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况某市政高架箱梁支架工程,S4~S5联配套盘扣式支架,架体以Ф60 mm×3.2 mm钢管为基础材料,横距、纵距控制标准一致,均包含1.2、0.9、0.6 m三种形式,水平杆标准步距1.5 m,在此基础上减小盘扣间距,以作为顶层和底层的布距控制标准。顶层、扫地杆层、中间层施工中,均配套水平向的斜杆,布设间距为6 m,提高施工工程的稳定性。2盘扣式脚手架性能盘扣式支架采用了热镀锌工艺,通过该工艺提高了盘扣式支架的抗腐蚀,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年限,保证了产品安全性和美观性。经过多重工序加工,避免了人工因素的干扰,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盘扣式支架的承载强度约为传统方式的2~3倍,由于增大了杆件的最大间距,减少了产品用量,盘扣式支架本身重量明显轻于其他类型的支架,各零件的组装操作较为简单,降低了产品的使用难度,节省了组装时间。由此可见,盘扣式支架各方面的性能均优于普通支架。3支架立杆计算盘扣式脚手架结构体系中,Ф60 mm×3.2 mm钢管为基础材料,在支架底部设置可调底座立杆、顶部设可调托撑,杆体长度均按60 cm控制。托撑上沿横桥向设置I10型工字钢,在该梁结构上顺桥向通铺尺寸为9 cm×9 cm的方木,在该方木上设置复合木纤维模板,板厚统一按照1.5 cm控制。对此,应根据箱梁结构展开计算,以确定合适的盘扣支架布置参数。3.1立杆参数立杆Ф60 mm×3.2 mm、Q345、截面面积5.71 cm2,截面模量为7.70 cm3,回转半径为2.01 cm,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为300 N/mm2。3.2最大轴力设计值按照每根立杆分配相邻立杆的一半间距的重量,中腹板位置立杆轴力最大,为最不利位置。(1)混凝土重量。按照26 kN/m3计算,可得混凝土重量为47.85 kN。(2)模板重量。按照1.2 kN/m2计算,可得模板重量为1.08 kN。(3)施工荷载。人员设备荷载1 kN/m2,倾倒混凝土冲击荷载2 kN/m2,振捣产生的荷载按照2 kN/m2,计算得到施工荷载为4.5 kN。(4)最大轴力设计值。计算可得大轴力设计值为65.016 kN。3.3风荷载计算wk=uzusw0 (1)Mw=0.9×1.4Mwk (2)式中:us——支架风荷载体型系数,敞开形式,取值1.2;wk——风荷载标准值,取值0.478 8 kN/m2;u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取值1.14;w0——基本风压,查得温州地区取值0.35 kN/m2;Mw——风荷载对立杆产生的弯矩,取值0.203 6 kN/m2。3.4立杆长度计算l0=ηh (3)l0=h'+2ka (4)式中:la——立杆纵距,取值1.5 m;η——支架立杆计算长度修正系数,取值1.2;h——支架水平杆最大步距,取值1.5 m;h'——支架立杆顶层水平杆步距,高度大于8 m,顶层减少一个盘扣,步距1 m;k——悬臂端计算长度折减系数,取值0.7;a——支架可调托座支撑点至顶层水平杆中心线的距离,取值25 cm+30 cm(托座最大调整高度30 cm)。3.5立杆稳定性计算λ=l0i (5)由式(5)可知,λ为89.55<150符合要求。4支架搭设的技术要点4.1测量放样以图纸为准,由测量人员利用全站仪测放箱梁的竖向投影线,并标记四周轮廓标志线,以所得的投影线为基准,进一步确定箱梁的纵、横向中心线,并做好标记。以测放的中心线为基准,对称测放可调底座的坐标位置,期间严格控制立杆中心线的位置,应与贝雷片上部分配梁重合,避免出现偏心受力的情况。4.2可调底座的布置根据测放结果安装可调底座,期间利用挂线的方法控制线形和标高,保证稳定性,底部不可出现悬空的现象。4.3盘扣支架的安装从底部开始向顶部有序安装立杆和横杆,在施工中各规格的立杆应交错布置,完成一个作业面底部立杆的安装后,再进入横杆安装环节,按照此方法逐步向上推进。待立杆和横杆均安装到位后,再设置斜杆,以提高支架的稳定性。曲线段的支架较为特殊,在扇形豁口处宜采取扣件连接的方法,必要时配备适量的水平连接杆。