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属于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舌鳎科(Cnoglossidae)、舌鳎属(Cynoglossus),是中国沿海水域常见的大型底层暖温型鱼类,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1]。半滑舌鳎具有肉质鲜美、刺少肉多、口感细腻、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等特点。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天然饵料饲养已经无法满足水产养殖业的需要。养殖海水鱼类对复合饲料的需求正逐步增加。水产配合饲料的开发是水产养殖生产持续发展扩大的必要条件[2]。微藻(Microalgae)富含蛋白质、多不饱和脂肪酸、类胡萝卜素等营养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在促进幼体生长和提高存活率方面明显优于人工饵料[3]。微藻作为饲料添加剂能够提高水产动物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微藻营养价值高,食用微藻可以促进水产动物的各方面机能和营养循环,降低饵料系数,提高成活率[4]。有研究表明,螺旋藻多糖和小球藻多糖复合后的抗氧化及抑菌效果好于单一多糖,可作为新的天然抗氧化剂[5]。藻类生物数量的增加可以改善鱼类的生长性能,增加抗病能力,改善体色和鱼体质量,特别是深色鱼类[6]。虾青素、β-胡萝卜素、藻胆蛋白等多种微藻生物分子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7]。相关研究表明,裂壶藻粉可以替代星斑川鲽幼鱼饲料中的鱼油,对其生长和生理指标无负面影响,可以提高星斑川鲽幼鱼的营养价值[8]。本试验以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为试验对象,研究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复合微藻对其体色、生长及消化酶的影响,以期为复合微藻在半滑舌鳎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试验饲料所用基础饵料为鱼粉、豆粕、大豆浓缩蛋白、磷虾粉、破壁酵母、高筋面粉、谷朊粉(谷蛋白粉)、聚丙烯酸钠、大豆磷脂粉、鱼油、复合矿物质、复合维生素、50%氯化胆碱、沸石粉和复合微藻。其中,复合微藻包含59.970 6%小球藻粉、9.995 1%裂殖壶藻粉、29.984 3%海洋红酵母粉以及0.05%壳寡糖。基础饵料粉碎过60目筛后,采用逐级扩大法加入微量元素,混合均匀后,利用饲料机将其挤成粒径为2 mm的颗粒,干燥后置于阴凉通风处保存备用。基础饵料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10.001.T001表1基础饵料组成及营养水平项目C组M5组M10组M15组原料组成鱼粉51.151.151.151.1豆粕8.07.67.26.9大豆浓缩蛋白2.32.32.32.3磷虾粉2.02.02.02.0破壁酵母5.05.05.05.0高筋面粉10.010.010.010.0谷朊粉6.06.06.06.0聚丙烯酸钠0.60.60.60.6大豆磷脂粉2.52.52.52.5鱼油6.66.66.66.6复合微藻00.51.01.5复合矿物质3.03.03.03.0复合维生素1.01.01.01.050%氯化胆碱1.01.01.01.0沸石粉0.40.30.20.0Cr2O30.50.50.50.5合计100.0100.0100.0100.0营养水平粗蛋白48.051.350.851.4粗脂肪11.411.211.711.0水分9.110.310.710.5灰分11.811.611.111.0注:1.复合矿物质为每千克饵料提供:Ca(H2PO4)2·H2O 14 000 mg、ZnSO4·7H2O 65 mg、CuSO4·5H2O 10 mg、FeSO4·7H2O 109 mg、MnSO4·H2O 24 mg、KI 32 mg、CoCl2·6H2O 0.2 mg、Na2SeO3 0.3 mg、沸石粉5 760 mg。2.复合维生素为每千克饵料提供:VA 30 mg、VD3 10 mg、烟酰胺250 mg、肌醇1 000 mg、泛酸钙60 mg、VB1 10 mg、VB2 50 mg、VB6 20 mg、VB12 12 mg、叶酸 15 mg、VE 400 mg、VC 600 mg、VK 35 mg、生物素60 mg、次粉5 133 mg。%1.2试验鱼与养殖管理半滑舌鳎由天津市海发珍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放于直径为1 m、体积80 L的圆形水缸循环系统中养殖。选择240尾初始体重为(147.5±2.5)g的半滑舌鳎幼鱼。试验前对试验鱼进行1 w的暂养驯化。试验设4组(C、M5、M10、M15组),每组3个平行,共计12个水缸,每缸放20尾鱼。驯化期间投喂基础饵料。每天投喂2次(8:00和18:00),喂食后0.5 h换水。试验期间为水温23~25 ℃、盐度16%±2%、溶氧7 mg/L、pH值7~8、硝态氮0.01 mg/L、氨态氮0.01 mg/L。