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物的检测加固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增加了工程的设计、管理的难度。为了满足对既有建筑物检测和加固的要求,需要在检测加固工作中应用BIM技术,改善传统模式下工作中的问题,为提升建筑物的质量创造提供的保证。1既有建筑检测加固改造中的问题1.1信息精度差国内大部分需要进行加固改造的既有建筑,其竣工交付的材料均以纸质材料为主,文档保护和保存工作难度较大。建筑物的文档信息会因管理不善导致材料缺失,纸质文档在保存过程中易出现污损、褪色和变形等问题,导致部分重要的建筑设计信息存在较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虽然在后期完成鉴定、检测后,可对原本信息进行补充,但若继续采用纸质文件仍存在信息保存效率差等问题,易导致信息传递出现失真的情况[1]。在缺少高精度信息的情况下,难以完成反馈信息的传递,不利于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精确性控制。1.2既有信息的利用率低纸质的文档信息,存在信息提取困难的问题,难以对信息开展查询工作,降低了工程的施工效率。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设计时,文档信息繁杂,设计人员难以高效使用文档完成对既有建筑的改造方案设计,不利于完善提取信息。建筑物的改造过程中,设计专业间会因信息交流不畅导致信息孤岛存在,改造设计会存在频繁的变动,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空间带来的限制,导致设计的协调难度大,不同专业间难以进行有效的协调优化。进行给排水设计、暖通空调设计等工作时,涉及跨专业的设计内容,缺少有效的信息交流,会影响建筑物的优化效率,导致不同设计间存在矛盾和冲突,造成改造后的建筑物仍缺少稳固性,破坏了原本的环境协调,存在空间应用不合理问题等[2]。1.3对建筑物缺少有效的维护管理我国建筑物缺少有效的日常维护工作,部分建筑物没有案例维护档案,建筑物维护档案缺少维护前后的相关信息记录。部分建筑物的业主的信息维护意识欠缺,或存在建筑物的维护主体不明确等问题,缺少对建筑物维护工管理作的有效统筹。除此之外,存在建筑物的维护管理流程建设问题,缺少规范化的管理手段,导致对相关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效率较低。2BIM技术在既有建筑物检测加固中的应用需求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优势,可满足建筑工程协同建设的要求。BIM技术在建筑物的检测加固工作中具备一定的优势和应用意义,可通过其对数据的高效管理能力,改变传统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并严格控制检测、改造加固工作,提高建筑物加固施工质量、水平。传统建筑工程检测加固施工中,难以对信息开展有效管理,增加了对建筑物进行加固改造工作的难度。使用BIM技术可对建筑物建设和运营进行全程管理,借助数据库采用智能化模型,可实现对建筑项目从设计、建造、运营的集成协同管理[3]。在建筑物的改造过程中,BIM系统可保证设计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避免出现信息孤岛问题。在对既有建筑完成检测工作后,应建立BIM信息模型,其具有良好的共享性,并直观展示建筑模型。在建筑物加固改造的过程中,可对现场信息实时同步,记录施工改造过程,为管理和日后的运营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持。3BIM技术在既有建筑检测加固中应用3.1检测阶段的应用既有建筑的检测工作中,包括测绘房屋建筑的结构、平面布置、立面布置情况等信息,应分析建筑的结构材料强度,检查房屋的损伤情况,并做好调查记录工作,对房屋建筑的沉降情况进行检测标定。获取的信息主要以图纸、照片和文字的形式呈现在检测报告中,存在信息内容过于冗长、不够直观等问题,应在后续的改造和加固工作中对房屋建筑进行二次调查[4]。通过使用BIM技术进行检测,可直观展示建筑物状况,将其导入建筑物的模型后,可在改造的管理工作中直接使用,还可将模型融入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提升建筑后期运营维护工作的效率,充分应用建筑物的检测成果。