4.4可调托撑的安装以设计图纸为准,在地面初步调整可调托撑的伸出量,再将其吊运至支架顶部,安装并进行精细化调整,减小高空作业量,保证施工安全。以梁底高程实际情况为准,合理设定顺桥向控制面的间距;横桥向设三个控制点,以便准确调节可调托撑的标高,再标记伸长量,作为后续校验的参照基准。此后,应用拉线内插的方法,确定各可调托撑的标高。4.5纵横梁的安装经调节后,若可调托撑的标高满足要求,可在上部放置I10型工字钢(构成横梁),再于上方设置采用10 cm×10 cm方木,将该部分作为模板的纵向分配梁使用。4.6底侧模的安装支架顶部设有纵向方木,于该处将底侧模的横肋方木安装到位,再有序铺设竹胶板。模板需具有紧密结合的关系,不可出现失稳或缝隙过大的问题,缝隙处使用玻璃胶封堵,避免在后期混凝土浇筑施工期间发生漏浆现象。4.7翼缘板处支架搭设S5联翼缘板为变形尺寸,该处的分配梁以48×3.5 mm脚手管为原材料经弯制后制得;在支架立杆处设置双脚手管,按照60 cm间距依次设置Ф14 mm对拉拉杆。4.8支架的拆除通过降低顶托结构标高的方式落架,在安全的环境下分块拆除侧模和底模,再从顶部开始,全断面逐层向下拆除支架,拆除过程中产生的钢管应自上而下有序传递,统一转移至指定堆放场所。拆除后的构件应经过检查、修整与保养,再分类堆放,采取管理措施,以便后续可及时投入其他项目的施工中。支架拆除的安全隐患较多,需安排专员指挥,参与作业的人员均应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相关防护装置,并由专员在现场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疏导过往的车辆,以保证支架拆除作业可顺利开展,避免出现交通拥堵的问题[1]。5满堂支架的质量检验(1)盘扣脚手架由多类构配件组成,进场时应加强对质量证明资料的检查,主要有产品标识、质量合格证书以及材质、产品性能检验报告。(2)构配件进场时的质量检查需重点考虑钢管是否存在裂纹、锈蚀等表观质量问题;铸造件表面是否整洁,不可存在砂岩、缩孔、裂纹等缺陷[2-4];冲压件是否存在裂纹、毛刺等缺陷;焊缝是否饱满,是否存在未焊透、夹砂等缺陷;构配件表层的防锈漆涂层是否具有完整性。(3)脚手架搭设施工期间,应分阶段及时组织质量检验。首段施工达到6 m时,组织质量检查工作;以施工进度为准,定期检查架体,随着施工进程的推进,待架体达到设计高度后,应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无误[5]。(4)对脚手架做全面检查时,应重点关注架体的斜杆、十字撑等关键构件是否安装到位、是否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基础结构是否具有稳定性(主要考虑不均匀沉降),立杆底座与基础面是否可紧密接触;立杆上盘扣的设置情况,是否锁紧。6支架搭设及拆除的安全控制措施(1)脚手架的装拆作业存在诸多细节,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培训并通过考核,做到持证上岗。在搭设和拆除过程中,员工需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2)遇六级及以上的大风天气或能见度较低的雨雾天气时,不宜搭设或拆除脚手架。在结霜、下雪后施工时,应及时清理干净,并采取防滑措施。应在作业现场拉设警戒线,设置醒目的警戒标志,安排专员监管,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6]。(3)若双排脚手架上有两个或更多的操作层同步作业,需严格控制同一跨距内各层的施工均布荷载总和,该值不可超过5 kN/m2,避免诱发安全事故。为全面实现安全施工,需在脚手架处设置限载标识。(4)脚手架使用期间,若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处理措施,必要时组织人员撤离现场,在彻底解决问题后方可恢复施工。在使用模板支撑架时,应避免下方有无关人员逗留的情况。7结语综上所述,盘扣架体支撑现浇箱梁的施工方式具有先进性,可同时满足质量、效率、效益等要求。本文对现浇箱梁施工中的盘扣支架法展开探讨,阐述施工期间的关键技术要点,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