1.3样品采集养殖周期60 d,鱼禁食24 h,取样称重。每缸各随机取9尾鱼,使用MS-222麻醉后测量其体重和体长。将试验用鱼解剖开取其肠道,置于-20 ℃冰箱,备用。1.4测定指标及方法1.4.1生长性能计算鱼体增重(WG)、增重率(BWG)、特定生长率(SGR)、饵料效率(FER)、蛋白质效率(PER)。体增重=W末-W初 (1)体增重率=[(W末-W初)/W初]×100% (2)饲料效率=(W末-W初)/c (3)特定生长率=[(LnW末-LnW初)/t]×100% (4)蛋白质效率=(W末-W初)/Cp (5)式中:t为试验天数;c为摄食量(干重,g);W为试验鱼体重;L为鱼体长;Cp为蛋白质摄入量(干重,g)。1.4.2体色相关指标1.4.2.1体表红质L*、a*、b*的测定将试验鱼表面黏液刮净,水分擦干,鱼体固定位置测量,避免结果造成偏差,有眼侧和无眼侧都测。将色差仪的镜头直接指向样品的被测部位,记录样品的测定值,每缸测量3尾。1.4.2.2类胡萝卜素含量类胡萝卜素测定方法参考陈晓明等[9]方法并略有改进,利用电子分析天平精确测量0.1 g新鲜样品(皮肤),剪碎,利用丙酮固定为5 mL,放入超声波清洗机低温超声波振荡40 min,取出,4 000 r/min离心10 min,置于冰箱(4 ℃)中24 h。将得到的皮肤色素提取物置于1 cm比色皿中,以丙酮作为空白对照管(盖上比色皿以防止丙酮蒸发,影响比色效果),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取最大吸收峰(448 nm)处的波长,在该波长下测定各组色素萃取液的吸光度值。总类胡萝卜素含量(mg/kg)=(a×k×v)/e×g (6)式中:a为吸光度值;k为常数(104);v为提取液体积(mL);e为摩尔消光系数(2 500);g为样品质量(g)。1.4.3酶活性使用测试盒测定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测试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1.5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SPSS 17.0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Duncan氏法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2结果与分析2.1饲料中添加复合微藻对半滑舌鳎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知,M10组半滑舌鳎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最高,显著高于C、M5组(P0.05),略高于M15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M5组半滑舌鳎饵料效率最高,各组间饵料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10.001.T002表2饲料中添加复合微藻对半滑舌鳎生长性能的影响组别增重率/%特定生长率/(%/d)蛋白质效率饵料效率C组54.91±1.62b0.73±0.02b1.70±0.04b1.05±0.11M5组55.46±2.25b0.74±0.03b1.66±0.03b1.06±0.14M10组67.09±1.13a0.86±0.01a1.96±0.03a0.96±0.03M15组63.36±2.16a0.84±0.03a1.89±0.06a0.92±0.13注:同列数据肩标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字母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表同。2.2饲料中添加复合微藻对半滑舌鳎全鱼营养成分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知,M5组半滑舌鳎吸湿水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15组半滑舌鳎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M5半滑舌鳎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M10组半滑舌鳎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M15组半滑舌鳎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10.001.T003表3饲料中添加复合微藻对半滑舌鳎全鱼营养成分的影响组别水分干物质灰分粗蛋白粗脂肪C组78.29±0.13b21.71±0.13b12.23±0.04b64.23±0.31d3.78±0.02bM5组78.66±0.10a21.33±0.01c12.74±0.05a66.96±0.33c3.23±0.01dM10组78.55±0.08ab21.45±0.07bc11.77±0.04c72.43±0.15a3.54±0.03cM15组77.70±0.