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材料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之一,具有种类多样、性能良好、成本低廉、色彩丰富等优点,在工业设计领域、服装造型领域和景观设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不同的塑料材质,由于其表面性能不同,在色彩的展示方面具有独特的个性,因此,基于塑料材料的色彩研究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1-2]。目前,色彩搭配与人的艺术审美、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有关,且校园环境的色彩影响儿童的成长发育。当前校园色彩的缺失,将会造成儿童意识成长中失去与丰富世界的联结[3-4]。儿童友好型提倡“儿童优先、儿童平等、儿童参与”,校园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环节,其儿童友好型理念的融入至关重要。本研究选择塑料色彩为研究对象,分析色彩对儿童友好型校园景观应用的影响,为美化校园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供理论参考。1塑料色彩塑料是三大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纤维)之一[5-7],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热固性塑料,即在“固化”以后不能再熔融塑化成型,如酚醛树脂、脲醛树脂、聚氨酯等塑料[8-10]。热固性塑料具有较好的力学强度、较高的使用温度和较佳的尺寸稳定性,主要用于电器开关等绝缘件以及运输导向轮、轴承、轴瓦等方面。另一类是热塑性塑料,可以反复熔融塑化再成型,如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塑料[11-13]。热塑性塑料品类丰富,在工业、农业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14-18]。塑料的色彩来自着色剂,可改善塑料制品的性能[19-21],但是塑料制品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对于着色剂的吸收可限,因此,塑料的色彩调配应以着色剂的特性为基础[22]。此外,塑料色彩对儿童既有生理反应,也有心理反应,如红色带来兴奋感、蓝色带来平静感等。2塑料色彩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原则2.1平衡原则在校园景观中,塑料色彩与环境相和谐,有利于实现视觉中色彩平衡,为儿童营造温馨或活泼的情景,从而达到环境中所需要给予儿童的心理体验。因此,在儿童友好型校园景观中添加塑料色彩首先在考虑平衡原则。2.2统一原则不同的塑料色彩组合带来不同的景观风格,如采取中式风格,色彩的明度和彩度比较低,色彩呈流线化。因此,塑料色彩在景观中应遵循统一原则,主要表现在塑料色彩统一、形式统一、风格统一、色彩搭配统一、元素搭配统一等方面。2.3对比和谐原则在儿童友好型校园景观整体中,纯度、亮度、温度在对比和谐的基础上,将塑料色彩融入校园景观中,可展现环境的独特性。同时,利用塑料色彩的对立与统一,即合理的色相与色调构成环境层次感,凸显场地功能,使儿童在校园环境中获得较好的视觉体验[23]。2.4人本原则在校园景观设计的任何一个环节,塑料色彩搭配都应坚持以人为本,为校园享用者即儿童、教师服务。了解儿童对于环境的需求,并且将其运用在校园景观中,满足儿童心理体验、审美需求。3塑料色彩在校园景观中选择依据3.1依据儿童心理与行为特点在校园景观中,色彩具有展示、导向等功能[24]。因此,校园景观中塑料色彩不仅可以提升儿童对校园空间的视觉兴趣,也可以提升儿童学习、规范意识行为,对儿童的成长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由于不同阶段的儿童喜好与行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同[25],因此,需要依据不同阶段的儿童心理与行为特点,选取恰当的塑料色彩。3.2依据儿童色彩感知色彩是对儿童自我表达的方式之一[26]。著名心理学家Erik H·Erikson证明,小学认知发展期间,儿童的心理与生理变化幅度较大,且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以及喜爱程度也是各不相同[27]。7~13岁阶段儿童已可辨别与使用12种色彩,且喜欢色彩鲜艳、奇形怪状的塑料景观。男孩偏向绿色、蓝色等具有活力的色彩,女孩偏向粉色、紫色、橙红等梦幻色彩。而褐色、灰色、黑色等色彩儿童喜爱度偏低。14~16岁年龄段的儿童开始进入青春期,情绪控制力较弱。避免用纯色的饱和度高的色彩营造空间,如红、橙、黄等,会导致视觉疲劳,可运用低纯度色调与小面积色调进行对比。因此,设计师在景观空间营造中选择塑料元素色彩时,应考虑儿童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不同年龄段的色彩心理。如红色代表热烈、激动、欢喜、自信;橙色代表温暖、亲切、开朗、健康;绿色代表和平、青春、自然、希望。