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青贮是反刍类动物的主要饲料来源,具有能量高、易消化和适口性好等优点。随着国内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以及玉米种植结构调整,青贮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1-3]。粮饲兼用型玉米既可以收获籽粒,又可以收获高品质青贮,备受种植者和养殖者青睐。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4]。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和全株生物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5-7]。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品质影响存在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徐婷等[2]、庄克章等[5]研究认为,粗蛋白(CP)、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随着密度增加而降低。底姝霞等[8]研究显示,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随着密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Cusicanqui等[9]研究发现,NDF含量随着密度增加升高。张佳阔等[10]研究得出,蛋白(CP)含量对密度的相应变化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密度对青贮玉米品质的影响。NK718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选育而成,具有抗倒伏、丰产稳产、综合抗性强、淀粉含量高等特性,既可以收获籽粒,又可以收获全株制作玉米青贮。本研究以NK718为试验材料,立足德州,研究种植密度对其籽粒产量、全株生物产量及全株品质的影响,为筛选其最佳种植密度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于2020年6月至10月在德州市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园试验基地(37°27′N,116°18′E)进行。土壤类型为黄潮土,0~20 cm土壤基础理化性状:有机质12.37 g/kg、全氮1.31 g/kg、速效氮62.01 mg/kg、速效磷57.11 mg/kg,速效钾102.57 mg/kg、含盐量0.1%、pH值7.87。前茬作物为冬小麦,小麦收割后秸秆还田。1.2试验材料与设计供试品种选用NK718(鲁审玉20160006),由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试验分两部分:试验一:试验研究种植密度对NK718籽粒产量的影响。设置5个密度处理。D1:60 000株/hm2、D2:67 500株/hm2、D3:75 000株/hm2、D4:82 500株/hm2、D5:90 000株/hm2。随机区组设计,6行区,行长5 m、等行距0.6 m种植,3次重复。6月15日播种,人工穴播,每穴2粒。施肥按照当地种植习惯,基施复合肥450 kg/hm2(N∶P2O5∶K2O=15∶15∶15),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00 kg/hm2。病虫害管理根据需要防治。10月5日(蜡熟期)收获。试验二:种植密度对NK718全株生物产量及全株品质的影响。试验设计与“试验一”一致。9月25日(乳线达到3/4处)收获。1.3测定指标及方法1.3.1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性状10月5日(蜡熟期)每个小区选取中间两行收获果穗,自然风干,脱粒称重(按14%含水量折算产量)。各小区选取典型一致的果穗10穗考种,统计产量构成性状。1.3.2全株生物产量9月25日(乳线达到3/4处),选各小区中间两行全株刈割收获,收割高度20 cm[11-12]。称取鲜重(按65%含水量折算)后使用粉碎机进行全株粉碎,粉碎样品充分混匀称取2 kg,105 ℃烘箱杀青30 min,60 ℃烘干至恒重。1.3.3全株品质指标取烘干样品1 kg,研磨粉碎,过40 mm筛备用。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CP)含量;采用旋光法测淀粉含量;采用滤袋法测定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1.4数据处理以及统计分析数据采用Excel 2019整理,采用SPSS 26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Duncan氏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2结果与分析2.1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见表1)由表1可知,随着种植密度增加,NK718籽粒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D2处理产量最高,为10 659.0 kg/hm²,D5处理产量最低为9 783.0 kg/hm²。果穗长度随着种植密度升高逐渐变小;果穗粗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D3处理穗粗最大;穗行数D1处理最大,D5处理最小,D2、D3、D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密度对秃尖长影响不显著P0.05;D2处理百粒重最大。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12.025.T001表1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处理穗长/cm穗粗/cm穗行数秃尖长/cm百粒重/g产量/(kg/hm²)D116.8±0.2a5.2±0.1b16.8±0.1a0.4±0.135.3±0.2bc10 105.5±1.3cD216.8±0.1a5.3±0.1ab16.4±0.2b0.5±0.135.6±0.3a10 659.0±0.8aD316.4±0.2b5.4±0.1a16.3±0.1bc0.5±0.135.4±0.2ab10 153.5±0.5bD416.1±0.2c5.2±0.1b16.4±0.1b0.6±0.135.4±0.3ab10 006.5±0.5dD515.9±0.2d5.2±0.1b16.2±0.2c0.5±0.135.1±0.2c9 783.0±0.8e注:同列数据肩标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字母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表同。