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常态指向存量的城市更新大背景下,以大规模城市更新项目推进城市建设的方式逐渐增多。以广州为例,有若干个大范围的城市更新片区策划工作在推进。相较中小规模更新项目,大规模城市更新具有四大特点,即目标综合、功能多元、持续发展动力、培育难度较大;利益诉求更复杂,参与主体协调工作更具挑战;空间布局在组织内部合理性同时,应兼顾融合外部整体系统;实施周期长,更大资金投入量,更多不确定因素。1城市设计在大规模城市更新中的作用1.1城市设计可作为连接目标策略与规划实施的纽带城市设计应融入各规划阶段的特点,可解决大规模城市更新的主体与诉求更具复杂性的问题。更长的实施周期与更大的发展驱动力需求,使大规模城市更新实施过程与运营具有不确定性。脱离规划体系下进行城市设计,可灵活利用动态框架进行弹性调控,以有效适应未来不确定的情境、环境等。城市设计可通过分析发展定位、更新目标、功能业态选择等方面,明确目标策略。相关单位利用经济测算、空间布局、方案论证公示等手段制定实施计划。在制度与规范的保障下,配合各主体的监督工作,使地区按规划既定的目标策略实施。1.2城市设计可通过空间组织落实利益分配结果大规模城市更新主要采取市场化运营模式,通过新资源的注入,提高区位环境的经济性同时,对既有利益进行重组、再分配[1]。城市设计可通过策划的角度和形象化的空间组织,使城市更新改造的各方利益主体可直观判断更新改造后城市的形象、环境、空间情况等[2],保证利益相关者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对话,以寻求多方认可的实施方案。2吉山村更新项目城市设计编制方法城市设计是城乡规划编制中的重要方法,广州以“引入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和大师团队共同参与,提出高水平的城市设计方案,提高规划编制水平”的政策推进大规模城市更新规划工作[3]。文章结合《广州市吉山村更新项目城市设计》的编制,详细阐述大规模城市更新项目中城市设计的方法与逻辑。吉山村位于广州城区东部,紧邻天河智谷、智慧城等重点平台,土地价值突出。虽评为市级传统村落,但已呈“城中村”形态,难以体现其特色,2019年被纳入重点全面改造旧村之一,项目面积约6 km2。吉山村更新项目城市设计如图1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11.010.F001图1吉山村更新项目城市设计图2.1以“问题+目标”为导向的定位选择对比以目标导向为主切入点的增量规划,如城新区规划,分析以问题导向为主切入点的城市修补,如社区微改造,大规模城市更新项目虽具有参与主体多元、公众诉求复杂、空间载体参差等基础问题,但均属于更新范畴,对城市的发展框架可进行结构性优化或调整,须选择“目标+问题”双导向下的地区发展判断[4]。通过对项目地块现状问题综述,拥有存量土地,山水环境、历史等资源丰富的优质环境的同时,其土地利用率较低,在交通配套、公服、历史文化、环境品质四大方面亟待改善。结合吉山村位于广州城区东部“双区”(现代服务区、创新研发功能区)产业空间策略的交界重要区域,通过落实相关部门关于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精品项目要求,提出“两高两美”更新目标[5]。规划以解决四大问题与落实“两高两美”目标为导向,以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为天河智谷数字经济及文创产业延伸/外溢承载区,确定“吉山数创园”的规划定位,并在此框架下制定三大愿景及四大主导产业。以“问题+目标”为导向的定位选择如图2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11.010.F002图2以“问题+目标”为导向的定位选择2.2以“最优+最大”为原则的利益平衡在城市更新的利益博弈中,相关部门在保证公共资源配置的同时,追求土地财政与产业税收,居民具备经济、环境维度提升与文化维度延续的双诉求,并关注外部正负效应的影响,开发商以利润作为行动准则。城市设计工作可在土地功能及建设空间方面作为利益协调重要手段。规划通过对住宅、物业等确定现状,明确建设量,确定满足村集体诉求的复建量,落实医院、学校等城市公共统筹项目。核算改造成本,并在限定条件满足开发商利益的原则下,增补融资部分,通过经济测算初步得出地区更新改造总建设量。总建设量综合两种方法进行核定,以专家会、论证会及公示等方式,征求各方意见及利害关系人同意。通过规划的形态设计手法,论证空间合理性、内外部正负效应,得到“分配方案最优化与地区价值最大化”的利益协调结果。2.3以“提质+延续”为策略的空间规划通过空间设计与导控手段,促进城市空间的再塑造,是城市更新项目的城市设计重要作用之一。一方面从城市整体系统与自身特色出发,提升空间、功能的质量;另一方面依托历史遗产与文化底蕴,延续城市记忆。规划通过“蓝绿激活、功能提升、文脉重塑”三大设计策略,对吉村的整体空间进行延续。(1)蓝绿激活策略依托绿道串联内部山体打造“微丘绿链”及复原河涌、布局“碧道系统”、形成“休闲蓝带”,加强城市与环境交融,构建地区新环境。(2)功能提升策略通过项目策划,联动天河智谷,提升产业功能。结合地区交通节点,打造多元、共享、开放的“活力金脊”,提升企业形象,提升功能利用率。构筑“智汇网络”,紧密联通总部经济、智能制造、研发创新及产业服务等功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3)传承地区历史,重构文化空间为旧村类更新项目的关注重点。文脉重塑策略对历史村落进行更新改造,激活地区历史价值,重塑岭南特色城市空间,传承城市文脉[6]。在旧工业区中提取工业特色遗产,改造成为铁路主题公园,保留城市记忆。三大设计策略如图3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11.010.F003图3三大设计策略2.4以“解困+长效”为机制的实施计划“近期解困”与“长效运营”相结合的规划实施计划,主要针对具有实施周期更长、资本投入更大、不确定因素更多的大规模更新项目制定。计划确定相关部门主导,合作企业具体实施的推进模式。制定以“四先四后”的原则开展实施工作,先拆集体物业、后拆村民住宅,先建复建房、后建融资区,先建村民住宅、后建集体物业,先建公建配套、后建产业设施。项目采用“整体实施改造、一次性搬迁”模式,五年内完成整村动迁,同时迅速开展首期的村住宅安置与使用频率高的公服市政配套建设,尽量压缩居民临迁与回迁的间隔,达到近期解困效果[7]。中远期复建集体物业、建设融资住宅、完善公服市政配套及推进城市形象塑造。并以“城市运营”的思路,引入核心企业,延伸相关产业链,注入可持续发展动力。3结语大规模城市更新是作为城市整体空间体系与地区个体利益分配的交织领域,其规划工作需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以探究因地制宜的方法。城市设计提供一种共性逻辑,即以“问题+目标”为导向的定位选择;以“最优+最大”为原则的利益平衡;以“提质+延续”为策略的空间规划;以“解困+长效”为机制的实施计划四位一体。四者形成一套系统方法,引领大规模城市更新经济、社会、文化、形态四个维度的结果最优化。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