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传统的自然放牧或放牧补饲的饲养管理模式转变为舍饲或舍饲与季节性放牧相结合的饲养管理模式,许多地区农牧民改变了原本的饲养管理模式[1]。这种饲养管理模式转变可以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张树淼等[3]研究表明,盛草期牧草的生产力及营养品质均优于返青期牧草,但高山美利奴种公羊在盛草期和返青期的代谢能采食量、粗蛋白采食量严重不足,需补饲适量能量和蛋白质饲料。另外,给羊补饲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合理的饲料,有利于纤维降解菌和协同纤维降解菌增殖,从而改善瘤胃发酵效果,改善生长性能[4]。因此,试验研究不同饲养管理方式对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的影响,以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为滩羊管理模式的改良及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选取体重相近(28.23±0.29)kg、健康的滩羊公羊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各试验组分为放牧组、放牧补饲组和舍饲组,试验期60 d。放牧组每天7:00~19:00在宁夏盐池县大水坑镇滩羊保种中心周围划定的天然草原放牧,放牧区的主要植被包括蒿属、锦鸡儿属;放牧补饲组每天7:00~12:00放牧,17:00补饲全混合日粮400 g;舍饲组每天9:00、17:00饲喂全混合日粮,自由采食。1.2试验日粮放牧补饲组和舍饲组饲喂的全混合日粮参考中国肉用山羊饲养标准(2004)配制,精粗比为50∶50。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12.004.T001表1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原料组成含量/%营养水平合计100.00苜蓿草20.00消化能/(MJ/kg)11.38燕麦草20.00粗蛋白/%14.95玉米秸秆10.00粗脂肪/%2.55豆粕9.50钙/%0.90玉米28.00磷/%0.40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3.00中性洗涤纤维/%37.83棉籽粕3.50酸性洗涤纤维/%20.68亚麻饼4.50食盐0.30磷酸氢钙0.20预混料1.00注:1.每千克预混料为日粮提供:Fe 8 g、Cu 1.5 g、Zn 10 g、Mn 5 g、Se 65 mg、I 60 mg、Co 45 mg、VA 1 200 000 U、VD3 500 000 U、VE 2 400 U、VB1 60 mg、VB2 1 600 mg、VB6 180 mg、VK 3 300 mg、烟酸4 000 mg、生物素25 mg、叶酸300 mg。2.营养水平均为计算值。1.3测定指标及方法1.3.1生长性能试验开始前对每只羊空腹称重,记录初重,试验结束后空腹称重,记录末重,计算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试验期每日记录每组试验羊的饲喂量与剩料量,根据饲喂量与剩料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总增重=末重-初重(1)平均日增重=(末重-初重)/60(2)平均日采食量=(总饲喂量-总剩料量)/60(3)1.3.2屠宰性能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选取3只试验羊进行屠宰性能测定。试验羊屠宰前禁食24 h、禁水2 h,称重,记为宰前活重。试验羊屠宰放血后剥皮、去头、去蹄和内脏,剩余部分静置30 min后称重,记为胴体重。剔除胴体的骨头后分别称重,记录净肉重和骨重[5]。利用硫酸纸测量试验羊背最长肌(第12~13肋骨间脊椎上眼肌)的横切面积,即眼肌面积。利用数显游标卡尺量测量试验羊胴体第12~13肋骨间、距背脊中线11 cm处的组织厚度,即GR值[6]。屠宰率=胴体重/宰前活重×100%(4)净肉率=净肉重/胴体重×100%(5)肉骨比=净肉重/骨重(6)1.3.3经济效益试验结束后,根据试验羊平均日采食量和总增重计算平均饲料成本、平均增重收益和经济效益。平均饲料成本=饲料单价×平均日采食量×育肥天数(7)平均增重收益=羊肉售价×总增重(8)经济效益=增重收益-总饲料成本(9)1.4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2结果与分析2.1不同饲养模式对育肥公羊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知,舍饲组滩羊末重、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放牧补饲组和放牧组(P0.01),放牧补饲组末重、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12.004.T002表2不同饲养模式对育肥公羊生长性能的影响组别初重/kg末重/kg总增重/kg平均日增重/g日投料量/g平均日采食量/g放牧组28.22±0.2733.85±0.18C5.63±0.10C93.76±0.99C——放牧补饲组28.25±0.3738.69±0.24B10.44±0.67B174.03±1.25B400384.03±8.82舍饲组28.22±0.3242.57±0.37A14.35±1.16A239.85±1.92A800787.19±13.33注:同列数据肩标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字母相同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2.2不同饲养模式对育肥公羊屠宰性能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知,舍饲组滩羊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骨重、肉骨比和眼肌面积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放牧补饲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骨重、肉骨比和眼肌面积