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传统的种桑养蚕大国,桑叶年产量约700万t。桑叶营养价值较高,可以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改善畜产品品质,降低饲养成本,是一种具有良好开发潜力的新型饲料资源[1-3]。桑叶含有黄酮类、多酚、多糖、生物碱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菌、增强免疫作用,对畜禽具有保健功能。桑叶也含有具有抗营养作用的活性物质,如单宁、植酸和植物凝集素等,影响桑叶适口性和养分消化和吸收[4-6]。对饲料进行氨化处理时,由氨化剂生成的碱性物质可以使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的活性降低甚至失活,从而达到脱毒的目的[7-9]。通过氨化处理消除桑叶中抗营养因子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试验利用尿素作为氨化剂对桑叶进行氨化处理,研究其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为桑叶饲料化利用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将产自江苏镇江的饲料桑品种湖桑32号的风干桑叶切短至2 cm,按干物质(DM)的3%和6%称取尿素并溶于水中,均匀喷洒于桑叶上,使其含水量达到40%,分别填充入聚乙烯塑料袋(35 cm×25 cm)中密封,每个处理5个重复。室温保存30 d后开袋,立即进行感官评定,释放余氨24 h后,参照GB/T 20195—2006采集样品,65 ℃烘干制成风干样品,粉碎过1 mm筛,密封保存备用。1.2测定指标及方法1.2.1感官评定参考氨化秸秆质量评定标准[10],开袋后立即对氨化桑叶的色泽、气味和质地等感官指标进行现场评定。1.2.2营养成分根据国标方法,测定样品中水分(GB/T 6435—2006)、粗蛋白质(GB/T 6432—1994)、粗脂肪(GB/T 6433—2006)、粗灰分(GB/T 6438—2007)、钙(GB/T 6436—2002)和磷(GB/T 6437—2002)含量。1.2.3生物活性物质样品外送北京中科光析化工技术研究所,测定总黄酮、总多糖、生物碱、总酚酸和单宁含量。1.3数据统计与分析通过SYSTAT 8.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Duncan氏法进行均值多重比较,P0.05表示差异显著。2结果与分析2.1尿素氨化桑叶的感官评定(见表1)由表1可知,氨化桑叶外观无结块、发霉和腐烂,质地疏松、干燥,各项感官评定指标达到优等氨化饲料的等级。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09.024.T001表1尿素氨化桑叶的感官评定处理气味色泽质地等级3%尿素轻微氨味深绿柔软、疏松,放氨后干燥优等6%尿素较强氨味深绿柔软、疏松,放氨后干燥优等2.2风干桑叶和尿素氨化桑叶的营养成分含量(见表2)由表2可知,氨化桑叶中粗蛋白质含量随尿素用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与风干桑叶相比,氨化处理显著提高桑叶中粗脂肪和钙含量(P0.05),但对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09.024.T002表2风干桑叶和尿素氨化桑叶的营养成分含量(DM)项目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磷风干桑叶20.70c3.66b11.60b2.46c0.273%尿素27.80b4.61a11.90a2.69a0.296%尿素33.30a4.45a11.60b2.59b0.28SEM1.550.140.060.030.00P值0.0010.0010.0440.0040.110注:同列数据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字母相同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表同。%2.3风干桑叶和尿素氨化桑叶的活性物质含量(见表3)由表3可知,尿素氨化处理显著降低桑叶中总黄酮和生物碱含量(P0.05),单宁含量则随尿素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P0.05),但氨化处理并未影响桑叶中总多糖和总酚酸含量(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09.024.T003表3风干桑叶和尿素氨化桑叶的活性物质含量(DM)项目总黄酮总多糖生物碱总酚酸单宁风干桑叶1.88a2.517.22a0.640.34a3%尿素1.39b2.756.10c0.630.25b6%尿素1.41b2.126.64b0.640.05cSEM0.100.160.150.020.04P值0.0650.3060.0010.9980.001mg/g3讨论3.1风干桑叶和尿素氨化桑叶的营养成分含量分析氨化后桑叶干物质中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22%~26%、钙含量显著增加5%~9%,可能与氨化时发生的碱化作用有关[11]。氨化剂释放的氨与水结合后生成碱类物质,其氢氧根可削弱饲料纤维物质的氢键作用,使纤维分子膨胀,将半纤维素溶解,并断开木质素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相结合的酯键,破坏木质化纤维的镶嵌结构,使得被这些纤维物质包裹或与其结合的脂类、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更易于游离和释放出来。