2.2种植密度对全株生物产量的影响(见表2)玉米全株生物产量按照65%含水量折算。由表2可知,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干物质含量略有增加。鲜重随着密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D3处理鲜重最高。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全株生物产量先升高后降低,D3处理产量最高为54 771 kg/hm²。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12.025.T002表2种植密度对全株生物产量的影响处理鲜重/(kg/hm²)干物质/%产量/(kg/hm²)D145 30±24.20d35.3±0.2d45 688.0±16.8eD249 80±28.30c35.3±0.1d50 227.0±18.4dD353 25±40.80a36.0±0.2c54 771.0±19.7aD452 05±24.00b36.3±0.1b53 983.0±18.8bD549 80±26.50c36.7±0.1a52 219.0±19.8c2.3种植密度对籽粒和全株生物产量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知,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大于对全株生物产量的影响。D2处理籽粒产量最大,籽粒产量达到最大值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产量急剧下降,D5处理籽粒产量比D2处理降低8.2%。D3处理全株生物产量最大,全株生物产量达到最大值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缓慢下降。D5处理全株生物产量比D3处理降低5.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12.025.T003表3种植密度对籽粒和全株生物产量的影响处理籽粒产量全株生物产量D110 105.5±1.3c45 688.0±16.8eD210 659.0±0.8a50 227.0±18.4dD310 153.5±0.5b54 771.0±19.7aD410 006.5±0.5d53 983.0±18.8bD59 783.0±0.8e52 219.0±19.8ckg/ hm²2.4种植密度对全株营养品质的影响(见表4)由表4可知,NK718淀粉含量随种植密度增加呈降低趋势,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种植密度对粗蛋白含量几乎没有影响。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60 000株/hm2~90 000株/hm2范围内,种植密度对NK718全株营养品质影响均不显著(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12.025.T004表4种植密度对全株营养品质的影响处理淀粉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D138.5±0.58.4±0.228.3±0.539.6±0.6D238.4±0.58.5±0.228.8±1.240.3±0.7D338.0±0.28.5±0.329.8±1.540.9±1.1D438.1±0.28.5±0.229.1±0.841.7±2.2D537.9±0.18.5±0.229.2±0.841.9±2.4%3讨论种植密度显著影响玉米产量,籽粒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阈值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逐渐降低[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NK718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升高,达到最高产量后,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且达到最大生物产量时(D3处理)的种植密度高于最大籽粒产量时(D2处理)的种植密度。随着密度的增加,籽粒产量降低的速率高于生物产量降低的速率。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15-17]。60 000~90 000株/hm2密度范围内,NK718全株营养品质无显著变化。活秆成熟、适宜的收获时间、高产栽培管理以及一定密度范围内维持较高的籽粒/全株比值(G/W)是NK718能够在密度增加的情况下保持青贮品质的主要原因。全株青贮玉米的淀粉主要来自籽粒,极少部分来自秸秆。籽粒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较少的细胞壁碳水化合物和较高的消化率[18]。青贮叶片的品质优于茎秆,叶片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秸秆和其他部位[19]。且叶片中的蛋白质含量随着成熟度提高逐渐降低[20]。高密度时叶片/茎秆比值和果穗/全株比值均降低,原因可能是CP含量降低[21]。Cusicanqui等[9]认为,高密度时较低的籽粒/茎秆比例是NDF含量升高的可能原因。Ferreira等[22]研究认为,丰沛的降雨量以及土壤营养水平是一定密度范围内青贮品质没有变化的原因。本研究中,NK718耐密性较好,高密度时仍能够维持较高籽粒产量,保持稳定的G/W比值。G/W值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减小D1、D2处理高于D3、D4、D5处理,D3、D4、D5处理之间的差异很小,这与淀粉、NDF、ADF含量变化趋势一致。NK718能够活秆成熟,收获时叶片量较大,这可能是粗蛋白CP含量没有变化的原因。青贮玉米的品质受密度、施肥、品种以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3]。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品质的影响有待更深入的研究。4结论适当的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全株生物产量,且不影响全株玉米的品质。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NK718在德州地区,收获籽粒最佳种植密度是67 500株/hm²;收获青贮的最佳种植密度是75 000株/hm²。在不确定收获籽粒还是收获青贮的情况下建议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²。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