07c22.30±0.07a11.67±0.06c69.90±0.35b3.92±0.04a%2.3饲料中添加复合微藻对半滑舌鳎体色的影响2.3.1饲料中添加复合微藻对半滑舌鳎体表红质L*、a*、b*值的影响(见表4)由表4可知,M15组试验鱼红质L*值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M10组试验鱼体表红质a*值最大,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M15组试验鱼红b*值最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10.001.T004表4饲料中添加复合微藻对半滑舌鳎体表红质L*、a*、b*值的影响组别L*值a*值b*值C组33.58±1.10b2.80±0.078.85±0.19bM5组34.31±1.28b2.65±0.0810.19±0.09aM10组33.67±1.87b2.67±0.089.99±0.13abM15组42.01±3.32a2.44±0.1910.28±0.67a2.3.2饲料中添加复合微藻对半滑舌鳎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见表5)由表5可知,M10组半滑舌鳎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显著高于C、M5组(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10.001.T005表5饲料中添加复合微藻对半滑舌鳎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组别类胡萝卜素C组3.74±0.07cM5组6.67±0.21bM10组8.00±0.08aM15组7.68±0.02amg/kg2.4饲料中添加复合微藻对半滑舌鳎前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见表6)由表6可知,半滑舌鳎前肠组织的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随着复合微藻添加量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M10、M15组半滑舌鳎前肠组织的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各组淀粉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M10组淀粉酶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10.001.T006表6饲料中添加复合微藻对半滑舌鳎前肠消化酶指标的影响组别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C组1 922.43±52.36c18.69±2.65c0.256 1±0.01dM5组2 018.73±56.61bc25.13±2.51bc0.333 7±0.02bM10组2 182.42±27.26ab31.52±2.86ab0.377 2±0.01aM15组2 214.48±85.86a42.71±2.94a0.278 4±0.01cU/mg prot3讨论3.1饲料中添加复合微藻对半滑舌鳎生长性能的影响张宝龙等[10]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小球藻粉可以显著提高黄颡鱼的生长性能,提高黄颡鱼的免疫力;当小球藻的添加水平为3.20%时,黄颡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蛋白质效率最高,饵料系数最低。乔洪金等[11]在饲料中添加富含EPA的微拟绿球藻和富含DHA的裂壶藻代替鱼油,发现以微藻代替鱼油作为脂肪来源,可以充分满足幼鱼生长发育的需要,添加2种微藻后幼鱼的DHA含量和DHA/EPA比值均有增加,幼鱼成活率明显高于鱼油对照组,说明微藻可以替代鱼油成为脂肪来源。不添加ARA的情况下,微生物生产的DHA作为鱼油的替代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12]。本试验结果与上述研究一致,说明在饲料中添加复合微藻能够促进半滑舌鳎的生长,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可能与小球藻中生物活性物质有关,小球藻中特殊的生长因子CGF能够促进细胞生长[13]。CGF是小球藻中独有的成分,可以刺激细胞的分裂速度,加速细胞增殖速度,促进生长[14]。使用小球藻作为饲料添加剂,在三疣梭子蟹、鲫鱼等水产动物上取得了良好效果[15-16]。在银鲫鱼饲养中试验中,添加小球藻粉可以提高银鱼的生长速度,减少饲养时的鱼饵消耗,有助于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17]。壳寡糖也可以促进鱼类的生长。孙立威等[18]发现,壳寡糖可以提高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饵料利用率,0.5%添加组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饵料系数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但长期添加壳寡糖会使幼鱼的体重增加率降低。