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况龙泉隧道位于重庆市万州区新乡镇龙泉村,距新乡场镇约7 km,距万州区城区约60 km,隧道进出口均与现状乡道连接,交通条件较佳。隧洞进口洞口前的地形条件良好,以平缓状态为主,洞口以上有较大的坡度。2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的意义2.1提高施工质量通过全面的质量控制措施,可营造安全的施工环境,切实提高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有序推进施工进程,减少不必要的工程资源投入,提高经济效益。2.2提高耐久性沥青路面的质量问题较多,如裂缝、麻面、坑槽等,而影响因素复杂,行车荷载、日晒、水体侵蚀等为关键的因素,加强质量控制对提高沥青路面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若充分落实质量控制工作,可确保沥青路面在设计年限内维持正常使用的状态,提高其耐久性,减少病害检维修的工作量,提供良好的车辆通行环境。3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分析3.1摊铺技术摊铺是沥青路面施工全流程中的基础环节,以摊铺机为主要设备,正常情况下按照2 m/min速度匀速行进,此时路面的平整度较佳,车辆可稳定运行。大型摊铺机难以覆盖路面边缘部分,该处需转为人工摊铺的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找平路面的不平整位置。由此表明,在沥青路面摊铺施工中,应根据实际作业条件合理优化方法,以提高施工的灵活性。3.2碾压技术3.2.1初压初次碾压以驱动型的压路机较为合适,其施工效率较高,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碾压作业。沥青混合料对温度较为敏感,应加强温度控制,初压环节温度以125~145 ℃为宜,若温度偏低,应通过有效的方法提高其温度,以便高效碾压。3.2.2复压与终压经过初压作业后,及时进入复压环节,此阶段应加强对碾压温度的检测与控制,以120~130 ℃为宜,并合理控制施工机械的运行速度、碾压遍数,通常需达到5遍或更多。经过复压后,切实提高沥青路面的压实度。终压应紧跟复压,可全面清除沥青路面的碾压痕迹,提高其平整性,进一步保证压实度。例如,可选用6~10 t的钢轮压路机,利用该设备静压,期间碾压温度需达到90 ℃以上,至少碾压2遍,使成型的沥青路面可满足压实度、平整度的双重要求。3.2.3接缝碾压(1)纵向接缝。沥青路面施工中,纵向接缝为普遍的接缝形式,对热料层进行碾压时,应保证轮宽达到10~20 cm,同时应适时完成对冷料层的碾压作业。(2)横向接缝。经过纵向碾压处理后,可进入横向接缝碾压环节,需要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保证接缝处的稳定性。3.3沥青路面接缝技术在沥青路面施工中,纵向、横向接缝的出现均会影响施工进度,若缺乏合理的控制措施,易影响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引入沥青路面接缝技术,并根据施工要求灵活优化,解决接缝施工中的各类问题,提高接缝的施工质量。4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4.1混合料比例混合料配比具体如表1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08.038.T001表1混合料配比材料名称配合比结构层厚度/cm顶面弯沉值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4—沥青下封层—1—二灰碎石8∶12∶801837石灰土12%2080土基——160沥青混合料由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石灰土等基础材料按比例组成。在混合料生产阶段,应严格控制材料质量,保证投入使用的材料均满足质量要求,精准控制其用量,以便为沥青路面施工现场提供高品质的混合料。若某类原材料的质量不满足要求或材料的实际配比偏离设计值,均易影响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4.2路基、底基层施工质量不达标(1)路基的处理工作未落实到位,将影响沥青路面的平整度。例如,若路基存在不均匀沉降的现象,随着其程度的加深,会影响上部的路面结构,导致其缺乏平整性,车辆在该处通行时平稳性欠佳,易诱发安全事故,因此,合理施工路基、加强质量控制较为必要[1]。(2)天然砂砾底基层处的质量问题会对沥青路面的平整度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底基层的施工缺乏规范性或未按照要求选择质量达标的基层材料,将无法满足天然砂砾底基层的质量,作用于路面结构会影响道路的整体质量。4.3衔接区域的质量问题(1)桥头涵洞两端的衔接。在组织桥头涵洞的回填作业时,缺乏完善的控制措施,会导致桥涵回填料和桥涵间存在较明显的刚度差异,加之压实度不足,桥梁两端会出现较明显的不均匀沉降现象。