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饲料的严重缺乏和畜禽养殖业高污染排放是我国畜牧业发展面临的两大问题。为节约饲料蛋白资源、减少畜禽养殖排放,动物营养学家提出环保型日粮、低蛋白日粮等配制体系。这些日粮配制体系准确评估不同阶段动物营养需要、精确测定不同饲料原料营养参数及抗营养成分,通过科学配制适应动物生长阶段的饲粮来实现节源和减排。在饲粮中添加具有特殊功能的酶制剂、酸化剂、微生态制剂、功能性小肽等绿色添加剂,可以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或促进动物肠道健康,实现营养物质高效利用,进而实现节源和减排。低蛋白日粮是指按NRC推荐的标准,将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2%~4%,通过添加工业合成氨基酸,满足动物对必需氨基酸和一些功能性氨基酸(如甘氨酸、丝氨酸等)的需求,保持日粮氨基酸平衡。低蛋白日粮的原理是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即日粮必需氨基酸组成及比例应与动物所需必需氨基酸组成及比例,以及日粮中各种非必需氨基酸与动物所需非必需氨基酸组成及比例达到平衡。文章主要聚焦低蛋白日粮在肉鸡生产上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低蛋白日粮对肉鸡生产性能、肠道发育、代谢及减排和环保的影响,并提出肉鸡低蛋白日粮配制新思路,以期为低蛋白日粮在肉鸡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1低蛋白日粮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刘胜利等[1]研究低蛋白日粮及酶制剂添加对岭南黄鸡的影响,发现降低日粮蛋白含量并不影响肉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在低蛋白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可使肉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优于低蛋白日粮组。张建等[2]研究低蛋白日粮添加蛋氨酸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发现在低蛋白日粮中添加0.1%、0.2%、0.3%的蛋氨酸可以显著降低肉鸡的料重比,在低蛋白日粮中添加0.2%的蛋氨酸能够获得更优的21日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且显著降低肉鸡在1~21日龄和1~42日龄平均日采食量。Ospina-Rojas等[3]研究发现,在肉鸡1~8日龄、9~20日龄、21~42日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0.0%、18.0%、16.5%的日粮中分别补充适量1.028%、0.905%、0.853%的缬氨酸,可获得最佳的生长性能。上述研究表明,适当降低肉鸡日粮粗蛋白含量,并不会对肉鸡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与单独采用低蛋白日粮的策略相比,在低蛋白日粮中合理添加酶制剂、氨基酸或调节日粮能量水平更有利于肉鸡发挥生产效能。2低蛋白日粮对肉鸡肠道发育的影响肠道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也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肠道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能会影响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和肠道健康[4-5]。红雷等[6]研究发现,降低1.5%日粮蛋白含量对肉鸡十二指肠、回肠绒毛高度无显著影响,降低3.0%日粮蛋白含量时,肉鸡十二指肠、空肠绒毛高度均显著降低;降低1.5%日粮蛋白含量对肉鸡十二指肠、空肠隐窝深度无显著影响,降低3.0%日粮蛋白含量时,肉鸡十二指肠、空肠隐窝深度显著升高。Laudadio等[7]研究3种粗蛋白含量对肉鸡肠道发育的影响,发现相较22.52%、20.51%的蛋白含量,日粮蛋白含量为18.51%时,肉鸡小肠绒毛高度显著降低,隐窝深度显著升高,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比值显著降低。Sterling等[8]研究表明,低蛋白日粮能显著增加肉鸡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不影响十二指肠绒毛高度。上述研究表明,肉鸡肠道发育会随着日粮蛋白含量而变化,过低的日粮蛋白含量不利于肉鸡肠道发育。但不同的研究其结果并不一致,可能因为肉鸡日龄、种类和日粮加工工艺等不同导致的。3低蛋白日粮对肉鸡氨基酸首过代谢影响日粮蛋白质消化产生的氨基酸经吸收后参与机体代谢,由于肠道组织在解剖结构上处于优先利用摄入氨基酸的地位,氨基酸在吸收进入血液之前会在肠道发生首过代谢。氨基酸在肠道的首过代谢将使进入血液中的氨基酸比例和含量与日粮中的存在差异[9-10]。