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为进一步加强我国环境监测力量,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启动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在各地建立环境监测系统,使人们生活在绿色社会中。1环境监测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在环境保护工作的过程中,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是进行环境监督的关键方式之一,为环境保护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因此,落实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能够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2.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目前环境质量管理松散,政策落实不到位,环境质量管理不能最大化地发挥出监督和保护环境的作用。原因在于环境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相关管理负责人没有把工作的内容和方向明确到位。在进行质量管理过程中,仍采用陈旧的管理标准进行质量管理,对环境质量标注不够明确,使用的质量检测仪器未能达到质量检测标准的要求。2.2质量管理的意识有待加强环境监测站在通过计量认可之后,管理松懈,忽视监测工作,导致监测质量降低,质量管理工作受到影响,缺乏实效性。同时管理人员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无法对相关岗位进行随时的监管,使监管的作用受到严重影响。2.3环境监测的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与专业能力较差,无法全面掌握相关的检测技术,对最终的检测结果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不能全面发挥检测工作的效果,影响环境改善工作的实施效率。3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措施3.1制定可行监测方案监测方案是生态环境监测活动的指南和方向,在制订方案时,要将采样位置、采样时间、采样频率、分析方法和质控措施等加以清晰说明,以便于监测人员的使用和执行。在开展质量监测活动前,相关人员熟透方案内容和要求,提前准备好相关监测物资、质控样、采样器具、现场记录表资料等。在现场采样时,如无法按监测方案实施,如实向方案制定部门反映,及时调整监测方案[1]。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控制图如图1所示。10.3969/j.issn.1004-7948.2021.06.021.F001图1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控制图3.2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建设环境质量监测体系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首要任务,有效的整合技术,提升管理能力,让管理手段更规范、更有效。因每个地区的情况不同,要根据各地的特殊性,匹配对应的管理体系。对于每个地区出现的监测方面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提出对应的指导方案。3.3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参与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要具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和熟练的技能,了解有关项目技术的限制和要求,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处理并把握质控工作[2]。要求工作人员参与岗前培训和考评,健全有证任职,加强对监测者技术培训,提高技能水平。3.4提升重视程度,树立环保意识有关部门需要对环境监测工作予以重视,做好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将监测工作细化。有关部门与所涉及的法律法规进行明确,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仔细的整理、研究,提高对环境监测设备的更新、技术的创新、规章制度的完善等。建设试点项目,发挥相应的表率与推动作用,提高当地的生态环境监测质量。3.5样品采集及管理进行监测工作时,依据检测事项的具体内容,参照相关技术标准与质控限制,确立监测点位、频率、事项等。准备现场所需的工具、试剂、仪器等。辨别样品的管控限制。控制采样因素。对监测当中的所有环节实施高水平的管控获得精准客观的信息。3.6质控手段的丰富质量控制方面,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执行,并根据各分析项目要求,做好具体质控措施。为便于对监测过程中异常数据的审核和分析,还必须采集A、B样,以作为样品复测和判断依据[3]。此外,还应研究各种设备和仪器,合理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的要求,充分发挥性能价值。3.7完善监测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当对生态环境质量检测工作的相关法律进行完善,保证环境质量检测机构及相关工作人员具有检测资质。建立质量检测设备、技术与操作的相关标准。一旦发生质量检测不合格的情况应当依据奖惩制度进行严惩[4],将环境质量检测的管理体制进行完善,通过建立考核制度对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进行规范。落实制度,完善全国质量检测网络建设,实现对环境检测的有效控制。4结语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积极创建高质量管理团队,提升环境监测水平,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出贡献。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