若未有效处理台帽和现浇层的错台,易发生跳车现象。(2)不同路面结构层的衔接。项目建设现场的自然条件恶劣,存在崩塌、泥石流等多种形式的自然灾害,易影响路面的质量;沥青路面与水泥路面在刚度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未做好施工衔接缝的处理工作,会导致路面衔接处错台,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跳车的问题。4.4路面材料的质量问题路面面层的形式较多,较为典型的有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的沥青混凝土,对骨料的粒径的要求、摊铺厚度、适用范围存在差异。在工程施工中应进行针对性分析,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面层形式,以保证建成后的面层可满足质量要求。路面各面层摊铺形式如表2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08.038.T002表2路面各面层摊铺形式面层类别骨粒最大粒径/mm常用厚度/mm适宜层位粗粒式沥青混凝土26.560~80二或三层式面层的下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940~60三层式面层的中面层或二层的下面层16二或三层式面层的上面层细粒式沥青混凝土13.225~40二或三层式面层的上面层9.515~20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磨耗层(上层);沥青碎石等面层的封层、磨耗层4.7510~20自行车道与人行道的面层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策略5.1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控制沥青路面的使用环境较为特殊,相较基层结构,其直接与外部接触,行车荷载、降雨、日晒、水侵蚀等均会对其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其强度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局部易产生裂缝、坑槽等问题,难以保障车辆通行的平稳性、安全性[2]。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会影响成型路面的整体强度,需将其作为重点控制对象。5.1.1沥青混合料强度的控制因素(1)内部因素: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混合料的原材料质量及配比等。(2)外部因素:环境温度、负载等,具有不可预测性、不可控性。5.1.2沥青与矿料的物理吸附在固态物质的相界面上,材料的离子和分子易受到影响,其主要与液体、固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即物理吸附。在吸附全流程中,沥青材料与矿物聚集体为关键的“参与主体”,两者在分子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吸引力,沥青分子起到主导作用,其亲和性对物理吸附作用的程度带来较明显的影响,随着沥青分子亲和性的提高,产生的黏结作用越强。矿物骨料具有相类似的影响机制,其亲和性较高时,黏结性会增强。5.2控制摊铺机速度及钢丝直径摊铺施工的技术要点较多,应严格控制摊铺机的运行速度,与搅拌站的生产能力相协调,形成联合作业的模式。摊铺期间,严格控制面层的厚度,若存在不合理之处,应及时进行修整。钢丝的直径为路面摊铺施工中的重点控制对象,应合理配备钢丝支架,按照要求调整钢丝的拉力,确保其能够满足要求[3]。应配备高精度的横坡仪,以便为沥青路面的摊铺提供帮助,提高施工的精细化水平。5.3碾压质量的控制压实是摊铺后的重要环节,在合理做好压实工作后,可提高沥青路面的密实度、平整度,有助于车辆的平稳行驶。(1)在压实施工前,应合理配备压路机,保证其在类型、吨位等方面均可满足压实要求。(2)在压实过程中,应加强对压实遍数、压路机行走速度的控制力度,避免漏压现象,按顺序完成初压、复压及终压作业后,使成型的沥青路面具有平整、密实的特点。6结语综上所述,在公路工程的沥青路面施工中,应做好基层的处理工作,并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根据实际施工条件、质量要求合理优化施工技术,以先进的技术为驱动,可推动沥青路面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加强对混合料生产、摊铺、碾压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从源头上规避问题。落实多项措施后,全面提高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助力。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