原因可能是过量的壳寡糖会增加低温的黏度,改变吸收效率[19]。壳寡糖可以促进产水生物生长,可能因为寡糖可以调节动物胃肠菌群[20],保持肠道黏膜完整,调节肠道环境,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动物生产力[21]。本试验中,添加复合微藻组半滑舌鳎的末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效率好,可能是小球藻粉和壳寡糖共同作用的结果。3.2饲料中添加复合微藻对半滑舌鳎体色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影响体色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神经内分泌系统、饲料中的营养素、生殖环境等因素[22]。赵子续[23]研究表明,添加雨生红球藻可以使鱼体红色斑块的L*值(亮度)下降,a*值(红色)和b*值(黄色)增加;添加量超过25 g/kg时,色度值趋于稳定;添加量为35 g/kg时,a*值达到最高。本试验的结果与上述试验结果存在少许差异,可能与试验鱼种类和规格、微藻添加方式和水平、养殖环境不同有关。鱼类无法合成类胡萝卜素[24]。海洋红酵母产生的天然虾青素具有很强的着色效果[25]。微藻是类胡萝卜素的重要来源[26]。翟映雪[27]研究表明,胁迫条件会使雨生红球藻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增加,类胡萝卜素的主要成分虾青素增加,总叶绿素含量下降。崔培等[28]发现,随着饮食脂肪水平增加,锦鲤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先增加后减少,锦鲤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达到最高142.90 mg/kg时,脂肪含量为9.95%,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本试验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一致,说明在饲料中添加复合微藻对半滑舌鳎皮肤中的类胡萝卜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与微藻中所含的海洋红酵母有关。海洋红酵母是一种在海洋中广泛存在的单细胞酵母菌,富含维生素、类胡萝卜素、蛋白质和消化酶,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有研究发现一株具有高产类胡萝卜素性能的粉红色菌落的红酵母,该酵母中与类胡萝卜素生产有关的基因被定位,产生的类胡萝卜素在罗非鱼体内追踪到叶黄素,在动物中发挥作用[29]。黏红酵母YS-185具很高的产虾青素能力,经过优化菌株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虾青素的产量提高67%[30]。可见,海洋红酵母对促进动物着色具有明显的效果。3.3饲料中添加复合微藻对半滑舌鳎前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脂蛋白脂酶(lipoproten lipas,LPL)是一种可以分解磷脂和甘油三酯的脂肪酶,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HSL)是可以水解甘油酯类的中性脂肪酶[30]。有研究表明,一些藻类可以通过提高LPL和HSL在体内的基因表达,提高组织中LPL和HSL的活性。海洋红酵母(Rhodotorula benthica)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该生物的虾青素、蛋白质含有较高,具有较高营养价值[30]。Kim等[31]在商用饲料中添加2%的小球藻粉,发现牙鲆的规格和饵料效率显著升高。有研究表明,海洋红酵母与一些单胞藻混合使用,能够提升饲料的适口性,提升机体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和生长速率[32]。本试验关于消化酶的研究结果与以上研究结果较为符合。在本试验中,随着复合微藻添加量的提高,饲料中所含的海洋红酵母含量也随之升高,前肠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提升。本试验所用复合微藻能够提升半滑舌鳎的消化能力,可能因为藻类中的多糖通过增加肠道LPL和HSL等脂肪酶的基因表达来提高其活性;微藻通过对肠道的益生菌群结构调整来影响脂肪酶活性;酵母多糖提升了饵料适口性,进而提升鱼体的表观消化率。4结论在饲料中添加复合微藻对半滑舌鳎生长、体色和消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复合微藻添加量为1%时,半滑舌鳎的生长和体色情况较好。在饲料中添加复合微藻可以改善半滑舌鳎的消化能力。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