低蛋白日粮改变氨基酸含量和比例,能够对肉鸡肠道氨基酸首过代谢产生影响,但低蛋白日粮对肉鸡氨基酸肠道首过代谢的影响还鲜有报道。不同氨基酸在肠道的首过代谢不同。研究发现,低蛋白日粮可以极显著降低21日龄肉仔鸡血清中的尿素氮(BUN)的含量[11]。田丽新等[12]研究低蛋白日粮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发现日粮中粗蛋白含量降低1.5%,在21 d和42 d,肉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当日粮中粗蛋白含量降低3.0%,21 d肉鸡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42 d肉鸡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显著降低。上述研究表明,氨基酸在肠道发生首过代谢会导致某些氨基酸被肠道截留消耗,使吸收进入血液的氨基酸不符合理想氨基酸比例,合理降低日粮蛋白含量一般不影响肉鸡血液相关代谢指标,而在低蛋白日中添加某些氨基酸以弥补肠道对氨基酸的截留,能促进机体合成代谢,降低肉鸡血浆尿酸含量。4低蛋白日粮对环保的影响随着集约化、规模化肉鸡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鸡粪等畜禽粪便年产量已近30亿t。1个饲养10万只鸡的规模化养鸡场,每天可排鸡粪10 t,年鸡粪产出高达3 600 t以上[13]。畜禽排泄物包括氨气、硫化氢、吲哚、3-甲基吲哚、苯酚、4-甲基苯酚等大量臭味物质[14]。通过动物-饲料组合效应建立最优动态日粮组合模式,优化饲粮结构,降低饲粮蛋白含量,能够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氮排放,缓解畜牧业污染所带来的环境压力。李伟跃等[15]在低蛋白日粮及饲料微粉碎对肉仔鸡粪尿中氮磷排泄的影响研究中发现,肉鸡采食低蛋白日粮会使氮的表观代谢率显著升高,采食微粉碎的低蛋白日粮,肉鸡粪尿磷减排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微粉碎的基础日粮组。张建等[2]研究表明,低蛋白组和正常蛋白组的氮的沉积率无显著差异,在低蛋白日粮中添加3种梯度蛋氨酸,发现肉鸡氮沉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蛋氨酸梯度的增加,氮排出量逐渐降低,氮沉积量逐渐升高。王秀梅等[16]研究表明,在肉鸡低蛋白日粮中添加蛋白酶可使肉鸡蛋白质和钙的排泄量降低4.10%~5.16%和1.57%~11.72%,蛋白质和钙表观利用率提高5.27%~6.98%和10.54%~22.73%;在低磷低蛋白日粮联合添加植酸酶和蛋白酶,肉鸡蛋白质、磷、钙排泄量分别降低1.99%~7.10%、16.50%~38.36%、4.09%~18.81%,蛋白质、磷、钙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3.19%~6.98%、17.20%~59.42%、14.07%~30.28%。Aletor等[17]发现,将肉鸡1~21日龄饲粮粗蛋白含量从22.5%降低至17.2%,并补充必需氨基酸不影响肉鸡的生长性能,且能使肉鸡氮的排放量降低21.6%;饲粮粗蛋白含量降至15.3%并补充必需氨基酸,可使肉鸡氮排放量降低41.4%,但会导致饲料转化率显著降低。Adedokun等[18]将肉鸡日粮蛋白含量从23%(1~21日龄)和21%(22~42日龄)分别降低到21%和17.5%,并补充必需氨基酸,肉鸡氮排放可分别降低24%和17%,但生长指标显著下降。上述研究表明,适当降低日粮蛋白含量可以有效减少氮、磷等排放,但过多降低日粮蛋白含量可能导致肉鸡生产性能下降。此外,通过添加某些氨基酸、蛋白酶和植酸酶能进一步提高低蛋白日粮的减排效果。5低蛋白日粮配制技术新思路葡萄糖在能量代谢上处于核心地位,动物生长需要以葡萄糖为能量基础,以氨基酸为物质基础[19]。研究表明,葡萄糖的供应量能够影响机体氨基酸的转运和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因此,动物摄入的葡萄糖与氨基酸既要满足需要量,也需比例合适[20]。“代谢葡萄糖”是一个新概念,是饲粮中经动物消化、吸收后,可以给动物本身代谢提供的可利用的葡萄糖总量,包含小肠消化的淀粉和大肠发酵产生的丙酸转化生成的葡萄糖[21]。“代谢葡萄糖”将饲粮组分与体内葡萄糖的产生量之间建立直接联系,为精准调节饲粮组分来调控机体葡萄糖产生量,进而调控蛋白质代谢提供依据。许多现行营养标准都以回肠末端标准可消化氨基酸(standardized ileal digestible amino acid,SID AA)为基础来描述氨基酸需要量,但饲料中的蛋白质在消化吸收后会经过门静脉流回内脏组织(portal- drained viscera,PDV)发生首过代谢,再经过门静脉流入肝脏进行代谢,最后由肝静脉流向循环系统[22-23]。因此,以肝静脉可利用氨基酸作为蛋白质评价指标,能从根本上说明低蛋白质饲粮的作用机制,能更好地反映外周组织对氨基酸的摄取情况,进一步实现“精准营养”。6展望适当降低日粮蛋白含量不会降低肉鸡生产性能,具有降低饲料成本、减少养殖排放等诸多优势。采用代谢葡萄糖作为能量评价新体系和采用肝静脉可利用氨基酸作为蛋白质营养评价新指标将有力推动低蛋白日粮配制技术体系和精准营养的进步和发展。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