其中,绿色为中性色,可作为塑料景观中的主体色。3.3依据色彩搭配方式塑料的不同色彩搭配可以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从三个方面考虑[28]:(1)塑料色彩的尺度。“冷远近暖”表现的就是塑料色彩在空间中带来的尺度变化。在同等面积色块中,冷色、低明度色彩可以缩小空间,暖色、明度高的色彩可在视觉上扩大空间,即错视现象。(2)塑料色彩运动。在校园景观中,需要对户外活动、室内阅读等功能进行明确的划分,从而在不同的空间中利用塑料色彩的配比强调不同的功能。如户外活动空间利用明度较高的对比暖色营造活跃氛围;在教室利用蓝色等冷色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3)塑料色彩轻重感。塑料色彩“重量”呈现在视野中会受到颜色的不同而出现“轻重”现象。产生此类现象的主要因素是色彩的明度,明度高,则感觉叫“轻”,明度低,则感觉叫“重”。此外,暖冷色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轻重”,即暖轻冷重。如同样体积、形状的四个垃圾桶,以浅至深排列,则冷色调比暖色调的垃圾桶看起来更重。以此,利用塑料作为景观营造元素时,色彩配置应注重规则式均衡与自然式均衡。同时,色彩的轻重感也与塑料的质感有关[29-30],如同样色系的聚丙烯椅子与木塑复合材料制作的椅子,在视觉上会产生不同的“重量”。(4)塑料色彩联想性。联想力是人特有的能力,而色彩的联想性与此能力息息相关。此外,色彩还具有安全识别、标记识别的作用。如危险地带通常利用黄色作为警示;导向牌通常以黑色或白色突出内容。因此,在景观空间营造时,塑料色彩的选择需要根据使用者的心理、色彩状态、行为方式、场地应用环境等因素慎重选择,以发挥空间营造高性价比。4塑料色彩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4.1塑料色彩在教学办公区的应用教学办公区是师生集中使用区域,由功能多样的建筑以及配套绿地组成。其景观色彩既要满足多层次的主体对象,营造良好的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环境。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当前教育更注重实践、创新。因此,在教学办公区的塑造方式与以往明显不同。(1)教学区。教学区是校园不同区域中最为安静的区域,在以建筑景观主色调不变的情况下,可采用现代的材质与造型,搭配纯度适中、和谐的明度与色相,形成简洁、舒缓的教学氛围。同时,可利用绿植帮助学生最快地适应严肃的教学氛围。此外,在当前多功能教育形式的要求下,室内空间教学区可利用不同塑料色彩以划分正式区域、非正式区域及半正式区域。正式教学区在保持原室内风貌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些多彩的景观元素,如添加多彩的塑料花盆、废弃塑料瓶、与室内涂料颜色相匹配的木塑复合材料桌椅等,以在传统的单一色彩中增加更多的色彩。非正式、半正式教学区可搭配黄、绿、蓝、灰等对比活泼的色系,帮助学生放松、愉快的学习。(2)办公区。办公区为教师以及行政人员的主要活动范围,保持校园基色不变,增加少许具有童真色彩的塑料颜色。如室内办公标识系统中增加多样的亚克力板,利用原有围墙与有机玻璃的相结合,塑造严肃严谨的教学风貌。4.2塑料色彩在教学广场区的应用校园广场区是师生交流、互动、休闲的场所,大多为开放或半开放空间。景观色彩是在建筑的基调上,增添明亮的色彩,以展现师生和谐、健康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广场的构筑物可以木塑复合材料原色为主,适当搭配彩色塑制坐凳、塑胶跑道,与环境相适宜的植物。此区域中塑料色彩的合理设计与把控,可以塑造一个生态、舒适、轻松的休闲空间。如加拿大某校园广场区域改造中,构筑物采用木塑复合材料原色,展现场地自然氛围,避免过重人工痕迹。此外,在塑胶地面采用色彩拼接形式,为师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空间。4.3在学生生活区的应用学生生活区属于学生交流、学习与休息的空间,具有停留时间长,人员流动量大的特点。因此,与传统住宅区类似,其色彩设计应在稳重、和谐、明朗的基础上,增添宁静、温馨的色彩,营造健康、温暖的空间氛围。此外,不建议大面积使用刺激、暴力的色彩,如黑色、灰色、红色等。4.4塑料色彩在体育活动区的应用体育区包含篮球场、田径场等专业运动场所,是校园中最具有活力的区域。场地内除了常规功能场地配色外,如田径场的专用红色塑胶跑道,可以选择其他明亮色彩做陪衬,调和空间整体色感,丰富视觉着力点。如成都哈密尔顿学校的足球场地,跑道利用深浅不一的绿色系塑胶分离界限,展现因时间变换而变化位置,创建与足球场地相匹配的具有趣味性与流动性的色彩景观。5结论本研究对塑料色彩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分析塑料色彩在校园景观中的运用,对塑料色彩的选择原则与方法进行总结:(1)塑料色彩的选择应遵循统一协调的原则;(2)塑料色彩辅助校园景观中其他元素,可展现校园精神风貌,注重人性化;(3)塑料色彩的搭配应与场地的功能相符合,增添个性化与多元化。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