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如何合理配置大型商业群体的冷热源,以及对于严寒地区商业及办公建筑的系统末端如何配置,关系到建筑的热舒适性及建筑的能耗。在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布局之年,尤其是在“碳达峰”的关键时期,商业及办公建筑的系统末端的合理配置尤为重要,文中针对大型商业群建筑的冷热源及空调末端的配置进行分析。1项目概况哈尔滨西站凯盛源广场位于哈尔滨大街两侧,广场西临中兴右街,东临北兴街,南临西宁北路。项目分为一期(D地块)和二期(C地块),其中C地块又分为C01和C02地块。D地块总建筑面积约51万m2,由办公、酒店、住宅、公寓、商业组成,属典型的超大型城市综合体建筑群。C01地块总建筑面积约9.1万m2,由精品酒店、SOHO办公、商业和地下车库组成;C02地块总建筑面积约9.4万m2,由创意办公、商业和地下车库组成。哈尔滨西站凯盛源广场建筑群室外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室内设计参数如表2所示,立面效果图如图1所示。10.3969/j.issn.1004-7948.2021.05.003.T001表1室外设计参数[1]夏季室外空调干球计算温度/℃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冬季室外空调计算温度/℃冬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室外风速/(m/s)大气压力/hPa最大冻土深度/cm夏季冬季夏季冬季30.726.823.9-27.1-18.4733.73.2987.71 004.220510.3969/j.issn.1004-7948.2021.05.003.T002表2室内设计参数[2-3]功能区夏季冬季新风量/(m³/h)人员密度/(㎡/人)噪声标准/dB(A)设计温度/℃相对湿度/%设计温度/℃相对湿度/%车库--≥5----商业26≤6018≥3020350餐饮26≤6018≥3020250办公25≤6020≥4530850五星级酒店单个标准间24≤5520≥401002人35快捷酒店单个标准间25≤6020≥40802人40公寓26-20--2045设备房--5----10.3969/j.issn.1004-7948.2021.05.003.F001图1哈尔滨西站凯盛源广场建筑群立面图2热源系统配置2.1冷源配置根据盛源广场建筑群布局以及商业运行的需要,D地块地下商业、T2办公合设一套冷热源;T1办公单独设置一套冷热源;地上商业设置一套供暖热源(冷源预留分体空调/多联机条件,用户自理)。冷源具体配置如表3所示。10.3969/j.issn.1004-7948.2021.05.003.T003表3冷源分合配置服务区域制冷机搭配备注D地块地下商业、T2办公800RT离心力冷机机组×2台+400RT螺杆式冷水机组×1台800RT机组为低压机组,1台400RT小机组可匹配超市、影院单独营业时的冷负荷。D地块T1办公400RT螺杆式冷水机组×2台+200RT螺杆式冷水机组×1台—D地块T2酒店410RT螺杆式冷水机组×3台2台定频、1台变频。2.2热源配置除地下车库不设置采暖外,其他区域均采用市政热力供暖,一次供回水温度130 ℃/70 ℃,二次侧高温70 ℃/50 ℃(散热器采暖、空调预热)、低温55 ℃/45 ℃(空调供暖)。其中T2酒店、C地块酒店设置备用热水锅炉(T1办公仅规划锅炉土建安装条件)。热源具体配置如表4所示。10.3969/j.issn.1004-7948.2021.05.003.T004表4热源分合配置服务区域锅炉(板换)搭配备注D地块地下商业、T2办公高温板换5 000 kW×2台+空调板换1 700 kW×2台换热机房位于B2F,高温板换二次侧水温70 ℃/50 ℃,空调板换二次侧水温55 ℃/45 ℃。D地块地上商业高温板换1 500 kW×2台供应散热器系统,二次侧水温70 ℃/50 ℃。D地块T1办公高温板换3 300 kW×2台+空调板换800 kW×2台换热机房位于B2F,高温板换二次侧水温70 ℃/50 ℃,空调板换二次侧水温55 ℃/45 ℃。T2酒店高温板换2 840 kW×3台+低区空调板换760 kW×2台+裙房地暖290k W×2台。燃气热水锅炉2 100 kW×3台。燃气蒸汽锅炉1 t×2台。热水锅炉和蒸汽锅炉分别设置1根烟囱。锅炉房、换热机房位于B1F。锅炉间泄爆口面积不小于锅炉间面积的10%。锅炉烟囱暂考虑上至地上裙房屋面排放,最终排放需满足当地环评要求。3空调水系统3.1商业、办公区域空调冷热水系统商业(含影院)、办公空调冷热水均采用两管制,根据季节切换供冷供热模式。空调水系统采用一级泵变频、变流量系统,根据干管两端压差信号控制水泵变频运行。用户侧水系统总管设置旁通阀,在冷热水流量过低时利用旁通阀保证单台变频水泵流量不低于30 Hz。