刘凯玉等[12]报道,经尿素氨化处理的水稻秸秆中,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粗脂肪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孟春花等[13]发现,经碳酸氢铵氨化处理的油菜秸秆中,粗脂肪含量随氨化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最终降低约70%;粗灰分含量并未发生显著变化。上述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与饲料原料的理化特性、氨化剂种类和用量的不同有关。添加3%和6%尿素氨化后,桑叶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34%和61%,与氨化处理后粗蛋白质含量提高13%~227%的报道一致[12-16]。刘凯玉等[12]指出,相较青贮处理和碱化处理,氨化处理是提高秸秆饲料粗蛋白质含量的最有效方法。利用尿素进行氨化处理时,尿素被微生物脲酶水解生成的氨与饲料中有机物发生氨解反应,生成铵盐,从而提高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11]。铵盐是一种非蛋白氮,对单胃动物无营养价值,但可被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利用合成微生物蛋白质,最终被反刍动物消化、吸收和利用。因此,氨化桑叶更适合用作反刍家畜的蛋白质饲料原料。按照刘向阳等[10]方法计算氨化桑叶的氨化效率,尿素氨化桑叶的氨化效率见表4。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09.024.T004表4尿素氨化桑叶的氨化效率(DM)处理尿素N添加量尿素粗蛋白质添加量氨化桑叶粗蛋白质增加量氨化效率3%尿素1.408.757.1081.306%尿素2.8017.5012.6072.10%氨化效率是衡量氨化剂所释放的氨N被利用程度的指标,即氨化后饲料中增加的粗蛋白质与氨化时加入饲料的粗蛋白质的比例。黄金华等[17]利用尿素对甘蔗梢、稻草和玉米秸进行氨化处理,发现其氨化效率分别为49.1%、52.6%和90.2%。马玉林等[16]指出,经尿素处理的氨化稻秸的氨化效率仅为30%~35%,其余则逸失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和尿素N浪费。上述尿素N的氨化效率差异,可能主要与饲料原料的不同特性有关。由表4可知,氨化桑叶的氨化效率还与氨化剂尿素的添加量成反比。因此,提高氨化处理的氨化效率、避免氨化剂的N损失,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3.2风干桑叶和尿素氨化桑叶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分析桑叶中天然活性物质主要包括黄酮、多糖、生物碱和酚类等[18]。本试验发现,氨化后桑叶中总黄酮含量降低26%、生物碱含量降低8%~16%。桑叶黄酮是一类具有2-苯基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主要包括芦丁、桑色素、花青素及黄酮类物质衍生物等,桑叶生物碱则是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二者是桑叶发挥功效的最主要活性成分[2,6]。桑叶黄酮是天然强抗氧化剂,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功效,从而抑制动物体内自由基诱导的氧化损伤,具有增进动物健康、抗菌、抗炎等功效[5,18]。桑叶生物碱具有抗氧化、调节机体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作用[5-6,18]。本试验发现,氨化后桑叶中总多糖和总酚酸含量并未显著变化。桑叶多糖是一类是由醛酮或醛糖通过糖苷键相连形成的天然高分子多聚物,具有调节机体葡萄糖代谢、抗氧化、增强免疫等功能[2,5-6,18],桑叶多酚则具有抗氧化、调节机体葡萄糖代谢的作用[3,18]。本试验结果揭示,氨化处理选择性改变桑叶中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随着尿素用量由3%增加至6%,氨化桑叶中单宁含量显著降低26%和85%。单宁是桑叶中最主要的抗营养因子[3-4,19],畜禽摄食后产生苦涩感,降低饲粮适口性和动物采食量。单宁与饲粮蛋白质和消化道内淀粉酶、胰蛋白酶等结合会影响养分的消化和吸收。本试验表明,氨化处理极大降低桑叶中单宁含量。氨化处理还可以使饲料中某些真菌毒素失活而具有脱毒作用。例如,尿素氨化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有毒牧草醉马草中一种真菌毒素—麦角新碱的含量[8]。Nyandieka等[7]发现,玉米中黄曲霉毒素含量随氨化处理时氨用量的增加而逐步降低。氨化处理中生成的氨可使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内酯环断裂,发生脱羟作用,形成香豆素钠盐或铵盐而丧失毒性[9]。氨化处理使桑叶中单宁含量降低的化学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4结论尿素氨化处理可以提高桑叶的营养价值,特别是干物质中粗蛋白质、粗脂肪和钙含量。氨化后桑叶中总黄酮、生物碱和单宁含量显著降低,单宁含量最大降幅达到85%。因此,氨化处理是消除桑叶单宁抗营养作用的一种有效手段。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