路口等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进行景观绿化种植设计可达到绿化、美化的效果,以提高城市的品位。1.3城市道路景观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各城市均在建设城市道路景观,在城市全面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初生代的主干道只要求道路平整通达,道路修得越长越好,只强调交通运输功能,不注重道路景观营造。发展中期的城市道路开始逐步增加道路绿地面积,道路绿化多数以行列式的配植形式,同品种同序列贯穿全程,在生态功能上相对完善了道路的布局。发展后期城市道路建设意识到道路作为城市形象名片的重要性,转变为堆砌景观元素。加宽、加大中分带、交通岛、行道树绿带、两侧绿带等绿地面积,植物配植种类、数量较多。密不透风的道路绿化使道路空间变得狭窄,在部分只注重数量不要求质量的项目中,频繁设计景观小品,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降低了道路的景观品位。1.4目前城市道路景观的发展方向相关部门、建设单位对城市道路的景观改造提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归纳总结为平安整洁、高效有序、辨识度高、生态效益好四点。平安整洁指道路空间整洁,行车行人安全无视线死角;高效有序指空间规划合理得当,配套设施合理分布,高效利用公共空间;辨识度高指道路造景具有特色、人文内涵,与其他道路存在明显区别,方便使用者辨别方向;生态效益好指提升改造应从改善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出发,缓解城市的环境破坏程度。2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2.1安全性城市中的道路按活动主体可分为车行道路、人车混杂型道路、步行道路等类型。应针对不同类型道路使用方式、使用对象之间的差异,整理不同的侧重点,运用针对性的设计手法强化其主要功能,并对其短板进行补充。安全性问题是道路景观规划中首要考虑的问题,首先应解决行车行人视线通达、无安全死角的问题。在一些存在高差的地方及人车流线易发生交叉处,可考虑使用具有装饰性的栅栏加以围护,增加其他明显提示以分隔空间,使人们安全出行。2.2整体性不同的道路在城市生活、生产活动中作用存在差异,在设计城市道路景观前,设计人员必须遵循整体性原则,确保道路景观的定位定调与周边地块功能、城市景观协调匹配,充分反映区域文化内涵,凸显区域魅力。2.3适用性、经济性城市更新背景下的道路景观提升工程须考虑适用性与经济原则。适用性、经济性指设计的景观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稳定适用于服务目标人群,避免重复建设。在选择道路景观树种时,设计人员应优先选择地区树种,遵循本土优先、适地适树的原则。园建及其他附属配套设施的用材应选择安全耐用、色耐久度高、不易形变的材料,以减少维护成本,全面确保道路景观的稳定性。2.4生态性城市道路改造过程中,在满足城市通达性、安全性等城市道路功能相关要求的基础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保护及审美意识的持续提升,城市道路绿化不仅是城市风貌形象展示的载体,更是绿色生态环保的贡献者、参与者。道路景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出发点,在维持园林场地原貌的基础上,融合当地现有的生态环境系统与园林景观设计,遵循植物生态多样性,降低建造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损害,并合理考虑生态补偿技术的应用,如海绵城市、雨水花园等。3以佛山季华路改造为例以佛山季华路人居改造项目为例,探讨城市更新背景下的道路景观提升策略。3.1项目解读广东省佛山市季华路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末,历经30年的发展,现已是佛山市重要的城市主干道,是佛山市公路网络规划“四纵、九横、两环”主骨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入禅城区的重要东入口。季华路连接佛山新城中心、千灯湖金融服务中心、绿岛湖都市产业中心、祖庙商业文化中心,季华路升级改造是“三新一老”支撑“强中心”策略的重要部署,是禅城区、佛山市对外展示城市文化风貌的重要窗口。非新建的城市道路因建设年限久远,周边环境复杂,地块间差异大,各段落的需求与定位存在差异。(1)空间挤。季华路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无明显划分,缺乏连贯的绿道规划。以往规划的行道树绿带挤压了人行道空间,迫使非机动车与行人混行,不符合当下佛山禅城的发展方向。(2)城市家具旧。季华路沿线散布各种形式的城市家具及文化景观小品,材质与风格糅杂,且多处破损。缺乏规划与维护的景观小品无法承载禅城浓厚的文脉。(3)植物景观老化。季华路沿线绿量充沛,植物数量多,总体绿化种植形式单一。从桂澜路到禅西大道近六公里的中分带,均为同一品种的常绿乔木结合种植了攀爬植物的隔离绿网。部分路段品种配置不合理,无法形成多花效果,且过密的中层使行人空间狭窄。(4)配套设施废。配套设施设置缺乏考虑,浪费了城市空间。如沿线喷淋管道未埋地,喷头过高并水压过猛,部分路段,行人须绕行以躲避喷淋。应消隐在城市景观中的配套设施,现影响了市民的出行安全。3.2改造思路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景观改造提升,不能仅解决现场问题,应在更高、更广的角度上看待城市改造问题。对现场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制定改造框架,设计改造主题,明确改造的要求与规范。在实施计划上,应根据业主的实际需求进行改进,并设计相应的方案。3.2.1整体空间策略长17 km的季华路改造路段,根据城市主干道路网划分为四大段落,根据周边业态、重要文化地标,为每个改造段落设计了相应的改造主题。主题段具有独特的植物主题与搭配色系。如清新绿意·商都风华(南庄码头-沈海高速)、烈焰似火·墨舞陶香(沈海高速-雾岗路)、灿烂金黄·活力宜居(雾岗路-岭南大道)、浪漫粉紫·城市风尚(岭南大道-桂澜路)。交通岛作为沿线的重要景观节点,统一保留植物,清理中下层,重塑微地形,白沙景石结合造型植物的花境造景形式,使整体形式统一、品种多元。3.2.2分类分期实施策略季华路人居环境整治从特色识别出发,将季华路打造为可充分体现佛山现代商务文化核心的标志性景观大道。从慢行系统、视线控制、停留节点、绿化配植、道路系统、城市家具等方面入手,根据不同的道路绿地类型分期分段实施改造计划,先易后难、先节点后连线,重塑高效人车共享街区,延续岭南文明生态之脉的总体设计目标。季华路分期实施策略如图1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08.020.F001图1季华路分期实施策略4结语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对城市形象展示起到重要、积极的作用。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道路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学、景观美学、无障碍设计等,需要从宏观规划到细部设计的逐步落实,以期能够打造出有特色、有助于城市长期健康发展的道路景观带。随着未来研究的深入,该领域探讨的问题将进一步细化深入,以推动城市景观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