在布置较简单、明晰的建筑物改造工作中,可使用原来的设计图纸建立BIM模型,若设计图纸遗失,且测绘工作难度较大时,可根据现场情况使用3D扫描仪进行既有建筑物的点云图像,可分析建筑物的空间分布、结构变形、构件状况、构件损伤开裂等情况,将形成的三维模型导入BIM系统中,以供后期使用。3.2改造加固设计阶段的应用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具体化的表现优势,利用建筑物的三维模型,可使设计人员更了解工程的限制条件、结构形式、施工中的操作空间、构件的损伤情况、总体结构的力学性能等,使设计人员可根据建筑物的整体情况,制定较合理的设计方案,满足加固需求。BIM技术可通过三维动画展现建筑物的整体改造过程,充分展现建筑物在加固前、后存在的差异。结合建筑物检测鉴定阶段获得的数据,建立BIM模型,快速提取结构现有的信息数据,通过对比建筑物在加固改造前后的建筑功能、结构形式、关键节点强度、建筑物构造和力学性能等情况,对后期的加固效果进行预判,分析加固是否影响原本结构的稳定性,是否对建筑的功能造成影响,判断施工的合理性。利用BIM模型可以划定加固改造的可操作空间,防止在选定加固方案后,存在施工设备材料运输、安装等工作中与建筑原有的场地存在冲突,确保改造施工正常进行。使用增加辅助构件的方法对建筑物进行改造时,使用BIM技术可自动完成对不同构件间的碰撞检查工作,防止因设计、施工存在不合理等情况增加修改费用,可有效避免浪费的问题出现。在对建筑物局部进行拆除时,利用BIM模型可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可帮助工作人员制定建筑完善、合理的拆除方案。3.3施工阶段BIM技术的应用(1)使用BIM技术进行现场的模拟施工,可在模型中对建筑既有结构进行叠加,对建筑原本的构件进行拆除,为施工提供足够的指导,避免建筑物原有结构出现损坏。(2)在使用BIM技术后,建筑物原有的信息模型可进行修改,在建筑物结构被改变后,BIM系统中的模型可同步更新,并对施工过程进行准确的管理,提升工程的施工效率、管理精确性。(3)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管理时,可实时进行建筑物质量、进度分析,并自动化计算工程的成本,系统能够以动画的形式完成可视化模拟、可视化管理,保证施工现场项目有足够的协同能力,充分优化现场的场地布局,结合工程施工的状况进行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效率。4BIM技术在既有建筑检测加固中的具体应用4.1基于BIM技术进行管线的优化建筑物的管线是实现建筑物各项功能的关键,在建筑物的加固工作中,需要对管线进行优化改造,并根据既有建筑物的管线情况制定改造方案。使用BIM模型可方便设计人员在虚拟环境下对建筑管道、配件等设施进行查看,专业的工程师可根据模型的位置、叠加情况调整施工方案,并完成硬碰撞、软碰撞的检测工作,保证施工的可行性。针对建筑的给排水、通风管道系统导出三维图,可进行碰撞检测,可分析工程施工中的条件限制,可明确楼板开洞位置,进行准确标记和剔凿,如果需要断筋,须根据要求进行处理。4.2基于BIM技术的节能改造部分既有建筑物因结构落后,相比新式建筑存在较多限制,建筑物会存在较高的能耗。在加固改造工作中,可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确保改造后的节能水平,降低建筑的运行成本。依靠BIM技术具有的数据可重复性修改的特性、不同参数间联动驱动的特性,可对建筑物进行能耗建模分析,并构建可降低建筑物能耗的模型。使用revit建筑模型可根据构件的尺寸,确定建筑构件的强度,并对建筑物的通风空调系统进行分析,对耗能进行评估,帮助完成建筑物能耗方案的优化工作。系统可对建筑物的年度能耗进行判断,并针对不同月份的能量负荷进行分析。5结语综上所述,使用BIM技术开展建筑物的检测加固工作,可降低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的事故发生率、图纸出错率,保证加固施工过程中各环节间的配合,避免设计问题,提升加固工作的效率。在进行改造加固施工后,其竣工后的BIM模型可应用在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在维护和设施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提升工程的生产效率。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