新风预热、值班采暖热水(70 ℃/50 ℃)系统仅在采暖季运行,由换热机组直接供至用户末端; 空调系统冷热水系统按季节进行切换,切换总阀组设置在冷冻机房内。为维持各空调末端设备承压小于1.6 MPa(采暖设备承压小于1.0 MPa),需考虑竖向压力分区。对于T1办公空调系统:在12F和21F避难层设置冷、热水板换,将空调冷热水系统分为低区(冷水6 ℃/12 ℃,高温热水70 ℃/50 ℃,低温热水55 ℃/45 ℃)、高区(冷水7 ℃/13 ℃,高温热水68 ℃/48 ℃,低温热水53 ℃/43 ℃)两个区域。对于地上商业、地下商业和T1办公:采暖热水系统、空调冷热水系统均为直供,不再分区。3.2T2酒店空调水系统空调水系统采用四管制系统,全年同时提供空调冷、热水;空调水系统采用一级泵变频、变流量系统,根据干管两端压差信号控制水泵变频运行;用户侧水系统总管设置旁通阀,在冷热水流量过低时利用旁通阀保证单台变频水泵流量不会低于30%。为维持空调水系统设计压力小于1.6 MPa,需将水系统竖向分区;考虑到办公和上部酒店间关系等因素,在12F避难层集中设置冷、热水板换,空调水由地下室锅炉房或换热机房供至12F板换,换热后供中、高区酒店使用。供回水温度一次侧6 ℃/11 ℃(高温热水70 ℃/50 ℃,低温热水55 ℃/45 ℃)、二次侧为7 ℃/12 ℃(高温热水68 ℃/48 ℃,低温热水53 ℃/43 ℃)。为维持新风预热系统设计压力小于1.6 MPa(采暖设备承压小于1.0 MPa,竖向高度控制在50 m以内),需将水系统竖向分区。在12F避难层分别设置中区酒店、高区酒店的高温热水板换,供回水温度为68 ℃/48 ℃。4空调风系统及采暖末端4.1地下商业商铺区域、电梯厅等小空间采用两管制风机盘管+新风系统;商业通廊等大空间采用全空气系统,上送上回的气流组织形式。商业、超市、影院等业态的公共区域采用全空气系统、上送上回的气流组织形式;新风不设热回收装置,采用常规的新风空调箱,并设置初效及静电过滤段和湿膜加湿功能段。商场主入口设置地暖及两道热风空气幕,第一道电风幕,第二道高温水风幕;靠外墙的商铺除设置空调系统外,另设一套散热器供暖系统。所有排油烟补风均设置预热空调箱,预热至5 ℃送至各重餐商铺。4.2T1、T2办公区域(1)T1低区空调系统。T1低区办公采用两管制风机盘管+新风系统。一层门厅采用全空气系统、上送下回的气流形式+地面辐射供暖,标准层靠外墙区域设置地面式冷热对流器。每层设置集中新风,新风机组设置于当层新风机房,集中处理后送入各房间,并在避难层集中设置新风热回收空调箱。热回收空调箱采用初效+静电过滤段,空调箱入口需设置预热盘管+外墙处电动密闭阀。新风热回收系统效率不低于65%,过渡季节直接旁通,在转轮热回收装置前设置初效过滤段及预热段,根据本地;保证换热后进入空调箱的新风进口温度为5 ℃(排风按新风的80%计);混风空调箱亦设置预热段,预热后的新风温度为5 ℃。(2)T1中、高区空调系统。T1中、高区办公为国内甲级外区采用地面式冷热对流器+新风系统,内区采用VAV变风量空调系统。外区每层设置集中新风,新风机组设置于当层空调箱机房,集中处理后送入各房间。在避难层集中设置新风热回收空调箱。热回收空调箱设置初效+静电过滤段,空调箱入口需设置预热盘管+外墙处电动密闭阀,加热后实现热回收功能。对于影院中的大空间影厅、售票大厅均采用全空气系统(一层入口设置低温地面辐射供暖),影厅后勤办公等小房间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系统。全空气系统可加大新风方式运行(最大可达到70%),供冷季夜间、过渡季可加大新风免费供冷、节能运行,当新风无法满足时利用商业小冷机制冷;冬季均以最小新风模式运行。放映室、影院独立卫生间均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3)T2空调系统。T2酒店客房采用四管制风机盘管+新风系统+散热器的末端形式;酒店大堂、宴会厅入口、宴会厅前厅等区域均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地暖的末端形式。泳池设置三合一泳池热泵机组,冷热源均来自大系统,并预留外机安装位置;泳池周边地面、淋浴间等区域均设置地暖系统。2F多功能厅、会议室等房间设置风机盘管加新风,并设置地暖系统。5结语在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尤其是超高层冷热源及空调系统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合理制定大型商业综合体冷热源的开机策略,对于节能尤为重要。(2)对大型商业综合体而言,合理进行内外分区以减少资源的浪费。(3)对超高层进行压力分区时,要充分利用低层水泵的扬程。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