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放牧补饲组眼肌面积与舍饲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GR值影响不显著(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12.004.T003表3不同饲养模式对育肥公羊屠宰性能的影响项目放牧组放牧补饲组舍饲组宰前活重/kg33.64±0.10C38.45±0.67B42.36±1.16A胴体重/kg15.67±0.66C19.28±0.55B22.48±0.69A屠宰率/%46.84±0.92C50.20±0.85B53.14±0.59A净肉重/kg8.78±0.18C12.06±0.43B14.88±0.16A净肉率/%56.06±0.45C62.55±0.15B66.20±0.64A骨重/kg4.15±0.05Bb4.23±0.05ABab4.32±0.03Aa肉骨比2.12±0.03C2.86±0.05B3.44±0.05A眼肌面积/cm215.49±0.29Bc16.09±0.13Ab16.46±0.24AaGR值12.21±0.3212.26±0.1912.40±0.49注:同行数据肩标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字母相同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2.3不同饲养模式对育肥公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见表4)由表4可知,在仅考虑饲料成本和放牧成本的条件下,舍饲组比放牧补饲组平均增重收益高136.85元/只,经济效益高3.65元/只,比放牧组平均增重收益高305.2元/只,经济效益高34.00元/只。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12.004.T004表4不同管理模式对育肥公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项目放牧组放牧补饲组舍饲组羊肉售价/(元/kg)35.0035.0035.00平均饲料成本/[元/(kg·d)]—2.304.72平均增重收益/(元/只)1 177.401 345.751 482.60经济效益/(元/只)1 165.401 195.751 199.403讨论3.1不同饲养模式对育肥公羊生长性能的影响阎宏等[7]研究表明,与放牧相比,舍饲滩羊的羔羊的初生重、二毛期体重、平均日增重及肩部毛股弯曲数极显著提高,说明舍饲有利于改善滩羊生产性能。王文奇等[8]研究表明,放牧后补饲精料阿勒泰后备母羊干物质采食量显著提高,干物质、有机物、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有利于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改善生长性能。本试验结果表明,舍饲组和放牧补饲组滩羊末重、总增重、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放牧组,且舍饲组极显著高于放牧补饲组,原因可能是舍饲滩羊采食的饲料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且舍饲减少了运动,使能量消耗减少,有利于改善滩羊的生长性能。3.2不同饲养模式对育肥公羊屠宰性能的影响包斯琴高娃等[9]研究表明,舍饲内蒙古白绒山羊母羊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和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放牧,内脏总重、胃重、肠总重与皮重显著高于放牧,说明相较于放牧,舍饲可以获得更好的屠宰性能。温琦等[10]比较自然放牧与放牧补饲对呼伦贝尔羊和呼杜杂交1代羔羊屠宰性能的影响,发现放牧补饲能显著增加羔羊体重、日增重、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与大网膜脂重,从而提高屠宰性能。赵新钢等[11]比较荒漠草原放牧、限时放牧补饲和舍饲对3月龄滩羊公羔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发现与自然放牧相比,舍饲可显著提高滩羊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和肉骨比,限时放牧补饲可显著提高滩羊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但放牧和限时放牧补饲可以显著提高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C18∶3n3、C20∶5n3、C22∶6n3、C18∶2n6、C20∶3n6和C20∶4n6含量,而限时放牧补饲可较大程度保留滩羊肌肉脂肪酸组成,同时提高滩羊的屠宰性能。本试验结果表明,舍饲和放牧补饲可极显著提高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肉骨比和眼肌面积,与前人研究一致。研究表明,滩羊无论是放牧补饲还是舍饲,均比单纯放牧摄入更多营养物质,同时降低瘤胃产甲烷菌的数量和瘤胃原虫数量,降低能量损失,提高屠宰性能[12]。3.3不同饲养模式对育肥公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周振勇等[13]研究表明,3月龄断奶的新褐杂牛、荷斯坦牛、安杂牛和土种牛放牧补饲的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32、1∶2.29、1∶2.12和1∶1.02,经济效益明显。陈科宇[14]研究表明,冷季舍饲麦洼牦牛120 d平均每头多获利1 375.40元,而纯放牧育肥则平均每头亏损193.45元,说明冷季舍饲可提高收益,使牧民增收,并加快牦牛牛群周转,有利于畜群结构优化。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舍饲比放牧补饲和放牧平均增重收益提高136.85、305.2元/只,经济效益提高3.65、34.00元/只,与上述研究结果类似。4结论本试验结果表明,舍饲滩羊能够获得更好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并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